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报告>工作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

时间: 黄浩0 分享

增强市民素质,推进城镇化建设,变身城镇人,幸福生活几代人,全面推动城镇化建设,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1

一、 基本情况、经验与体会

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若干意见》(粤发[__]8号)和《关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粤发)[__]10号)出台后,由于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经两年多来努力,我区城镇化建设工作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几方面都得以较快速度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方面:一是委托了中山大学如期完成了编制区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并分别印制了__本《清城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规划图集》和1000本《清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奠定了区未来20年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计划目标。二是先后有源潭、石角、龙塘几个镇根据省两个《意见》的要求,编制或修编了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有些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了近期建设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使不少镇解决了过去建设无规可依的老大难问题。

在建设方面:市旧城区先后有下廓、朝阳花苑、富利花园、名都、城市广场等小区改造和a1#、新威龙花园、金碧湾花园、锦绣清城、倾城摩尔、海逸华庭等小区开发全面开工,从__年至现在,共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完成了151项,建筑面积90㎡多万的改造建设。这两年多来,基础设施建设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环城二路的扩建;投资800万元打通了先锋路太阳岛至麦围大街的断头路;投资600多万元把脏乱差十分严重的笔架河口改造成风景优美的人工湖;投资近700万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北门街;投资2400多万元改造学宫街、大观街、南门街、曙光路、先锋路等五条街道改造。此外,还扩宽了下濠基闸口和对全段路面进行了改造,搞好了牛皇庙、凤桂园等脏乱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装了700盏路灯和搞了数万平方米的绿化,使整个旧城区一天天变净、变亮、变美。

各建制镇在这两年多来,除了认真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之外,同时,还十分注重抓好城镇扩张和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源潭镇以一河两岸为轴心,先后完成了河东大型集贸市场的建设和镇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带动了这些地方附近地区的发展;石角镇建成大型集贸市场,搞好了环镇公路和府前路小区的开发建设,还新建了一间达4星级标准的龙城大酒店;龙塘镇完成了环镇公路建设,新建了集贸市场、影剧院、小广场等公建设施;横荷完成了荷兴集贸市场建设;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贸市场的建设,洲心重点抓了金海湾、丁香两小区的开发建设,各镇城镇扩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较之过去明显加快。

在管理方面:现全区7个集镇,共有建设管理人员30人,城卫办人员27人,城监人员40人,环卫工人131人,城镇管理人员比较上两年增加12%。有洒水车2辆,垃圾运输车32辆(其中汽车6辆、手拖26辆),城监执勤用车30辆(其中汽车4辆、摩托车26辆)机械设备配置比上两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运处理方面,除原来附城已达到全天保洁的垃圾处理标准外,在近两年先后有石角、洲心、横荷与市环卫处签订了集镇垃圾代管协议,使集镇达到了全天保洁的标准。由于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建制镇的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近两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进,我们认为主要经验与体会有五点:一、领导重视是关键。自__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两份文先后出台后,区委、区政府把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亲自抓,并亲自主持召开规模较大的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各镇能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领导精力从过去抓具体经济项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改善环境为主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来,如源潭和石角两镇,拿出过百万元来搞创省卫生镇达标,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即使更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解决;二、搞好规划是前提。如果没有规划,就成了无序的建设。城镇建设必须首先编制出既科学合理又适度超前的规划,并且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这样,才能有序地推进城镇的健康发展。三、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是基础。朝阳花园小区的改造,使该小区成为旧城区最繁华的小区。石角镇开通了镇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两年,就使道路两旁和龙城大洒店一带拔地而起。

龙塘搞好了环镇公路和新集贸市场、小广场及影剧院等配套建设,带动了附近周围商品房的开发。横荷建成了荷兴市场之后,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个分散性的小区。实践证明,搞好了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必然会推动城镇建设的发展。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是根本。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资投入城镇的开发建设,这样,城镇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五、以创优达标为动力是促使当地政府提高城镇水平的有效途经。我区近年有几个镇成为省卫生先进镇,甚至有些很快就成为省卫生镇,他们主要是通过根据各镇的不同情况,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镇创优达标计划来促使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认真抓好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调动基层政府搞好城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经。

