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

时间: 奕玲0 分享

作为榜样,作为道德模范,他们付出不求回报。有时候他们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自己换取他人性命,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国人民的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1

在学习覃敏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十四年如一日守在生病的丈夫身边,照顾着他,希望他能早点康复,不离不弃。十四年如一日,覃敏同志用自己柔弱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的'心地善良、称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妻子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一个妻子的:责任。十几年的不离不弃照顾生病的丈夫,一直坚信自己的丈夫能好起来,从不失去信心。人间真情无处不在,十几年来她一如既往,无怨无悔,无微不至,不离不弃,给了丈夫一个妻子能够给予的一切。我曾经试想过,如果我是她,我能像她那样扮演好这个妻子的角色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证明我在试想的时候就已经不确定。但她能纹丝不动的那样坚强守着自己的丈夫,这就是我们该向她学习的精神。把一件看似平凡又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做到不平凡,那就是不平凡的事。此刻,我们无不为之感动,真情无处不在,温暖时刻包围。从此,我们要学会多给予身边人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无私。学会给予、学会付出,而不是学会计较、学会自私。

作为儿媳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儿女的:孝老。对丈夫的父母如同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的孝顺。不仅仅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在自己公公精神崩溃中风住院的时候,她一直以乐观的态度去安慰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公让他们对生活恢复信心。家庭的重任依然没有打倒她。

她仍然坚强的面对一起困难。做好每一件她觉得她该做的事。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是为人儿女,在我们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体现的是不耐烦。在我们远行时,是否想起家中的父母,是否时常抽空回家陪父母。覃敏同志对自己公公婆婆如同自己的父母细心照顾、关爱倍加、和睦相处是体现我们中国传统: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要向覃敏同志学习,对父母孝顺,对长辈关爱。

作为母亲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父母的:爱亲。覃敏同志自己背负重任同时,对女儿教育也毫不松懈。她非常注重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时常教导女儿,认真学习,只有今天的你比昨天更优秀就是最大的进步。女儿叛逆期,她在第一时间请教老师,并用朋友的方法处理好母女关系,如今女儿念高中,乖巧懂事,跟覃敏犹如好朋友,无话不说。覃敏同志在孩子面前已经树立很好的榜样了,潜移默化的已经教会她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深刻向学习覃敏同志学习,学习她心地善良、称职担当、坚韧不拔。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2

刘旭,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刘旭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1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刘旭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刘旭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刘旭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刘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刘旭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刘旭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刘旭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刘旭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刘旭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刘旭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3

李广佳,男,汉族,中共党员,1947年8月出生,宜昌市残联退休干部。

从1965年起,化名“谢臣”捐款助人,捐款达30多万元。为筹钱助人,他出租自己的住房,自己搬到更小、更便宜的房子租住,先后搬家32次。2003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协会,现有11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13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募集爱心基金1200多万元,资助40多万困难群众。2006年退休后创办了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南泥湾”残疾人生活园和宜昌市三峡残疾人救助中心,两个基地累计接纳救助残疾人近4000人次。被誉为“当代活雷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模范军转干部等称号。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4

谭海美,女,共青团员,1992年5月出生,肥东四中学生。荣获第十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20__年当选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并获“世界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奖。

20__年,谭海美在班里成立第一个“留守儿童互助小队”,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照顾孤寡老人、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等。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多次采访谭海美和留守小队工作。20__年,留守小队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5

谭琼言,男,汉族,1968年7月生,咸宁市通城县隽水镇新塔社区5组居民。

2013年9月7日上午,他在驾车行驶途中,路遇两名歹徒飞车抢劫,他毫不犹豫驱车穷追歹徒,逼停歹徒后以一对俩,身负重伤仍顽强搏斗,最终将歹徒抓获。获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6

王国梅,湖南九九富达实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获得第五届“长沙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

“慈善,不为成名,不为赞美,慈善是‘我拥有、我分享’。”这是企业家王国梅对慈善的诠释。多年来,她将慈善放在心头,真情回报社会,热心扶危济困,用爱心、恒心来关爱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致力养老事业这件事上,王国梅是认真的。多年来,王国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公司每一个员工,从事老年产业一定要有爱心、恒心和责任心,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幸福。

如今,公司逐年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拥有生态养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助老服务中心、“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等多种业态形式,建有14个异地旅居养老基地,形成了在“互联网+智慧养老”高科技支撑下的集老年公寓生活照料、居家社区生活照料、老年异地旅居旅游等全面发展的养老服务产业链。

王国梅不仅满怀实业报国之志,还十分关注社会民生。多年来,她的身影出现在众多爱心援助场景里:为解决家乡湘西保靖县复兴镇那铁村人畜饮水难问题,她捐资6万元;在岳麓区抗冰救灾活动中,她捐资捐物价值20万元;她先后投入资金近20万元组建民族艺术团,走进基层乡镇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自1990年自主创业以来,她为各类慈善事业累计捐资上百万元。

王国梅还特别关注贫困孩子的“就学梦”。自创业以来,她就开始捐资助学,助力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2006年,王国梅创办雨花区长沙国梅培训学校。直至今日,学校接收低保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优惠入学300余人;连续多年的秋天,她都会参加保靖县的扶贫助学工作,每次捐款10万元。“当沐浴关爱长大的孩子们有一天变得强大时,他们回想自己的经历,也同样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王国梅说。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7

彭友良,2009年与5位的哥自发组织成立了长沙市第一支学雷锋车队——“蓝的雷锋车队”。获得第五届“长沙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今年高考期间,彭友良又奔忙在爱心送考路上,助力莘莘学子圆梦,这一爱心举动已成为多年来他每年6月的“常规动作”。

