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8篇
陈立群——“时代楷模”!他从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虽然年过花甲,但怀着“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毅然继续投身党的教育事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1
陈立群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他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自费资助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2016年退休后,他婉拒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课堂常规》等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短短两个月内学校面貌就焕然一新,得到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陈立群十分关心贫困学生,在浙江工作时就曾资助宏志班学生,来到台江又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他还多次去医院接送、看望、陪伴生病的学生。
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与爱人商量决定,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已发放3批次,共有27名教师受益。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以陈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把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对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孩子树立高远志向,立志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2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陈立群老师的选择难能可贵。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您学习,心怀理想,不忘初心。”“陈立群老师是全体教师的楷模,也是全国人民的楷模!向您致敬,祝您教师节快乐!”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立群的先进事迹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无数网民在报道的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对这位“中国好老师”的敬意。
“为陈老师点赞。作为他夫人的同事,我也要为陈老师的家人点赞。”网友“顾某某”说。“退休后放弃百万年薪去支教,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从长河宏志班时知道了陈校长,一直非常尊重他,希望陈校长保重身体。”网友“张小肥”说。
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在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中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触动。广大教师表示,要以陈立群为榜样,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立德树人和脱贫攻坚事业中去。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学生处副主任卞良琴,分管宏志教育18年,与陈立群校长共事12年。“媒体驻校采访的时候,我帮忙整理陈校长的资料,越整理、越回忆,越发现陈校长的了不起。他很有思想,也很有办法,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好。”
卞良琴说,陈校长创立的宏志班,如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共招收了1360名宏志生。“看着他们个子一点点长高,精神面貌一点点变化,长河的‘宏志精神’得以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真的很欣慰。陈校长‘时代楷模’的称号,对我们所有老师都是一种鼓舞,只要对教育事业有痴心,总能做好。”
9月9日晚,贵州省台江县组织所有党员干部和教师集中收看了陈立群校长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电视直播。方召镇是台江县最偏远的乡镇,38岁的台江县方召镇中心小学校长田腾在观看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
“陈立群校长的到来,是一代台江读书人的幸福。他多次来我们学校做讲座,分文不取,他还自费成立奖教基金。”田腾说,“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教书育人,更需要大爱和坚守。有陈校长的教育情怀和境界,孩子们也就成才了。”
陈立群校长来到贵州省台江县之后,促进了多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陈校长来到贵州支教,只为更多山里孩子走出去,这一点很伟大。”凯里一中语文老师潘朝杰说,陈校长做学问很严谨,对学生从来不戴“有色眼镜”。“有幸得到他关注的学生,都会有很大变化。他教育方式丰富,经验非常老道,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既是大学老师,也是中学学生家长。东西部教育差距比较大,台江有很多留守儿童,老师甚至起着父母的作用。一个学校办得好、风气正,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陈校长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和文化氛围,为这个县储备、保留了人才,会影响几代人。”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谷松岭说。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3
2016年8月14日,陈立群一身西服,打着领带,背着双肩包,“空降”台江。但在学校观察一天之后,陈立群眉头紧锁,学校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实在太大,学生对手机的迷恋超过书本,放学后三五成群走出学校,或聚餐,或买香烟,或玩游戏。晚自习时间,教室里闹哄哄的,分不清是聊天还是讨论问题。
对于这样的情形,学校的老师似乎习以为常,2013年11月来到学校,教授英语,“学校的学风比较涣散,想学习的学生在这种大环境熏染下,往往也坚持不下来,晚自习迟到的人很多,吃东西的,聊天的,玩游戏的,班主任和老师要吼上半天,教室才能安静下来。”
学习环境不佳,生活环境更糟糕。在学校食堂,刚端出来的菜盆边上落满苍蝇。最让人意外的是:30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食堂。一到用餐时间,学生排着长队,半天也打不上饭。在学生宿舍,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除了床,没有任何配套用具,卫生间的味道让人作呕……
这样的现实状况让陈立群有些揪心,而学校的老师无一不注视着这个“传说中的明星校长”,看着他如何能让这艘沉底的大船重新浮出水面。
陈立群首先建立起老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老师要为学生维护安静的学习环境,全校启动“安静学习月”。严格督管下,学校终于静了下来。
