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纺织调研报告

时间: HT1 分享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纺织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纺织调研报告 篇1

市纺织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迫切要求合并组建纺织集团,盼望政府给予企业退城进园扶持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要求,市工信委会同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三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家纺织企业位于工业园黄金大道东侧,东邻花园大酒店,长途汽车站隔路相望,北面都是居民小区;纺织公司位于市工业园北园。三家企业以生产全棉普梳、精梳股线为主,现有规模共计万锭,占地117亩(其中50亩、亩、亩),生产厂房36000平方米,仓库12000平方米,办公、食堂、宿舍楼等后勤配套房屋11000平方米,共有7个生产车间,各种主辅机设备600余台,共有职工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名,各类管理人员40名),年生产各种纱线9600吨,年产值亿元,上交税收600余万元。

二、联并原由

三家企业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些生产经营的成功经验,在当前全国纺织行业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面前,尚能保持生产稳定、员工队伍稳定,目前属于全省纺织行业挺立的企业,但他们对企业发展走向非常忧虑,三家企业老总清醒地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联大做强精神,实行企业重组,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方能胜人一筹。鉴此,三家企业一致认为合并组建集团公司是最佳选择,原因理由有以下四点:

其一,有利于联大做强,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目前,国家对棉纺企业有许多优惠和扶持政策,如进口棉配额(进口棉每吨要较国内市场便宜4000-5000元)、银行贴息或低息贷款、各级政府技改扶持资金等,但若企业规模太小,根本无法进笼子,三家重组合并后通过技改,规模可达10万锭以上,具备国家扶持的基本条件。

其二,有利于精简优化员工队伍,降低生产成本。三家企业现有7个生产车间700余名员工,管理人员40名,接送班车10辆。合并重组后,只需2个生产车间500名员工,15名管理人员,4辆接送班车;还可减少辅助设备,降低纯纱流动资金使用量。据粗略计算,仅此一项年可节约生产成本800万元。

其三,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为地方财政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合并重组后,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研发队伍更加齐全精干,无疑对提高产品档次质量会发挥更大作用,从而能更好的巩固我市棉纺双纱全省领先地位,提高企业的贡献率。据测算,第一步达到十万锭规模,企业上交税收将由现在的每亩4万元提高到10万元,每年的税收总额将由现在的600万元提高到千万元;第二步二十万锭规模形成后,企业的贡献将翻一番。

其四,有利于全省纺织行业培训中心建设。经过多方努力,我市被省工信委授予省纺织服装基地,省纺织行业协会要求建立纺织行业培训中心,按要求该中心必须配备教学楼、研发楼等硬件设施,到时省里将检查验收。企业重组后从土地资金上为中心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联并措施

三家企业合并重组后,拟采取以下举措,扩大再生产规模,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1.新公司总体规划20万纱锭,实施紧密纺设备改造,增加自动络简机,以生产高档、高支(60S-100S)精梳全棉股线为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精梳紧密纺股线基地。年生产各种高档股线2万吨,产值10亿元,税收2100万元。

2.分步落实规划。第一步,将现有设备搬迁至凌珂针织空余的100亩地并实行技术改造。重新建一个2万平方米的大型生产车间,增加2万锭新设备,达到10万锭规模;第二步,新增投资2亿元,建立10万锭紧密纺自动落纱生产线,计划新增用工300名,年产高档紧纺精梳股线1万吨。

3.建设全省纺织行业培训中心、信息物流中心和科研中心。和两企业搬迁后,保留近10亩土地作为中心用地,并修建部分职工住宿楼,为稳定职工队伍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4.经费来源及支出预算。和搬迁后,拟将原工业用地剔除建培训中心10亩,其余约亩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年收益除缴纳税费外,由财政返还,专项列入新的公司发展基金。重组总预算项目支出为11500万,具体是:①新做厂房2万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②设备搬迁500万元;③紧密纺、自络等技术改造20xx万元;④新增2万锭高档设备3500万元;⑤处置现有股份20xx万元;⑥建设培训中心800万元;⑦购置凌珂针织闲置土地100亩200万元。

