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7篇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有哪些?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没有退缩,没有躲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疾控一线战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她,是父母牵挂的女儿,是孩子亲爱的母亲。可是身为疾控工作人员,面对疫情的发展,她没有选择退缩,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当接到值班人员通知后,现场疫情处置小组全体人员立即集结完毕。
帽子、N95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胶靴、外层手套……一系列的准备动作完成后,虽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但彼此之间已然分辨不出谁是谁,她带领大家一一整理了着装,确保每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位,随着现场疫情指挥员的一声“上车,出发”,印有永寿县疾控中心标志车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担当的战“疫”先锋。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了《永寿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调组对县医院报告的34例住院观察病例,进行了流调,对150余人密接人员逐个进行了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机四伏的医院隔离区,近距离面对病人,她通过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病人的各项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
寒冬夜幕,她和流调组的同志们伏在办公桌前,继续书写着流调报告……这样的情况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国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
1月23日晚上7点多,她刚从流调一线下来,回到科室,电话响了,是她爱人的电话,一名刚从执勤一线换岗休息的警察,电话那头问到:“老婆,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她停顿了一下,摇摇头说:“我还有工作,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吧!”语气是那样的坚决和不舍。“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她鼻子一阵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调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浪漫,哈哈哈……”,一阵欢声笑语,仿佛洗去了大家这些天所有的疲劳,也冲淡了疫情带来的恐惧。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顾好两个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有时无暇顾及家庭,经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总感觉亏欠孩子。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了工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带领下曾被评为“咸阳市疾控中心先进科室”“永寿县卫健局先进股室”等荣誉。
疫情当下,她和所有的奋战对抗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们一样,始终把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实际行动向疫情发起“冲锋”。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她一样冲锋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全县人民守护着“第一道防线”,我们看到了希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希望不会太远,胜利就在前方……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二
白____,女,__年__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历。20__年10月参加工作,20__年3月由编辑转岗至记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人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与时间赛跑、冲锋在前。这其中就有记者的身影,白____就是新闻记者中的“冲锋者”,做为靖边县委宣传部党员先锋队的一名队员,她以笔为“剑”,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疫”一线;她与时间赛跑,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出了百余篇有价值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稿件,成了战“疫”一线不一样的女“战士”。
主动请缨勇担记者使命。
1月31日,靖边县委宣传部党支部成立防控疫情党员先锋队,号召全体党员到当时唯一开放的包茂高速靖边东出口执勤,白____主动请缨成为党员先锋队队员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她连续多次深入“东出口”报道防控最前沿的一线感动人物、感动事迹,采写了《靖边千名党员冲在社区抗“疫”一线》、《疫情防控面前,交通人逆行在一线》等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作为一线记者,在人们谈“疫”色变,倡导居家隔离的关键时期,她数次被家人要求隔离,反复几次之后,她依然不改初心,继续早出晚归,行走在采访、写稿的路上。作为记者,疫情面前她没有选择不深入一线的权利。日子久了,家人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最后开始心心念念地关怀她的温饱、叮嘱她出门注意防护。防控疫情开始后的一个多月里,除了最简单的早餐,她只给家人做了三次正餐,还是因为写稿子实在累到写不动了,才回去劳逸结合,与兄弟姐妹也只是在微信中互道平安……
与时间赛跑奋笔疾书抗“疫”情。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白____便深入靖边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发表了《靖边: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后,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工作中,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为了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到疫情防控工作宣传中去,她经常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地赶稿子,平均每天写稿5篇以上,最多的一天她写了11条新闻稿件,同事都说她写稿子写疯了!“靖边新闻公众号一天才发八条,你每天写那么多怎么发出去啊。”
最开始的玩笑话,慢慢变成了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该有的态度。靖边县新闻中心所有领导干部都加班加点地采新闻、写新闻、编新闻,《靖边新闻》公众号每天八条发不完的新闻,就将两三条整合成一条发,公众号发不完的稿件就在靖边新闻信息网发,在省市各大媒体发,做到当天的新闻当天出,充分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抗“疫”期间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与情怀相伴凝聚抗“疫”力量。
凭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她数次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写出诸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在采访中,每每看到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的暖心故事,她就有一种特别想要把他们宣传出去的冲动,在发布的诸多稿件中,《靖边县5000名党员干部守在防控前沿》、《靖边:16家企业捐款155万元》、《捐赠700余箱新鲜水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等有影响力的防控稿件,为靖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报道发表后,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助力靖边战“疫”的大军中,为众志成城抗“疫”情凝聚了磅礴力量。
白____始终兢兢业业、勤恳踏实、认真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她的摄影作品《南瓜丰收》获得《首届农民丰收节影像大赛》优秀奖,《厉害了!靖边女子登上世界之巅》获评榆林新闻奖消息三等奖,新闻作品《靖边:稻田养蟹再现一地双收》获陕西日报通讯员优秀新闻奖。曾先后被评为靖边县优秀通讯员、《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等。4年来,她采写了各类报道1350余篇,其中,防控稿件达150余条。
她始终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用手中的相机、笔下的文字,记录、传播着靖边大地的各种好声音,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爱岗敬业的巾帼风采。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三
20__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发,由点及面,很快波及全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入到了与病毒抢夺时间、挽救人民生命的伟大斗争中。同志们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无论生死,不计报酬!
