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10篇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10篇参考
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等获“八一勋章”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中央军委27日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1
钱七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创建者。
他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填补了多项理论研究空白。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空中核爆炸荷载模拟试验装置,研发出多种新型防护材料和系列高抗力复合结构。他用毕生心血,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01天才出自勤奋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时,钱七虎出生逃难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侵略者的残暴,从小就感到,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从上海中学毕业时,我国正急需军事人才,成绩优异的钱七虎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防护工程专业成为了被大家避开的冷门专业。但作为班上骨干,钱七虎带头服从组织分配,选了防护工程,也开启了他一生的事业。
1961年,钱七虎被组织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留苏4年,除了莫斯科,他再没去过其他城市。就算上街,基本上也是去书店或图书馆。因为他相信,天才出自勤奋。
钱七虎留学归国后,我国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力量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一面坚固的“盾”。从那时起,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就成了钱七虎毕生的追求。
02国家的矛与盾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那是某新型飞机机库在西部一试验场进行抗核冲击波效应实验。钱七虎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便受命进行某飞机洞库防护门设计。为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他赶赴核爆试验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在现场,钱七虎发现,核爆后飞机洞库门没有被炸毁,飞机也没有受损,但防护门却出现严重变形,无法开启。
经过初步分析,他迅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设计方法中防护门的强度和变形均依靠手算,计算精度达不到要求,难以较准确估算出防护门在核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变形。为此,钱七虎决定采用当时先进的有限单元法在大型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计算。
钱七虎带领课题组一路披荆斩棘,排除一个个困难和障碍,最终设计出了当时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冲击波的机库大门,并撰写出版了著作《有限单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03科技服务民生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预防和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钱七虎率先提出开发利用地下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先后组织编制、主持和评审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由钱七虎主持制定的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获得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60多个大中型城市广泛应用。现在全国各地地铁都是设防的,这与钱院士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我国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完备的“地下钢铁长城”,对保障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钱七虎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不仅主动作为实践强军梦,在军事工程方面功勋卓著,还勇于担当谱写中国梦,在民生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创新表率作用,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倾注大量心血,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2018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我国西部的贫困学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钱七虎又把江苏省配套奖励给他的800万元中的650万元捐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其余的150万元分别捐给了母校上海中学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烈士先辈流血牺牲奋斗换来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钱七虎说。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2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的钱七虎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
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60多年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
“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钱七虎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初心,是时代镌刻在钱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当时,钱七虎受命负责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实现设计目标,钱七虎多次到核爆试验现场调研。当时,他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结构计算,成功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矛”与“盾”总是在攻防对抗的进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随着各国军队侦察手段不断升级、精确制导武器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上,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
“防护工程是我们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 钱七虎带领团队开展抗深钻地武器防护的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成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实现了深地下防护工程抗钻地核爆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首脑指挥中枢、战略武器安上了“金钟罩”。
时代在发展,初心永不变。面对一项项世界级国防工程的防护难题,钱七虎始终保持着那颗爱党报国的初心,带领团队瞄准前沿、迎难而上,一次次科研攻关、一次次解决难题,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全过程。他用毕生心血,铸就坚不可摧的共和国“盾牌”,获得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总有一连串闪耀的名字镌刻在时代丰碑上,使其更加巍峨;总有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使强军音符更加嘹亮。这些名字,这些事迹,钱七虎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谈及自己的人生历程,钱七虎斩钉截铁地说。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3
钱七虎,男,汉族,江苏昆山人,1937年10月出生,1954年8月入伍,原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科技强军、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是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上世纪60年代,他以优异成绩从国外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怀揣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回国投身现代防护工程建设事业。50多年来,他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制定我国首部人防工程防护标准,创建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防护工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退休后,仍活跃在国家战略防护工程建设前沿,积极为川藏铁路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论证建言献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捐款650万元支持武汉抗击新冠疫情。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4
从2018年底以来,您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那是2018年10月11日下午,您作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的作业组长,带领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初步判断这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您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的过程中,弹体突然发生爆炸,您瞬间用身体保护了战友,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那些天,您的事迹在各大媒体上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为您默默流泪,为您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之后,您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评为“最美奋斗者”。您是功勋卓著的英雄,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你的样子,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崇尚,因为景仰。
您是爱军习武的典范。您刚到扫雷队时,队长听说您的炊事技术不错,问您愿不愿意当炊事员,你坚定地说,“我既然来扫雷,就想上雷场,我可不想当‘逃兵’。”之后,您把知识要点卡片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学一会儿,常常学到深夜;在训练中,别人练1个小时,您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无数遍;经过3个月的临战训练,您精通了爆破、搜排、销毁等各项技能,以超常的汗水和努力,从扫雷专业的“门外汉”到“专业通”,树立了新时代军人爱军习武的典范。
您是英勇无畏的榜样。我们学习您的事迹,其中“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底气厚重,铁骨铮铮,您以血肉之躯为战友挡住危险,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虽然您再也无法给妈妈一个拥抱,再也无法见到妻子明媚的笑脸,可是在亲人心中,在战友心中,在人民心中,您是无比完美的,因为您是英勇无畏的大英雄,您的勇敢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您是激励斗志的楷模。在您身受重伤后,无数人为你捏一把汗,但您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在之后漫长艰辛的康复训练中,您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毅,创造了奇迹。一位医疗专家说,“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从您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您的精神激励下,我们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您是伟大时代的标杆。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学习您的英雄事迹,我深深地感到,您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负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您用忠诚和担当,用为民和奉献,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您是军人的骄傲,你是人民的荣耀,您是时代的标杆!
