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精选10篇】

时间: 楚雯1870 分享

从联保一线到三尺讲台…… 英雄的人民军队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 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续写了新的时代篇章, 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一

何贤达,湖南平江人,1979年出生。1995年高中毕业后,他曾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一家合资企业,他从流水线装配工干起,他埋头干活,深受赏识,后来学了电工。小何上中学时物理学得很好,很快就如鱼得水;后来他被当地一家大酒店聘为兼职电工师傅,薪资不菲。

一次,他陪姐姐回平江老家,正赶上县武装部搞预备役民兵训练。这回集训,负责训练的廖科长看上了何贤达。“你小子,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不去部队上穿回军装,可惜了。”打工仔何贤达无论是站军姿、走队列,还是射击、投弹,都练得那么严谨到位,一丝不苟,成绩也遥遥领先,所有课目都拿了优秀。

廖科长的一番鼓励,撩动了何贤达的心思。他当即表示说自己愿意去当兵。他果断辞去了广东那边的工作,等待军营的召唤。

何贤达底子好,头三个月新兵训练,成绩优秀;后三个月学专业技术,他会电工,看电路原理图,轻车熟路;更复杂的控制原理和液压等知识,他刻苦钻研。

何贤达因为成绩优秀被分到某部。可是,部队临时驻在偏僻山沟里废弃厂区,武器装备未到位,用来练习的是一个个纸盒子,只在上面画了些按钮和指示灯,官兵们成天对着这些假的“仪器”训练。

这可真叫作纸上谈兵了。

这时,又一拨新兵入伍了,上级派他到新兵连,却不是去训兵,而是干炊事员。

来到炊事班,他才发现这行当不简单。他从小没下过厨房,得从最起码的烧火学起——部队当时用的是87式炊事车,得用鼓风机摇着生火,何贤达常被熏得一头一脸的烟灰,全没了训练场上的潇洒样儿。他又不能抱怨——班里只有他啥饭菜也不会做,只能烧火。等这关熬过去了,才慢慢“升职”到了切菜、做米饭馒头,有时老班长也“开恩”,亲手教他炒上一两个菜。渐渐地,大家发现他炒出的菜别有一番风味。他做的馒头也明显具有“何氏风格”:白俊整齐,松软适度,吃着喷香。

这就是何贤达的过人之处。干啥都不会甘于平庸,都肯下功夫动脑筋,能在最不起眼处给人一个惊喜。摇身变成“一号手”。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二

2000年8月,一营执行任务。何贤达干的是普通号位。此前他多次完成任务,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在阅兵村火线入党。

任务完成后,担任“一号手”的干部因家中有事,提前回去了。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任务在采集数据中遇到一些问题,还要再来一次。现场负责的谈副营长正犯愁呢,何贤达跑来“请战”:“副营长,他的位置我能干,能不能让我试一下?”“一号手”,可是难度最大、专业知识最复杂的岗位,向来由院校毕业的干部担任。何贤达能行吗?

结果,不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模拟操作、常见故障应对,何贤达都对答如流,手到擒来。谈副营长和几位资深号手又惊又喜。就这样,何贤达毛遂自荐,解了燃眉之急。

原来,何贤达的这些本事,都是悄悄学来的。他在普通号位任务不重、时间较多,又兼着营里保密员。于是他利用这些条件,自学了“一号手”所需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这也是该部第一次由士官代替干部走上这一岗位。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三

当兵第三年,何贤达就当了班长,这一当就是十年。

当年何班长带的新兵、如今已是上士的张国胜说,有一回轮到一班楼道卫生值日,战士们清扫厕所时以为够干净了,可是何班长走进来,一眼就看见墙壁瓷砖有水渍,“他没说话,回到宿舍把自己的洗脸毛巾拿上,愣是用它去擦瓷砖!”战士们赶紧乖乖地取来毛巾跟着擦拭。最后班长并没发火,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想让大家记住,在一班干任何事情,都得用一班的标准!