二、 主要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旧城区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1、城镇交通道路窄,路况差,断头路多、交通网络不完善。旧城区现往东的出口只有先锋路,主路面宽为13m,南北贯通的只有桥北路,主路面宽为19m,西出口只有环城路,主路面宽为12m。主街共有曙光路、环城路、松岗路、先锋街、南门街、北门街、学宫街、大观街及下濠基、城北路、松鹤街等几条又窄路面又烂的街道。其中最宽的先锋路和环城路是19m,最窄的学宫街只有13.4m,北门街主路面只有10m。因北环路未建成,城北路目前还是一条断头路,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的上廓街、下廓街等江北一带,目前能够通车的只有南门街和下濠基,交通非常不便。桥北路是旧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但,能够与这条路接通的只有曙光东、先锋中和松岗路3个进出口,且全城交通都是平面交叉,所以这些进出口经常出现交通阻塞的现象。现在旧城确实存在难进难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区人流物流的发展,这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2、停车场少,车辆乱停乱放严重。虽然 停车场有51个之多,但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整个旧城区可供停车的面积只有2.46万㎡,且分布很不合理。在车流人流密集的学宫街、大观街、上廓街、下廓街和南门街、北门街一带,可供停车的面积只有6200㎡。由于缺少停放和保管车辆的地方,导致开汽车的人怕到这些地方,骑自行车、开摩托车的只有把车放在人行道和甚至停在机动车道。车辆的乱停乱放,一是造成交通受阻,二是影响市容街貌,这是旧城配套设施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3、其他配套设施亦不够完善。除了道路和停车场严重不配套之外,旧城区内的下水道、集贸市场、游乐活动场馆、园林绿化等亦很不配套。下水道大部分没有达到雨污分流的标准,且有不少渠道是堵塞非常严重的,造成遇大雨暴雨不少地方受浸。集贸市场总体容量不足且还分布不合理,导致不少地方经常出现以街代市和以路代市的现象。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但活动空间小,公建设施不配套,整个旧城区只有一个小小的中山公园是可供市民休闲游乐的地方,没有一个象样的体育场馆,绿化率也严重偏低,主街两旁相当部分建筑物档次不高,乱搭建亦非常多,这些都是造成城市品位不高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资金紧缺。本来高基里一带的因雨污积聚造成大量蚊蝇滋生和不少房屋遇下大雨受浸、牛巷和下廓二街一带无路灯等严重的市政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由于我区自__年5月开始接管旧城市政建设管理以来,旧城有5亿多元的工程办理了开工报建,按正常收费,应有2500万元的市政建设配套费收入,但,由于上、下廓改造、小区连片改造和很多项目以老企业改造等名义减收或免收,实际只收到557万元,而市政建设改造项目投入1100多万元,致使现在还有500多万元的市政建设工程款应付未付,所以造成很多应及时解决的市政问题未能得以解决,且给今后市政建设管理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5、占道经营和乱张贴严重。由于一贯以来养成的习惯和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执法不严,所以造成市区内商店占道经营和到处乱张贴的现象相当严重,这是导致城市品位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提升城镇品位的意见

1、对先锋路、曙光路、环城路、南门街、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松岗路、松鹤街、城北路、下濠基等主街道的机动道路面和人行道进行全面改造。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有北门街、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曙光路、先锋路。一是把以上街道的机动车道路面全部改造成铺进口沥青或花岗岩石的标准,将可限制大型货车行使的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几条机动车道铺花岗岩石,其余街道全部铺进口沥青;二是把两旁的人行道全部铺花岗岩石和镶花岗岩路沿石,为解决摩托车、自行车无处停放的问题,人行道能扩宽的则尽量扩宽。建议除桥北路两旁人行道为8m、松岗路为2m、下濠基为3m之外,其余主街道两旁人行道的宽度均为5m。机动车道改窄后,将某些街道由现在的双行线改为单行线,以解决机动车道改窄后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

2、搞好主街道两旁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在进行主街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造的时候,同时抓好各条主街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建议:一是除保留大观街、学宫街、曙光一、环城二、桥北路、北门街、松鹤街几条主街的绿化树之外,其余主街两旁的绿化树进行重新规划种植,实行一街一树、大小一样、间距统一的绿化布局;二是对城北路、环城一路、大观街、学宫街的路灯进行建设改造,把现还是单边路灯的建成双边路灯,将现还是水泥杆柱的路灯改成品位较高的路灯,根据大观街、学宫街绿化树比较高大的特点,在这两条街重新安装上灯杆高度在5m左右的庭院式路灯。

