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 梦荧0 分享

王小谟同志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那么关于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

王小谟是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无线电工程系1961届毕业生。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回母校做报告时,他说:“在母校‘延安根、军工魂’精神的熏陶和培养下,'红色国防工程师’成为我一生的写照。”1938年11月出生于上海的王小谟,是一位出色的国防工程师,他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雷达和预警机事业,为党和国家立了大功。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技术一起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王小谟说。在研制雷达和预警机的过程中,无数科研人员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王小谟回忆:“当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我们一定要争口气,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那时候很受感染,把‘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八个字放得很大,挂在试验场,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王小谟带领团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我国预警机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贯彻,比如在预警机上装厕所、减噪等。“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的预警机,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用了十几年,而我们只用五年就能把预警机研制出来。”

王小谟说。研制预警机,需要对飞机进行改装。而飞机的改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测外形,测完以后还要做风洞试验,涉及一系列航空安全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航空和电子两大部门团结协作。另外还要把全国都动员起来,各个科研单位都参与这样一个工程。

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此时,对着在试验场机库白墙上挂了近十年的“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幅标语,王小谟松了一口气。

王小谟还特别注重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他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先后为我国培养出18位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他说:“科学研究主要是靠人,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还要注重科研人才的队伍建设,通过一些工程和项目把人才队伍培养出来。”谈起缘何选择“预警机”作为终身事业,他爽朗地笑着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想为国家争一口气’。”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2)

1985年12月,王小谟被任命为38所所长。1988年底,38所整体迁建安徽合肥。在调整迁建过程中,王小谟率领38所干部职工一方面稳妥完成了千头万绪的迁建任务,另一方面又全力保证科研生产不受影响。

按照王小谟发展出口装备创汇的思路,38所自主研制生产了JY-9、384等先进雷达,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不仅解决了38所迁建合肥资金匮乏的问题,完成了38所的“二次创业”,更创造了中国雷达出口的新奇迹。1995年,JY-9雷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2年2月,王小谟被任命为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时年54岁的王小谟由此开启了预警机装备的论证与研制之路,推动实现了我国国土防空网从地面向空中的飞跃,更是推动实现了我国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重大转型。

1992年,我国正式启动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合作研制预警机的工作。1993年6月,王小谟调任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并出任中方负责人。

研制过程中,王小谟创造性提出背负式、大圆盘、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型预警机方案,同时力排众议,坚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使得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大型天线罩和系统软件等重大关键技术,从而将预警机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0年7月,在西方大国的阻挠和施压下,外方选择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我国预警机装备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坚持自主研制,大力推动国内立项。“研制部门一定要争口气,否则总是要被人‘卡脖子’!”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就是以王小谟为代表的广大科研人员为之舍命奋斗、协同攻关的事业和信念。

在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成功立项后,王小谟提出了研制出口型预警机的设想,并于2002年1月起,开始了出口型预警机方案的论证,并亲任总设计师。2008年,我国同国外用户正式签署ZDK03预警机的研制合同。出口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预警机基于国产飞机平台实现“小平台、大预警”的跨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3)

在预警机的研制过程中,王小谟院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这一系统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探测范围超过[X]千米,能够同时跟踪[X]个以上的目标,并具备了强大的指挥控制功能。这一成果的取得,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预警机的国家之一,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王小谟院士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更在于他所传递的精神力量。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得失抛在脑后。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科研人,王小谟研制出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所制造的国产预警机领先美国,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作为老师,他设立基金、培养人才、改良预警机内部环境,带出了一支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中流砥柱”。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万事开头难。”王小谟说,自主研发预警机是国家需要,但要让国家需要变成国家项目,就必须以事实说话,“让人相信你能干。”“能干”需要创新。大多数预警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机背上背有一个大圆盘,那是预警雷达的天线罩。

中国人设计了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雷达天线罩,这被西方认为是整个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之一。此外,我国预警机上的所有关键元器件都是国产的,雷达等电子设备高速数据处理所需的专用处理器芯片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现在,从基础元器件到上游设备,预警机的制造技术我们已经全面掌握。”王小谟自豪地说。“能干”需要协作。预警机是协同作战的产物。在缺少经验和技术的情况下,国家调集了最优质的资源来保障工程的进行,中国电科、中航工业这两个在我国军工电子领域和航空领域最具实力的集团公司全力投入到工程之中。

空军部队成建制全面参与预警机的科研试验试飞和设计定型试飞,积极组织试用,也使预警机在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海域和电磁条件下,用比国外同类装备短得多的时间通过试验考核。微波功率管是使雷达成为“千里眼”的最重要器件之一。

为解决它的国产化问题,元器件分系统打破参研单位分工和领域限制,组织跨地区、跨研究所的任务攻关,十几个研究所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在单项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通过各环节协作和科学的资源整合,中国人只用6年时间就追上了国外20多年才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上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奋战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投身到我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为加快预警机研制,当时的中国探索开展对外合作,王小谟任项目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不顾外方施予的压力,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在当时尚无成功先例。当时就有人质疑:“老母鸡上天,能不能变老鹰?”但王小谟丝毫不为所动。同时,他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

“一定要争口气!”他跟上级领导立下军令状:做不出来,就提头来见!在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时,王小谟积极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建议,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

彼时,预警机自主研制在中国是第一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印象中的预警机,是一种机身上装着巨大圆盘状雷达天线的大型飞机,“就那个大蘑菇,以前别说造,就是从国外买回来自己装到飞机上去都难。”王小谟说。

面对困难和压力,王小谟和他的团队毫不退缩,誓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你要问我搞预警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争口气’这个口号。那时候非常非常受刺激,我们把这个口号放得很大,挂在试验场,每天都能看到。”王小谟说,在我们“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里,头一个就是自力更生。

预警机试飞条件艰苦,而且会有生命危险。在大戈壁上的试飞现场,夏日骄阳似火,把漫天黄沙烤得热气腾腾,预警机封闭的机舱内,温度达到了40多摄氏度,在里面工作就像是在蒸“桑拿”;到了冬天则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使裹皮大衣也瑟瑟发抖。“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地轰鸣,两三个小时听不清声音”,但王小谟经常一上机就是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一工作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2001年,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国内自主研制预警机打破种种疑虑迈出了第一步。而当年王小谟坚持的中方主导、同步研制,也在此时显现出其预见性。在同步研制进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国内科研生产条件进行了技术改造,中国人距离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预警机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最终,王小谟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亚洲最大的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国产预警机的梦想在这一代人身上,成为了现实。

22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