在这千千万万名抗疫战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许蓉蓉。
24岁的许蓉蓉20__年9月刚刚入职到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平时工作刻苦、勤奋,深得大家的赞许。
20__年11月,许蓉蓉被派往扬州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PCR技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20__年1月30日,当她接到去扬州市疾控中心协助检测新冠疫情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时,没有丝毫迟疑,收拾行装,立刻赶往扬州市疾控中心报到。
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她全程参与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包括样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检测体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4、5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疼痛、饥渴,但她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有工作。
许蓉蓉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线,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时,给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他们一边担心女儿的安全,一边又怕打扰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进了家门才会回房休息。虽然家在临近的邗江区,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作为检验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许蓉蓉积极主动地承担各项工作。“能干,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是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老师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结束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调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开展疑似新冠疫情样本采集、送检单汇总、样本的核对等工作。
当前,新冠疫情还在肆虐之中,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有无数个象许蓉蓉一样优秀的医护人员、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四
配制试剂、提取核酸、核酸扩增、核酸检测、报告分析……
2月24日,在潜江市疾控中心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王丽穿着“武装到牙齿”的密闭医学隔离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丽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师,有着丰富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与病毒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上十个小时。
面对疫情,陕西省第一时间驰援潜江,王丽便是第一批抵达潜江的病毒检测专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包括王丽在内的陕西省疾控中心5名专家抵达潜江后,稍事休整便进驻潜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队长刘东立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长,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丰富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验。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检测试剂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结果异常,无法判读。仪器也时有故障,影响到检测工作进度。刘东立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核对,排除仪器故障,经常工作至凌晨。经过多次摸索,终于优化了检测试剂,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若通过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须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检验员游帅乔说,把病毒核酸提取出来后,加入反应体系,再利用仪器将病毒核酸数量进行放大扩增,分析检测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一批标本按检测程序顺利完成需要近6个小时。
“实验室里每个人筋疲力尽,但从来没有一位同事喊过累。”游帅乔说,只要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能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这群来自陕西的专家已经在潜江战斗了25天,他们用专业、敬业赢得潜江人的敬意。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五
新春佳节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但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在湖北和全国迅速蔓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而疾控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计安危,全员参战,再一次站在了抗击疫情战场的最前沿,为全区人民群众健康筑起坚实的防护墙。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华就是这群健康卫士中的一员。
临危不乱,果断应对。
针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他提前进入战备状态,参与制定中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的同时,积极果断筹备应急物资。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多方寻找购买渠道、克服重重困难,为应急队员购置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防护手套、胶靴、护目镜,储备足够的消杀药械、检验试剂,完善改造实验室喷淋应急装置,购置更新实验室检验设备,对应急车辆进行维修保养。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保证了疫情处置人员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及时到位,确保出征壮士个人安全,全力迎战疫情。
临危不惧,勇挑重担。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疫情病例确诊的重要依据。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呼吸道、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的特性,实验室病原检测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缓解群众心理压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深知标本运输和实验室检测任务的危险和艰巨,他仍然义无反顾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带领样品运输和实验室检测人员日夜坚守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战斗,一个月来,不论白天黑夜,只要出现疑似病例,他都迅速组织人员完成样品运输、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他作为疾控人始终坚守的信念。每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都需要数小时,但为了不耽误一分一秒,他都一直坚守在现场,第一时间报告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真实及时有效,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为快速诊断、快速排除病例提供科学证据。到目前为止,完成我区疑似病例标本运输146份(送市疾控复核一人份),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核酸检测145人份,均及时准确出具检测报告,为我区制定下一步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临危制变,践行初心。
随着疫情发展态势,为做好新冠疫情密切接触者的集中医学观察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蔓延,我区决定紧急设置1000间房间的隔离医学观察点。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计指导工作由中心负责,正处在疫情防控的紧要时期,他责无旁贷接受了这个新的挑战,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查阅了大量隔离医学观察点相关文件,掌握设置标准和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他白天到现场调查指导,晚上根据每个隔离点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区、通道,制定每个点的工作方案,第二天再现场指导改造工人施工,标定三区两通道。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带领同事们去下营、官庄镇两个点位划定分区,山路陡滑,多次出现打滑、溜坡险情,但他没有退缩,坚持赶到隔离医学观察点按时完成了任务。几天几夜未合眼,终于完成14个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立与验收工作。两所隔离医学观察点启用后,他不敢有一丝放松,组织制定接送密切接触者、消毒、送餐、垃圾收集等各项工作制度、流程,连夜起草简明易懂的工作手册,手把手教工作人员穿脱防护装备,配置消毒液,操作消毒设备,开展实操演练,保证了隔离医学观察点规范运行,为疫情扩散筑牢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作为疾控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阻击战场,每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面旗帜他飘扬在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六
