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9篇
《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9月25日20:05首播,9月26日09:00重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1
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近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和先进事迹。经过逐级推荐和层层遴选,全国共有38名获奖民警,其中,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光荣当选。
他丧失听力,依然可以打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成为引领科技进步的警界“创客”;他笔耕不辍,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在四川公安文秘实战大比武等工作中三获“全省第一”;他是群众的“贴心人”,从警16年不忘初心、执着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光荣地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合保障大队大队长黄晨。
突破专利壁垒
在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训练基地,有一台让神枪手都屡屡脱靶的移动靶机器人“威龙”。研发“威龙”的人名叫黄晨,现任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研发出一套无线视频图像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感觉挺有成就感的,逐渐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点儿工匠情怀。”黄晨告诉笔者,他微信名就叫“警营创客”。所谓“创客”就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当年,随着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作战一线,极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可因为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有见过,于是他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
“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时候很是艰难。”为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为了读懂一段英文,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几个小时。特别是在研发初期,为了尽快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甚至用自己的立功奖金购买零部件,为的就是让基层能尽快用上便宜的警用机器人产品。
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黄晨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5项国家专利率先撬开了省内公安自主研发警用机器人的大门。成功研制的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查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产品成本,并率先在达州公安的教育训练基地、特巡警支队、治安支队、检查站参与实战应用。
2022年8月,第二代“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被四川省公安厅纳入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决赛,并被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黄晨信心满满:“这项技术跟前沿技术接轨,打破技术壁垒,有望获一个部级大奖。”
文秘比武三获第一
“我的本质工作其实是写材料。”大学里学计算机的黄晨,其实是达州市公安系统有名的“笔杆子”。从“理工男”转行为“思考者”的难度着实不小。
有人问黄晨,这13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却平静地说道,没有惊天动地的坚持,自然而然就做到了。4700多个日日夜夜,黄晨不但思考和总结出了公文运转规律,还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在工作上做到了“事不过夜、案无积卷”。他还给自己定下了每年发表1篇学术论文的目标,如今已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发文数竟位居全市公安系统第一。
“不联系实际,不懂业务知识,就算写得花团锦簇也是假大空。”带着责任和情怀,黄晨在单位内部积极倡导优良文风,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三获“全省第一”:2012年,他负责的公安信息调研工作,排名全省第一;2013年,他代表达州公安,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文秘写作大比武,再夺全省团体第一;2015年,他因信息调研成绩突出,又一次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信息调研个人一等奖”。
2011年初,常年加班熬夜的黄晨,身体一度虚弱,耳鸣频发,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组织上提出要调整他的岗位,但他却向组织立下铮铮誓言:只有不想建功立业的个体,没有不能建功立业的岗位。请给我任务吧,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保证,一定能完成!
听力残疾给黄晨工作与生活都带来极大障碍,领受任务时,因为听不仔细,他就随身携带纸和笔,恳请领导和同事写明要求;开会时,他总是“霸占”最前排,尽最大努力以微弱的听力仔细辨听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不治之症所带来的绝望是常人无法体会无法承受的,夜深人静之时,黄晨总是一遍又一遍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那一句“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正是他的精神上的支柱和工作上的动力。“但一个聋人警察能干什么?也许过几年话都不会说了!又怎样才能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呢?”
