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

时间: 秋平0 分享

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1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01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08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08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当选为党的-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2

“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张桂梅18岁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0年从丽江教育学院毕业后,张桂梅随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于1996年去世。她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逃避过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宫肌瘤,但为带好毕业班,仍然坚持上课,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她才住院,手术取出的肌瘤重达两公斤。现在,她患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肺气肿,每天离不开止痛片。

不幸没有打倒张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烧自我的柴火,转机就在于华坪这方热土和这里的好心人。

1998年县里妇代会上,全体代表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没有留钱坐车,走几个小时路回到山里。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民族中学里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助孩子们,张桂梅节衣缩食。

1998年入党后,她对工作更加投入。她为每堂课设计开场白,有时朗诵小诗, 有时唱支歌谣,有时讲个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班级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张桂梅任院长。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爱干净的她变了。2003年到2007年,她四处筹集资金,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平时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儿童之家的孤儿各有各的不幸,这让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到哪里找钱!

“她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她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张桂梅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靠的是党委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关心张桂梅都记在心里。女高学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费。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费用。

11年来,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11年来,她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里,走过11万公里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几个小时。一次家访,脱下外套塞给贫困户,自己冻成伤寒……

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多年来跟着张老师家访,吃了不少苦头。他感慨:“张老师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有种精神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县城边上,初冬的狮子山挺拔秀丽、色彩斑斓。采访中,突然传来一阵旋风般的咚咚声。张桂梅微微一笑:“是课间操,走,下去看看。”

来到院坝,学生们早已列队整齐,她们的课间操是歌舞“南泥湾”,阳光下红校服熠熠生辉。

10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五个一”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鲜明的女高特色。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女高老师团结如一家,党员带头,张老师身先士卒。

2008年刚办校时只有一栋教学楼,吃饭、上厕所都在校外。张老师让女老师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学生上厕所。不到半年,17名员工跑了9个,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张老师把他们找来,“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在阵地就在,今天,我们要坚守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从那时起,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如今,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生从这里走进大学。

而年迈的张桂梅,没有孩子,没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奖金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山区教育和社会事业,坐着4块钱的“摩的”,每天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

张桂梅不觉得苦,因为“有种精神支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3

师生的引路人 孩子的好妈妈

张桂梅在华坪没有什么朋友,除了“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就是她的学生。多年来,张桂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和孤儿院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她苍老许多。但一想到她的学生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有的进入了重点大学,走进了军事科技院校的殿堂,有的学成回到大山当了教师、医生,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张桂梅就感到满足、快乐、无怨无悔。她说:“如果没有组织的照顾和全县人民的关心,自己恐怕早不在人世了。”为了这一信念,她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报答华坪的父老乡亲!

师生:“我们的引路人”

“曾经我辞职了,但在如今这个团队里,我真正明白了,党员就是要讲奉献,有作为。”陈建华说,当时来女子高中任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对社会对人生都充满希望。可是,当时这里条件太艰苦,对老师管理太严格,刚走出校园的他确实难以适应。后来,他辞职出去外省找了几份工作,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后来他想,学校虽然劳累辛苦,但每天看着张桂梅老师忙碌的身影,听她讲党章,跟着读老三篇,唱经典革命歌曲,身上有一股正气,人生非常充实。“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回来了,而且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对于我来说,重新回到学校,还有一份感恩的心,感恩也是奉献的动力,这一切都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东西,都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不能说我做到了,只能说我一直在努力做。”

“我既是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现在又是女子高中的数学老师。今天,我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幸福的,我感谢张桂梅老师,她是我们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张老师叫我记住,有一种精神叫艰苦朴素,有一种精神叫发愤图强,有一种精神叫坚韧不拔,有一种精神叫感恩回报!”周云丽告诉记者, 10年前,华坪女高的两张录取通知书彻底改变了她和姐姐的命运。姐妹俩都在华坪女高读书,如今,姐妹俩都成为了人民教师,让她们的爸爸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小老头。“每次打电话回家或探亲离家时,爸爸都要叮嘱:闺女,好好教书,别忘了张老师对咱家的恩情!所以,只要女高有需要,我就一定要回来,像张老师一样回报社会。”周云丽说。

去年考入南方医科大学的邓婕和云南财经大学的郭晋霖都表示,在女子高中接受的红色教育,以及养成的独立勤奋好学的习惯,让她们在大学里受益终身。

女子高中建校初期,张桂梅在为募捐奔波,就在筹款很艰难时,一个海外组织和台湾一个民间组织主动联系她,提出可以每年为女子高中捐款十万元,附加条件就是把学生的个人、家庭信息提供给他们,张桂梅坚决拒绝了。