3、搞好主街道的两旁美化。一是把两旁的架空线全部改为地埋线;二是清理所有乱搭建的骑楼、雨蓬、广告牌等违建物;三是拆除临街所有防盗网或将外网改为不超出窗台的内网;四是委托装饰公司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按现代化城市标准搞好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穿衣戴帽”工作;五是成立专业队伍,采取得力措施,对乱张贴者进行惩罚,从源头上解决市区内特别主街两旁的“牛皮癣”问题。

4、搞好停车场的建设。重点解决大观街、学宫街、南门街、北门街、上、下廓一带无处停车的问题:一要做好新建停车场的规划,今后,这一带改造,凡大型的建筑群体,都应考虑要有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二把清师附小和大观小学合并,待下廓到新北江桥的防洪堤全段建成取消城内堤围之后,原下濠基堤围占地留空改路,利用大观小学的地方改建多层的大型停车场。

5、搞好交通路网的建设。一是建成北江河边新桥至三桥的全线通道;二是搞好松岗加油站至新北江桥路段的北环路建设;三是以麦围大街为轴线打通桥北路至城北路的通道。通过搞好以上几条主干道的建设,把旧城区现在环状的交通网络改为网状的交通网络。

6、搞好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是针对原旧区一带未实行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存在问题,在进行主街路面改造施工的同时,重新按新的规划要求先搞好下水管道的建设再进行地面施工,以免在今后完成了路面改造后再搞下水道改造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浪费;二是对东风主干渠、下廓街、西门塘小区等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治理;三是在德兴渠附近设立抽水站,解决今后锦绣清城项目建成后集雨面积减少,市区泄洪能力弱,容易造成市人医和天湖塘一带受浸的问题;四是搞好高基里及古城、清郊一带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管网的建设改造,完善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网络。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2

一、相关理论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_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_—20_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_-20_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_-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_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七、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_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3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_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_,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4

一、城镇化基本现状及成效

__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从户籍、新农合、新农保、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

1、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当前,现行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事处下达__村目标任务为130人,为实现目标任务,我村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十四个村民小组明确了农转成的任务数,明确“农转成”工作责任。我村今年的农转城任务与__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2、新农合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__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__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办事处下达__村今年的筹资任务指标如下:应参合人数1860个人,缴款金额为111600元。参合率必须达95%以上。

至9月1日起__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开始,__村,成立以彭道权为组长的工作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迅速行动起来,立即开展农民筹资收费、登记、发证工作;确保__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顺利进行。

现缴款人数为650人,共计:39000元,未算七类减免人群,此项工作正在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在11月20日之前完成95%的目标。

3、新农保完成良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非农收入,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统一发展的社会经济目标。

今年办事处下达__村的任务:应参保人数1157个人。我村两委为了农民的切实利益,让村民更加积极主动参保,两委成员下到村里,深入群众当中详细解答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遇到思想相对落后,不愿意参保新农保的群众,村两委对他们进行了更加耐心和细致的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政策,结合新农保前期在我村良好开展、农民普片受益的情况向农民宣传,打开他们的心结、化解他们的疑惑,鼓励群众自觉自愿的参保新农保。截至10月,我村的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2%。

4、产业发展势头猛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云富街道办事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精神,按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户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发展100亩茵红李样板林产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制定100亩茵红李样板林发展实施方案。同时预计在__村大坪一组种植193亩黄柏药材,现农户已将土地整改出来。

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排灌方便,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合种植猕猴桃,__年建设了100亩猕猴桃基地。今年村两委决定再新增50亩,盘活村闲置集体用地,创建猕猴桃科技示范园,成立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民土地合作入股的方式,解决猕猴桃种植用地,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发展猕猴桃产业中来。

__村现有林下养鸡大户2户,存栏__余只。黑山羊养殖户7户,全年出栏1000余只。依托地域特色,不断调优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于今年引进一个省级示范养殖点:兔场,计划笼位2500个,在村两委的全力协助之下,完成了土地的流转,现正在搭建笼位等基础设施。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