身残志坚赤诚为民
2022年5月,为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达州市启动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举报地点就设在在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倾听高龄老人语义含糊的诉求,整理错字连篇需要连蒙带猜的举报信,安抚激动的受骗者家属……在同事心目中,只有黄晨才能做好这些纷繁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的群众服务工作。他也不负众望,经过耐心甄别群众的来信、来访,达州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如今取得初步成效。
“他是一个群众有求必应的人。”达州市宣汉县普光派出所黄晨曾经的同事陈军说,2006年普光气田开采涌入了6万建设者,黄晨当时就住在所里,群众来照相换发二代身份证,他不论早晚、人来就办。谁知道派出所晚上可以照相办身份证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工地上的农民工纷纷在下工后组团来办身份证。
“他干服务群众的工作特别贴心。”和黄晨一起承担过调解任务的普光镇政府工作人员张成军说。黄晨一边帮大家办证照相、一边闲言絮语拉家常,成了有名的和事佬。大家在调解重大矛盾纠纷时,总爱给派出所打电话:“让黄晨来开个调解会,村里和工地闹矛盾,他人都熟。”
“整理证据、卷宗报送、案情通报……”作为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黄晨虽然不直接侦办各类案件,但却会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与老百姓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看他因为听不见声音拿着手机来充当语音转文字的“翻译机”,同事纷纷劝他早日服从组织安排,调离一线修养身体。但是黄晨却说:只要我还能看、还能说、还能思考,就仍可以为公安事业作出贡献,把服务群众和支援保障同事的工作做到最好。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2
张连波,男,汉族,山东省新泰市人,197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所长。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旅游警察、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全省优秀军转干部。
“云端”上的守护
泰山是五岳之首。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说,除了登泰山欣赏祖国山河的壮美外,还有一种深沉的寄托和朴素的心愿,那就是中华民族对“国泰民安”的深沉追求。
泰山极顶是岱顶,这是八方游客攀登泰山汇聚而来的目的地,也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经典景点。驻扎在这里的泰安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被人们称之为“云端上的派出所”。现任所长张连波,2004年从部队转业,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从军营来到警营,在岱顶派出所一干就是13年。
张连波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坚守在泰山之巅的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让游客高高兴兴而来,平平安安归去,意义更加重大。这13年里,他像泰山上的“挑山工”一样,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带领全所同志忠诚履行“巅峰守护、护佑平安”的职责,守护着中外游客的安全。岱顶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山东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殊荣。张连波本人也多次立功受奖,他用自己的双肩挑起了群众的平安。
坚守岱顶13年
旅游旺季每天工作18个小时
泰山日出,是泰山的四大奇观之一。红日喷薄而出的那一瞬间,其无以伦比的巍峨壮美,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之赞叹倾倒,然后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张连波就这样目送着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他自己在岱顶13年,却没有看过一次完整的日出。
针对岱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游客登泰山观日出的特点,冬天,他带领民警凌晨4点上岗,夏天则是3点,因为这个时间的游客们开始陆续涌来,急剧增加的人流很容易造成拥挤混乱。为了保证游客安全,他向科技要警力,独创“四色预警”机制,纳入“智慧泰山”综合管理,通过智慧景区热力图、一线执勤信息反馈等增强研判精度,根据游客流量、季节特点、治安状况、节假日和时段划分,将辖区的主要景点、路段、场所分成红、橙、黄、绿四个区,利用硬质隔离、人力疏导、分批放行、路线分流等措施,将瞬间集聚游客及时分流至桃花源索道站等地,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
在岱顶,他穿梭在观日出的游客中间,提醒他们注意脚下、注意安全,提醒席地而卧的游客注意保暖,高音喇叭中不时传出他嘶哑的声音……看日出后,游客们会不约而同的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国旗、大声欢呼,而张连波则站在热情的人群中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关注着人群中的异样、游客的物品、人流的方向、路边护栏的状况……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从早上日出前人群聚集,到日出后人群散去,他和同事们不断喊话、劝导、疏散、处理警情……虽然自己没有看过完整的日出,但是看到大家完成了心愿、平安返程,张连波心里就踏实了。
