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_柴生芳同志个人事迹
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_柴生芳同志个人事迹
柴生芳,1986年7月以庆阳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5月被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博士学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柴生芳人物轶事
1969年7月,柴生芳出生在陇东革命老区—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那时的家乡贫穷落后,他与许多农家孩子一样,饱尝生活的艰辛和贫穷的滋味。但是,在他的血脉里流淌着的是老区人民坚忍不拔的品格。就是在这方血红的水土里成就了他坚强生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性格。
从小学到高中,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的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希望、同学心中的榜样、老师口中的骄傲。
十年寒窗,他不负众望。1986年,他以庆阳地区高考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成为宁县历史上第二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考生。
高考状元,北大学子。那一年,17岁的柴生芳,从红色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们殷切的期望,踏进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燕园。在北大这所万人仰望的高等学府,在美丽的未名湖畔,他遨游书海,刻苦学习,砥砺思想,度过了四年充实而美好的求学时光。
1990年7月,怀着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望,他选择了西部,回到了甘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被分配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潜心学业,参与了多项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在甘肃省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于1997年5月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东渡扶桑,成为全国第10位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深造的优秀学子。
柴生芳的留学生涯,依然一路芳菲,一路辉煌。他以博学中正的人品修养,被同学们推举为神户地区中国学友会会长;他的译著《秦汉刑法制度研究》等作品,以很高的学术造诣赢得业界好评,并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学博士学位。
毋庸置疑,在人生的第一轮博弈中,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2002年10月,柴生芳婉言谢绝了神户大学的高薪挽留,怀着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回到祖国。
当学业有成的柴生芳一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他又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选择。
当时,“留洋博士”的光环、学富五车的才华,让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单位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澳门大学也以每月十万澳元聘他做教授。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故土,又一次毅然地选择了西部,选择了甘肃,来到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就在孔雀纷纷东南飞的时候,他却做了一只飞向西北的凤凰,他要在西部高远明净的蓝天上展翅高飞。
对此,同学同事们疑惑,亲人朋友们不解。而他的理由却如此简单,因为他在甘肃长大,更因为甘肃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人才,他要为甘肃人民做事,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
柴生芳的妻子祁雪莉说:“他是有信念有理想的人。当我抱怨他傻时,他曾对我说,‘去知名大学当教授,可以成名成家,名利双收,让自己的亲人过上安逸舒心的日子,但这只是小爱,是独善其身,只有帮助像我的家乡那样贫困的地方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大爱,才是我的理想。所以你要支持我!。
正是怀着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大爱深情,柴生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黄土地,深深地扎根于陇原大地。后来他又主动请缨,来到“苦甲天下”的定西,一干就是8年,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心血智慧倾洒在了这方备受贫困折磨的瘠土上!
“他酷爱读书,善于思考;勤政清廉,知识渊博;严以律己,善以待人。工作上的好联手,生活中的好朋友。”这是柴生芳的同事、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给他的评价,也是临洮、陇西、安定干部群众的普遍认知。
2006年4月,春寒料峭。柴生芳在从兰州赴定西上任的路上,看着车窗外一座座光秃秃的大山和褶皱山坡里的土坯房,突然觉得自己肩头担子的沉重。
其实他对定西并不陌生。这个年降雨量仅300毫米左右,自然灾害频繁的苦地,曾因清陕甘总督左宗棠一句“苦瘠甲于天下”的奏言而闻名。这里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这里的大多数农民过着“全天两顿粥,草皮作燃料”的贫苦日子。可是定西人民以干部苦抓、群众苦干、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忍毅力,挑战贫困,再造秀美山川,努力实现治穷致富的梦想。能全身心投入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他坚定的信念,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选择。
初到定西的柴生芳当选陇西县政府副县长(正县级),后任安定区委、区政府副区长,2011年9月,调任临洮县委,并于同年10月份当选为县政府副县长,2013年9月任临洮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同年12月当选为临洮县人民政府县长。
无论在陇西、安定还是临洮任职,也不管职务如何变换,唯一不变的是为民富民的理想和追求。自从踏上定西土地那天起,柴生芳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这块贫瘠而神圣的土地。