安静只是一个氛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自主性,仅仅一个月,陈立群就宣布全校进入“自主学习月”。他要求学生把上月月考成绩记好,为下月月考立目标,全力冲刺突破。对各班的综合达标成绩,进行全校统计评比。
浮躁止于宁静,惊雷响于无声。远道而来的支教校长雷霆手段接踵而来,针对台江农村家庭大部分劳力输出、留守儿童多、学生课余时间散漫无序的现状,陈立群决定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每周除了周六晚上不统一上晚自习,其他时间晚上6:30—10:20均上晚自习。学生在校一律穿校服,手机上交学校保管,周末回家才发还。全封闭管理无疑加大了所有老师的工作量。
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够在学校安心读书,老师在学校安心教书,他下大力气解决师生吃饭问题。学生食堂,从一个增加到三个,单独开设教工食堂。加强后勤管理,投入一定资金,提高伙食质量,严格卫生管理。原本一拖再拖的学生宿舍建设,很快完工并赶在新学期开学前投入运行,学生搬进六到八人、带独立卫生间的宿舍。可以说,学校生活设施的改善,为推进严格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他告诉所有的学生,“大山可以挡住你们的视线,但挡不住你们的梦想,挡不住你们的志向”。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之下,3000多学生、55间闹哄哄的教室变得有序起来。陈立群坚持认为:“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就是给大家创造习惯养成、修炼身心的环境,只能严格,不能放松!做校长的,就要让大家看到,管好一所学校的决心坚如磐石、绝不动摇,这样才能顶住压力推进改革。”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4
__年9月9日晚,没有通知、没有安排,我有幸收看了陈立群校长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电视直播,被陈立群校长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他“爱与责任”的精髓刻在我的脑海里。9月23日下午,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再次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我认为陈立群校长无偿到隔壁同样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台江支教,改变了台江县一直以来的教育格局,改变了农村人看待教育的格局,也是一代台江读书人的幸福!
我要学习他信仰坚定、潜心育人的精神。陈立群四十年如一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高尚情怀让人深深感动。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坚定信仰,我将不忘初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政治方向,把以人为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作为统计队伍建设的根本,进一步增强“高标准、严要求、争先进、创一流”的进取意识,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倾心做好统计工作。
我要学习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的精神。在短短的三年中,他怀着一份“造血”的信念,让一个现代教育理念贫瘠的县城获得了可持续发展。他化作春风,孕育出天下桃李,把大爱洒满苗疆。我要不断创新统计服务方式,把握好创新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灵魂和主旋律,是增强统计工作活力的源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领导决策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统计服务,努力在更高角度、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超前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统计服务,更好地发挥“晴雨表”作用。
我要学习他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陈立群校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惧艰苦、婉拒高薪,不忘初心、至诚为民。从陈校长的事迹中,在台江县乡村小路上,他访贫问苦,一片丹心走出一条扶贫之路,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让我看到了理想的意义与信仰的力量,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和文化氛围,为台江县储备、保留了人才,将会影响几代人。我将以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广泛深入“四上企业”、项目建设工地、居民收入调查点、帮扶村等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善于捕捉苗头性和趋势性的问题,抓好帮扶村“双清零”、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攻坚,以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为指引,努力在统计基层基础、数据质量、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推动我县统计事业健康发展。
我要学习他心有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陈校长把台江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孩子在待,用心哺育台江的未来。他认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给钱总是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使家庭的贫困不会成为世袭。”俯身躬行,用爱与责任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苗疆大地。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统计数据既关系决策者的荣辱兴衰,又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安康。我在工作中每办一件事、做每一张表都要心怀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本职工作。将进一步紧握时代的脉搏,以遵循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不出假数、宁静淡泊做好统计各项工作。
人才兴国,人才兴县。当前我县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教育事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投入,无论多少都不为过。我将以更强责任、更实举措呼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推进和发展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陈立群那样的“四有”好老师。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5
教师节时,我收看了陈立群校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电视直播,前几天我再次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的学习,对陈立群校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先进事迹感受颇深,他不惧艰苦、婉拒高薪,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深深值得我学习。