2022年8月4日,张连波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天。凌晨3点,闹钟准时将他叫醒;带好装备走出派出所,穿行在观日出的人流中,不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5点钟左右观日出人群达到峰值,带领民警维持现场秩序,喇叭不停喊话提醒;6点左右观日出结束,人群向索道站聚集,在沿途路口和南天门索道站全力疏导游客,一直忙到8点;白天登山的游客开始多起来,简单吃点早饭,连续处理丢失物品、小孩走失、游客纠纷等各类警情……午饭后开始检查岱顶商铺九小场所,处理一起纠纷警情,安排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夜查,一直忙到深夜11点……这就是他的24小时,全天几乎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心里装着游客和商户
肩上挑着群众的平安
岱顶派出所辖区内有碧霞祠、唐摩崖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是泰山文化景观最精华地带,“泰山日出”“云海玉盘”等胜景都在这个面积只有3.16平方公里狭小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特点,救助失足跌落游客的警情时有发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张连波带领下,全所民警立足山地救援特点,强体能,增技能,练就了一身徒手攀爬山崖、在台阶上快步如飞的过硬本领。
2021年11月2日凌晨3时16分,正在值班备勤的张连波突然接到游客报警,有人在日观峰附近意外坠崖。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声向失足游客呼喊,喊到第五声的时候,下面传来了微弱的回应。“活着,人还活着!”张连波焦急又兴奋地对身边的同事说:“快,快,快拿救援绳!”他一边把绳子迅速拴在腰间,一边朝崖下大喊:“坚持住,千万别乱动!”随后像“蜘蛛侠”一样冒着生命危险“飞”下悬崖,艰难地穿过长着刺的灌木丛,下到悬崖底部将失足游客栓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被安全救了上来,这时张连波才感到身上隐隐作痛,原来他的手臂、后背、腿上多处被石块和灌木划伤,流血不止。
这样的救人场景对张连波来说并不陌生,13年来,他每年都要参与山岳救援十几次。与时间赛跑,与危险较量,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出现在最危险地方的那个人。他说,“我守在岱顶,就要把游客的安全放在首位,这是职责所在。”
为了能更快更准的找到报警求助又说不清位置的游客,张连波和民警们走遍了山上的角角落落,将辖区每一棵编码古树、文物古建、石碑石刻和比较明显的特殊地标,一处一处手绘到“救助图”上,一点一点记到脑子里。有了这张图,就能根据报警游客的描述,最快时间内形成“坐标”、确定位置,为救助赢得主动,为生命赢得时间。
2021年5月21日深夜,泰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发来紧急指令:一名游客由后石坞步行下山时迷路。张连波立即联系求助人了解情况,35岁的外省游客江某看到桃花源索道站出口旁有条小路便走了进去,不知不觉天色黑了下来,又刮起了大风,迷路的江某感到十分无助和慌恐。此时山顶网络信号不稳定,无法通过微信分享定位,为了缓解游客的紧张情绪,张连波在电话中不停和他对话,同时,让其描述周边的环境,根据其提供的古树名牌,最终在二虎庙附近找到了疲惫不堪的游客。
张连波常说:“游客无小事,再小的事我们都得办好。”山上经常有走失的儿童,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张连波就有意识地多准备些小零食、火腿肠、方便面等吃的。旅游旺季时,山上一天各类走失警情有100多起。张连波把他们找到后,安置在所里,耐心安抚,送水送饭,让他们感到来到泰山就像到了自己家。
岱顶辖区景点多、游客集中,游客之间的纠纷占治安警情的85%以上。张连波在辖区沿途设置“纠纷调解室”,现场快速化解发生在游客间的小纠纷、小摩擦,让民警多跑腿、游客少走路,每年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他还琢磨出流动“调解式”执法,依托驻山单位、经营业户,建立微信工作群,遇有游客走失,第一时间群发信息,“一呼百应”,每年找到走失游客140多人。
岱顶上43个商户和驻山单位的安全也时刻牵动着张连波的心。商户_深有感触地说,“张所心里装着我们,我们店里的情况他比我都清楚,我们的事儿他比我们自己都上心。”2022年6月底,在一次治安检查中,张连波发现_的店里存在用电隐患,提醒他更换用电设备,但_忙起来忘了,张连波就主动联系来岱顶处理其他业务的供电公司电工,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消除了安全隐患。他带领民警每天不间断地检查用电、用气和防火、防盗安全,一丝不苟,认真较真。
深化开展“百日行动”
拧紧岱顶“安全阀
与其他景区不同,泰山24小时对外开放,目前又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游客量的增多叠加疫情防控要求,岱顶派出所民警维护旅游安全和游客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自夏日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张连波对辖区治安网络进行排查梳理,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后游客井喷的现状,及时发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他充分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巧借民力,广泛动员,警保联动,辖区的商铺老板、员工、导游都被他充分调动起来,成为“百日行动”治安积极分子。他还与南天门管区、执法局、市场管理、电力维修、索道等单位共建联动,设立12处联动报警咨询点,参与联动的积极分子多达200余人,这些广布山顶的民力大军,密织成岱顶警保联动的“移动天眼”。
