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10篇
2023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10篇】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写什么?事迹材料对于本系统本部门实际的针对性更强,事例叙述更为实用。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1】
沧州市人民医院 兰涛
兰涛同志,男,42岁,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肝胆胰腺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沧州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__委员、河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沧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沧州市新华区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沧州市医德标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胆石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沧州市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与教学一线工作,他为人正直、诚恳,对待患者耐心、细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凭着精湛的技术、仁爱的医德,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以及社会大众和患者的赞誉。
在临床工作中,兰涛同志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始终不放松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他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在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率先在我院开展了多项微创手术技术,如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腹腔镜下门脉高压切脾断流术、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填补了多项医院技术空白,深受好评。同时,在人员不足、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兰涛同志带领他的团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最年轻的学科一跃成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同时,在兰涛同志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沧州市人民医院外科研究所,并加入了吴咸中院士团队的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以院、所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加快推动学科向更高、更精、更尖目标发展。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并凝练为中西医结合肝胆胰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危重症快速康复外科等多个学科发展方向。经过积极努力,沧州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成功申报成为了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科研教学方面,他善于总结,近年来,他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他以身作则,总是满腔热忱,手把手的带教,积极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快速成长,逐渐成熟起来。兰涛同志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育人,用真诚打动学生心灵,用热情点燃学生激情,用毅力和行为去影响和改变学生,被多次评为“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所带领的科室团队业绩突出,所培养的学生朝气蓬勃,所治疗的患者积极乐观。
2011年兰涛同志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对口支援,深入临床一线,以科室为家,平均每天工作10余小时。每天上班他都是第一个到科室的,科室有急症,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很多重症患者都由兰涛同志亲自指导处理,无论遇到多么急危重症的患者,他都身处一线,绝不退缩,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夜以继日,兢兢业业,使许多病情危重、危在旦夕的患者转危为安,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因工作业绩突出以及良好的医德,他荣获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卫生系统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
兰涛同志在工作中,一方面,用他精湛的技术使患者得到最规范的治疗,另一方面也深刻践行着沧州市人民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着沧州市人民医院“人文关爱”的文化,将“人文关爱”贯彻到每一名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当中,使患者得到规范治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传承医院文化,传递医院能量,饮水思源,甘于奉献,将“仁医精神”传递给科室的每一名医务人员和每一名学生。2018年的某一天,来了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中年女性急诊患者,被确诊为“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治疗,患者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多次因为大出血住院,家里的积蓄已用完,而且患者的爱人也因脑栓塞长期卧床,没有了经济的来源,患者家属已不能再承担过大的医疗手术费用,兰涛同志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为患者申请减免大部分费用的同时,又号召全科人员为患者积极捐款,最终患者手术成功,康复出院。在近20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对病人满腔的爱心,默默地践行一名医师的职责,“对业务技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待病人情同亲人;真心、热心、耐心、细心”这是兰涛同志一贯的工作宗旨。摒弃浮华虚假,蓄积正气儒雅,兰涛同志用他最饱满的热情践行了“仁医精神”!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2】
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韩芳