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
陈立群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我更要学习程立群校长不惧艰苦、不忘初心、至诚为民的精神。
首先我要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人”。要当好主角、抓好主业、尽好主责,用强烈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严肃的落实态度,做管党治党的书记,担起管党治党的责任。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支部活动,引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要对本支部党建情况摸得透、钻得细。要找好抓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找准党建和扶贫的结合点,立足党建职能,抓好班子、强化支撑、夯实基础,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领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要做好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全面摸清贫困户的底数和致贫原因,为每一家每一户制定合理有效的脱贫思路和办法,使贫困群众心里有盼头。时刻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贫困群众关注的小事实事入手,认真做好村庄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与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贫困群众的合理诉求给予及时解决,做贫困群众的“家里人”,真正把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赢得民心、树立形象。
三是做好产业致富的“带头人”。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促进党建联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富民步伐,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研究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没钱办事、没钱干事的问题。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唤醒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行动。用好党员创业致富贷款,大力支持贫困户创业致富。注重发挥村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带富作用,打造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农村致富带富队伍,促进党员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6
2022年的元旦,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立群又是在贵州省台江县度过的。
自2020年暑假卸任中学校长,转任贵州省黔东南州教育顾问、台江县教育总顾问以来,他已先后20多次回到这里,走寨访户、做教育讲座。
“因为心里总放不下他们。”陈立群说。
他口中的“他们”,是一群寒门学子。
这份牵挂,持续了这么多年,未来也仍将继续。从他21年前创办浙江首个宏志班,钱江晚报就一直是这份牵挂的忠实记录者。
他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
钱江晚报1987年创刊,彼时陈立群在桐庐窄溪中学当校长。学校有两位学生中考并列第一,但因家庭经济原因,想放弃读高中选择中专。他觉得,两个好苗子只读中专太可惜,便再三做工作。在陈立群的坚持下,两人最终选择读高中,并考取大学,后来一位成了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另一位成了杭州市某辖区的公务员。
回忆那段往事,陈立群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遇上改革开放,知识改变了命运,所以总想为寒门学子施以援手。”他调到杭州主城区工作后,心里仍牵挂农村的寒门学子。
2001年,已是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的陈立群,创立浙江首个宏志班——招收的都是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其中有许多来自农村,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同年4月26日,钱江晚报头版刊发了这则消息,也与陈立群正式结缘。
家中常年订阅钱江晚报,尤其关注教育新闻的陈校长,拿着这份报纸觉得沉甸甸的——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两年后,宏志班遇到新问题:贫困生考取理想学校后,谁来支持他们完成大学学业?陈立群首先想到向钱江晚报求助。
2003年7月4日,钱江晚报刊发《我省首个宏志班 谁来帮他们改变命运》一文,转达了他的心声:请帮助这些寒门学子延续自己的知识改变命运之路。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有不少热心的企业和个人表示要尽力资助这个特殊的班级。从此,钱江晚报成为关注陈立群校长和宏志班最多的媒体。
他送给孩子们三样东西
2004年6月,首批宏志班学生参加高考,成为当年杭州教育界最轰动的新闻之一——全班51人中,45个上了一本线,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身为宏志班创办人,陈立群再度成为新闻人物。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对寒门学子的“援助”,并非普通的捐钱捐物,而是送给孩子三样东西——志气、志向和志趣,所以宏志生有充盈的精神财富。2006年7月29日,钱江晚报联合长河高中举办“苦难怎样成为财富——宏志精神报告会”,由首届宏志班毕业生、当时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刘仲明等5位学子讲述奋斗历程。报告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听众有1300余人。
陈立群至今记忆犹新:“北京宏志中学的同仁们曾来杭州长河高中考察交流,临走时说宏志中学在北京,宏志精神在浙江。而正是那场报告会,我和钱江晚报的记者、编辑们一起提炼出了‘宏志精神’,宏观层面是‘关注百姓困难,倡导刻苦精神,完善健美人格,体现教育公平’,中观层面是‘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微观层面是‘理解、主动、勤奋’。”
更让他感动的是钱报记者对宏志生的关心。有一位来自温州的学生,幼年时父母因车祸身亡,所以内心相对封闭,钱报记者就以“杭州妈妈”的身份给这位学生写信,安慰和鼓励他,后来这个故事还被陈立群收录在他的《寄语青春》一书中。
他是钱报新闻里温柔的“陈爸爸”
2016年,陈立群从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淡出了媒体和公众视野。
他去了哪里?2017年教师节前夕,钱江晚报记者远赴贵州省台江县,终于找到这位情系寒门生的老校长。原来,他拒绝了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选择到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且不要一分钱,只为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站在台江县民族中学操场上,陈校长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钱报记者记录了这位3000多名孩子的“陈爸爸”的一天,感动了全国,振奋了无数寒门学子。