进了一班,训练要比别人苦,劳动要比别人累,熬夜也比别人多。为什么一班的士兵还那么“死心塌地”地愿意呆在一班,追随他们的班长?这当然跟何贤达的带兵方法有关,跟他的个人魅力有关。

战士小方曾在营部当通信员,因为恋爱问题未处理好,放到一班来“锻炼”。小方成天无精打采。何贤达介入这事,向小方问明情况后,主动和女方联系,劝说对方面对现实,感情这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当断不断,终受其害。女方终于被打动了。小方得知后,感激不已,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训练中,再也不拖全班的后腿,内务评比还拿过几回第一。后来复员回乡时,他搂着班长哭成了泪人儿:班长你放心,不论我到了哪里,一定要给咱一班争光,给大哥争气!

这些年为了当个好兵,为了带好一班,何贤达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和妻子恋爱时只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好不容易休假去了她在重庆的家,见面还不到两小时就接到部队急电,连夜赶回。定下婚期,还是因部队需要两次推迟。说起这些,何贤达眼睛含着泪花。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今天,英雄人物受崇敬、英雄事迹在传扬、英雄血脉正传承、英雄精神励后人。

作为军队代表,余海龙本来是空降兵某营的一位政治教导员。在谈到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时,他的回答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余海龙说,人民军队英雄辈出:“新时代更应该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应该是大家争当英雄的伟大时代。”

据余海龙介绍,他所在的空降兵部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续写英雄故事。如,1998年“九八抗洪”,用生命守护大堤;汶川抗震救灾,15名空降勇士五千米高空惊天一跳写忠诚;2020年抗疫抗洪,哪里需要、哪里危急,我们就奋斗在哪里。“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去年抗洪现场,一名战士向卫生员要了好几支藿香正气水,卫生员问他为什么一下子要这么多?他回答说,天气太热,我怕扛不住,多喝几瓶就能多坚持一会儿。这名战士才18岁,但已经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五

2014年10月,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基层代表,参加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近距离地感受革命道路的筚路蓝缕,“如何保持住黄继光老班长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始终使官兵保持冲锋姿态”的叩问直击余海龙的心灵。“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指导员,弘扬英雄精神、培育英雄传人,始终是我心中最厚重的责任。”在连荣誉室的英雄黄继光塑像前,余海龙告诉记者。

在六连,新兵下连、新干部报到时,都要上好寻根塑魂“第一课”: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连队荣誉室,听的第一堂课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学的第一首歌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上甘岭》,在黄继光班保留英雄的床铺,黄继光班班长调整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

面对新时期优良传统“传什么、怎么传、传到哪里”的时代考问,余海龙注重从讲话中寻找答案,不断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战斗力标准和“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大讨论,余海龙组织连队举办“假如我是黄继光,我该怎么做”群众性讨论,并且常态开展“黄继光好战友”活动,把英雄精神具体为“20个提倡、20个反对”的行为规范,还将连队历史上288名战斗英雄、标兵模范的事迹编撰成故事集、英雄谱,激励官兵立足岗位当英雄。

一段时间,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论调。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余海龙和连队官兵决心用行动捍卫英雄,攻破谎言,守住网络“上甘岭”。连队通过“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等活动,携手新媒体挺进主战场、打响主动仗,实时发声传递网络正能量。余海龙还率先成立创客团队,以“弘扬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为创作主题,制作推送微电影、宣传片及H5、动漫作品等,《渴望光荣》《模范的连队,英雄的传人》等原创MV一经空降兵融媒体推出,网络点击量数百万次,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英雄传人。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六

作为基层党代表,余海龙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坚持建连之魂、育人之本,关注官兵思想的动态,人尽其才。

余海龙首先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写下20余本学习笔记、30余篇体会文章,10余次参加空军宣讲团到基层一线宣讲。继而余海龙开始当起了理论的“翻译员”,用战士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讲活大道理、讲实小道理。今年春节之后,受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启发,余海龙查资料、找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准备了一堂《从诗词大会感受文化自信》连队党课,以介绍军旅诗词为切入点谈如何建立军人的文化自信。这让习惯于听大课、记笔记的官兵普遍感觉耳目一新,六连战士杨鹏鑫说:“形式有趣,大家都愿意听!学习的兴趣也浓了。”