2017年,一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因不慎遗失相关资料没有及时补齐,耽误了资助申请。面临入学资金压力,这名学生哭着找到张桂梅。张桂梅对她说:“孩子,你已经考上大学了,其他的都不是事。相信老师,老师来给你想办法。”最后,由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资助,学生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

“有困难就找张老师”,这是学生们对张桂梅的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张桂梅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孩子:“我们的好妈妈”

“没有妈妈,或许我们兄弟俩还在大山上放牛羊,张桂梅不是我们的亲妈胜似亲妈。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25岁的张惠华说,2003年,他就和弟弟来到了“儿童之家”福利院,在张桂梅的教育和培养下,兄弟俩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弟弟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一家国企上班。张惠华2017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现在是华坪县石龙坝镇龙泉村的一名驻村干部,每月工资有将近7000元。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张惠华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去看张桂梅,陪她说说话。“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与小家庭不一样,我们都害怕失去她。”张惠华说。

在“儿童之家”福利院,一看见张桂梅回来,10多个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围过来,坐在她身边,不停地喊“妈妈”,而她则拉着最小的一个孩子坐在床边,并问问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天的作业做完没,劳动体验的感觉怎么样?孩子们都一一做了回答。有的孩子一看到她回来,情不自禁地就抱着她哭泣起来了。“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得动,现在长大了,我已经抱不动了!”张桂梅说。

2001年3月,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义务担任了院长。她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她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她没有孩子,可她说,她是儿童之家136个孩子的妈妈。她无悔的选择让那些失去父母的可怜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有一年,张桂梅的侄儿病重,正是家里缺钱之际,当时她正获得“兴滇人才奖”。她姐姐希望她能拿出一点钱给侄儿看病,她却说:“这些荣誉都是华坪人民给予我的,这笔钱不属于我,这钱我们一分都不能动。”这些钱,被张桂梅悉数捐给了华坪民族小学,建了一所新的教学楼,让全校孩子从解放前建的木楼里搬了出来。

5万公里家访路:翻山越岭只为你

漫漫10年家访路,行程5万多公里,8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留下了张桂梅的足迹。

将1527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回望人生路,无怨无悔!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因为学生们的家都太远,有的家长甚至从未走出过大山,更别说是进县城。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了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情况,张桂梅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漫长家访之路。10多年来,张桂梅的足迹遍布各县(区)偏僻村寨,她和同事利用寒暑假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了8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行程5万多公里。

道路崎岖阻不断家访路

8月1日早上9点左右,张桂梅再一次踏上了家访之路,前往荣将镇和爱村一组毕业学生吕娜家进行家访。一路上,山高坡陡,道路险峻,由于连续几天的大雨,山路被雨水冲出很多大坑,到处都是乱石泥泞,就连越野车行走起来都非常困难,四轮打滑、泥浆飞溅。司机踩着油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轰鸣,越野车终于从山脚开到山顶。

刚到吕娜家门口,吕娜家人听说张桂梅来了,飞快地跑出家门,来迎接她。吕娜的妹妹一见张桂梅来到家门口,激动不已,紧紧地抱住张桂梅,喜极而泣。吕娜的母亲、姐姐见到张桂梅时,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院子里,张桂梅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当得知其父亲病逝后,家中至今还欠债10多万元的情况时,张桂梅显得非常难过,并请求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能否在扶贫政策上、惠农政策上,哪怕是在收获芒果的时候,对这个家庭有所帮助。相关负责人也立即表态,给予相应的支持。

吕娜说,临近高考父亲病逝,是党和政府、学校给予了她和家庭无私的关怀,在学校红色信仰的教育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化悲痛为力量,走出逆境,高考考出611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青岛大学英语系。在学校里,吕娜发扬女高的精神,不惧困难,刻苦学习,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吕娜的妹妹也表示,等初三毕业,也一定要报考女子高中,像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吕娜的母亲说,女子高中开展的红色教育、信仰教育,由孩子回家宣传后,对家庭的改变也很大。

当天下午,张桂梅继续乘车前往兴泉镇松竹村在校学生陈明思家进行家访。张桂梅一到陈明思家,就看望其生病的爷爷,询问其父母亲现在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得知陈明思父母亲不再吵架,其父亲不再酗酒时,张桂梅如释重负。当得知陈明思父亲患糖尿病的消息时,张桂梅当即表示,孩子的生活费就不用家里支付了,这个钱留着看病,学校每个月给孩子500元的生活费。同样,张桂梅也将陈明思家庭的情况告之驻村扶贫干部,希望从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倾斜。

正在女子高中读高二的学生陈明思讲述了自己家的情况,当时父母亲吵架,家庭快破裂了,她也迷茫,还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通过学校开展的信仰教育,参加江姐歌剧《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出受到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张桂梅的家访,让父母亲和好如初了,让她树立了信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政府和社会。

家访途中两根肋骨被颠断

家访中,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张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对于62岁、身体长期有病的张桂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次的“长征”。