她是沧州市第一位和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的医生;也是沧州市乃至河北省唯一一位从医27年不曾更换工作岗位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女医生;她在艾滋病感染者眼中是“知心大姐”,在艾滋病致孤孩子心中是“贴心阿姨”,在全省同行眼中是“工作狂人”……她就是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科长---韩芳。
一、对孩子的承诺---比金子还重
在韩芳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我们撷取了这样一封女主人写来的信……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韩芳来到了她的家中,望着眼前这名弱不禁风的男人以及他泪流满面的妻子,一个年仅6岁的小男孩儿,象受了惊吓的小鹿那样偎在愁眉苦脸的奶奶爷爷身边,韩芳的眼中泛出了同情的泪花……
在给孩子采血时,孩子瞪着惊恐的大眼睛哭闹着不让扎针,看着幼小的孩子,母爱本能地在韩芳心中涌现出来。她蹲下身子、紧紧地拥抱着孩子,用慈爱的语气对他说“好孩子,咱不怕。抽完血阿姨给你买糖吃”。孩子信任地望着韩芳,点点头同意了。
后来由于急着一系列的其他工作,忘了给孩子买糖的事。回到家后,她马上到商店购买了糖块并写了一封鼓励和祝愿的信,信的署名是为你采血的阿姨。孩子妈妈的回信讲述了孩子收到糖块后幸福的神情……
二、对病人的笑脸---比亲人还亲
岳跃(化名)是韩芳在一次男男同性恋干预活动中认识的。用岳跃的话说,就是一见到面带微笑的韩大姐就去掉了几分紧张,毕竟社会上大多数人尚不认可同性恋,而韩大姐对来参加活动的人总是微笑着打个招呼,或递一瓶水或送一个水果,拉着家常话、问候着每个人。这让我有勇气走到她的身边询问着一个我自己一直难以启口的问题……被诊断为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极度恐惧的我拨打了韩姐的电话,当时她正在外地开会,她小声告诉我你先别着急,散会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回话。当天中午,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等来了韩大姐的电话。
得了这种病心理害怕又不能和家人、朋友说,那一天晚上我给韩大姐打过几次电话,她耐心倾听我的哭诉,细心开导,让我这颗焦躁的心逐渐恢复了平稳,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家人。目前我的免疫功能还好,梅毒也已经治愈,一遇到什么问题还是愿意给韩大姐打个电话,并且我也通过网络、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把艾滋病性病的一些知识说给我的同伴,一旦知道他们发生了高危行为就介绍他们去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能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活的才觉着充实,是韩大姐影响、带动了我。
三、对病人的关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方霞(化名)是一名刚生育完二胎的农村妇女,在对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她的丈夫拒绝采血检测并且拒绝采集他的第一个孩子的血(他的第一孩子是男孩当时13岁刚上初中)。就这样第一次调查没有成功。
第二天韩芳和科室的另一位女同事以看望方霞和她刚出生的小女儿的名义,买上奶粉和鸡蛋再次来到她家,拉家常、谈生活,面对面的沟通、入情入理的解释、亲人般的关爱……融化了产妇家人心中的坚冰,临走时方霞激动地握着韩芳的手说:大姐,你看我得了这种病你们不但不嫌弃我还这么关心我太谢谢你们了。并执意要她的丈夫送我们。这个先前很敌对的男人不好意思地送韩芳她们出来,并主动要求采血。在采血室里他告诉韩芳,他婚前有不洁行为,希望为他保密,并愿意在周六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带儿子来采血。不幸的是方霞的丈夫和孩子均感染了艾滋病,这让这个刚刚平静的家庭再起波澜。防艾人员一提到艾滋病治疗他就关机,到他家中他仍然拒绝并且叫喊不用别人管,他们自生自灭。
韩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一次来到方霞的家中,从两个孩子小时候的趣事到如何教育孩子,从娘家父母以及公公婆婆的身体状况,到做父母对儿女应尽的责任、担当,从孩子的无辜到他们生存的权利。一席话语如同和煦的春风,再一次让这个家燃起了生的希望。最后,方霞说,大姐你别笑话俺,俺们也没什么文化以前有点犯浑,以后俺这一家人就依靠你们了,周六孩子放假俺一家子就去医院先做你们说的那些检查,周一俺就找俺这里疾控中心的大夫们去。
现在方霞一家人都享受了国家的免费抗病毒治疗,生活也归于平静,她有时还给韩芳打个电话,告诉她儿子现在好多了,也胖多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节,韩芳和科室同事一道来到了某艾滋病致孤家庭小院,这次不仅捎来了问候与祝福,还一同为这个家庭带来了过节礼品和现金。一进门,老太太就握住韩芳的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韩大夫,这么远的路,你又来啦!谢谢你!谢谢大家!”。这是因孩子的父母感染艾滋病相继去世后,韩芳第22次来到这个小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孩子的爷爷又突患脑血栓,使这个苦难家庭更是雪上加霜。5年来,韩芳她们一直在特别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逢年过节都要亲自登门探望,并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积极对该家庭实施全方位困难救助,申办低保,又为两个孤儿办理了免费上学及生活补贴。
像这样的事在韩芳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太多了,记也记不住。但就是从以上这几个故事,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她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的!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3】
湖南省最美医生叶勇:妙手神针“手护”患者
8月18日上午,第二届湖南省“最美医生”名单正式公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医师叶勇光荣获评。
为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湖南省“最美医生”推荐评议和学习宣传活动。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评议、公示等程序,我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医师叶勇等40名同志被推选为第二届湖南省“最美医生”。
人物介绍:
1981年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推拿部门及湖南省中医重点专科(推拿科)负责人。2017年“华佗杯”首届湖湘针推能手、湖南省首届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
一、运指如飞,术精岐黄
早晨7点40分,叶勇准时出现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脊堂,门口的患者早已排成长队。作为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推拿部门负责人,叶勇擅长整脊及针刀技术。
一双白而厚的手,时而如刀剑齐发,直击患者痛点;时而如行云流水,撩拨其脊椎经络,粗犷与轻柔集于双手,刚劲与细腻聚于十指,一套人们司空见惯的推拿手法,被叶勇演绎成精彩纷呈的艺术。