8月4日23时03分,岱顶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一男子在岱顶失足滚落悬崖受伤求助。张连波迅速出警,因报警人徐某说不清自己坠崖的位置,为了尽快确定地点,张连波加上徐某的微信,但位置显示与实际方位偏差较大。张连波又联系徐某,其说附近有一座红色建筑物,凭借刻在脑中的“救助图”,张连波判定徐某所在位置应该就在仙人桥至瞻鲁台一带。张连波立即联动“百日行动”治安积极分子,联合管理区值班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红十字救助站医生火速赶到。由于雾太大,又是深夜,能见度极低,民警在附近不停用喇叭呼叫,最终在仙人桥南侧的悬崖深处发现了报警人。在勘察现场、确定安全位置后,张连波索降到10米下的悬崖,经过近2个小时的努力,带领民警和救援人员一起,在山涧乱石、杂草树木中艰难开辟一条通道,接力用担架安全将徐某救上来,并快速送到山下接受进一步治疗。后了解到,徐某独自一人夜晚登山行至瞻鲁台时,由于劳累虚脱,眼睛发花,身体翻过休息护栏,坠落到悬崖下。连夜赶到泰安的家人在医院见到平安脱险的徐某后,对民警的及时救助和悉心照料表示衷心感谢。
9月1日晚7点左右,岱顶派出所得到线索,辖区天街宾馆入住了一名外省网上逃犯,张连波带领值班民警立即联系宾馆工作人员了解掌握情况,同时通知附近联防联动人员对天街宾馆进行布控,并带齐装备快速赶往宾馆。进入房间后,民警发现逃犯陈某并不在房间,只有其女友一人,经了解其独自一人外出,民警立即兵分两路展开追捕,一路进门头店家查找,一路在盘道上搜寻,最终在天街牌坊处将其成功抓获。
“百日行动”期间,张连波聚焦游客安全,联合多部门执勤力量,采取划区、分工、错时工作机制,加大夜间巡逻力度,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8月23日19时40分许,张连波和民警孔勇在天街上巡查,当巡逻至天街牌坊时,发现一个小男孩独自坐在台阶上哭泣,周围没有同行家人,张连波立即走上前询问情况。经了解,孩子今年11岁,下午跟爸爸从红门步行登山,到达南天门后,孩子去了一趟卫生间,返回后就找不到爸爸了。在民警的耐心引导下,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提供了家人的电话号码,民警多次拨打却无法接通。由于岱顶海拔高,当时气温低,男孩衣着单薄,民警先把孩子领回派出所,给其准备了衣服、食物和热水。然后通过广播播报、调取监控、在派出所联动工作微信群发布寻人启事等方法寻找孩子的爸爸。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终于联系到其父亲。原来,孩子的父亲手机没电了,见孩子去卫生间,便找地方充电,没想到几分钟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在天街、南天门、十八盘来回寻找也没找到,听到了广播发布的信息才知道孩子被民警领走了。看到孩子平安无恙,孩子的父亲激动万分,紧紧地握住民警的手,对民警的热心帮助和高度的责任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吃苦不言苦
用执着坚守守护平安
岱顶派出所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气温变化最大、景点和游客最集中的派出所。辖区在泰山极顶,盘道崎岖,无法使用警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有工作现场只能靠双脚才能抵达。一天最多的时候要走3万多个台阶,相当于步行上下泰山2趟,一年光鞋子要磨破4、5双。
岱顶冬季严寒滴水成冰、夏季潮湿衣被湿透能攥出水,所里几乎每个人都有关节炎、风湿病、湿疹。在山顶呆久了,再加上工作导致的作息饮食不规律,张连波患上了风湿和胃疼病,有时需要绑上护腰带,一连几天的工作任务,又困又乏,回到家躺在床上腰疼得翻不了身,一睡就是一整天,饭都不想吃。
最冷时的泰山,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遇到冰雪封山,在山上坚守十天半月是常事,对家人的照顾和陪伴只是一种奢望。
每逢节假日,泰山上游客云集,特别是春节期间,不少游客都选择登山祈福,为保障岱顶安全,对张连波来说,除夕夜在山顶上度过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从来到岱顶派出所的第一个除夕到现在,张连波没有回家与亲人吃过一个团圆饭。除夕夜,山下万家灯火,山上,张连波和家人遥遥相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入党19年来,无论身着军装还是警服,张连波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派出所所长,张连波按照“抓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结合地域特点,打造泰山“迎客松”型党支部,引导激励民警扎根泰山、坚守奉献。在张连波的带领和感召下,岱顶派出所22岁的新警张秋实通过扎实的学习和实践的磨练迅速成长为所里的生力军。他说:“身处岱顶派出所这个光荣集体中,学习了张连波所长及同事们敬业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感悟到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张连波所长就是我的“主心骨”,手把手的带着我干工作,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我都会第一时间问他,平时有他在,工作起来心里感到踏实,有目标。”在参加一次重要勤务过程中,张秋实冲锋在前、表现优秀,并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张连波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民警,在他的带领下,岱顶派出所民警队伍团结奋进、坚强如钢,荣膺全省公安机关党建带队建工作“示范单位”。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变化的是岁月更迭花开花落,不变的是他执着的坚守。
不平凡的高度需要不平凡的坚守,艰苦的环境是张连波初心与毅力的试金石,他像一棵青松日夜守护在游客身边,又像跋涉岱顶的泰山挑山工,日夜维护着泰山极顶的旅游安全。
面对群众的褒奖,张连波动情地说,我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扎根泰山,守护平安,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高兴而来,平安归去。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3