陈立群始终认为,“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因为寒门学子从小就经历着生活上的磨难和历练,具有普通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他感谢钱江晚报一路的关注与支持:“从杭州的宏志班,到贵州台江的宏志校,通过钱江晚报的报道,浙江的爱心人士给予了学生和学校很大帮助和支持,更在全国弘扬了‘宏志精神’。这都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不少爱心人士,素未谋面,在此,我要借助钱江晚报这个平台,代表我自己以及受资助的孩子们,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而许多钱报老读者,也通过多年的报道看到了他温柔的一面:会陪长河高中宏志生吃年夜饭;会陪学军中学毕业生拍欢乐的集体照,在大太阳底下穿正装,还喊了十多遍“茄子”;会陪浙江高考生写作文,一写10年,2006年那篇《工作即生活——从寒号鸟、水杉到知识精英带给我们的启示》就刊登在钱江晚报上。
他说:“开办宏志班,我常被一批批宏志生勤奋学习、逆境成才的事迹所感动,是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2019年,中宣部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6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再次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7
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原校长,花甲之年受聘担任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分文不取,扶贫支教,一干就是四年。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8月卸任校长之后,本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依然放不下贵州的孩子们,一年多时间里25次奔波于杭州与台江之间,续写教育情怀!
他就是“时代楷模”陈立群,一个为教育而生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在他出版的专著《我在苗乡当校长》中,我们找到了他烛照苗乡的初衷——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扶贫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授之以渔,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今年8月,陈立群终于松了一口气。台江县民族中学传来高考喜报:上二本线以上的学生698人,其中一本线以上263人,破天荒第一次有一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
“今年的高考成绩与我当校长时不相上下。”陈立群开心地说,“这充分印证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教师的精气神、学生的上进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是他对支教工作的看法。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一时治校的成效如何长久保持?他早就把当地培养骨干教师纳入了计划。
在他的出资和推动下,台江县民族中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教师情况推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建立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
他个人出资在台江县民族中学设立奖教金,分设爱心奖、责任奖和育才奖3个奖项,每年奖励9名优秀教师。奖教金已陆续发放五届,共计22.5万元。
他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建立“走出去”培养制度,派出教师到杭州市重点中学学习……
尽管卸任了校长职务,他依然担任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教育顾问、台江县教育总顾问和台江县民族中学名誉校长。利用贵州省教育厅成立的“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平台,他义务授课,主动担任台江县初中、小学校长导师,并到贵州各地义务作报告、开讲座,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超过1万人次。
2021年下半年,贵州省教育厅推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邀请他担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迄今为止,他带领专家团队去了威宁、望谟、册亨、施秉、黄平、印江等县的30多所学校,且大多是乡村学校。每到一县,他都要给全县校长和副校长开讲座,解剖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成功案例。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认真调研,给出诊断后的改进意见。
“给孩子一点光亮,他还你一片天空”
卸任校长离开台江前,陈立群收下了台江县民族中学赠送的一份特别“礼物”——38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名单。
一回到杭州,他四处奔波联系结对38名贫困生,逐个落实他们上大学的费用。说到这里,他特别感谢杭州扶贫帮困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们,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孩子们的求学费用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许只需要一个机会。陈立群出身农村,几度辍学,选择支教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平常心做平常事,我到台江后,学校高考成绩连年提升,说明苗族孩子是聪明的。他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陈立群说。
台江县民族中学有3000多名学生,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来找我。”这是陈立群对学生们许下的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他以个人名义资助的学生就有60多人,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0万元。
“尊敬的`校长: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您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灵,使我的生命有了一丝光彩……”陈立群手上有厚厚一沓学生写给他的信。每封信都字迹工整,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实情感。
“教师对学生是否付出真爱,他们都能感受到。”陈立群说。5年多来,他走进了300多个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状况,并给予适当资助。不仅如此,他还动员杭州的朋友们一起去家访。去年暑假,一位企业家朋友的儿子跟着他到台江家访,累计发放了50多万慰问金。2001年,他在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创办了浙江省内首个宏志班,受宏志精神感召的学生们成立了“台江县民族中学宏志助学基金”,已资助80多万元。
