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

时间: 梦荧0 分享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 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那么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1

王振义出生于1924年11月,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振义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振义曾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4人“共和国勋章”、1人“友谊勋章”和10人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2

王振义,1924 年11月30日生,江苏兴化人。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他关注、重视中医药在白血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团队合作,引入中药砒霜(三氧化二砷),通过对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两药联合治疗方法的使用,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个曾经最为凶险的白血病,成为首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该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使中国占领血液肿瘤治疗制高点,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3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王振义先生宛如一颗璀璨的巨星,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医学领域的杰出典范。作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他的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不懈奋斗,其功绩不仅体现在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上,更在于他对患者的关爱、对医学教育的投入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回馈。

王振义,这位出生于 1924 年 11 月的医学大家,是汉族的无党派人士,来自江苏兴化。他曾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如今是瑞金医院的终身教授,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勋章获得者,往往是那些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他们的成就不仅要有开创性和突破性,还要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始终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王振义先生无疑完美地契合了这些要求。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4

1973年,王振义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进行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只要不查房、不问诊,王振义就查阅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同时主编或参编了多本血液学著作。1978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成为王振义的研究重点之一。1997年,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王振义与李家增、阮长耿,以后又有王鸿利、韩忠朝、宋善俊参加主编的“血栓与止血”1988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及2004年第三版,已成为中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

1983年,王振义用全反式维甲酸这种药进行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下,顺利分化成正常细胞。

一年后,这种分化诱导效果确认无疑。1986年,王振义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1994年,王振义和团队将研究论文投稿国内某家知名学术杂志,却被批为“乌合之众”。对方的答复是研究单位都是基层医院,没有知名医院,不予发表。

王振义说“科技界评奖应该将真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只看论文发表在最高杂志上,在群众中有影响,而忽略了研究的创新性。1996年,王振义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陈竺。

1997年,王振义应邀与沈志祥合写了《巨核细胞与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一章,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刊物上撰写有关血液学的论文。王振义参与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中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并被不断再版。

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这是世界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嘉奖,也是美国以外的科学家首度获奖。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的事迹材料篇5

从医以来,王振义始终将攻克白血病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1986年,王振义遇到一个身患白血病的5岁小女孩,她病情凶险,虽经化疗,可依旧被医生诊断为"活不过七天”。

王振义教授当年已经62岁,他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想给久治不愈的小女孩试一下自己的治疗方案—一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诱导癌细胞"改邪归正'。

事实上,这种方法当时在国际上也是个独创的全新概念,从未在临床上应用过。尽管当时小女孩已经生命垂危,可医生们依然不敢让她尝试这个治疗方案。许多资深医师都认为,拿这样的新药用于治疗简直是胡闹!“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为了救人,值得冒这个险!"就这样,王振义教授在反对和质疑声中,完成了对小女孩的救治,创造了奇迹。

一星期后,小女孩体温下降,身体各项指标渐渐趋于正常。后来,这种疗法开始在临床上全面使用,首批治疗的 24 例病人中,冶愈率高达 90%以上,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

227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