四、需要政府支持的事项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三家纺织企业要求合并组建纺织集团公司是大势所趋,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中企业发展命脉,有利于纺织工业发展壮大,有利于推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是实现工业过千亿目标的一大举措。企业希望得到市政府以下的支持:

1.协调并收回凌珂针织闲置土地100亩,并以原价出让给重组后的公司,用以新建厂房扩大生产等。

2.变更原、两家企业亩工业用地使用性质,并批准其中亩由政府出让用于房地产开发,其净收益由市财政返还用于企业重组扩大规模及省纺织行业培训中心建设。余下10亩用作培训中心建设。

3.原亩工业用地由市政府收储。

4.以上由政府政策支持所产生的收益返还企业后,须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政府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跟踪监督,以确保合并重组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纺织调研报告 篇2

一、两地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二、两地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兰溪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纺织企业购买无梭织机进行补贴,每购买1台喷汽织机财政补贴1万元,购买20台剑杆织机补贴1万元。同时,对每台织机规定最低纳税额标准,遏制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促使企业应用高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湖塘镇提出了“纺织强镇”的发展战略,扶持引导纺织企业投入8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普通织机已基本被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使得湖塘纺织产品逐渐与国际高档服装面料接轨。

(三)高质量管理,打造高档次产品。兰溪、湖塘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湖塘镇针对纺织企业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所有企业都推行了技师责任制和质量工资制。在湖塘镇江苏旷达集团生产现场,我们看到,生产设备一尘不染,流水线生产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规范到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版)标准评审、德国dqs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在“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质的把关和提升,实现了高标准的品质管理。

(四)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兰溪、湖塘两地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组织纺织企业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揽人才,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马、江苏旷达等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兰溪市到底,有部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近2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同时,企业注重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横向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纺织原料、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等,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增。兰溪市共有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3个、国家、省、市著名商标9个,江苏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产品。这些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两地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湖塘镇开发建设了武进纺织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和湖塘印染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治污、统一用电、统一供热、统一收费,并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等。同时,成立了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为湖塘纺织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平台,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兰溪市在兰溪西郊开辟了面积达1000亩的灵洞工业园,作为发展纺织业的专业基地,政府在产业配套、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努力为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根据兰溪织造名城建设的规划,“xxx”期间,兰溪纺织产业将以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成占地13000多亩,入园企业500多家的产业园区。并按照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原则,建立纺织生产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以及纺织工业网、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快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市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与兰溪、湖塘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纺织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依照国家和省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认真制定适合我市的振兴规划。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向上游发展良棉种植、精细加工,向下游发展高支纱、服装及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XX年,纱锭达到250万枚,无梭织机达到3000台以上,清梳无卷化率达到6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80%,精梳纱比例达到50%。年生产各类棉纱420万吨,各种布5亿米,各种针织服装1000万件。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税12亿元。

(二)高投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增投入,膨胀规模,壮大发展实力;抓延伸,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膨胀产业规模。到XX年,纺织企业累计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重点技术装备水平达到90%,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普通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重点抓好已与温州服装商会签约的总投资16亿元的山东临清温州服装产业园建设,建成集服装制造、商贸流通、商务洽谈、设计创意、时尚、论坛会展、培训交流、度假休闲、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升临清纺织产业档次。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

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XX〕4号文件,对获得部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

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

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加快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就是集中一个产业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平台。可为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公共研发等平台服务。一方面,解决了投入大、要求高,单个企业难以建立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共研发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也可以把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向企业推广,实现互惠双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纺织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县政协“加快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课题调研方案要求,3月份以来,课题组就我县针纺织业转型升级,分别听取了县经贸局和横村镇关于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汇报,走访了横村镇部分针纺织企业,赴上虞、平湖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召开了相关层面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横村镇针纺织业现状

