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

时间: 梦荧0 分享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王希季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仅供参考。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1】

1921年7月,王希季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个商贾家庭,小学毕业即以会考状元的成绩初露峥嵘。17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机械系录取,修读动力厂工程专业——打算毕业后到动力厂工作,为祖国建设大电站。

1948年,王希季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赴美留学,就读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与燃料专业。1949年,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硕士毕业的他不忘自己为国、为民的初心,毅然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以及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乘上邮轮,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国。

回国后,王希季先后任职于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任职期间,他初心不改,依然在心中规划着祖国大电站的蓝图。

1958年11月,王希季被调至上海机电设计院,进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也为发射中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卫星做准备。

此前,王希季从未接触过卫星,火箭方面的知识,国内也鲜有资料。

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没人做过运载火箭,就从探空火箭入手;缺少仪器设备,就想“土办法”解决。他们把设计院内的一个厕所改为测试室,把废弃的碉堡作为测试与观察室,把自行车打气筒作为燃料加注设备……终于,1960年2月,中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成功发射,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2】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祖籍云南大理上末,中共党员,白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及科技委主任等职。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生于云南昆明,初中毕业后,进入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大概读了一年,参加西南联大的入学考试,被西南联大机械系录取。

1942年,大学毕业后,王希季先后在兵工厂、发电厂工作。 1947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 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交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任职。 1958年11月份,上海市委决定调王希季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即1001卫星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院)工作,担任技术负责人,仍兼任上海交大工程力学系副主任。 1960年2月19日,主持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发射,使中国两弹一星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963年,上海机电设计院划归国防部五院(后来的七机部、航天部),王希季作为院总工程师承担了负责研制中国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的工作。 1965年以后,历任上海机电设计院、七机部总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返回式卫星系列总设计师, 1976年之后,担任了第一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总设计师,负责了6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提出了第二和第三个返回式卫星型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一部分初样阶段工作。1982年,荣立航天工业部一等功。 1985年,返回式0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王希季为第一完成人。 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3】

1938年,祖籍大理、生在昆明的王希季只上了一年的职校,就考入了西南联大工学院。但入学后,他的学业很快就跟不上了。

王希季开始奋力追赶,为此还发明了“四段作息制”:白天上课;吃完晚饭趁天没黑以及同学外出活动的间隙,抓紧学习;晚上8点前上床睡觉,凌晨一两点起来学习;学到清晨5点左右,再睡两个小时,起床上课。

坚持一年后,他逐步赶上。

那时中国,山河破碎。由于日军频繁轰炸昆明,学生们几乎每天“跑警报”。

有次,惨烈空袭过后,王希季担心家人安危,顺着城墙往回跑。沿途中,他看见尸横遍野,听见遍地哀嚎。

这个象征“国耻”的场面,让他终身难忘:“那个时候就是想工业报国。落后挨打,人家总说你工业不行,造不出炮,造不出舰。”

正是由于这样,毕业后的王希季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发电厂,选择进入兵工厂工作,制造打鬼子的武器。

抗战结束后,才二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人人羡慕的工程师。但日寇被赶出中国后,他辞职了,因为他不愿意成为国民党的内战帮凶。他重新进入发电厂和机械修理厂,但他逐步发现,中国工业基础太落后了,于是想出国深造。

1948年4月,王希季登上了赴美的邮轮,在弗吉尼亚州攻读硕士。由于极度用功,他在1949年12月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正当准备继续攻读博士时,他看到了《纽约时报》的两张照片:一张是解放军为防止扰民,露宿上海街头;一张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宏大场景。

看到中国人站起来了,王希季瞬间归心似箭。他谢绝了极力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征程。

1950年3月,28岁的王希季与几十名留学生一同踏上了从美国回归祖国的邮轮。甲板上,他们不禁高唱起《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慷慨激昂的声音飘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4】

王希季的父亲王毓崑是商人,生意场上沉浮多年,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平安日子。但王希季不甘平庸,从职校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入读工学院机械系。

在西南联大,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机械学大师刘仙洲先生让他吃了第一个零蛋。在一次测验中,刘仙洲先生给出题目,要求计算准确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王希季举起计算尺刷刷算完。一看成绩,零蛋。因为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下三位是根据计算尺估算的。

“刘先生给了我零分,让我终身受益。搞工程的人必须要坚持零缺陷。我考试中的小数点下三位就是缺陷,如果有缺陷,工程就会变成零。”后来成为航天专家的王希季,与“零缺陷”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在大学,王希季萌生了“工业救国”的想法。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兵工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到了昆明的电厂。

1948年,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留学。1949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

就在王希季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国内传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次年3月,王希季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继续读博,他答:“从我出生时起,国家就一直在混乱中,支离破碎。我出去读书时国内还没统一,回来时已经统一了,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就这样,他毅然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一批中国留学生一起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 轮船回到了祖国。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5】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出生在云南一户商贾之家。父亲王毓崑饱受商场沉浮,因此不愿孩子再身陷商海,唯一的心愿是希望他们能学一门手艺,过上平静的生活。但王希季不甘平庸, 勤奋刻苦,在昆明读书时就已小有名气。1934年,时年13岁的王希季,因在全市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第一而被誉为“春城小状元”;初中毕业后,他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当时的云南名校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土木科;1938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希季,应同学之邀,参加了刚迁至昆明不久的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考取了该校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哀嚎震天。同胞的鲜血点燃了王希季的怒火,然而,那时的他却只有欲哭无泪的悲叹:国弱万民哀。

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年轻的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

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正当他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当曾经历过军阀混战、国破家亡的王希季第一次看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他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关于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事迹【篇6】

和中国共产党同年同月诞生的王希季,出生成长于美丽的春城昆明。1938年秋,他被西南联大机械系录取。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怀着科学救国的一腔热血,王希季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留学,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

他学习非常勤奋,上课之余,隔日还去附近的热力发电厂工作,从锅炉工一直干到领班,全面掌握了发电厂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学到了先进的管理方法。1949年12月,他以优异成绩获取了科学硕士学位。就在王希季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时,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两张照片: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他的求学计划。

“我是在军阀间相互打仗,国家被蚕食、被分治的状态下长大的,有生以来首次看到真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我为此而欢呼,决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王希季回忆起当初选择回国的动机时,充满感触地说。

美国政府为了留住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创造了许多优厚的条件。但王希季已经归心似箭。他出国就是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改变祖国的落后状况,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有了施展抱负的社会环境,留在美国已无必要。因此,他毅然踏上了驶往东方的“克里弗兰总统号”商船。

228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