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

时间: 泽慧0 分享

黄大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奋斗者。下面是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1

1958年,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黄大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就读于西江农场小学、罗城县五七中学和贵县附城高中。

1975年10月,黄大年通过招考进入位于贵县的广西第六地质队,成为了一名航空物探操作员。

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爱上了这个职业。

1988年,黄大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1992年,34岁的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名额中的一个,被选送至美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黄大年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了世界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引领者。

2004年,病重的父亲在电话中给他留下最后的嘱托,“知识精英是民族脊梁,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

两年后,母亲病危。

临终前老人以越洋电话嘱咐爱子:“大年,你在国外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早点回来,给国家做点事情……”。

到了国外,他不辱使命,虚心求教,学得一身本领。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2

黄大年曾发过这样一段话:“……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

在他心里,科学是他梦中的“情人”。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记得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想在‘十二五’时期取得突破,缺一个领军人物。正在着急,有人推荐了刚回国不久的黄大年。”

“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上亿元的项目黄大年分不到一分钱……”

“没问题。”黄大年如此痛快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

一天都没有等。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设计科研思路。

没有样机,一连数月,一有空他就跑到无人机模型销售的店铺。

没有机库,他在地质宫门前寻了块儿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第二天,有人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履行相关手续。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是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呀……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疯子”。

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3

7年中,他在这座科技的殿堂当中,就像是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

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们“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世界级科学家,黄大年的梦想就是把地球变得更加透明。

而对于地球深部的探测计划就是找到打开“地球之门”的钥匙。

曾经在国外生活了多年的黄大年深知相关技术对于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深知,国外对于相关的技术管控是有多么的严格。

让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就必须争分夺秒,黄大年迅速召集400多名科研人员,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技术攻关。

黄大年带头进行的科研项目,瞄准了最尖端技术——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

而这可应用到军事领域的潜力巨大。

以打航母为例,最难的恐怕还不是打击航母,而是如何发现和跟踪航母。

通过黄大年的技术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

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使我国的各种岸基雷达空中雷达和舰艇雷达都能更远更准的发现航母编队。

以前航母敢靠近是应为我们的雷达看不到看不准,现在能看到了航母只能后退到我们的雷达盲区。

另外,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4

在学生们心中,黄大年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一个“严师慈父的长辈”、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当年的学生马国庆和李丽丽家在农村,黄大年看好他们的专业潜质,创造各种机会送他们学习英语、参加国际交流。两人谈了恋爱,他帮他们争取留校。毕业结婚,又帮他们张罗租房。

有人嫌他管得太细、婆婆妈妈。他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出诺贝尔奖。”

学校领导几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黄忠民评价他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

最后清醒的日子,他还倚在床上、打着点滴,为学生们答疑;他嘱咐于平“把咱们自己的经费再压缩一些,确保其他机构积极参与”;他记挂团队里的姚永明参评副教授,硬是用颤抖的手,写下一段歪歪扭扭的推荐语。

2017年1月1日,新年元旦,手术后第18天。

病房里,黄大年手臂上插满了管子。在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焦健的帮助下,黄大年认真收听着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

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到科技攻关,黄大年显得有些激动,他猛地深吸一口气,用沙哑的声音对焦健说:“国家对科技创新这么重视……有了国家的决心……我们的技术马上就要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你们都要准备好,加油干了……”

黄大年

黄大年广西南宁人,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

2017年元旦过后,黄大年的身体状况突然发生了不好的转变,1月3日陷入昏迷,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同年1月8日,经抢救无效,时年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里,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大年,英雄壮志未酬,具有极其强烈的报国热情,极其强烈的报国程度,我跟他的多次接触中,他甚至觉得他恨不得国家在军工、在一些敏感的战略学科,昼夜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他可以鼓舞一代人,可以鼓舞一大批回国的这些在为国家奋斗的科学家。”

黄大年曾在给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写道: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那就是祖国高于一切。心有大我,志诚报国。这是黄大年生命的底色,他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他的誓言。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5

“我决不入英国籍,回国是早晚的事”——黄大年

2009年4月,接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传来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黄大年表示马上回国。

当时,黄大年已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离开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甚至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

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是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吉林大学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就一定会回到这里!”

他的回国,让某个经常无视一切的大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向后撤退了100海里。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6

在100多年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写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几十年之后,年仅24岁的他在毕业本上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他就是黄大年,提起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他回国了,他让美国的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 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黄大年从小就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在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大家眼中妥妥的学霸,上学做实验的时候,也力求做到精准完美,在1977年恢复高考,黄大年顺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获得应用地球物理系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在 重磁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让他常常在床上辗转反侧,从此下定决心有生之年一定为振兴中华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7

1996年,公费留学的黄大年加入英国国籍,国人骂他忘恩负义。他说:“就算把我骂死,我也要加入英国国籍。”然而12年后,黄大年却坚决要回国,妻子犹豫不决,他抛下一句狠话:“要么跟我回国,要么离婚。”2009年黄大年回国,在我国临海演习的美国航母吓得后退100海里。

1996年对黄大年来说,是他一生中意义极为重大的一个时间点。在这一年,黄大年不仅博士毕业了,而且得到了一个对他来说喜忧参半的消息。

由于黄大年在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英国相关部门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黄大年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前沿进行研究。但是,黄大年需要加入英国国籍。为了最前端的科研成果以及最先进的研究技术,黄大年面临着重要的抉择。

最终,黄大年选择加入英国国籍。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无数中国人斥责黄大年,说他狼心狗肺。黄大年明明是在国家的支持下才前往英国留学,最后却决定离开中国,奔向英国的怀抱。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事迹材料篇8

他,是一股清流。

黄大年回国不久便出任涉及经费十几亿元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深探项目。如此庞大的项目,如何有效组织科研力量,让项目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下取得成果,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黄大年站出来,提出“公司化”“绩效化”管理理念,“借鉴欧洲大公司的相关管理经验,在总目标下,赋予相关负责人具体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但有不少人反对,“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工程师!”

他,不食人间烟火。

项目启动要先写规划,有些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不能全程参加,他不论名头大小,一律通报:“如果想要点卯挂名,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不穿靴戴帽、寒暄客气,而是直面问题,一针见血。

第九项目斥资逾3亿元,很多机构和单位想要分一杯羹。不看介绍材料,不提前通知,他直接钻进人家的实验室和车间,查验对方资质水平。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后来对方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他,”吹毛求疵“。

他认为“尖端的技术要有先进的设备”,要求设备采购货比三家,提交调研报告;他强调“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任何一项说不清楚,他都不予签字;他要求PPT演示“无懈可击”。不到最后期限,他都会一遍遍修改完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更让一些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不少人叫苦连天:“我们是科学家,不是机器人!”而对黄大年来说,这个软件就像是一片安眠药,吃了,就睡得好;又像是一颗兴奋剂,点开一看,提笔就列出一个问题单,往往又是一夜无眠……

他,也是火爆的 。

201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黄大年有些许烦躁地问他的秘书是否有催人及时到达会议室开会。那是9点50分,离开会还有十分钟,材料没交齐,人也没到齐!

根据项目进度安排,每个月课题组长要进行视频答辩。而黄大年的习惯,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并要预览课题组交来的汇报材料。

“人浮于事!”大手一挥,黄大年突然把手机砸向地面,手机屏幕立刻摔了个粉碎。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从没见过黄大年发过这么大的火。

黄大年拍着桌子吼道,“我们拿了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怎么如此草草了事呢?汇报材料不好好做,开会不按时到?我们得遵守契约精神啊!”

事后,他带着歉意说:“我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然而,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吹毛求疵。

227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