在叶勇的手下,刚才还被颈椎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病人,20分钟的治疗后,连喊着“神呐,不痛哒”。患者口口相传,很多患者前来求治,等叶勇忙完,常常已是中午1点多钟。
叶勇的年门诊治疗人次达3500余次,他踏踏实实、日复一日地做着推拿,凭着一手一针解除患者疾苦。工作之余,他还经常进社区、进基层,开展义诊、开设讲座,传播针推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作为湖南省第一个戴博士帽的临床推拿医生,叶勇从医15年,只为了一个梦想,那就是用中医的推拿造福人类。将中医推拿的奇妙与现代医疗的技术嫁接,让医疗推拿从神秘走向科学,是他执着的追求。
叶勇的门诊室里,锦旗环绕。100多面锦旗,记录着中医的神奇。
二、潜精研思,初心如磐
在不断加强自身“硬实力”的同时,叶勇也致力于带领推拿部门同仁共同成长。他常说,“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让叶勇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治疗学教研室的中流砥柱。他讲课风格鲜明,坚持“从临床问题讲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思路,将枯燥的医学知识跟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们难以忘怀,所讲授的《推拿治疗学》课程被学生们纷纷点赞。叶勇培训了一批又一批推拿医生,桃李遍布三湘四水。
作为推拿整脊团队的“领头羊”,叶勇将全部的精力用于专研推拿技术和做好推拿传承,创立“中医推拿+整脊+超微针刀”的三位一体治疗法,运用“筋骨一体、标本兼治、功能锻炼、身心同治”等现代推拿治疗学术思想指导诊疗。
谈起“整脊法”,叶勇两眼发光。他说,“脊椎,支撑人类的栋梁,神经的通道,人类进化的神秘结果。这根‘栋梁’很强大,支撑人体;又很脆弱,变着法子折磨人,人类上百种病痛都源于此。”
叶勇说,推拿以系统论为基点,以生物学、力学为杠杆,牵一发而动全盘,奥秘无穷,妙不可言。
科研道路上,他先后主持课题8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荣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3项。
三、守正创新,志在精诚
新冠疫情期间,叶勇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员出征上海。在上海古丹路方舱医院,40多岁的感染者李大哥向叶勇求助。他的孩子10岁,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已经9天,进院时有轻度发热症状,口服退热药后体温正常,咳嗽无好转,经常半夜咳醒,叶勇触摸孩子腹部,鼓胀感明显,孩子说已经3天未解大便。
叶勇予以湖湘特色的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加以顺时针摩腹、按揉足三里、中脘等中医外治方法,并手把手教孩子父亲如何摩腹,同时安慰鼓励以缓解不良情绪,第二天查房,孩子已经顺利解下大便,半夜咳嗽明显缓解,李大哥向叶勇竖起了大拇指。
“湖南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源于宫廷御医,是我国小儿推拿主要三大流派之一,基本特点是根据病证所属脏腑的不同来决定治法,即‘推经论治’。”作为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叶勇介绍,结合五行学说、藏象理论及推拿理论的“五经推治”是刘氏小儿推拿最独特、最鲜明的特征,擅长治疗小儿肺脾两脏之常见病证。他说,这样的技术需要一代代推拿人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十五年磨一剑,在探索的道路上,叶勇严以律己、精勤不倦,用技术和仁心“手护”患者健康,用赤诚和坚持传承推拿绝技……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4】
用心用情传承中医精髓 社区也有“牛医生”
“谢谢周医生,今天是我第3次来这里治疗,痛风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要坚持完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切忌过量运动……”8月16日上午,当记者走进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中心主任周成华正在康复科坐诊。每治疗一位患者,周成华便要做一次消毒,随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当问到为何如此忙碌时,她表示:“许多患者都是专门从外地赶过来治病的,我希望能尽可能多排几个号,所以不敢有一丝懈怠。”
正是凭着这份医者情怀和使命担当,至今,她仍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坐诊,孜孜不倦地在中医导引术上探索精进。回首20余年从医生涯,周成华直言:“医师是我的本”。
回首医者生涯
20年悬壶济世在一线
周成华与中医的结缘,要追溯到她的家庭。由于出生于中医世家,年少时在母亲的要求下,她考进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一开始根本不想学医,可以说是母亲逼迫我选的道路。”周成华回忆道。可在深入了解了岐黄之术后,周成华的观念渐渐发生了转变。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在学习过程中,周成华见到名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和“四诊合参”的方法,很快为病人寻找到了病因。“当时就觉得中医太神奇了,并且作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我们不应该丢掉,更应该把传统中医药精华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周成华表示。
“用心做一名好医生,就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要持之以恒地汲取、创新。”为了使专业能力向广阔和纵深持续发展,发挥出更好的技术水平,周成华坚持奋斗在中医诊疗第一线。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她在治疗颈、肩、腰、腿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偏瘫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5年,金牛区茶店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周成华担任中心主任。她告诉记者:“到基层去,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从医那么多年,接触到了很多有困难的病患,意识到基层门诊部其实非常需要我们。每当我看到患者经过医治而日渐康复时,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坚守使命担当
为患者带去健康希望
“效果立竿见影,刚施了针就有所缓解。”刘先生是一名来自内江的患者,由于工作原因,患有很严重的腱鞘炎,什么手段都用过了但都不尽如人意。通过多方打听,刘先生找到周成华进行诊治。“每周治疗一次,每次需要驱车100多公里,但见效快、疗效好,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值得!”提及这场“费时费力”的治疗之旅,刘先生依旧忍不住连连称赞。
今年50岁的张宁(化名)是从青羊区慕名而来的患者,由于长期运动,导致肌肉拉伤且时常伴有痛风。张宁辗转于多个医院做各种治疗,但效果平平,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周成华医生。“起初也没有抱太大期望,就是想着来试试,没想到周医生运用中医导引术为我针灸,今天才第3次,就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张宁惊喜地表示。