他是一个用画笔实现了“警察梦”的人。从警17载,他怀着一颗“警营匠心”,执着热爱的公安刑侦事业,通过上万张画像的磨砺,上千件案件的锤炼,实现了从“学院派”到“实战派”、从“画得好”到“画得像”、从“摸拟画像”到“现场重建”的一次次超越,破获刑事案件1000余起,被誉为画影追凶的“神笔警探”,他就是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民警朱允宏,公安部第六批青年人才库成员、贵州省刑事技术专家。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现任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朱允宏光荣入选。
一起案件,让我坚定地留在了警队
1981年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朱允宏,其就读的小学就在“黎平会议”会址旁数百米,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他从小萌生了当兵或是当警察的梦想。2001年考上了云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虽然学了艺术,但“警察梦”却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终于在2005年如愿以偿,通过社会招考成为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名民警。
从警之初,朱允宏被安排从事人像模拟、现场照录像、图像处理等工作,起初朱允宏认为画张脸不就是信手拈来?但由于重视表现技法而忽略了沟通,导致他在工作中画得好,但画不像,对案件侦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深深的挫败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在工作的第四年,他萌发了辞职的想法。
在此期间,支队让他参加一起“强奸案”的侦破工作。受害者是一名花季少女,朱允宏听着她的哭诉,气愤填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朱允宏的抚慰下,小女孩逐渐稳定了情绪,几次提到嫌疑人长得像“猪”。朱允宏决定打穿、打透这个信息点,对这种拟物长相进行了分析,最终完整地画出了嫌疑人的长相。受害人看到画像时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专案组用这张画像发布了协查令,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嫌疑人,当天下午就将其抓获。
朱允宏每每讲到这个故事,他都会两眼泛红,“这起案件的侦破对我来说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重塑工作的信心,更让我找到“当警察”的感觉,增加了我的职业荣誉感,坚定我留在警队的决心。”
以笔为剑,提取记忆助力案件侦破
从此,每一起案件的参与中,热爱点燃了执着,朱允宏潜心其中,从最开始的与受害人、目击者简单的交流驾轻就熟的素描,到与受害人、目击者长时间近距离地沟通,去揣摩他们的言语与记忆能力的关联,进而深度提取记忆,朱允宏已经把简单的模拟画像技术逐步演变为记忆重建技术。
“既然选择留下了,那就要干出个名堂来”,朱允宏铆足一股劲,对参加的每一起案件进行复盘,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出了模拟画像2:8占比的战法,即绘画技巧占2成,沟通技巧占8成,神态高于形状、整体大过细节的工作法。并在此后利用这种技法很好地完成了接下来的模拟画像工作,保持在了60%以上的完成相似率。
2010年,贵州某地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因为缺乏更多的线索,案件的侦查一直停滞不前,在这一年的十月份,朱允宏接到指派赶赴当地进行人像模拟工作。
因为时过1-2年,目击者与受害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的长相产生记忆回避与修改,或者脸谱化的加工,使得这起案件变得难上加难。朱允宏开展了长时间的谈话沟通,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深入分析,充分运用他创造的“神态画法”完成了画像,侦查民警通过模拟画像成功锁定了罪犯。
这起案件的告破,是朱允宏个人技术得以提升的一次飞跃,让他更加坚信自己创作的“技战法”的正确性、科学性,使他在后面的案件侦查中越来越准确地提取“记忆”,越来越“画得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个人效能得到更大发挥
10多年的刑侦生涯把朱允宏磨得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有斗志。“人像摸拟”技术越来越得心应手后,他在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又认识到,案件现场的还原对于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对案件后期的审理也至关重要。
于是,他充分发挥自身扎实的空间逆向思维能力和绘画特长,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把人像模拟和现场重建两项技术工作融合,形成新的“杀手锏”,在多起案(事)件的侦破、调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6年,一名在1997年犯下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捕。刑事诉讼环节当中,需要现场指认,而当时的犯罪现场已经被拆除,现场指认存在困难。朱允宏花了两三天,根据当年留存的现场勘验资料,将案发现场一栋三层小楼还原出来。“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诉讼环节就会存在漏洞。”
因为工作实绩突出,2022年5月19日,贵阳市公安局成立了“朱允宏工作室”。朱允宏从个人依靠一支笔、一台电脑,逐渐发展到团队协同作战,个人效能得到更大发挥。