如今在六连,学习蔚然成风,六连官兵也迅速成长起来。“黄继光班”副班长叫程强,2008年汶川地震时,黄继光英雄连的空降兵在其家乡什邡英勇救灾的情景,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部队回撤时,12岁的程强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为官兵送行。6年后,年满18岁的程强参军入伍,来到了黄继光六连,如愿当上空降兵,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古田全军政工会后,余海龙在空降兵部队第一个开通“英雄连的故事”官兵亲属微信群,在做好脱密处理的前提下,他定期分享官兵的成长故事,宣传连队传统,和官兵亲属探讨成长问题,让他们参与到连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起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大政工格局。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七

“指导员笔杆子过硬,枪杆子也过硬。”在六连,官兵们对余海龙思想政治和军事指挥“两个行家里手”的能力素质有口皆碑。

走进六连采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备战氛围:官兵宿舍,连长指导员的书柜里摆满了研究打仗的书籍,战士们比得最多的是重大任务谁参加得多、完成得好,战备库室,武器装备、战备伞具和空投小件摆放有序,夜间就寝,睡上铺的战士鞋尖统一朝里、下铺战士鞋尖统一朝外,衣物按照帽子、腰带、上衣、裤子的顺序,依次向上叠放,战士闻令便能迅速着衣……

这就是六连——一个常年担负空降兵部队战备值班任务,随时保持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赢备战状态的刀尖子连队。日常训练,余海龙不厌其烦地练动作、抠细节,把作战技能练精;体能考核,和小自己10多岁的战士比速度、拼耐力;装备训练,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先精通。2015年,在当时全师的“四会”教练员评比中,余海龙与200余名营连主官和训练尖子同台竞技,以优异成绩斩获第一名。

起床满鼻灰、出门满嘴沙、训练满身土……去年4月,六连赴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不少战士产生了轻度高原反应,少数人高原反应严重,训练质量一度在低层次徘徊。为了增强全连训练的信心和胆气,余海龙带着支部“一班人”,组成试训“第一班”,率先完成高原武装5公里越野、20公斤负重往返跑等课目试训,最终完成了大负荷体能试训,为全连官兵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随后的训练中,全连官兵先后完成4种海拔高度人体机能、连属武器效能验证任务,采集数据3类500余组。尤其是在整建制高原跳伞试训中,面对缺氧、大风等不利因素,余海龙和连长刘堃带头跳出机舱,全连官兵紧随其后,全部安全着陆,摸索出一套高原跳伞组训实跳方法,为大部队普及高原跳伞蹚出了一条新路。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八

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的基层代表,参加了古田全军政工会,当面聆听殷切教诲。

作为所在部队的优秀带兵人,余海龙的全面素质有目共睹,但自己和战友们真正学深悟透了吗?六连的兵在关键时刻都能成为黄继光那样的战士吗?英雄连队在未来战争中还能敢打必胜吗?

面对战士们期待的眼神,余海龙觉得重任在肩:“指导员的第一身份是党代表,第一责任是传播党的声音。只有武装好官兵的头脑,才能播撒下信仰的种子。”

基层官兵理论底子薄,又担负战备训练任务。针对这一实际,余海龙除了组织官兵系统学习外,重点开展“每日一句话”学习活动:早操集合,组织官兵集中学习;晚上点名,抽查官兵学习效果,组织谈心得谈感想。

党的创新理论要有吸引力,就要与官兵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余海龙常常采取军营微恳谈、话题微讨论、理论微解析等互动方式,与官兵共话“一带一路”“反腐”“精准扶贫”等热点话题。

面对军改后人员分流的问题,许多官兵存在“不愿离开英雄连队”“骨干分流会影响连队建设”等顾虑,余海龙及时组织“改革转型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干”的主题恳谈会,引导官兵回顾空降兵组建时骨干来自五湖四海的史实,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摒弃“小九九”,支持改革的“大棋局”。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九