家访路上,每一个拥抱都让人动容。

一次,在永胜家访,由于路途遥远,休息的时间很少。当时,张桂梅一直咳嗽,并感觉胸口疼痛。她以为是咳嗽引发的疼痛,只吃了几片止疼药。可接下来,疼痛加剧,随后又开始发烧,到了行走都困难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们下学期就要参加高考,便咬牙坚持走完了这些孩子的家。那时张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路途颠簸,自己的两根肋骨已经被生生颠断了。还有一次在家访途中,张桂梅住在宁蒗一个小旅馆里,因为发烧,半夜口渴找不到热水喝,也不愿意惊醒大家,就在那样冰冷的冬夜里,从水管里接凉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的不解、非议,忘记了殊荣,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她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她就是要让学校培养出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学生。

为了省钱,她多年来从不吃肉,每天生活费控制在最低标准。但在华坪,张桂梅对别人的慷慨却是出了名的。张桂梅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全国劳模的5000元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优秀共产党员3万多元奖金,刚拿到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全部给了山区缺水群众打水窖。截至目前,张桂梅捐出的奖金和大部分工资累计达70万元,通通用于资助学生、帮助困难群众和发展教育事业。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4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群众,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反映情况的群众,也常常会深入农户家里给群众做政策宣传,在面对群众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张桂梅同志的精神风貌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我们态度要好一点,笑容要多一点,讲解要清楚一点,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政策“翻译”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顽强拼搏,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既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会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指路明灯。基层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紧急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百姓误解,此时,我们更要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群众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5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6

办校12年后,不断有学生为争取读书机会涌向这里。有女孩背着包站在校门外,恳求来这读书,许久不肯离去,张桂梅年年遇到这样的女孩。也有外市来求学的,学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钱,嘱咐对方,没钱再找她要。

张丽(化名)初中时,父母离婚,被判给父亲。但父亲长期酗酒,常常责骂她。她独自一人住进镇上120元一间的出租屋中,房费由改嫁的母亲支付。

初中毕业,她想着去打暑假工,家里再凑些钱就能读书[但母亲坚决不让她读,说家里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绩未达到女高分数线,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辍学,去年暑假,她壮着胆,拿着贫困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父母离婚证来到女高门口,申请一个读书机会,办公室老师收下她的材料。没想到,几天后,她的妈妈接到女高的电话,女儿被女高录取了。妈妈说孩子走了“狗屎运”。

学校不仅送张丽一张高中入场券,也为她支付了生活费,免除她经济上的担忧。

不过,像张丽一样因交不起学费而来到女高的越来越少。2019年,华坪女高一本上线率40学校成绩依然可喜。159人参加高考,一本线以上70人,本科线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线的高考成绩让张桂梅不太满意,她觉得,今年受疫情影响,山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进一步拉开差距。

上网课在大山里很不便,风一刮,信号就没了。她让老师和各级村委会联系,让家中没有网络的学生去村委会上课,并给没有手机的学生买了手机。

张桂梅希望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心愿也没能实现。

学校最缺的仍是资金。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水平低。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告诉记者,华坪女高最初按18个教学班、900人办学规模设计,但因资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师工资,学校水电费、学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学校负担,每当账户剩下100万元,张桂梅就进入新一轮的忧心,她要继续为钱奔走。

名气能为学校带来钱。张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国聚焦在2008年,新闻联播报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汶川地震来了。第二次时,媒体宣传她,片子还没播,鲁甸地震来了。

这一次,赶上了疫情。她以为又没了音讯,自己却突然火了。

社会各界的捐款让张桂梅暂时免于为钱发愁。但代价是每日数不清的媒体约访和陌生人的问候电话,有人请她去给干部讲道德课,有报纸请她跟全国优秀教师写几句话。以前没钱看病,如今,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被医生关注,有人给她开中药,有人对她问诊。

她对每位到访者客气。多家媒体到来前,她特地去医院打了一针,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节,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视频采访,身后有县长和一名医生保驾护航。

这位强势的校长逐渐发现,自己能做的越来越有限。对于这所学校的未来,她多数时候表示乐观,觉得学校名气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会管。

以前,有洁癖的她不喜欢别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体愈发虚弱,要靠别人搀扶。半生教书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荡荡的校园,她终于可以停下来一会,想想自己的事,以后养老怎么办,但找不到一个可倾诉之人。

脆弱的时刻很短暂,很快,她又以健谈精干的形象面对每一个到访者。她说,只要她能动,女高就不会倒。

教师张桂梅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学习张桂梅同志优秀事迹材料最新版8篇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最新版8篇

教师张桂梅事迹高考作文材料

2021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5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素材五篇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5篇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介绍5篇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先进事迹

张桂梅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5篇

2022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学习心得10篇

145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