“简直就是‘仙术’,原本我的右腿走几步路都疼痛难忍,一个疗程之后竟然已经可以正常行走了。”今年80岁的袁婆婆如今也是中心的“忠实粉丝”,几年前,她的右腿出现疼痛,渐渐地无法正常走路,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做手术后,仅仅维持了一年又开始复发,四处寻求帮助的袁婆婆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周成华。
这样的病例早已屡见不鲜。走进周成华坐诊的办公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一张桌子、一把凳子、一张病人躺的单人床,但她却在这里治愈了众多患者。周成华坦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心系患者,是我一生的信仰,也是我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
践行医者仁心
在行业发挥更大价值
除了自身坚持行仁道施义术,担任茶店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以来,周成华还时常在中心举办公益性活动。
“先到医生那里去登记,再到这边来排队贴三伏贴。”“三伏贴具有止咳平喘的一种效果,我给你开了单子就去那边排队吧。”……7月11日入伏当天,中心的康复一科、二科窗口开始排队登记,百余人次前来贴敷。原来,这是中心在三伏时节举行公益性贴敷活动,每年的三伏、三九天,中心都会为辖区居民准备免费配置的“独家秘方”,至今已为近万名群众送去了健康福利。
“希望通过对冬病夏治年复一年的坚守,让它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从而提高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进一步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周成华表示,“今后,中心将继续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医文化等多角度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真正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基层医疗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5】
王晓玲,仪征市新集镇八桥村村医。四十多岁的她,看上去还是那么文静、干练、充满青春的朝气。一直以来,王晓玲都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姐姐眼里的甜小妹。谁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成为八桥村民心中最为亲切的“自家人”——她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护士,也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更是一位让人放心暖心的导医顾问。
一、__,甘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王晓玲,可谓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后来姐姐也选择了医疗职业。也许是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也许是骨子里的热爱,初中毕业时的王晓玲很自然地选择卫校。三年的孜孜不倦,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原本只是为了到村里去锻炼锻炼的她,一去竟然就成了永远。当年身为镇卫生院院长的父亲,若为自己的宝贝女儿调动一下工作,绝非难事,然而,王晓玲一次次地婉言谢绝父亲的关心。
王晓玲从事村医二十多年来,带着那份青春的热情、医者的仁心以及那份难舍的责任,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面对一直不变的平淡,每天都一样的环境和工作,王晓玲保持着一样的细致耐心、严谨务实工作作风。门诊出诊、打针治疗、微信咨询……二十多年来,王晓玲对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她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是多年后,当父亲屡屡听见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切地称王晓玲为“二先生”时,那颗可怜的悬着的“父母心”才算放下了,从此,父亲也给了王晓玲许多许多的支持和帮助。
现在,王晓玲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可繁琐的工作常常使她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她说,每当面对丈夫和孩子时,她能读出他们眼中的理解和关心,可越是这样,她自己心里越愧疚。她知道,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她得用心。
二、与时俱进,拓展村医服务的经纬度
王晓玲深切地知道,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对于村医的工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可以说,王晓玲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学习,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订阅医学刊物,收集医疗视频、图册,既能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能寻找机会请教专家名医。对王晓玲来说,多年来,晚上陪伴儿子一起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让她感到幸福得习惯。
由于王晓玲的不懈努力,她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去年在“卫计委”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她夺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成绩面前,王晓玲从不骄傲。她永远保持着谦虚的学生姿态,与扬州三甲医院的许多名医建立“医疗求助”通道。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难,或在线求助,或立即转诊,急村民之所急,总是把村民的利益在第一位。她在工作中早已实现了1+1+N的服务模式,
三、牢记使命,做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
农村卫生所,在那些上了年纪出行不便的病人眼里,在整天忙于劳作的村民眼里,它就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希望。农村卫生所服务村民,预防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一些常见病、小病,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重要战略安排。
王晓玲身为村医,自然明白自己的责任,二十多年来,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能积极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尽心尽职做好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每天,王晓玲早上六点多钟就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还要利用内网录入资料,晚上六点多才能下班,到家时间一般要在七八点钟左右。她从不抱怨。