“寒门何以出贵子?很多时候就是靠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一个都不能少我做不到,我所能做的就是拉住一个是一个。”陈立群说。
“给孩子一点光亮,他还你一片天空。”在《人民教育》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陈立群写道,“如果学校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发现,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一条盘瓠,苗族神话中神勇的龙犬,用敏锐的嗅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厌其烦的吠声去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内在潜能……”
“时代楷模”陈立群先进事迹精选篇8
从教40余年,历6所学校,担任校长三十余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起点,他以“师者”的爱心和责任,为教育注入时代精神,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他就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临安榜样陈立群。
9月17日上午,陈立群获评“新时代临安榜样”并现场领衔倡议:“严以修身、俭以养德,争做品行高尚的榜样;和以治家、勤以持家,争做家庭和睦的榜样......”从时代楷模到临安榜样,陈立群满载荣誉,但对教育的心一直没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
“给钱总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不让贫困传给下一代。”在陈立群20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一书中的这句话是他从教40余年一直坚持的理念。
1977年,由于乡镇高中紧缺师资力量,年轻的陈立群便在临安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和农民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恢复高考后,陈立群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准备自己的高考,随后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恢复高考后首届本科生。
大学毕业后,他继续从教。后来,陈立群调到市里当校长,虽然教着城里的孩子,但是对农村学生依然有一份牵挂。
2001年,陈立群在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宏志,寓意为“宏伟的志向”。“宏志班”的学生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让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没有后顾之忧。
董永军是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首届宏志班的学生,有一年学校放假,陈校长送董永军回家,董永军的家在半山腰上,房子是用泥巴砌的,还经常漏雨。
走到山脚时,董永军发现自家的房子不见了,赶紧冲上山,才发现原来房子倒塌了,变成了一堆废墟。“可能对别人来说,它就是四面泥巴砌的墙,但对我来说,那是我的家,是我的全部。”董永军说,那一刻他崩溃了。
但是陈校长和他一起站在废墟上,拍着他的肩膀说:“永军,这里的家没了,没有关系,你在杭州还有一个家。好好读书,以后有能力了,回到这片废墟,重建一个家。”董永军说,陈校长的这句话成就了他一辈子最感动的瞬间,也成了他求学路上的一个信念。
“寒门何以能出贵子,很多时候就是靠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一个都不能少我做不到,我所能做的就是拉住一个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陈立群始终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退而不休,退休后继续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
2016年,陈立群从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拒绝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带着责任与情怀来到了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且不要一分钱。他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长后,陈立群根据学校情况,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制定十几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校纪、创新教学办法,启动“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贫困学子的求学路保驾护航。
近5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2020年学校本科率从原来的10%左右提升到了79.2%。
2019年,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当选“楷模”之后,陈立群仍然继续倾注于支教事业,还因家乡的邀请,2019年在临安创建了“陈立群工作室”。“我现在取得的成绩,可以说都是在临安接受基础教育时打下的基础,所以为临安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立群工作室成立后,临安全区各学校二十余名优秀教师成为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在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成员们收获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新颖的发展思路。“我觉得陈立群工作室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学员思维发生碰撞,取长补短。
也能与陈立群校长面对面交流,获取经验。”陈立群工作室成员昌化中学校长方向如说,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经验的交流,其中特别喜欢、印象较深的就是入校诊断。
入校诊断第一站来到的是锦城第一初级中学,全体成员分成教学、德育、学校管理三个诊断组,深入学校,通过走访参观、听课巡课等环节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
时任锦城一中校长的严科君校长说:“这样的入校诊断打通了校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是我们学员素质提升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提升。”
“教育需要引领,我工作室的20几位学员或者说我的校长朋友们,我觉得他们都做得非常好。”陈立群说,自己做了三十几年的高中校长,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学员们有一个引领作用。
除了工作室日常活动的开展,陈立群也为临安教育投入了大量实践指导工作,从临安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到临安普高教育调研,从对教师进行精神引领的师德报告到鼓舞广大学子的两次高考讲话,陈立群都为临安的美好教育提升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