作为横村镇支柱经济的针纺织业起源于80年代初,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横村镇工业经济的主打产业,在县域经济中也独树一帜。目前已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为主,毛纺、染整、成衣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纺织块状特色产业。主要生产的丝织成衣、羊绒针织成衣、小三件(帽子、手套、围巾)等针纺织品,在与国际知名品牌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已逐步形成了纺织产业集群。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沃尔玛、安泰莱、里斯、琼斯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服装、服饰贴牌生产基地。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横村镇“中国针织名镇”称号。2009年全镇工业产值为86亿元,其中针纺业产值达52.2亿元,占61%。全镇工业企业有1685家,其中针纺织企业1228家;规模企业有112家,其中针纺织企业79家。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压力大。

我县针纺织企业大多为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业务量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导致部分企业为降低风险,放弃周期性较长的大订单。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产品价格走低,使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2.缺乏自主品牌和国内市场

我县针纺织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外贸为主渠道、以国际市场为主市场,以贴牌生产为主形式的格局,企业自我品牌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镇有针织品注册商标10 多个,仅“春风米兰鸥”等品牌为桐庐名牌,传统产业缺乏品牌带动。由于市场知名度低,市场影响不大,缺乏国内销售市场,在国际市场日渐疲软情况下,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3.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仍未彻底解决

针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横机为主,劳动生产率低、用工需求大。虽然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县扶持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加大了技改力度,电脑横机从2006年的1000余台激增至2000余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用工紧张的局面,但套口、缝工环节仍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上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企业用工问题仍然制约企业发展。

4.创业激情减退

由于大多企业规模小,以家族式经营为主,部分企业老板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不足,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热情不高,不愿在企业的做大做强上下功夫。

三、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政府要围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针纺织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在全社会营造“增强信心,共度难关”的创业氛围。建议成立我县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引导、组织、协调作用,给予针纺织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一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保障。创办相关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职工技能和素质培训师资信息库等,尽快构建完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产品研发和设计人才,加强针纺织行业研发中心建设,为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二是为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积极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作好银企对接工作,确保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目前企业资金投入设备而流动周转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工作。

三是协助商会良性运作。支持商会行使其职能,特别是在针纺织市场建成后的运营中,树立该镇商会在针纺织行业中的权威性,赋予商会有关商品质量监督、制定行业服务范围、开展各类评选活动、举办商品会展及行业培训等管理职能。县领导要从联系单个企业转为联系协会、商会,以进一步了解掌握行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四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横村镇针纺织产业集群内社会信任水平不高,对分工协作的深化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破坏了集群应有的合作基础。因此,政府应积极的发挥其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企业间、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银行、保险、运输等不同部门的联系,促进它们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平台的建立。

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商会和科技部门的强势合作,建立信用监督、产业经济监测、产量质量监控体系等,坚决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营造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六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和引智,加快我县针纺织业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提升企业形象,打造针纺织业的母舰。

2.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品牌是产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所有品牌形象与产业商誉的总和,对产业发展与推广有重大作用。随着横村镇针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滞后的品牌建设将严重制约其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在纺织服装生产的基础上架构起具有一定比例的梯度型的品牌体系,提升区域品牌的能级。

一要加强强弱联合,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创立企业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定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形式,扩大中小企业形成合力。二要加强异地联合,吸引国内知名品牌乃至世界顶级品牌落户当地,通过顶级品牌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区域针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要建立针纺织品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带动我县针纺织业的内销和品牌建设。四要通过名企、传媒、展会等载体,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销,提高针纺织品牌的美誉度、吸引度,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构建针纺织服装区域品牌。五要加强区域网络结构的构建和完善,企业之间要大力加强沟通和合作,打造集群整体品牌,把集群品牌和产品品牌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3.拓展国内市场,优化营销渠道

发展块状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拓展国内市场,扩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对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由于针纺织业长期以来是以外向型出口为导向,导致内地广大市场的空白。因此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开始注重国内市场,实现内销外销并重,不失为一项有效可行的战略途径。