杜富国同志,谢谢您!祖国永远记得您,人民永远记得您,因为有您这样充满血性的军人在,我们时刻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5
一位90后,一个特殊的军礼,他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为之震撼心灵。他就是排雷英雄战士、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雷神”杜富国。1000多次进出生死雷场,2400多次与死神直接较量,舍身护友牺牲双眼双手,这充满战斗精神的人生历程和敬业奉献的使命担当,深深感动了我们。他用自己的舍生忘死、自强不息谱写了战斗的青春之歌,成为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的旗帜和发扬斗争精神的榜样。
“你退后,让我来”,在面对威力巨大又藏有诡计设置的地雷面前,“雷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六个字,给了我们如何像英雄一样守初心担使命去斗争以深深地启迪。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就要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勇于斗争,把该肩负的责任扛起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些人常常面对困难退缩和面对危险逃避,长此以往,渐渐地慵懒萎靡,必然会不敢斗争,初心难守,忘记使命。当然,像杜富国一样下意识地掩护战友直面生死考验,还需要长期的锤炼和强化培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祖国给与的呵护和物质满足及精神供给已经前所未有,而在青春的征程中缺乏的的的确确是困难的考验和斗争的勇气。当然,谁都不会与生俱来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旭日初升的清晨,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你退后,让我来”的呐喊,定会无数次鞭策着我们去选择挑战,去斗争。与杜富国的果敢相比,我们应该做的只有进一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守好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请战书”,到人民最需要的和最危险的地方战斗,“雷神”既主动请缨,又第一个出战。一份申请,给了我们如何像英雄一样守初心担使命去斗争以深深地启示。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就要敢于斗争,坚持战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选择多多,安逸多多,然而挑战和危险更多。谁也不可能在敲锣打鼓中崛起。不居安思危、直面忧患,主动斗争就失去了真正实现梦想的根本。出生在革命老区的杜富国可能没有太多的选择,但在原来相对安全得多的边防部队,足可以顺利等到复原离开,选择到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去拼搏。然而“全村87个人只有78条腿”这样的雷村的呼唤,雷患的屡屡挑衅,激发了他内心的战斗精神,一边写请战书,一边争取父亲、妻子的支持。一经批准,他就苦练本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直面生死考验的雷场。作为幸逢新时代的我们,如今的选择较以往几代中国人都是多得多的,趋利避害,也是非常正常的。怎么选?_明确的答案,“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想一想杜富国的家国情怀和斗争奉献,我们应该做得更主动、更坚决,长期锤炼才能真正增强本领,守好初心,勇于斗争,才会担起使命。
“我自己来。”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雷神继续选择更为艰苦卓绝的人生斗争。简短而充满坚毅的话语,给了我们如何像英雄一样守初心担使命去斗争以最大地鼓舞。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如何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无限可能。失去双眼双手的杜富国,遭受重创后,仍然“小马达不停转”,从穿衣、吃饭、体能练起。无论从心理、生理、一言一行等各方面都是浴火重塑,可以说自身锤炼和斗争精神发挥达到了极致。当然,每个人经受严酷考验时还是有些相似的认识过程的。我自己来!直面苦难!“雷神”做出了抉择,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相比而言,我们呢?更要发扬斗争精神,主动迎接“五个凡是”领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杜富国一般、战士一样发挥应有的作用,守初心、担使命,以顽强地斗争赢得精彩人生。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6
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雷场“轰”的一声巨响传来,一枚手榴弹突然爆炸,是您,您下意识地为战友遮挡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您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您先后被授予一等功一次、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授予“时代楷模”称号,_“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您获这些荣誉是实至名归,我们向您致敬!