定西一没资源,二缺资金,第一要务就是创造条件招商争项目,打造资金集聚“洼地”,为当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其次要摸清底子,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路子。基于这样的认识,柴生芳给自己制定了“出门招商,
回家下乡”的原则。从此,出门忙着招商引资,回家一头扎进基层,就成了他8年来最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为此他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
在陇西县,他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和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为陇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大力,尽全责。
在安定区,他推进了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成了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项目的签约落地。
在临洮县,他先后6次赴京与交通部衔接协调,争取到了总投资9.1亿元的“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在他亲力亲为协调争取下,“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百万亩土地整理、城区管道燃气输配工程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洮河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规划。
一个个项目,就是一条条造福百姓的福泽之水,汇成一个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
如今,“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正在临洮大地上实施,平展展的水泥路将把一个个大山深处的村落与外面的精彩世界紧紧连在一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百姓福祉紧紧连接在一起。
临洮县委书记石琳感慨地说:“两年时间修建道路1115公里,相当于解放后至现在几十年修建的道路总量。”
峡口镇陆家湾村老人李永清说:“托柴县长的福,我们几辈人等来了一条路,有了路,好日子跟着就来了。”
民生无小事,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标准。
当看到许多老百姓因为没有发展资金而身陷贫困时,柴生芳千方百计筹集担保基金,想方设法与甘肃银行签订了高达15亿元的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创出了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统贷统还、群众分散使用的贷款模式,使临洮县金融扶贫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被省上评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
“目前甘肃银行已发放贷款1.05亿元,这一惠民措施的雨露,正在泽被千万百姓。”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说。
当看到有些村的群众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或者车载驴驮时,柴生芳的眉头紧锁了。于是他深入引洮工程建设现场督导,多次赴安定区衔接东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水工程,争取实施了西南部农村饮水工程,预计当年全县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70%,临洮人将告别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题。
他还积极争取到总投资21.2亿元、总搬迁人口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总投资3.06亿元的南屏镇灾后重建项目,加上危房改造项目,可在3年内基本实现所有群众住上砖瓦房的目标。
他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头,多方融资,启动实施了总供热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惠及城区3万多住户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这是临洮历史上单体工程投资最大的城建项目。
他多次坐在中小学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共谋教育改革发展良策,为临洮的明天献智献策……
他爱憎分明,敢于向危害美丽临洮的行为亮剑,对境内小水电、采砂厂毫不留情地清理整顿。
他通过民生平台、接待来访群众、入户走访等方式,为群众协调解决了数不清的难肠事。
今年4月,在漫洼乡下乡时,20多名群众集中反映低保不公、村干部作风等问题,他不推脱、不逃避,主动问、耐心记,并当场要求漫洼乡限时解决,还安排相关部门协助调查、跟踪督办,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上访十多年的洮阳镇北关社区居民梁玉莲,老伴过世、儿子吸毒,得知情况后,他协调民政局给了1万元救助资金。梁玉莲说:“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心为民服务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位于马啣山腰上的辛店镇苟家山村,海拔2600多米,距离县城70多公里,自然条件差,年年有雹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在贫困户苟胜利家里,他含着泪拿出一个记事本,本子上记着柴县长每次来他家时所带的生产生活用品、学习用具等。“到我家走访时,看到我困难,给我两个娃一人掏了500元学费,还叮嘱娃要好好念书。”苟胜利说。
他把这个村作为自己的“双联”点,帮助村里修道路,筑水坝,建村部,发展养殖业,调种植结构……
“像这样给老百姓办的实事,多得数不清。”政府办工作人员马得江说。
临洮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攻坚是全县的头等大事。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这是柴生芳的精准扶贫理论。要彻底消灭贫困,就要改变过去扶贫工作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今年3月,在临洮县扶贫攻坚大会上,刚于去年底担任县长的柴生芳庄严承诺:“我要跑遍全县323个村子,把每个村的村情吃透,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车能去的地方车去,车到不了的地方步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23个村,行程达4万多公里。”县委书记石琳说。