1、少数农民对政策理解偏差。比如对于新农保,有部分农民认为是年轻人交钱养老年人;有部分农民认为现在满60岁的人不用缴费每个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自己不缴费6o周岁后也可以享受。还有一部分农民并不关心自身的养老问题,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认为有钱不如现在花;有些年轻农民觉得养老问题遥远,还没有必要考虑得那么早。

2、不少村民持观望等待态度。部分农民对于集体经济有兴趣,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第一个吃螃蟹,认为现在政策好,对农村的倾斜度很大,可以再等等看是否还有更好的惠农政策。或者,等集体经济有了更好的成效,农户才愿意参与。

3、城镇化建设融资困难。①国家提高了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严禁随意征用基本农田,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②乡镇城镇化建设很难再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融资十分困难;③乡镇财政的杠杆作用难以发挥;④乡镇财政总体实力薄弱,有的根本无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1、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防止各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抓住城中村改造的历史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彻底改变乡村面貌和居住条件。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克服“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统筹安排供水、排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一是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我村开发建设。三是以地生财,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做好土地开发融资的文章,实现良好循环。

3、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农民转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加快转移农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劳务法的宣传,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实现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5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是我县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围绕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逐步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聚集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0余万人,城镇化率达33.86%,全县城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城镇规划趋于精美。我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兼容、持续发展的理念,县城拟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县城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已初步形成了北部教育园区、中部商业居住区、西部专业园区、南部行政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区的五大功能布局。与此同时,加快了中心镇控规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步伐,1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评审和报批。

2、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初步形成了“六纵八横”城市路网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3平方公里。新修整修道路34条,总里程65公里;完成了l00条小街小巷改造;新铺人行道28.4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l974盏,新植绿地l6.68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l7个;实施了供水综合改造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了城市供水厂、天然气供气站等;新建污水处理中心和垃圾处理厂一座,新修整修排水管道l67.2公里;产业集聚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新修“五横四纵”的园区道路35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米。综合服务区、11万平米职工宿舍、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七路一桥、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城区内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商贸、物流等发展迅猛、布局合理,有力支撑了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3、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我县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始终秉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理念,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箕城高中、三高新校区、县中医院改造等民生工程;新规划设计了教师进修学校、华夏职业技术学校、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女娲公园等惠民项目;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4、村镇建设稳步推进。我县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三化”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一镇两区两路”为重点分类推进,初步规划50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规模在1万人以上。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加大了对乡镇驻地建设的投入,建设了高标准主干道、汽车站、集贸市场、垃圾场,街道安装了路灯,小城镇绿化面积从无到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加大学校、敬老院、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和市场建设力度,小城镇综合载体功能不断提升;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添置了垃圾清运车等卫生设施,乡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问题

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稳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传统农业县,由于起点低、底子薄,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

1、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够强。目前我县企业多数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显,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间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区还没有从企业的空间聚集转变为真正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整个三产中所占比重仅为29.7%,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由于二三产业大比重较低,导致中心城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吸纳能力不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较低。

2、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低。在县城城区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如道路狭窄,交通不畅;缺乏公厕、广场、公园等便民设施;垃圾中转站分布不合理;部分下水道网管不通或设计不合理,导致雨天城区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城市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乱”的现象,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难以监管到位,损毁严重;绿化、美化、亮化标准还比较低,城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和参与管理意识不强。

3、小城镇建设缓慢。由于前期规划滞后和管理力度不大,目前我县的乡镇多为骑路建设的“马路镇区”,经济实力不强,人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层次偏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偏弱,更是缺乏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县的一些乡镇镇区常住人口在5000人以下,这些乡镇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与真正意义上的县域次中心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担当起应有的带动和辐射周边的重任。

4、规划意识仍旧淡薄。各乡镇虽然都做了总体规划,但规划不科学和不按规划执行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在建社区,不靠镇区、不临干道,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建成后也只是一个新的农村;有的社区在没有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由于受到市土地部门的处罚,建设成本增大,当地群众不愿接受;更有直接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做商品房开发现象存在。

5、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严重。一是资金短缺。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财政投入为主,力度较小,后续资金缺乏,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增减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建设用地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