一是通过组建块状内部的贸易公司,在国内外建立窗口与办事处,进行统一的销售网络组建和宣传,拓宽市场辐射面。二是通过政策带动,鼓励企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设摊和鼓励企业开设品牌专卖店,引导企业在外抱团发展。三是加快针纺织市场建设。针纺织市场建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对针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市场意义重大。要科学谋划,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实现有形市场要与无形市场相匹配,使我县针织产业得到跨越式突破。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互联网交易,通过互联网使品牌生产商和当地消费者联系起来,省略中间销售环节,通过提供最接近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和促销方式从上下游整合分销渠道,并以终端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渠道管理,使渠道体系各成员关系由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由传统的单一销售渠道向多渠道销售转变来提升集群整体的竞争力。着力改版桐庐针纺织信息网,提高网站知名度,打响“中国针织名镇”这张金名片。

4.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完善传统产业技改政策,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针纺织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带动传统产业,积极构建块状经济产业新体系。

5.加强国际合作,提升集群竞争力

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集群的发展和升级。目前,我县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及其与国外市场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因此,产业群要进一步巩固、挖掘和发展其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应结合自身区域特色,挖掘内部生长因素,积极回应全球产业的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自己。同时在全球价值链中,与非集群经济主体灵活互动,嵌入全球价值链“战略性环节”或“有价值环节”,并通过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和组织方式,提升产品质量、改变集群效率或迈入新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从而创造、保持和捕捉更多价值,使其针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大大提高。

6.发挥中介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商会等中介组织要适时为集群提供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市场行情咨询,行业经济运行、展览与国际交流、专业技能培训、课题研究和信息发布等各项服务,及时组织或代表企业与政府沟通和对话。同时充分发挥调解协调沟通的中介作用,尽量避免地区内同行企业争夺客源、压价竞争的不良现象。商会要经常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化咨询、认证机构合作,推动企业贯彻iso9000、iso14000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安全标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帮助企业跨越贸易壁垒,打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8.9%;完成工业增加值 5.45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14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14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14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14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14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区的成立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旅游产业是涉及范围广、消耗资源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因此,发展好XX区的旅游业,也必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XX区经济与社会的加速发展。为此,我们对XX区旅游资源、产业状况等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找出了我区旅游产业的优劣势所在,对未来XX区旅游发展转型升级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与对策,供有关部门在制定XX区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时加以参照。

一、XX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XX区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底。区内旅游企业785家,其中核心旅游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176家,其他社会住宿设施609家,有15家旅游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大关。全区旅游核心产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景点)总收入60亿元,位居全市各城区首位,占全市旅游核心产业总收入(145.9亿元)41.1%,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3.2%。对全市旅游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优势分析:

XX区旅游产业发达,各个要素齐全,可以概括为:吃有特色,餐饮酒店星罗棋布;住有选择,住宿容量全省第一;行之方便,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游之尽兴,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购之丰富,商业街区繁荣繁华;娱之快乐,娱乐休闲现代时尚。最具优势的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星级品牌酒店众多。拥有星级饭店30家,占全市(115家)总数的26%,其中五星级饭店10家,占全市(18家)五星级饭店总数 56%,占全省(65家)五星级饭店总数27.7%;星级饭店客房6484间、床位10200张,从业人员8893人,容量为全省城区第一。主要五星级饭店有:金陵饭店、玄武饭店、古南都饭店、名人城市酒店、苏宁环球套房饭店、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绿地洲际酒店、丁山花园大酒店、中心大酒店、威斯汀酒店;在建或者待评五星有:世茂滨江希尔顿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等。四星级饭店有:华美达怡华酒店、金陵晶元酒店、凤凰台饭店、新纪元大酒店、华东饭店、锦江南京饭店;还有西康宾馆、双门楼宾馆等高档接待酒店。紫峰大厦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三、江苏第一高楼。2012年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1.1亿元,纳税金额1.09 亿元,占全市星级饭店总收入(51.8亿元)41%,金陵饭店列江苏酒店业第一。其中过亿元的有9家(金陵饭店2.54亿、绿地洲际酒店2.11亿、玄武饭店1.52亿、南京中心大酒店1.42亿、古南都饭店1.24亿、双门楼宾馆1.21、新纪元大酒店1.10亿、城市名人酒店1.04亿、华东饭店1 亿)。全年星级饭店接待旅游者102万人次,平均出租率达68.7%,较全市(64.6%)多4个百分点、比全省(60.1%)高出8个百分点,在全市、全省星级饭店出租率排名中位居前列,平均房价达到704元/间天,比全市高出294元。金陵饭店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酒店品牌的代表,将进入全国五强。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六度蝉联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布的全球服务业领域最高奖项--"五星钻石奖"。七度蝉联中国酒店金枕头奖"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商务酒店",八度蝉联国际旅游业权威杂志《商旅》评选的"中国最佳商务酒店",并再次荣膺"中国饭店金星奖"。金陵贵宾会员突破70万名、遍布160多个国家。金陵连锁酒店突破130家,签约管理的五星级酒店102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古南都饭店被评为江苏省服务名牌,集团拥有都市客栈、明基、海棠、五d 枕等10多家连锁酒店和马祥兴、绿柳居、永和园酒店、江苏酒家等多家餐饮连锁店与生产基地。

二是高品质旅行社集聚全区注册旅行社135家,占全市旅行社(535家)总数25%,占全省旅行社(1800)总数7.5%,旅行社分社与网点500多家。全国十大旅行社品牌前三名:中国旅行社(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国旅(最具规模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康辉国旅(中国驰名商标)在鼓楼都有分公司。2012年“中国国旅cits”2012年以23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51名,在旅游服务类企业中位居第一名。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是其旗下的一个重要的股份制旅游企业,年营收超过了13亿元,位于南京第一、全省第二、全国第二十六名。全区有6家旅行社获得过全国百强社称号(江苏省中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南京海外(原野)旅行社、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德高国际旅行社)。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江苏省中旅被评为省五星级旅行社(全省12家,全市4家)。康辉国旅、南京海外国旅、德高国旅和金桥国旅等4家旅行社被评省四星级旅行社(全省 10家,全市6家)。拥有出境游组团社16家,占全市(26家)62%。旅行社全年经营收入共39亿,占全市旅行社总收入(74.2亿元)52.6%。超过亿元的旅行社有6家(江苏国旅13亿、省中旅11亿、康辉国旅6亿、金陵商务国旅2.3亿、南京海外国旅1.82亿、德高国旅1.4亿)。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占全市(542万人次)5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3.3万人次,占全市(30.4万人次)76.6%,组团出境游客 27.6万人次。

三是历史悠久美景如画。XX区是一个古典与时尚荟萃,历史与现代交融,精致与美丽辉映的宝地。有着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不仅拥有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4.5公里外秦淮河最美地段,而且拥有清凉山、狮子山、幕府山等自然美景,“山、水、城、林、石、园”浑然一体;不仅拥有石城霁雪、龙江夜雨、清凉问佛、嘉善闻经、达摩古洞、狮岭雄观、化龙丽地、幕府登高、谢公古墩、三宿名岩等明清金陵四十景中的著名十景,而且还拥有滨江风光带、清凉山与石头城、静海寺与天妃宫、阅江楼、紫峰大厦、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大学北大楼、鼓楼公园、宝船厂遗址公园等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十大景点。不仅拥有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公元前333年的楚威王金陵邑遗址和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年)孙权所建的“石头城”遗址,1700多年历史的乌龙潭公园,600多年的明城墙最为雄伟、最为壮观的部分。而且还有“近现代建筑样板区”美誉,至今保存完好民国优秀经典建筑有 600多栋,文保单位12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6处。现有国家4a级景区1家(阅江楼景区),3a级景区3家(宝船厂遗址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乌龙潭公园)。其他公园景点10家。