作为长沙市第一支学雷锋车队——“蓝的雷锋车队”的创办人之一,10年来,彭友良和蓝的雷锋车队的队员们,开展助学、扶贫、助残、环保等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47次,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乘客3000余人次,爱心捐款20余万元,将小小的士打造成温暖的“雷锋车厢”。

以出租车为载体“日行一善”,长期固定免费接送老弱病残,这是彭友良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志愿活动之一。

在“雷锋车队”的爱心接送记录上,哪一天哪位老人要做治疗,哪一天哪位老人状态如何,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刘金辉娭毑是彭友良接送趟数最多的老人,从2015年7月7日至今,每周两次的爱心接送总是风雨无阻。“雷锋车队个个都是活雷锋。”不善言辞的老人,有一天忍不住对彭友良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意外点赞之举让他深刻感觉到“帮助别人是份让人幸福的‘事业’”。

“雷锋车队”开到哪,爱心助学的足迹就行到哪。在农村长大的彭友良,对贫困学生的求学之难深有体会。10年来的每个暑假,彭友良和同伴们都会牺牲两天的营运时间,开启遍布全省的“爱心助学之旅”。多年来,他们的爱心足迹,到过娄底双峰县,也到过湘潭湘乡市。他们奔波跋涉,为贫困学子送去学习生活用品,送去学费,也送去无微不至的关爱。

“学习雷锋一直在路上,我们要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作为普通的士司机的彭友良和同伴们的“共同誓言”。今年是“蓝的雷锋车队”成立的第10个年头,他们的爱心计划也正“拾阶而上”。他们将继续沿着雷锋的足迹,向前驶动“爱心车轮”,将“雷锋精神”的爱心种子撒遍长沙的街头巷尾,温暖每一个需要他们的人。

全国道德模范榜样先进事迹篇8

蒋桂吉,女,56岁,永州市冷水滩区花桥街镇石坝村院子组村民。1959年出生在花桥街镇灯塘村一个农民家庭。蒋桂吉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可她照顾患病丈夫,照顾瘫痪继子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每每谈起她的义举,人们无不为之交口称赞。

年轻时候姐弟众多,因为家里比较贫穷,为省下学费让弟弟妹妹们读书,蒋桂吉只读了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在家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干农活。

1979年,蒋桂吉与东安县花桥镇陈江村会家组一村民结婚,生了两个女孩,一家人恩爱有加。可是好景不长,1987年,她的丈夫生了一场大病,四处求医,却没有什么效果,最后被确诊是肺癌。为给丈夫治病,她四处借钱,家里已是债台高筑。她白天辛苦劳作,晚上照顾丈夫,但她积极乐观,不离不弃。尽管她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的关爱还是没有换回丈夫的生命,病重不治的丈夫最终离她而去,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和一屁股欠债。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蒋桂吉改嫁到冷水滩区花桥街镇石坝村,与魏远冬重组家庭。魏远冬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两岁的儿子,叫魏芝祥。蒋桂吉嫁过来后,像亲生妈妈一样照顾小芝祥,一家人相亲相爱,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他们家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还盖了一座新房。

2006年,在广州打工的魏远冬被诊断为糖尿病,蒋桂吉陪着丈夫四处求医,2009年丈夫的病转变为尿毒症,病情也一天天加重,由三天透析一次变成一天透析一次,蒋桂吉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细心照顾着病重的丈夫。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只好到处借钱。最后,丈夫的病情再度恶化,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在她丈夫生病的四年里,蒋桂吉对他体贴入微,倾尽心血,无怨无悔,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做到了极致。

丈夫的死对她打击很大,蒋桂吉明显苍老了许多。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偏偏祸不单行,2010年5月,在浙江打工的魏芝祥又出了车祸,整个人事不省,昏迷了十多天。蒋桂吉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打起精神赶到浙江照顾继子。旁人劝她让她放弃,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劝她放弃小弟,跟着她们享福,她们养她。蒋桂吉看着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魏芝祥,十分不忍,虽然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这毕竟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一手拉扯带大的,做人一定要讲良心。蒋桂吉毅然决定,自己不能倒下,也不能放弃,更不能灰心,一定要照顾好魏芝祥。

从此后,每个日日夜夜里,她就忙开了。魏芝祥一直处在昏迷之中,蒋桂吉就和他说话。真诚所至,金石为开,蒋桂吉的付出还是有了回报,魏芝祥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把魏芝祥从死亡线下拉了回来。在浙江医治了两、三年之后,花费医药费四十多万元,这笔钱大多数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四处借的。为了生活,儿媳外出打工,照顾魏芝祥只有靠蒋桂吉了。

魏芝祥因伤及背脊神经,下半身不能行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小便失常,大便失禁。面对着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蒋桂吉从来没有嫌弃,接屎接尿、翻身擦身,蒋桂吉做起来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熟练,那么的习以为常。有时候,魏芝祥由于上火,大便解不出来,蒋桂吉还用手帮着抠出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照顾自己的继子,这么多年以来,蒋桂吉从来没有埋怨过半句。

除了照顾好魏芝祥,蒋桂吉还种了两亩多的田,家里还有一个小孙女,生活学习也要操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蒋桂吉的付出太多太多,她的事迹感染着周边的四邻八乡,可她自己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蒋桂吉的这份情足以让人动容,蒋桂吉的这份爱足以感天动地,她的善举温暖着每一个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无私的爱,比地还要宽,比海还要深,比天还要大。

16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