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

时间: 福萍0 分享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7篇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有哪些?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材料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一

“疫情在前,党员向前。我作为一名村医,当乡亲们的健康收到了威胁,我必须要冲锋在最前线。”__村的党员村医__没有豪情壮语,为更加有效的抗击疫情,毅然冲到抗击疫情一线。

穿上白衣,尽显医者作为。突发的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而由于农村信息传播相对不畅,造成村民对疫情认识不足、麻痹大意、防控意识较弱。凭借着多年的职业敏感,__意识到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主动加入__村的“抗疫战队”。__村有7名__流入人员,__每天早上逐一上门量体温、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又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嘱咐他们消除恐慌心理,增强战胜疫情信心,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疫情防控期间不要出门、串门闲聊、外出聚会等。

戴上党徽,彰显党员担当。每天,宋医生除了为村民提供日常诊疗服务外,还积极参与疫情的防控宣传和返乡人员的摸排工作。__村有447户共1747人,为确保摸排宣传到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白天,宋医生和同事摸排村民信息“连轴转”,挨家挨户敲门,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发放了疫情防控《倡议书》,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稳定群众情绪。晚上,宋医生依旧值守在__村的劝返点上,为来往村里的人员登记、测量体温,防控好疫情输入的大门。

穿上白衣,他是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党徽,他是冲锋在前抗战疫情的党员战士。战“疫”一线,有党员担当作为,有群众身体安康。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二

岁末年初,本该热闹、温馨的春节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我叫__,__中心卫生院的一名防疫医生。新年第一天清晨,我从老家赶回医院,来不及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风险,一心想着: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院领导的工作安排下,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和密接者体温监测工作。

从1月25日起我每天穿着白大褂、防护服,戴着防护帽、口罩、手套,抱着体温计盒穿梭在石宝镇的大街小巷,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和异常症状信息登记。随着疫情的发展,我镇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在感染病例持续新增的同时,意味着需要体温监测人员也越来越多,工作量增加,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迅速熟悉全镇每条街的位置、环境,合理规划每天的步行路线。即便如此,一轮体温监测下来也需要花上3、4个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时,后背已经打湿一片,取下手套双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每天至少步行2万余步。有好几次,当我在入户爬楼梯觉得疲惫吃力的时候,当我戴着口罩一路小跑踹不上气的时候,就想想在前线抗疫、逆风前行的同行医务人员,在四处筹措防控物质、加班加点工作的医院领导,在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员的镇村干部,深夜还在烈烈寒风的值守交通要道的同事和民警,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我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坚持下去。一天的体温监测结束后,数据登记汇总上报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因为看到记录本上没有一个异常数据,觉得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二是终于可以不用再走路,因为实在迈不动腿了。

在近2个月的体温监测期内我共为14户人家61名密接者监测体温,未发生疫情扩散,所有密切接触者顺利解除医学观察。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顺利完成了使命。

作为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代表着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怀揣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亮丽风采。这场特殊的战役于我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想,在未来,它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崇高信仰,支撑着我一路向前,并为此感到自豪!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三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____年__月__日,她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如果这样会怎样,放马后炮于事无补。人生没有如果,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张继先是真正的英雄,最早发现,及时上报,果断地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所在科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第一个小伙也痊愈出院。

张继先为什么那么牛?第一扎实的基本功。能当上科主任挑大梁,没有过硬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胜任,她绝对是凤毛麟角。有一种职业越老越吃香,那就是医生。__岁,张主任正处在职业的黄金年龄,有精力又有阅历。成为不了麻醉师的我,虽离开了医院但我最敬佩的就是医生,我的同学大多都考上了研究生,博士,事业个个做得风生水起。正应了一句话:吃了学习的苦中苦,方为职业的人上人。

第二经历是真正的财富。____年抗击“非典”时,时年__岁的她就是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个时候懂得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对此类事件有了第六感,可以理解为直觉,变得特别的敏锐。一下子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肯定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迎难而上,为什么困难背后是机会,因为只有吃了一堑才能长出一智。

第三责任和使命。对一个老师来说,如果把教书当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你只是一个教书匠,称不上人民老师。同理,对一个医生来说,如果把看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庸医,根本称不上白衣天使。责任心越强,能力才会更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张主任排除了流感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刻不容缓,她的责任心让她在第一时间选择上报,并且持续上报,置自身风险于不顾。建立了_张隔离病床的隔离病房。