四是区位优越商贾云集。XX区地处南京中心城区,行政科技和人脉资源丰厚、交通条件优越、信息网络便捷、基础设施完备。XX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XX区办公;XX区商贸繁荣发达,目前已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大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总部40余家,拥有新街口商圈、湖南路商圈、中央门商圈、龙江商圈南京最繁华的四大商圈和30多家高档娱乐场所等。XX区是南京教育大区,有18所大学、69家科研院所、10.9 万科技人员,其中两院院士47人,占江苏省的一半;还有众多的名牌中小学。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商务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劣势分析:

1、景点规模效益欠缺

旅游景点在资源开发规模和水平上,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a级景区4家,只占南京a级景区(50家)8%。全年景点接待游客 522.8万人次,占全市景区(点)接待人次(10118万人次)5.2%,景区收入总收入2589万元,占全市景区收入(19.9亿元)1.3%。阅江楼是区内最大的景区,但与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景区比,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较弱,这就是所谓的:“满天星斗,却没有一轮明月”,亟待需要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景点。

2、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差。要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鼓楼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体化,以便通过旅游功能的迭加、丰富、渗透、转换,成为具备新的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成为新的生长点、增长极、动力源。

3、景区化城区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XX区的城市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还不平衡。一些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与旅游开发尚未有机结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旅游要素和旅游功能配置方面考虑不足。旅游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很好体现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旅游联合执法体系尚未建立,旅游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纺织调研报告 篇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到会并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题为“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张莉、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会长助理徐迎新、杨世滨、陈大鹏等出席了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和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他们从产业经济、科技政策和创新战略等角度同与会者分享了如何在新环境下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纺织业。

20xx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以“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为主题,全面分析了20xx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重点探讨了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以及新时期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路径。

王天凯: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持续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为我国纺织行业解决当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以及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带来新的契机,对增强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也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谈到“创新”对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王天凯表示,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在全球化高度关联时代要求纺织行业自身进行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革就来自于包括技术、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在内的多维度创新,创新的手段和途径则应涵盖全产业链。现阶段,纺织行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虽已有了较大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紧缺,基础理论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发能力薄弱,部级的创新主体数量较少,资源分散、未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集中创新体系,以及纺织产业技术联盟还未形成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行业共性难点问题的协同创新机制等。从纺织行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以市场化原则,利用行业内的一切资源,建立开放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决定》中提出的“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为纺织行业的创新体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朱宏任:工信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从今年前几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我国纺织行业显现出自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积极趋势,这是全行业克服压力、加强创新、调整结构的结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等主要经济环节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纺织企业的发展环境,激发纺织工业的发展活力。

朱宏任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既要沉着应对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加速调整等带来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本轮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

朱宏任最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帮助广大纺织企业更多分享产业、改革、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红利:一是把握方向,推进、优化纺织行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参与推动财税、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二是推进、增强纺织行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三是突出重点,推进提升纺织行业装备水平;四是瞄准前沿,推进发展纺织行业新兴领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是深入推进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集成应用。

孙瑞哲:新形势赋予行业发展新红利

本次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作了题为“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与各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究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得力于三大传统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市场红利。

现阶段,传统红利正在衰退稀释,孙瑞哲在报告中分析了三大要素红利的传承与演变。在要素红利方面,新的红利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以及人才、技工占比将增高。在发展红利方面,与传统红利相对应,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着新的红利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红利、国际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发展模式红利等。同样,市场红利也有新的演变,表现在国外市场红利(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红利(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长、网上购物新机遇、人口政策调整)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统论述、重点部署,为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孙瑞哲分析,《决定》的多项表述均利好于纺织行业。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理顺棉花体制、纺织产业向上游原料环节配套,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业发展与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协调设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有利于纺织业非公经济突破部分产业的垄断门槛,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巩固民生产业的地位;“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有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又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转变政府职能”则有望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从而有助于倒逼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