每天,王晓玲面对五六十个门诊病人,她总能热情接待,精心诊治;面对上门诊治的病人,她从不爽约,细心服务;面对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民,她手机时时畅通,随时连线。
王晓玲是一个有心人,她为村民服务,不怕苦,不嫌累,她根据村民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村医王晓玲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村民的爱心,还有她过硬的技术,为她赢得八桥村村民的信任,八桥村村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在仪征市名列前茅。
二十多年来,王晓玲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也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卫生室应有的作用。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6】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要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7】
___,___市城东区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
“我期盼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居民朋友能够享受到我们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生活。___市城东区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___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___从小理想是当医生,卫校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从那时起做一个好医生成为了她的奋斗目标。她先后完成了医学专科学历教育,参加了刮痧、平衡针灸等学习,在2007年还并不完全理解“全科医学”的她凭着对“全科学习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朴实想法毅然参加了青海省首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坚信只要耕耘、付出终有收获。2007年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社区医生。
“基层卫生服务就是我的舞台,我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多年来她用责任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患者至上的理念,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责任心是服务的金。做为一名医生,马医师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她说“自从当了名医生,生命里就有了牵挂。这个病人用药,会不会出现问题?那个病人血压未控制了,不会有什么意外吧?……这种牵挂,每天都萦绕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患者找到你,就是相信你,把自己托付给你,我就要用心去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是形象的窗口,是患者进入卫生服务系统的门户,更是联系、沟通、协调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它肩负着服务、综合、协调的重任。服务中心人少,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一个也不能不少,而责任心更是一点也不能少,因为这份责任现在社区各种健康问题成了她最大的牵挂。辖区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多少糖尿病病人、多少脑卒中病人、多少精神病病人,哪家有一名产妇、有多少外来人口……她对自己服务中心管辖的人员情况了如指掌,这些数字可以脱口而出。
而因为马医师的负责,很多患者会特意赶过来。那天已过了下班时间,急匆匆来了一个脸上全是血的民工,他说“医生,我特意赶到你这里来,上次我手砸伤是你帮我缝合的恢复得非常好,这次你再帮我看看吧!”马医师就二话没说帮他进行仔细地清创和缝合。马医师心中时刻有病人,将病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热情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也深深知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一个社区医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才能顺利完成“了解—熟悉—掌握社区情况”这一过程,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马医师常会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走访,与老百姓拉拉家常、谈谈心、测血压,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健康处方,社区居民也很快知道了这个马医师。
对反应相对迟缓的老人,马医师更是多了几分耐心,大伯大妈的记性都不太好,同样一件事要问好几遍,但她都总是笑眯眯的不厌其烦。辖区有位老书法家的爱人因中风半身不遂,长期卧床,全身多处生褥疮,马医生了解后,风雨无阻的上门换药治疗,经过半年的治疗,病人渐渐康复。老书法家很高兴,激动的书写了”仁医济世”的牌扁和王安石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送赠马医生象梅花一样幽香着每一位患者。碰到诊疗时病人的急躁,她总是怀着对每一个患者的爱心,耐心的跟病人解释,最终使病人顺从的由衷赞叹:“你们对工作和患者真负责。”
工作中马医师也时常收获着感动,遇到突然下雨朴实憨厚的居民会送来雨伞;外迁的居民会要求把健康档案继续留在这里;他们亲切的把马医师称为“我们自己的医生”。“路茫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医生,马医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天职,虽然她的工作平淡无奇,她的行为质朴无华,她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她的故事也不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责任医生,在全力履行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在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道理上执着的追求着……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8】
“我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知自己入围“湖南好人”候选人,宁乡伢子贺斌的话语平和质朴。
作为宁乡市人民医院临床三支部书记、烧伤整形科兼医美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44岁的贺斌从医20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逐渐成长为烧伤整形外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几乎每个月都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信或锦旗,整整贴满了诊室的一面墙。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全国创疡康复明星银奖、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整形美容协会颁发的杰出医师奖,2022年“长沙好人·身边雷锋”敬业奉献奖等荣誉。