同时劝退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让同事戴上了N__专业防护口罩,穿上自购的“隔离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这一次她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心痛同事,太辛苦了,她哭了;手段用尽,还是挽救不了一些重症病人,她哭了;口罩、防护服不够,她哭了。痛哭之后,又一头扎进病房。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一直在竭尽全力。是什么在支撑着她?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致敬张继先,致敬白衣战士,有你们一定会赢,千万要保重身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四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疫情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五

张__,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为__市__县__镇__村村医。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张__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25年,疫情防控以来,今年__岁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有常驻人口518户、1346口人,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汉返乡人员。__年春节,这12人成了张__最牵挂的人,从武汉返乡回来的12个务工人员,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张__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和“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录数据,给村民宣传防护方法。期间,武汉返乡人员吴某某找到她,说自己咳嗽几天也未见好转,让张__帮忙来看看。联想到近日在网上看到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医生的敏锐性告诉她,这件事必须引起重视。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张__顾不上那么多,多次往返吴某某家中,量体温、看症状,并第一时间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立刻协调县疾控中心为吴某某诊疗诊断,最终确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发的咳嗽。事后,大家都问张__:“你不害怕么?”张__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全村12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县乡卫生部门同意,村里对这12名返乡人员延长隔离时间7天。本来就已经很烦躁的这些人,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总提出要出来见亲人和同学。张__发现这一苗头后,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与此同时,张__为了得到他们的理解,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隔离时间长,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现短缺,她就主动提出为其购买和运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武汉返乡人员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张__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来,双合村村干部立即进行返乡人员排查,张__也投入一线开始紧张的监测工作。虽然村子户数较多,但她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她,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她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我得让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关注他们”。

尽管张__这样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大家,但还有个别人有抵触情绪,说些刺耳的话。“我也不是外地回来的,也没有接触武汉回来的人,你干嘛就不让我出门出村,你就看好那些武汉回来的人,少管我们。”面对乡亲的指责,她只能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泪流在人后,依然用微笑和柔情进行劝阻和劝说,直到他们理解。有人问张__,这么坚守图个啥?她说:“身前是疫情,身后是乡亲,这个关键时刻虽受尽委屈但我不能转身!”张__的母亲居住在县里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陈旧性脑梗塞,而且有新发病灶,自己是名医生,自然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母亲的病一直都是她在亲自照顾。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顾不上母亲的病,有时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得知母亲哪里不舒服,自己又不能亲自在床前照顾,她总是在电话这头偷偷地流泪。

不光是母亲,自己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然而,张__白天入户走访,夜间测体温监测,一家人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女儿虽有些不高兴,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里开始心疼和理解妈妈了。当被问到你这么做不觉得亏欠家人么?张__哽咽说:“我自己内心肯定是觉得亏欠了家人许多,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欠’那12名返乡人员和全村的百姓呀,他们的健康是我这名村医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六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逆向而行、能打硬仗,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乡村健康防护网。他们的名字叫“乡村医生”。

他们不光是“乡医”,更是紧急时刻的“大白”

在全区开展的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医务人员任务重、压力大,人手也紧张。为了补充核酸采样力量,区卫健局在辖区村组征集人手,最终在报名者中筛选出37名55岁以下、身体条件较好的乡村医生,每天的工作统一归属于当地乡镇卫生院安排。一个多月来,村医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连续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日人均采样都在700人次以上。采样之余还要坚持为村民们宣传防疫政策和安全防护知识。防护服下,或许看不清他们的面庞,但在这个春天,他们用汗水和坚守,书写了乡村医生的抗疫故事。

是村医,也是党员,只要有需要,随时“披褂”上阵

在乡村医生这支队伍里,有许多党员,有的还兼任村干部。石岱村徐春露、北安民村李敏、东安民村张俊杰、接梨树村郭宏岩等,从疫情开始,他们参加完核酸采集,还要参与本村的其它疫情防控,同时作为一名村医,时刻不忘本职工作,在困难时期为村里的一些急慢性病患者协调安排好必须的药品。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做乡村医生保护村民,不仅是传承,更是责任

天气越来越热,复兴村村医王文仕由于长时间身着防护装备,身体局部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湿疹。