当我在电视上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发布的时候,我看到了您,我听到了您充满坚毅品质和凸显无限忠诚、无悔奉献的铿锵的声音。后来又看到了关于您和我们贵州另一位绝壁凿渠的“时代楷模”黄大发相会的情景报道,看到您在电视屏幕上每次敬的催人泪下的“军礼”,看到了关于武汉防疫感人报道中您的妹妹护士杜富佳的美丽倩影和关于英雄家庭的叙述,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担当——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明白了什么是勇敢坚强——失明了依然心中有光亮,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家风——是您的父亲培育出了你们兄弟妹妹自强上进和忠诚奉献,为人“民”“富”、国“家”(佳)“强”而不懈努力;我明白了什么是最美价值——在执行扫雷任务时,在危险面前简单而有力的六个字“你退后,让我来”,蕴含了勇于担当、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给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做出了最勇敢、最坚定、最无私、最敬业、最忠诚的榜样、先锋和示范。这些都是我多次想给您或您的英雄之家写信的原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_,“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任何行业任何工种的干部群众都应该向您学习,为了祖国和人民,任务来了我们不能推辞,要主动请缨、迎难而上,要像您那样发扬和传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大无畏精神,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即使有危险我们也要勇敢地冲锋,付出了牺牲也要矢志不渝;要像您这位“戍边尖兵”和“扫雷能手”那样,为了胜任工作我们要加强学习,锻炼过硬的本领;要像您那样不断接受考验、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战胜自己、不断散发光彩,加强团结合作、爱护同志、舍己为人,在生活中严格律己、孝老爱亲、诚信待人、立德树人、传承文明;要记住您说的话,“军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向冲锋的方向” ,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精神、长征精神;跟您一样,在新长征路上追梦圆梦的我们,要做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时代需要、集体需要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做“领头雁”“排头兵”“千里马”“急先锋”和实干家。
富国同志,您是心态始终向阳而生的“90后”英雄,您的事迹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军礼”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形象我们铭记于心,您的精神我们铭记于心,您的共和国脊梁气质我们铭记于心;您是爱国敬业的标杆,您是英勇无畏的模范,您是勇于担当的先锋,您是身残志坚的榜样,您是乐观坚强的代表,您是值得敬礼的军人!我们知道,您现在有“排雷英雄战士”和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双重身份。您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还是生活的强者!您为播音而认真准备、认真工作、执著专注、无怨无悔,挺开心、挺知足、挺自豪的党员初心、军人本色和阳光形象依然在谱写着美丽动人的时代篇章。在此,祝愿您永葆军人的精气神和魅力青春风貌,继续坚强、继续奉献、继续示范、继续战斗下去!
今天正值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护士节,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向您写这封信,向您致敬,向您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国您这样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国所有戍边站岗的官兵致敬,向全国所有参加救灾救援行动的各行业人士致敬,向全国所有医护人员致敬,向全国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爱心、有付出、有闯劲的人致敬,向为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民族的振兴和兴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民的幸福平安和健康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此致——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祝英雄长寿!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7
一个习以为常的加班日子,忙完了手头的工作,闲暇之余打开网站浏览新闻,一个加粗的新闻标题、一个熟悉英雄的名字抓住了我的眼球“中宣部授予扫雷英雄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虽然早在去年就已知晓了杜富国同志的英雄事迹,但如今再次细细浏览他的故事,还是会为他“惊天一挡”的壮举而感到震撼。看到英雄被国家和社会所崇敬、关爱,欣慰之余,听着办公室楼下传来孩子们玩耍的阵阵嬉笑声,在感受岁月静好的同时,我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我也要做‘杜富国’式的组工干部”。
做“杜富国”式的组工干部,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的担当。忠于职守是为爱岗,8年多的军旅生涯中,杜富国有3次重要人生选择,但他每次都选择了生死雷场。苦练本领是为敬业,为了掌握扫雷知识,他加班加点背笔记;为了练强探雷手感,他每天练习上万次;入伍以来,他被5个单位争相选调,先后干过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曾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做了就要做好,还要做到最好”是杜富国的座右铭,也应成为组工干部的毕生追求。学习他爱岗敬业的担当,是要学习他肯学、善思、能干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方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成绩。组工干部,要在发自内心的认可、理解、热爱组织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安专迷”的组工精神、“精细勤”的组工态度融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承诺,让“组工出品、必属精品”美名继续远扬。
做“杜富国”式的组工干部,就要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奉献。“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子弟兵们为了祖国安宁、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默默奉献。杜富国作为一名排雷战士,时刻都在践行着什么叫“负重前行”。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乡亲们“趟”出了一条条安全通道、“趟”出一片片希望田野;危急关头,他更是用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的豪情壮语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奉献,不需要我们冒险,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苦差事”的组织工作。也许,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常伴亲人左右,不能像他们一样三五好友成群把酒言欢,甚至不能吃一顿安稳饭、睡一个安稳觉。但既然身为组工干部,就要有为组织分忧、为人民谋事的觉悟;就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豁达;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面对工作实干多一些、埋怨少一点,毕竟,我们是“负重前行”的组工干部。
