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

时间: 徐球0 分享

2024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新鲜出炉,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是很高的荣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篇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其中,经济学家张卓元成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之一。

张卓元,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生,广东省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九、十届全国____委员。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中介绍,他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许多颇具建设性意义的主张。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篇2)

张卓元,我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1933年7月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曾13次参加中央文件起草,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主张,是“稳健派”经济学家代表之一、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领军人物,参与我国经济改革顶层设计20多年。

主要业务专长为政治经济学、价格学。

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著作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第九、十届全国____委员,第三届(1995–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评奖委员会主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价格学会副会长等。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篇3)

自20世纪初严复翻译《原富》以来,经济学作为西学之一支传播到中国,至今已逾百年。长期以来,中国人都是经济学的小学生,中国经济学的初期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学习借鉴之路,学习的对象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包括西方经济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世界所关注,中国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底气和灵魂,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探索。

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虽然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减贫奇迹等为举世所公认,但关于中国的伟大叙事还没有在理论上得到系统总结和升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还较为弱势。回应“熊彼特之问”(即经济早熟但理论滞后),将中国经验升华为中国经济学,进一步指导中国未来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学人的责任担当。

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根本上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个“自主”主要体现在: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这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篇4)

将时钟拨回至74年前。那一年,张卓元在梅州中学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经济系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同时录取。出于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张卓元选择入读中山大学,后在高校院系调整中转入了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54年大学毕业后,张卓元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自此开启长达70年的经济研究生涯。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1991年秋冬在中南海召开的一系列高级别专家座谈会,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坐标之一——这一系列座谈会,不仅酝酿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也为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

和吴敬琏、林毅夫等知名经济学家一样,张卓元也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就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张卓元曾向记者回忆,座谈会上,与会的大部分专家学者比较支持市场取向改革,大家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最终一致认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主要根据是整个经济运行好坏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市场配置资源会比计划配置资源更有效率。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个人事迹(篇5)

张卓元的家位于北京三里河二区。按照约定,笔者一行于2005年4月14日早上赶到他家,却因先生临时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使采访的时间大大缩减。末了,先生一脸愧疚,送给我一大摞他的著作——那是他半个多世纪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使我有了了解他的学术活动、研究他的学术思想的充分素材。书中的一字一句,都和着时代的节拍,以及一位老经济学者心潮澎湃的律动。

张卓元1933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他的身板有着北方人的伟岸,脸上却呈现出鲜明的广东特色。尽管张先生在北京工作达半个世纪,从事社会调研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也曾访问过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他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故乡人的看重,使笔者的采访顺当而轻松。这多半是沾了“广东”的光,且有人能和他讲流利的客家话。在笔者采访的数十位学者中,只有张卓元先生是正宗的岭南人。

1949年末至1950年,张卓元在家乡梅州中学读高三时,刚刚解放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使他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苏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尽管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抽象而深奥,却让他十分入迷。他惊叹地球上除了他所熟悉的小山城之外,还有奇妙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那里既有令人羡慕的高度物质文明,又充满种种矛盾和摩擦;而社会主义制度则象初升的太阳,正朝气蓬勃地发展。他庆幸自己生逢其时,觉得应当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建设新生活。1950年秋,他报考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不久两所大学都录取了他。

22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