40岁晋升主任医师,坚持病人至上理念
贺斌参加工作以来,虚心向众多知名专家学习求教,坚持阅读大量专著和专业杂志,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交流会。精益求精的求知态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个人医术日臻成熟,成为医疗圈子里为数不多的40岁不到就晋升主任医师的年轻教授。
然而,他的追求不在于此,“病人至上”才是他的服务理念。2019年,他接诊了一位从广州转送回乡的特重度烧伤急诊患者,烧伤面积达40%,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他带领下全科人员建立四路静脉通道,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终于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治疗过程中,创伤修复面积大,味道非常难闻,但他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花1个多小时仔细未患者换药,使其治疗1月余就得以痊愈出院。
48分钟的美容缝合,护航考生飞行梦
2020年7月7日,宁乡一名高考考生在距离下午的考试入场还有一小时之际,不慎将右手手背血管划破,伤口很大、血流不止。因该考生计划报考飞行员,皮肤不能留有较长疤痕,需要进行美容缝合。
宁乡市人民医院紧急开通绿色通道,为考生进行手术。为避免影响考生考试发挥,作为科室主任的贺斌马上从家中赶往手术室,精心选择仅7-0的美容针为其进行缝合,术中他不断宽慰受伤考生,原本高度紧张汗流浃背的孩子,最后居然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笑容,细心地举动有效缓解了他因为意外受伤和考试带来的双重心理压力。
贺斌一面轻松笑谈,缓解考生心理压力,一面仔细缝合,整个手术仅用时48分钟,确保该考生及时重返了考场。2020年8月,该同学如愿收到中国民航大学录取通知书。
向国际传递文化,整形就像画国画
在科研道路上,贺斌不断开拓前进,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基金课题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先后担任亚洲医学美容协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及省市多家协会分会委员,并成为长沙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担任了医院外籍留学生的带教老师。
2016年,贺斌以优异成绩获得在美国顶尖医疗中心学习机会并获优秀访问学者,2017年7月,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的邀请,贺斌出访马来西亚和泰国。2018年8月,他带领科室团队成功承办新湘雅整形美容与修复再生国际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尼泊尔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深入探讨。在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中,他向国外同行们展示了自己擅长的国画作品,传递着国人的文化自信,并提出:“整形要像绘画一样,一笔一笔细细描画。”
三年多风雨无阻,上门帮扶瘫痪青年
“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身处医疗工作第一线的贺斌,对于“好医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地对待病人,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支付医疗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
家住兆基君城小区的张某,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几年前张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卧床,只有头部和双手可以活动,每个月去医院更换输尿管和做相关检查,行动极其不便,做一次检查需要一整天时间。2019年,兆基君城小区党支部找到了担任宁乡市人民医院临床三支部书记的贺斌,希望他为张某进行上门医疗服务。之后,贺斌和支部党员一起利用休息时间,每月开展1至2次上门一对一帮扶,为张某更换导尿管、开展心理疏导,还帮助其开设网店,探讨改善性治疗。这一服务就是三年多,即使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也申请到防护服开展上门服务。让这位因病致残、致贫的青年十分感动,张某用自己不太受控制的手写下一封感谢信。
古人曾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赞叹那些德艺双馨之人,贺斌就是朝向“至道、至德、至仁、至艺”不断前行的跋涉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医者仁心,赢得了群众认可和尊敬,他将始终__二字,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9】
___,男,46岁,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学历,主治医师,全科医师。爱心医院、___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外科主任。
___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临床医师,他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知识和高尚的医德,在医疗战线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在政治思想上,保持党员先进性
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他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听讲认真,笔记详细,他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强。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他敢于从日常工作生活表现中,开展自我批评,深挖思想根源,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跟时代,始终保持一名党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外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他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上,发挥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何发挥?他认为,光说不行,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到具体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言。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虽然是科主任,但他还是不耻下问,边学边干,为更好的履行职责奠定了基础。作为科主任,他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工作抢着干,单位做不完,晚上加班干,多次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做出了表率,也使自己成为本项工作的业务骨干。
