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 梦荧0 分享

王振义一生献身医学艰辛奋斗,那么关于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的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多少年来,全世界的医生们都在苦苦寻找治疗白血病的良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也是其中之一。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领教了白血病的恐怖。短短半年内,他眼睁睁地看着59位急性白血病患者接连离世,却束手无策。眼见病人备受折磨、家属伤心绝望,王振义一次又一次下定决心,要与这可怕的疾病奋战到底。在一份手稿中,王振义详细记录了白血病的各种分类,把它们视作他要攻克的一个个堡垒。

1972年,以色列专家曾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白血病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逆转,分化为正常细胞。这让王振义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在该项研究的启发下,王振义决定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方法,将肿瘤细胞变成正常细胞,从而治愈这种疾病。

这在理论层面上听起来容易,但真正实践起来可没有这样简单。有了初步想法以后,王振义向医院申请了一间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自此开启了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科研之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被权威机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也是最为凶险、病情恶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若不及时治疗,90%的病人将在半年内失去生命。当时国际上治疗该种白血病的主流方法是化疗,但是患者化疗后的5年存活率仅有10%—15%。这便是王振义寻找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起点。经过8年的钻研,王振义和助手发现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可以在体外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而这时上天的历练也如期而至。

1985年的一天,上海儿童医院接收了一名年仅5岁的病人小静,她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也在不经意间一点一滴消耗着小静的生命,消磨着病人和病患家属的希望。

当王振义从妻子谢竞雄(时任上海儿童医院儿科血液病科医学顾问)口中得知小静的情况时,他几乎彻夜未眠。那时王振义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多次实验证明,全反式维甲酸分化疗法可以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从恶性转为正常。面对小静的危急病情,王振义大胆提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试一试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但反对声此起彼伏,因为在以往的用药中,维甲酸是作为治疗皮肤病的外涂用药。“我觉得没有错,我敢于承担这个责任。”面对质疑声,王振义如是说。

服药3天后,令人振奋的转机出现了,小静病情没有继续恶化;1个星期后,原本烧得神志不清的孩子睁开了眼睛;1个月后,小静的病情完全缓解。就这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竟然被成功治愈了。这一年,王振义采用同样的方法陆续治疗了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病情缓解率超过了90%。自此全反式维甲酸成为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

此后,王振义和他的学生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该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但是王振义并没有为此申请专利,而是希望让更多患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受益。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2)

早年,王振义刚刚开始进行研究,尝试了很多方法和药物,总是不得其法,好在他和团队没有放弃,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

一天,一个5岁的小姑娘被送来医院,高烧不退、流血不止。经诊断,女孩属于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迅速恶化。王振义得知后,为了挽救小女孩的性命,大胆采用了刚刚验证成功但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法。7天后,小姑娘病情好转,一个月后竟然完全缓解了!

这种在当时众人存疑的治疗方式,就是后来被人们冠之以“上海方案”的白血病治疗法。后来,王振义陆续在其他患者身上运用这一疗法,患者病情都得到了好转。

这位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是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3)

将爱留给病人,是王振义教授的宗旨。王振义教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后,他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将之公开,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他总是说,我最喜欢别人对我的称谓是"王医生”。做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爱心,要淡泊名利、严谨务实。

对于病患,王振义教授总是给子最大的关怀。他不但拒收红包,还给病人倒贴"红包〞。有一位名叫楼镑的血友病患者,因为家庭经济拮据,没有及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14岁就患了严重的腿疾。生活几近绝望时,他给王振义教授写了一封信,诉说白己的发病史、身体状况和残疾情况。

虽未谋面,王振义教授还是及时回信了,与他持续通信和保持电话联系,耐心指导他用药,帮他寻找凝血因子,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并从2007 年起,每月捐赠近三千元。如今,楼镑已经结婚生子,王振义教授不仅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楼镑的生命,还用他十年如一日的关爱,帮楼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一改“杀死肿瘤细胞时损害正常细胞”的疗法,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可一旦将此药申请专利,一盒药将要卖到3000元以上。为救更多人,他放弃申请专利,使得一盒药仅290元,且已纳入医保。让肿瘤细胞“弃邪归正”,王振义老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变坏了,那我到底是打他好呢,还是教导他好呢?”290元10粒的救命药,而这盒十粒装的白血病救命药,至今,仍然只售290块钱,还纳入了医保当中。救命药如此廉价,就是因为王振义老先生一开始就放弃了专利申请。接受采访时,王老直言,他只想解决病人的问题,而能不能赚钱或提高名誉,他并不在意。“我只想病人能好。”

“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类”,“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在王振义的书桌上,珍藏着一份“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的宣誓词”。说是珍藏,版本极普通,是他自己打印在一张A4纸上,这两句话手动加黑;实属珍档,在王振义心中,半个多世纪前走出大学校园时留下的誓言,字字不忘,句句落实。在生活中,他还是一个爱花人,尤其喜爱牡丹,他说:“我最爱牡丹花,而我最要做的就是一株清贫的牡丹。”这也是他最真实的写照,1996年,他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00万元奖金,自己只留下10%,其他的都捐了;2010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研经费;2020年9月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350万元奖金,他都捐献给了扶贫基金会......有人提出,用奖金建立“王振义基金会”,他坚持不出现“王振义”三个字。有人问他,迄今一共捐献了多少奖金,王振义轻淡地说,“没有统计过”。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在医学实践方面,王振义先生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这一创举堪称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白血病,这个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绝症,在他的努力下,迎来了新的希望。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这一方案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王振义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的结果。

为了寻找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王振义先生日夜沉浸在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和实验。每一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斗志。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上海方案”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改变了白血病治疗的格局。在此之前,白血病患者往往面临着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极低的治愈率。而“上海方案”不仅提高了治愈率,还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承受得起治疗费用。这一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医学技术的进步,更在于拯救了无数个家庭,让患者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在理论创新方面,王振义先生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的研究成果为医学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的理论创新并非孤立的,而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他始终坚信,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医学的发展。

2024年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6)

从事血液学专业的每一个阶段王振义都潜心钻研,还让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理念,将自己和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编撰成书籍。

作为一名医生,他认为应该尽可能汲取广博的知识,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1994年,王振义先生获得世界肿瘤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凯特林癌症医学奖”,他在1999年写下了《肿瘤的诱导与凋亡疗法》,这本书后来被美国一位权威教授评为全球百年内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著之一。

王振义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关于肿瘤细胞,就像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变坏了,那我到底是打他好呢,还是教导他好呢?”

过去的治疗方法,就是一定得杀死肿瘤细胞。这样做,虽然除掉了肿瘤细胞,但正常细胞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而王振义使用“诱导方法”,相当于在“劝导肿瘤细胞不要做‘坏人’,要做‘好人’,‘迷途知返’‘弃邪归正’”。正是因为王振义的另辟蹊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人类肿瘤治疗历史上第一种可以被治愈的肿瘤,他的方案在国际上被誉为“上海方案”。

王振义和助手发现,全反式维A酸可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86年,他首次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使用了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疗法,这也催生了“维A酸胶丸”的面世。

227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