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朱允宏工作室攻坚克难,用现场重建法对涉案团伙、诈骗手法、资金流向、涉案产业链、涉案区域进行现场重建,为贵阳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用“四全”战法成功破获了两起涉及全国的特大养老诈骗案打下坚实基础,取得打击养老诈骗战果全省第一的成绩。公安部对贵阳市公安机关“四全”战法进行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
初心一如来时路,山高路远再启程。在沉淀与积累中,朱允宏从一支画笔,到电脑画板,到利用大数据辐射全市重特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现场重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已深深地烙在了朱允宏的思想里。未来的日子里,朱允宏将带着“朱允宏工作室”的团队,继续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平安贵州建设保驾护航!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4
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集中发布全国38位“最美基层民警”当选者的先进事迹。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孙益海当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这也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当选民警。
孙益海,中共党员,独腿行走乡间26载。1995年11月30日,26岁的孙益海在收缴非法枪支时不幸被火药枪炸伤,左腿高位截肢才保住性命。历经5次大手术,体内至今还留有36颗钢弹,每隔20天就要做一次尿道扩张手术,每次手术都像针扎一般疼痛。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身体重创,毅然决然重返工作岗位,扎根基层一线,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孙益海常说,服务群众、忘却伤痛,就是他疗伤的最佳良药。怀着这份情感,26年来,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用一条腿,跑遍田间地头,走访千家万户,行走2万余公里,为群众办理户籍、调处纠纷、宣讲政策、排忧解难。他打造了365天永不打烊的“益海户籍室”,总结“听找用宣”四字工作法,推行户政服务承诺“五项制度”,单腿拄拐行走乡村小道,前前后后用坏8根拐杖,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户籍业务4万余次,调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赢得辖区群众广泛好评。他积极组建了集户政、调解、服务、宣传于一体的“益海志愿联盟”,一批贫困家庭得到帮扶、一批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一批受害群众正义得到伸张。他的“乡村流动服务车”穿梭大街小巷,走进百姓心里。“有困难,找孙警官”成了群众的口头禅。
孙益海先后荣获“最美基层民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好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李树干式派出所民警”“江苏最美警察”“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盐城市十佳政法干警”“盐城最美警察”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5
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集中发布38名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当选者的先进事迹。我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安局分水岭派出所副所长安二宝当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从警14年来,安二宝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实事。在工作中,他努力用自己的真情服务换得群众的满意信任,是辖区群众的“贴心人”,曾多次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牛羊,主动上门为群众办户办证累计1000余件,尽心尽力帮扶辖区孤寡老人。他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曾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夜中“极限救援”,徒步4个多小时,成功救助6名被困深山的群众。每次帮群众把愁心事解决了,群众就自然而然成为公安工作的义务宣传员,辖区里的很多人都成了安二宝的老朋友。
“有事找二宝”“二宝办事,我放心”成为辖区群众的口头禅。只要看到派出所的民警,群众们就会亲切上前问询“二宝来了没?”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分水岭这片红土地,警民之间的鱼水情深,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他,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路上坚定前行。他说:“给老百姓办事,就要想得细一些,做得实一些,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是分水岭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分水岭的人民。”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6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三师喀什垦区公安局前海镇派出所所长覃锋入选“最美基层民警”。