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三、他积极发挥主动性,凡事想在前,干在前
从医二十五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有一次下班了单位门口碰到一位急腹症老年患者,病人痛苦的捧腹弯腰蹲坐在地上,在其家属还未到来的情况下,对其简单而又有重点病史询问和查体的情况下搀扶患者入病房,通知护理部,优先安排床位,给予优先输液抢救治疗,不一会患者病情缓解,等其家属到来时病人露出舒服笑容,得到患者及其亲属多次致谢和高度评价,看到患者稳定后,这才下班回家。
作为一名党员,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讲的每一句话也是既平凡又普通,但是透过这些平凡之处,让我们看清楚一个普通党员的不平凡,勤勉、无私、乐于付出、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的真实形象。
医德标兵评选事迹材料1500字【篇10】
___,男,__岁,永年县第一医院外三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本院外科临床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一手过硬的神经外科手术技巧,超前的手术理念。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并能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结合本院实际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引进的重型颅骨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方法填补了永年县空白。于20__—20__年度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期间,有幸获得时任神经外科主任刘吉祥副院长亲自指导,带教一年间,参与完成神经外科手术400余例,并且还得到前来会诊手术的北京天坛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的知名专家亲自指导,为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手术操作技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整理参与著作的《脑外伤后无动性缄默症临床研究40例》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综合临床》上发表,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合作的《颈前路微创治疗颈椎病》已取得20__年度的邯郸市科技局的立项。因工作突出,多次被医院评为“十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在职攻读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神经外科病人多、急诊多,众所周知,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容不得丝毫闪失,特别是对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20__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接到急诊科的会诊电话,患者是一个39岁的男性因突发昏迷入院,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当时急诊为患者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非常顺利,但是仅仅术后2个小时患者病情再度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并发脑疝,紧急复查头CT发现患者二次出血,出血量较上次明显增多,果断为患者再次手术,结合病情采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由于出血位于重要的神经功能区,位置较深,周围遍布血管神经,稍有不慎,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终于完成了手术,这时才发现已近第二日中午,连续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中间更是滴水未进,手术中已将自己与患者的安危融为了一体,凭着这种坚韧的毅力坚持做完了手术。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习以为常。术后患者持续昏迷不醒,接着又出现了高热血凝、肺部感染等脑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为了能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每天都是最先来最后一个离开,期间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中西药联合应用,患者在一周后脱离了危险,逐渐清醒。由于出血部位位于重要功能区,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是在所难免的,患者情绪一度非常低落,针对患者这种心理,多次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为其树立康复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其父再三感谢,道出真情,他们家是祖传中医,发病后经过他的多年行医经验,其子的生命是九死一生,并且是二次出血,抢救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咱们县级医院能够救治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业务上精益求精。神经外科在我国属于新兴的前沿学科,无论从手术方式还是治疗理念上来讲总是更新最快、最多的学科,为了使我县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总是不断的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医.学教育搜集整理用最新的、最成熟的治疗理念、手术技术服务于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可惜的业绩。在去年除夕夜的鞭炮声中,采用新的术式,成功的为一名32岁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应用更加完善的治疗理念,从药物的剂量、应用时间、方法等微小细节做起,配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使患者在术后第八周能够站立行走。看到家属满意的笑脸,自己的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种责任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会使命,要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积极的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大医精诚论》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同样,作为现代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要以先辈榜样,时刻牢记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造福我县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