做“杜富国”式的组工干部,就要学习他无怨无悔的决心。“如果再有一次,我还选择上雷场”“我得加强锻炼,让自己好得快一点,这样就能早点回去扫雷了”“如果可以,我想学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扫雷工作”这些都是杜富国康复后接受采访时透露的心声。也许,人们从中听出的是他对扫雷工作的牵挂,但我从中听出更多的,是他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的决心。试问,一份让你失去了双眼、双手的工作何以让你在见识了它的威力之后仍然对其念念不忘?我想,这断然不是工作本身的魅力,而是选择它的人选择坚守。学习他无怨无悔的决心,就是要学习他那种“择一业终其一生”的精神,唯有如此,方能有所成就。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也许,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不喜欢组织工作,但没有一个理由不干好组织工作。我们要意识到,组织工作,事关国家事业发展、事关社会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生活;我们更要意识到,我们是在从事一份充满意义、充满挑战、充满光明的工作。所以,干好组织工作,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守组织工作,就是在坚守自己的为公情怀。
这两天,杜富国“无手的的军礼”一度成为了网络热搜,大家纷纷点赞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动作,组织部门也是一个强调仪式感的地方,而我们组工干部最有仪式感的就是用心用情做好每一项组织交代的工作,也唯有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杜富国”式的组工干部。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8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村庄上空经常有民航飞机飞行,也有尾巴冒烟的战斗机训练。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很好,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聂海胜像往常去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带什么行李。他怕母亲难过,拦在门口死活不让她出门送自己。母亲一再地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尽管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致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行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单,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行线路、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级飞行结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行部队。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次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
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飞行能力,在参选的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高兴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务。此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次电话,后来就一点音信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训练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终于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梯队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骄傲,你是家乡的骄傲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示祝福,老人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免得影响海胜的工作。”事实上,老人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得争取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于是,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乡,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老人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难得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子了。她还说她非常佩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9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注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众望出品《必刷题》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长,助力中考高考,为孩子学习护航。
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一个贫困的农家,家中共有8个孩子,他排行第六,父亲聂云华、母亲张金秀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勤劳善良。由于靠种地维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尽管如此,但聂海胜却非常好学上进。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读书狂”,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从不羡慕,只是一门心思地把心放在学习上。每次临考时,村里的许多学生都在家里玩,他却提着一盏煤油灯到学校里去补习……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正当聂海胜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时,灾祸却不知不觉地降临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镇中学上初中的聂海胜突然接到母亲捎来的口信,说他父亲胃疼得厉害想见他一面。聂海胜一听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亲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该怎么过啊!当他满头大汗地赶回村里,父亲已经被人用板车从医院拉回来了,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只要孩子们回到家里,她就告诫他们:“家里虽然穷,但我决不会让你们挨饿,你们自己也要争气,保持有一个好身体,免得走你们父亲的老路啊!”
在8个孩子中,聂海胜是最让母亲放心的,不仅在学校里表现突出,而且还能替家里着想。为了不让母亲过度劳累,只要学校放假,他都回家帮助干活,夏天割麦子、冬天摘棉花,特别是每年的“双抢”,他还像大人一样,到田里挑稻子,浑身上下晒得像个“黑泥鳅”一样。一年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枣阳市一中,成为村里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学生。从家里到市区,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聂海胜每次上学、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学校的干粮则是自带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脚上磨出的血泡,母亲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泪,为了减轻他走路的痛苦,母亲还为他纳过一双厚厚的布底鞋。一次开学,母亲好不容易为聂海胜凑了20多元的学费,可是,在他报到时却发现钱包被小偷偷了,这可是母亲半年来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一个人悄悄跑到火车站扛包,硬是将学费给挣回来了。日复一日,聂海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的毅力和强壮的身体,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被推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短跑、长跑、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无所不能,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2022年“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事迹篇10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