张宝泽,男,197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研究生学位,山东省青州市人,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质管科)科长。
参加工作20年以来,坚守在疾控检验工作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矢志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实干担当把寻常工作干出了不一样的“境界”。
工作上执行力强,对领导交办的工作和任务,从不推诿扯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作为全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青州市疾控中心承担着全市重大传染病的应急检测工作,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有应急检测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张宝泽同志都是冲在前面,毫无怨言。在他的带领下,多年来,科室参与处置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中心成立了质量管理科,张宝泽被安排到质管科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新岗位,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收起彷徨,找遍了质量管理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一个标准的“啃”,一个方法的确认,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将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了起来。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多次通过省级单位组织的资质认定评审,得到了评审专家组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检验工作需要注重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检验人员发扬“检验人”特有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到底的精神,严格按检测标准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迎接时代的挑战。
2018年、2019年,青州连续2年遭遇洪涝灾害,张宝泽带领科室同志紧急应战60余天,完成王坟等受灾地区居民应急饮用水安全检测500余份,确保了灾区人民饮水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责任。作为青州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标本采样、检测组组长,2年多以来,张宝泽同志带领全体应急队员,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奋战在抗“疫”一线。
多年来,张宝泽同志先后取得潍坊战“疫”最美医务工作者,潍坊市疾控机构重大传染病应急比武团体一等奖,潍坊市重大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综合处置岗位技能大赛二等奖,潍坊市优秀卫生监督员,青州市重大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综合处置岗位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件。
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疾控岗位的党员,用知难而进,积极进取的风范和作风,用自己持之以恒地表现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事实胜于雄辩,行动胜于语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任劳任怨,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传统本色。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疾控人事迹篇七
“亲善教子”杨劲松家庭
主要事迹
杨劲松是一名疾控职工,民革党员;李小芳是一名英语教师,中共党员。他们更是好父亲、好母亲,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经营家庭,诠释了家作为爱之港湾的真谛,绘就了一幅亲善教子,幸福美满家庭的生活画卷。
杨劲松、李小芳夫妇牵手相伴十数个春秋,琴瑟和鸣、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虽然也有因生活琐事红过脸、拌过嘴,但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换来了家庭的幸福和美满。特别是他们亲善德育,教女有方,培养了一个优秀懂事、聪明伶俐的好女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深化、传承了美德家风的深刻内涵。
他们的女儿杨晶然今年12岁,是广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她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是老师身边的得力助手,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美德少年。在2018年还被广安市委宣传部评为广安市“新时代好少年”,广安电视台专门为她拍摄了专题宣传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得益于他们夫妇的言传身教。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夫妇有鼓励,有批评,但从不责怪。在鼓励“努力做最好自己”的同时,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孩子保持童心,拥有爱心,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的小天使。在学校,只要同学遇到了困难或学校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时,女儿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充分理解和帮助。在家里,她体贴年老的奶奶和工作忙碌的父母,会主动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长辈不舒服的时候,她会很贴心地依偎在身边,帮着揉揉这揉揉那。父母有时躺在沙发上小憩,她会懂事地拿来枕头,还会抱来毛毯细心地盖上,让人倍感温馨。放开二胎政策有了妹妹后,她没有像某些独生子女那样感到爱被分摊;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父母给予了妹妹更多的照顾时间而不快;也没有因为有了妹妹,间或提出的一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而懊恼。相反,她主动承担起帮助照顾妹妹的责任,对妹妹也是疼爱有加。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杨劲松夫妇均出生成长在乡下,从小就受他们父母非常传统的教育——“做人要诚实守信,要勤奋上进,懂得感恩奉献,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仔细”。他们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夫妇俩就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从不迁就、溺爱孩子。丈夫杨劲松既有疾控中心的本职工作,还兼任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区台联会长、区民革副主委等社会职务。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做人,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妻子李小芳既是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在生活中,夫妇俩每当发生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及时沟通,从而较好地得以化解。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农忙季节,他们会带上孩子下乡去帮外婆家收割、晾晒稻谷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在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股浓浓的尊老爱幼、懂感恩、能奉献的良好家风。2020年,杨劲松作为疾控人,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沿。在防控任务最重的那段时间,常常是早上出门家人们还未起床,晚上回家她们早已睡觉。仿佛好多天都没有见到了,但她们毫无怨言,还会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提醒注意安全。杨劲松被民革中央和四川省委表彰为“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党员”,2020年医师节上获得广安区“公卫先锋”称号,被广安区文明委评为敬业奉献的“广安好人”后,更在女儿的心中播撒了积极向上向好的种子。
杨劲松一家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显得极其平凡,但在平凡中有着一缕清幽,像醇美的酒,令人拂袖盈香。又像一抹阳光,有着五彩缤纷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孝亲和睦、感恩奉献、积极向上的传统美德,共同营造出温馨和谐、向善向好的最美家庭,开出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