6、群众观念转变难。目前的新型农村社区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城镇化”了,但实质没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土地为本、祖宅是根”的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难以靠单纯的宣传教育加以改变。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6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构成了__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是21世纪__县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__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1、乡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经过规划建设,__县包括城关镇分布着不同等级的乡镇16个。其中建制镇6个,占全部乡镇的37.5%。__年末,该县城镇人口为17.41万人,城镇化率为26.1%,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省、市平均数,但比__年的18.5%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工业化、城镇化相互推动。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同时工业的支持也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近年来,__县一方面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工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用城镇的聚集效应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民营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煤焦化循环工业聚集区,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3、深化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城镇化的主流和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为此,该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允许进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扶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二、__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__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城镇化水平偏底,城乡差距偏大,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1、城市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城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入城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审批、收费、登记注册、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软环境欠佳,影响了他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3、市民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在短时间内从身份上转变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缓慢,市民意识薄弱,不讲环境卫生、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渐变的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实际,加快城镇化进程,__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城镇化的良好氛围。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使农民跳出“农”字作文章,“洗脚”上岸自觉参与到城镇化浪潮中来,从而形成把城市和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的理念,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参与各类劳务经济。

2、中心拉动,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是实施“东延北拓”战略,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区,完善现有城区,重点开发新区,做到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吸引力。以建设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街景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3、重点带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中心集镇发展为重点,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只有扩容提质,达到合理规模,才能降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经济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规模效益。近年来,__县在群策群力扩大县城建设规模的同时,并逐步使小城镇发展成了人流、物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集散地。

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篇7

城镇化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处理好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努力破除二元结构对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力地促进了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京郊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从郊区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看,1980年至1990年,郊区农业人口由375.3万人增长到392.1万人,说明当时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带动郊区农民转移的作用不明显;1990年至1995年,郊区农业人口开始减少,1995年为373.4万人;20_年,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到300.5万人。其中,2000年至20_年平均每年减少9.26万人。这说明,“十五”时期以来郊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提高。

郊区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合流。合流的交汇点集中在郊区新城以及区位、经济和环境等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部分农村社区。城市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将对郊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城市人口扩散、城市高消费需求增加,会推动郊区第三产业、郊区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结构升级和更多城乡混合型社区的形成,带动农村的旧村改造。

郊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城镇化进程合流。近年来,北京郊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原地改造型和环境整治型,也就是一般农村的旧村改造或环境整治。这种城镇化虽然没有较明显的经济及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但通过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等,使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让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开始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从广义上讲,城市化的最终结果不是使所有的农民都集中到城市,而是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享受城市文明成果。这种城镇化不属于传统的城市化范畴。由此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呈现出合流趋势。

京郊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郊区农民城镇化转移和非农就业转移滞后。1980年至20_年,北京市农业户籍人口总数由375.3万减少到300.5万人,减少了74.8万人;而全市城镇人口则由521万人增加到1286.1万人,增加了765.1万人。郊区农业户籍人口减少数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9.8%。这表明,北京城市化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外埠进京人口实现的,本市郊区人口转移所占的份额很小。1995年至20_年,农业生产总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2.6%下降到10%以下,但同期郊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仅从40%下降到31.8%。这说明,郊区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仍然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郊区二、三产业集中不够,区县城集聚力不足。郊区企业数量大,但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企业分散在乡镇或村所在地,无法形成城镇集聚效应。工业集中程度低,造成区县城经济规模小和集聚力不足,在郊区城镇化进程中难以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区县城第三产业升级缓慢,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中心城区。

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转移。目前,京郊小城镇核心区的大多数村庄尚未完成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社区的转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不能形成对外围村庄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设施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郊区环境卫生、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郊区城镇化进程;郊区一般农村地区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滞后于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资源的占有率偏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亟须提高。

协调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北京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和郊区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当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本质都是郊区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北京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然是郊区经济和社会结构全面调整转型的过程,是现有的村庄逐渐向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亦城亦乡的混合型社区以及现代农业农村社区分类演进的过程。郊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的市民化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村庄的整治合并等,都是这一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结构调整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二者互为条件。只有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安排,加大包括规划、土地、社区组织(乡村两级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保证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

统筹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对于郊区整体现代化进程而言,加快郊区城镇化进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只是起点和侧重点不同的同一过程,二者殊途同归。城乡统筹是措施,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城镇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就业和转移问题,不能使农民享受改革发展和城市文明的成果,就偏离了正确方向;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保证,没有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应把北京郊区的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163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