4万多公里的山路,就是他一心为民的公仆心路。南屏镇康家沟村有个连当地干部也没到过的村庄叫“划不着山庄”,仅有12户人,是南屏镇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地方。今年4月,柴生芳翻山越岭,徒步跋涉近4个小时来到这里入户走访了8户群众,准确掌握了当地实情。当地群众感慨地说:“县长都来了,再不能叫‘划不着’了,应该叫‘划得来山庄’。”
临洮县南边最偏远的村子康家沟村,东边最偏远的漫洼乡三岘村,北边最偏远的中铺镇王家沟村,都留下了柴生芳走访调研的足迹。
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他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在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记下了一笔又一笔。他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共计170多万字。
为了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他推行“任务上图、进度上墙”。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扶贫攻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图,同事们开玩笑说:“柴县长的办公室简直就是作战指挥部。”
他还将每个村的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等情况亲手绘成简单好记的地图,把全县323个行政村都装进他的脑海中。窑店镇翻山村村支书胡兴亮说,“没想到柴县长对村里人口、耕地、贫困人口等情况的熟悉程度,让我这个村支书都大吃一惊。”
在全面摸清了乡镇、村、社、农户实情的基础上,柴生芳指导县扶贫办统一制作农户基本情况检索系统和扶贫重点人口档案信息平台,识别重点扶贫人口11.21万人,将全县144个贫困村分为产业示范村、潜力村,“对症下药”为323个行政村确定了主导优势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精准扶贫全新路线图。
因此,临洮县被省上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自古家国难两全,两情隐隐何取舍?柴生芳选择了后者。在柴生芳心里,家轻国重;私小公大。
柴生芳17岁离家,转眼就是28年。那家中的老屋、场院、树荫和无边的董志塬哺育了他,他却一去没回头。母亲去世他不在跟前,年迈的父亲同兄嫂住在那年久失修的老祖屋,下雨天漏雨,寒冷天透风,直到他在兰州成家后才把老人家接进省城。
八十多的老父亲进了城,很难见他尽孝心。因为他太忙了,而且忙的都是大事。让他宽慰的是妻子祁雪莉代他尽到了做儿子的孝心。祁雪莉一边上班,一边拉扯幼小的女儿,为公公做可口的饭菜,陪公公外出散步,热了扇扇子,冷了掖被角,每晚寝前洗洗脚。
在老人心里,他是一个好孝子。当老人得到儿子不幸离世的噩耗后火速赶到临洮,颤颤地俯在儿子的身旁老泪涟涟,几度昏厥。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天人两相隔。
“在他的心里,总是事业第一,家庭第二。”他的妻子祁雪莉说,“一个月也就回家一两天。他总是很累,回家和孩子玩一会,一倒头就睡着了。有一次,他感冒了,没时间输液,就拿被子捂着出汗,头上汗像水一样淌,线衣线裤都湿透了,可单位有事打电话叫他,他二话没说就走了。”
因为忙,他顾不上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甚至女儿三岁生日那天,他因忙于工作,连张全家福都没照成,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他说周末回来就照,谁知道他竟然走了。”祁雪莉流着泪说,“我不想他干得有多大,有多风光,只是想像正常人一样一家人在一起散散步,开开心心过正常人的生活。”
“今年一次老家都没回,给他打电话,他总是在忙,连电话都没时间接。母亲去世时,他在日本留学,去年腊月三十,他还在工作,春节也顾不上回老家,老父亲想他,我就送父亲去看他。”他的大哥柴生都闪着泪花说,“现在我住的祖屋也没有来得及翻修,下雨天经常漏雨。”
因为忙,他没来及去看望此前在兰州生病住院的舅舅。在亲人的记忆里,只有他回家时疲倦的面容和匆匆离去的背影……
也许,对于家庭和亲人,柴生芳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对于党和国家、对于临洮的老百姓,他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县长。
在他的工作笔记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有四个大字:“父爱如山!”。那是他对长时间未看望父亲和女儿后的歉疚?致使在繁忙工作时偶尔走神?为父之子,为子之父,他亏欠的太多,只能默默地写在纸上记在心上:父亲爱我!我爱女儿!这种爱,如大山般深沉!
其实,柴生芳做到了忠孝两全。
柴生芳劳累猝死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不幸去世,享年45岁。柴生芳同志去世后,临洮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沉痛哀悼,深切缅怀,8月17日,临洮县委专门召开县委会议,研究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柴生芳人物履历
1986.7-1990.7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0.7-1997.5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1997.5-1998.3 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文学部学习;
1998.3-2000.3 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艺术史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0.3-2002.9 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化结构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2.9-2003.2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
2003.2-2006.4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主任科员;
2006.4-2009.11 陇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正县级);
2009.11-2010.1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安定人民政府副区长候选人;
2010.1-2013.12 中共定西市安定区委、安定人民政府副区长(正县级);
2013.12-2014.8中共临洮县委副书记、临洮县人民政府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2014.8-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其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5岁。
看过“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