今年34岁的覃锋2015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近年来,覃锋全力抓好安保维稳、情报信息研判等各项工作,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故意伤人等重大案件,具有丰富的现场勘查经验,实现警务工作高效精准化,用脚步丈量辖区,用真情对待群众,全力做好群众帮扶救困等工作,先后获个人一等功1次、嘉奖2次,2021年被三师图木舒克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7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8名民警光荣入选。其中,我省派出所民警石林荣获2022“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石林,1982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城区派出所民警,先后在镇康县、耿马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从警40年来,石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7次,2022年被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在27年的禁毒生涯中,他参与侦办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2009年,石林调离禁毒岗位后,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己任。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责任区命案零发生、人员零上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石林主动申请到耿马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工作。卡点值守和巡逻执勤民警的防控任务艰巨、职业暴露风险高,但是石林从不惧怕和退缩,累计值守560天,用无悔无畏的坚守,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与忠诚。
初秋的中缅边境,依然酷暑难耐。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卡点,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在发动机的轰鸣、汽车尾气包围中,大家忙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仍然从早坚持到晚。
57岁的执勤小组组长石林精神抖擞,不停地指挥着过往车辆,一遍遍叮嘱队员:“拉开间隔距离,提高核查效率,不要造成交通拥堵!”
“如愿以偿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就得用心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石林一脸自得之色。然而谁曾想到,这样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曾经是让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英雄。转岗社区民警后,他又扑下身子,十年如一日,甘当默默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27载舍生忘死
在“刀锋”上跳舞的缉毒尖兵
时光倒回18年前。2004年初,同样是在边境一线的树林里,石林带队蹲守,这场蹲守,持续了3个多月。亚热带气候地区,蚊蝇横行,让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都难以忍受,两个脚踝处被毒蚊咬得几乎和小腿一样粗。
收网那天,双眼布满血丝的队员们异常兴奋,侦查历时近半年的案子,终于要有个结果了。一场激烈的抓捕后,那垒得像座小山一样高的毒品一过秤,竟然有463.92公斤。案件震惊国内外,他们成功打掉了一个长期盘踞境内外的特大贩毒团伙。
回来时,石林瘦了10多斤。常年风餐露宿,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田间地头、繁华都市,常常是磨平了鞋底,汗水浸湿了衣衫,一壶水、一个馒头、一包咸菜就是一顿饭。
临沧边境线长290多公里,毗邻世界毒源地“金三角”,是全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石林从小目睹无数群众因毒品而家破人亡,立志要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1982年,全国上下组建第一批缉毒专业队伍,饱受境外毒品渗透侵害的临沧地区,迅速组建专业的公安缉毒大队。当时正在念高三的石林得知招录缉毒民警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招录和集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缉毒民警。
刚进缉毒队,石林积极主动地向老民警请教学习,刻苦钻研缉毒本领,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次任务执行,他都抢着参与。很快,他就成长为业务骨干能手。
每一次行动,都是刀尖跳舞;每一次抓捕,都是以命相搏。
1994年8月31日,石林作为专案组成员,与战友配合伏击境外毒贩,在战友张从顺、王世洲遇险的危急关头,他不顾危险,冲锋在前,连夜追击,成功将毒贩抓获。当听到战友牺牲的噩耗时,他失声痛哭。那一刻,也更加坚定了他“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的决心和意志。
石林长期充当卧底深入前线办案。第一次化装侦查,他假扮成“瘾君子”式的“马仔”,单枪匹马与多名持刀毒贩当面交易,狡猾的毒贩面目狰狞,数双眼睛死死盯住石林。为了打消毒贩的怀疑,石林镇定自若,各种精神萎靡不振的表演惟妙惟肖。当毒贩拿出毒品的一刹那,石林和前期埋伏的战友果断出击,当场抓获毒贩6名,缴获海洛因10公斤。
27年的禁毒生涯,石林共参与侦办各类毒品案件670余件、抓获毒贩800余人,参与缴获各类毒品近4吨、各类易制毒化学药品700多吨。
40年坚守边关
默默奉献当好群众贴心人