余海龙在六连的第一堂光荣传统课,就走了麦城。那一堂课,余海龙作了精心准备,奇怪的是官兵们听得很认真,反应却平淡。事后,一名老兵悄悄告诉他:“指导员,认真听讲是六连官兵的基本素养,但你讲的内容我们都听过了,而且你说黄继光是右大腿被打断,应该是左腿。”

“如果连基本的史实都没有核实清楚,讲传统又怎能深入人心呢?”余海龙打起背包,搬进了“黄继光班”,沉下心来学习了解连队的英雄事迹。他渐渐懂得,正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才是官兵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精神之源。

找准了源头、理清了脉络,余海龙开始搭建“有形”的“精神之阶”。“新官上任”的他没有急着烧“三把火”,而是扎扎实实续好六连的基因血脉:每当新干部报到、新兵下连,都要上好寻根塑魂“第一课”,组织参观连队荣誉室、与黄继光铜像合影、在连谱上签名、学唱黄继光之歌、观看电影《上甘岭》、点名呼点“黄继光”集体答“到”,让官兵一进门就打下英雄烙印。

四川籍战士程强,那个在汶川地震后部队回撤时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男孩,18岁时入伍来到六连。如愿当上空降兵、进入“黄继光班”、参加预提士官集训……军旅途中的顺利让程强飘飘然,逐渐放松了要求,训练成绩一度下滑。

余海龙得知后,把程强拉到连队荣誉室黄继光铜像前。“老班长直到牺牲都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六连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这个光荣的传统。”一番话说得程强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程强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训练,凭借过硬素质当上了“黄继光班”副班长,兑现了“长大后就成了你”的诺言。  一段时间,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论调,对六连官兵触动很大。“精神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必须打好舆论主动仗,守住网络‘上甘岭’!”余海龙结合“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三八线》剧组走进英雄连、参与拍摄《真正男子汉》等活动,打响“保卫英雄”的主动仗。

余海龙还在连队成立创客团队,以“弘扬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为创作主题,制作推送微电影、宣传片和动漫作品。他们创作的《渴望光荣》《模范的连队,英雄的传人》等原创MV一推出,网络点击率就达数百万次,原创歌曲《写封信给黄继光》获全军第九届战士文艺奖一等奖,让官兵找到了实实在在的荣誉感,也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英雄传人。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篇十

在六连,官兵们最佩服余海龙的,不是他体贴关心战士,不是他把思想教育讲得深入浅出,而是他过硬的军事素质。

作为一线带兵人,余海龙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率先在全空降兵部队成为“两个行家里手”。日常训练,他不厌其烦地练动作、抠细节;体能考核,他和小自己10来岁的战士比速度、拼耐力……还是在空降兵某师改革前,在全师200多名营连职干部和优秀班长参加的“四会”教练员比武中,余海龙一举夺魁。

2016年4月,六连赴西北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不少战士出现高原反应,训练质量徘徊不前。余海龙带着支部“一班人”,组成试训“第一班”,率先完成高原5公里武装越野、20公斤负重往返跑等课目试训。在整建制高原跳伞试训中,余海龙和连长刘堃带队跳出机舱,摸索出一套在缺氧、大风等不利条件下高原跳伞组训实跳方法,为兄弟部队普及高原跳伞蹚出一条新路。

在余海龙的影响带动下,“当兵就当能打胜仗的兵”成为全连官兵的价值取向。战士汪文博新兵跳伞时小腿骨折,打着石膏分到六连,一直担心拖连队的后腿。余海龙到卫生队看望他,“进了六连门就是六连人,连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战士。”

汪文博伤好后,余海龙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汪文博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先后在师(旅)组织的兵王争霸赛、“三手”评选中,荣获“兵王”“战术标兵”“神枪手”等多种称号,成为一名全能型特战尖兵。

3年来,六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官兵,“黄继光班”两任班长郑瑞宇、李鹏超双双作为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战士刘毅带伤比武荣获特设的“战斗精神奖”,先后有3人荣立二等功、10人荣立三等功、1人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

余海龙,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传承着英雄部队的红色基因。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精选10篇】

从联保一线到三尺讲台…… 英雄的人民军队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 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续写了新的时代篇章, 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个人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