胜利村村医彭丽娜是这支队伍里年龄偏大的,已经连续服用了半个月治疗心脏病的药;安康村村医张秀艳的电动车每天驮着大包小裹往返于核酸采集现场;忠杰村村医于希凯尚在疾病恢复期,没有一句抱怨;新友村村医谭蕾的孩子今年高考,牺牲了她在孩子人生中最关键时刻的陪伴。

还有河深沟村的陶丹、金安村的刘尚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村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父辈都是乡村医生,这次集结充分体现出了他们从父辈那里传承到的优良传统和责任担当。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责任人

蒋宇翔是白房村卫生所的一名护士,在本次疫情之初就在居住地社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在抗疫一线上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的护士节。

瓦房村村医赵丽美居住在封控区,从参加采样以来就没有回过家;为了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刘敏慧、宫大勇、苏慧、冷志多以及那些没有提及的乡村医生们,在每次集中采集任务完成后,还要为行动不能自理、高龄等居民提供上门采样。

天气越来越热,他们凭借对村民的熟悉程度,走街串巷,每次结束任务,脱下的防护服里都能倒出汗水。他们把所做的一切看得很自然,在他们心里,他们就是守护村民生命安全的责任人。

有一种浪漫,是战“疫”路上的相互陪伴

花园村卫生所的袁立桓夫妇,一个派驻在隔离酒店、一个参加核酸采样。

群英村的杨广胤夫妇、汤池村的高晓娟夫妇、万宝村的王丽鑫夫妇、金崮村冷志瑞兄妹、集贤村王世强兄妹等都是乡村医生,都是本次抗疫中的“兄妹档”、“夫妻档”。

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一次次的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正是他们的坚守,凝聚起村民们信心,为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贡献着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

医生防疫优秀事迹材料篇七

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广大乡村医生都放弃了休息日、放弃了诊疗业务,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防控一线,成为基层防控战场的主力军。转眼间,2021年到了,国外的疫情仍然严峻,输入性病例在国内多地散发,河北、黑龙江等局部地区聚集性感染,也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更加重了。而石家庄的确诊病例大多是在农村,让农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异常突出。尤其是临近春节,人口流动性大,返乡人口日趋增多,更加让各地防控任务明显繁重。

在今年应对返乡潮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乡村医生的身影又出现在其中。

乡村医生成为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采样的重要力量

在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从2021年1月11日起,全镇共安排四个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点:光明社区点;韩岭村点;小湾村点;孚玉卫生院点。每天上午从9点到11点,返乡人员持村委会或者社区居委会开的介绍信,来采样点免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以上四个采样点除了卫生院外,全部是由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承担采样工作。每个采样点设置登记区、采样区、留观区三个区,每天安排四名医务人员。返乡居民经过体温检测正常先登记,然后进入采样区采样,体温异常则被带到临时留观区。

随着返乡人员增多,每天来采样的居民也日趋增多,每天两小时采样工作乡村医生难得有空闲。据悉,该县其余乡镇也都有安排,有的乡镇一个村设置一个采样点。

当前,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医生也大多参与了返乡人群的防控工作。当然各地核酸检测采样根据本地具体情况、不同人群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集中采样针对返乡人员多,低风险居多的地方最合适,大大提高了采样的工作效率。

与集中采样方式不同,如果是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到家后就被隔离,乡村医生就要上门采样,虽然辛苦些,但是保障了更多群众的安全。有的地方因为返乡人数较少,基本上采取了上门采样的工作。

规范的培训是开展防控工作的前提

采样工作规范有序,得益于预先进行的采样培训。在2020年12月23号下午,宿松县卫健委、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多部门联合,在孚玉镇联盟社区开展大范围核酸检测采样培训和实战演练,让各乡镇各单位更加熟练地掌握大规模人群的核酸采样的流程、技术要点以及防护要求,指导各乡镇各单位有序规范地做好省外务工人员返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随后各乡镇都对辖区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了核酸检测采样培训工作。

正是因为经过规范培训演练,面对日益增多的返乡人员,乡村医生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主力军。

乡村医生岗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乡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承担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工作,是农村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而在疫情时期,又成为基层防控战场上的主力军,牢牢地形成了基层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不畏风险的大无畏精神,让农村疫情防控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乡村医生们奋斗在防控一线,各地管理部门一定要保障好他们的安全,为他们做好防护措施,例如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用品和及时接种疫苗。

在此,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平常时期还是在疫情时期,都体现出乡村医生岗位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这个群体的地位和待遇才需要得到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这支队伍,才能保障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15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