2009年起,因工作需要,石林调离禁毒岗位,转岗城区派出所。为更好接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他走村串寨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辖区情况,苦学民族语言、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吸毒人员重返正轨,一腔热血、满怀温情,始终把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作为己任,为民服务的脚步一刻也没停下。
2019年,54岁的石林主动申请退出基层领导岗位,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致力于破小案、办小事、解民忧、助小康。
得知张某某因吸食毒品导致妻离子散的情况,石林积极帮助他到社区戒毒,戒毒成功后继续鼓励他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开办养殖场和坚果种植产业,帮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辖区两个村民小组因土地纠纷引发矛盾,石林赶赴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来回奔波在两个村组之间,夜里加班梳理问题,白天向村民讲解法律政策,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
3年多的社区警务工作,石林参与各类专项排查整治5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我申请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我有着丰富的侦查经验,能帮上忙。”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石林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执守。
耿马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前沿阵地。大花桥疫情防控执勤点是中缅边境临沧段的第一道关卡,人流、车流量大,长年气候炎热,疫情防控任务艰巨。
孟定坝子常年湿热,午间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0多摄氏度,执勤一天下来,经常因流汗过多几近虚脱,但他始终咬牙坚守,这一咬牙,就是560天。
“他是值守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但从不讲条件、不叫苦。”民警小张说,哪怕在盛夏时节,卡点温度40摄氏度以上,他依然每天身着防护服、头戴护目镜,一丝不苟地查验过往车辆和行人,战友们心疼他年纪大吃不消,劝他休息一下,但他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没事。
40年风吹雨打,从禁绝毒品到戍守边关、从满头青丝到缕缕白发,石林为国守边、为民尽责的初心不变。如今,渐近退休年龄的他,依旧踔厉奋发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边关的柱石,就是他忠诚的模样。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8
张连波,1974年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所长。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他扎根岱顶、勇于担当,做好新时代泰山“挑山工”,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
岱顶派出所位于东岳泰山之巅,辖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是泰山文化景观最精华地带。由于无法使用警车等交通工具,出警、巡逻、执勤全靠民警的一双脚。在3.16平方公里的狭小地段,一天下来,张连波最多的时候得走3万个台阶,相当于每天往返泰山上下两趟。
由于岱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游客登泰山观日出的特点,张连波紧盯凌晨4时到日出后的人流密集时段,综合运用智慧景区热力图、计数相机、执勤信息反馈等增强研判精度,科学确定超流量阈值,分级采取硬质隔离、人力隔离、分批放行、路线分流等措施,有效预防拥堵踩踏事故的发生。张连波牵头组织驻山单位、经营业户,在辖区沿途设置纠纷调解室,让民警多跑腿、游客少走路,使发生在游客间的小纠纷、小摩擦在现场得以快速化解。
张连波走遍泰山上各个角落,将每一棵编码古树、所有文物古建和比较明显的特殊地标一一绘制到救助图上,根据报警游客的描述,对照图纸形成坐标、确定位置,为民警快速救助赢得时间。
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事迹材料简介篇9
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发布38名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商洛市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樊有宏作为全省唯一民警当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樊有宏,男,汉族,陕西省洛南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入警33年来,樊有宏始终坚守在刑事侦查破案第一线,他参与勘查刑事案件现场4000余起无一差错;利用刑事技术直接破获刑事案件600余起;依据刑事技术为破获刑事案件提供证据1500余次,被誉为刑侦战线上的“柱石”、陕西警界的“老黄牛”。
樊有宏利用刑事技术这一利器证明、揭露了一大批刑事犯罪事实。他创造性地改进了电脑图像处理方法,潜心钻研心理测试技术,先后利用测谎技术成功破获了20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
2016年7月,樊有宏被陕西省公安厅评为“汪勇式”民警。同年12月,樊有宏被商洛市授予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7年5月,樊有宏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5月,樊有宏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