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
2024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最美教师给其他老师做了最好的榜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精选篇1
2018年7月,山东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这是高校考古教学成果第一次以遗址特展形式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精选230余件文物,运用场景复原、三维成像、数字视频等多维度讲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展览历时两个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观展。
2023年,山东大学与良渚博物院联合举办“东方五千年——焦家遗址与良渚遗址联展”,与山西博物院联合举办“东成西就——两个十大考古发现与中华礼之源”等展览,让文物和考古走向大众,以文化滋养公众精神世界,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获评“最美教师”,王芬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做考古人,做考古教师,真觉得骄傲而自豪”。
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精选篇2
2016年以来,王芬教授聚焦中华文明起源等课题,负责的焦家古城考古确立了黄河下游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城址,这是一处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原生型“古国”的代表,立体呈现了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黄河流域历史图景。相关成果在《考古》,Science Bulleti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等权威刊物发表,并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王芬教授围绕考古学科融合,聚焦黄河下游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陶器生产、流通和使用、先民食物结构、族群构成和关系等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史前环境与资源、生业与手工业经济、聚落与社会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如首次提出并运用三元混合模型探讨古代居民的食物结构,具有创新性意义。
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精选篇3
“在教师队伍中发扬、传播教育家精神,是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是对新时代召唤的积极响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积极承担这一光荣的使命。”
在王芬看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不仅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涵,更是描摹了我国一代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画像,刻画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师者风姿。
“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良知、高尚道德来共同铸就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
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精选篇4
焦家遗址主要遗存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年代为距今5200-4400年,发现目前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古DNA分析,发现焦家先民带有大量来自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相关人群的遗传成分,有60%左右来自于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粟黍农业人群,而40%左右来自于山东本地人群,这说明仰韶文化农业人群从黄河中游向东迁徙参与了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新石器化过程。而相比于黄河中游粟黍农业人群和山东本地人群,焦家先民并未受到东亚南方相关遗传成分的影响,这表明焦家先民人群可能没有受到稻作农业人群的遗传影响。该研究填补了新石器时代山东人群古基因组数据的部分空白,对理解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时期新石器化过程的人群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Science Bulletin为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18.8。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王芬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传超,作者还有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睿、马昊和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曾雯。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
最美教师王芬老师事迹故事精选篇5
最美教师王芬心有大我、敬业立学,以仁爱之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有的多年扎根教学一线,坚守如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成长梦想;有的深耕药学教育,积极探索推广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有的坚持实践育人,长期奋战在田野考古教学中,致力培养考古专业人才;有的聚焦幼儿教育,创新办学模式,让孩子们获得广阔的成长空间;有的用匠心筑梦,以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有的挚爱特殊教育事业,用心用情当好扶残助残的守护者;有的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培育舞蹈人才,让中国舞蹈艺术薪火相传;有的瞄准科技前沿,在推进科技攻关上奋勇争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和强烈责任担当。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教师”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教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