孙瑞哲表示,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以“增长、责任、电商、延伸、融合”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浪潮,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新红利。面对新浪潮带来的发展红利,孙瑞哲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等3个角度,指出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孙瑞哲最后提出,中国纺织企业应关注并着力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和“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吸引力”,以加速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

创新论坛:探讨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方向与新模式

现阶段,从大环境来说,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创新”,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决定》对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相关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已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先锋。

在以“新方向与新机遇”为核心议题的创新论坛中,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内饰事业部技术总监龚杜弟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分别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层面探讨了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机遇。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产品开发体系、构建产品研发平台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集成创新,实现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整体升级。作为新型纤维材料行业的代表企业,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xx年创立以来,始终以新材料开发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引方向,积极进行持续深入的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和产品应用引领产业化;用工艺融合和系统集成实现工程化,用价值营销和品牌运作实现市场化,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在核心议题为“新模式与新价值”的创新论坛上,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 4 家20xx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棉花公司的代表,同与会者分享了在产品开发、资源整合、清洁生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何保持产品开发的灵活性,适应当前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的市场需求是众多大体量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珉表示,天虹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专注于棉包芯产品,并注重从原料到下游产品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从而保持产品开发的活力和效益。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鲁丰织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战旗分享了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表示,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企业应积极在责任和商业价值之间建立纽带,以社会责任建设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部门高级经理林蓓结合美国纺织品和服装零售市场概况,介绍了美国消费品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市场表现情况;中国家纺行业标杆品牌企业——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高新研发部总监宫怀瑞剖析了以有效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产品开发模式,并就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提出了独到见解;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解读了其以“丝茶瓷文化”为主线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独特模式,并介绍了公司布局海外市场、加快与国际时尚前沿接轨的发展战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点评中指出,行业企业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除了应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还可借助电商等现代商业模式来推动品牌建设,进而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市场中的话语权。

61家企业和单位荣获20xx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为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开发工作,树立行业产品开发的先进典型企业,探索产品研发的创新模式,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纺织强国建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xx年7 —11月在全行业开展了20xx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评选活动。

纺织调研报告 篇5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xx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6.6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从我国纺织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

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企业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

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

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棉纺织: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毛纺织: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

麻纺织: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丝绸业: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

针织业: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

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企业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20xx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业,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

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纺织调研报告 篇6

根据甘霖副省长、刘捷厅长指示,我们于XX年元月5号对新、蓝、宁、道四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道县和新田到20xx年xx月底止还没有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宁远一个台资婚纱加工贸易企业。其中道县、新田来势较好。我们重点对xx县的毛纺织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xx年xx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xx现象”。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XX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XX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xx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商品由一般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的转变,把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扩大出口的突破口,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四)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重组形成有规模的大企业。

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停产关闭的还是这些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企业,这些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很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并不具备自营进出口能力,主要依赖沿海进出口企业。而承阳针织、利宏纺织、丽黄漂染、湘威鞋业、协威鞋业公司等这些规模进料和来料加工企业影响较小,不仅如此,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招工、销售和扩大生产的机遇。

(五)鼓励进料加工,减少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企业能自己掌握产品的进出口主动权,更能使企业利润空间最大化,在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依赖性小,对地方财政贡献也大、一般进料加工不论是利润空间还是财政贡献是来料加工的8—10倍。

纺织调研报告 篇7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 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纺织调研报告 篇8

我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的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我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686个,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07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在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实际支付3123.4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企业、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普通员工月工作日一般为26—30天,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标准的工作报酬。

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纺织行业的劳动条件一般较为恶劣,特别是在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我县的纺织企业,在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5、社会保障福利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全县纺织企业员工的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国家规定的强制保险)甚至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收取押金和扣压证件的事情时有发生。

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查资料统计,20xx年三季度我县有剩余劳动力15295人,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人不愿到本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对于我县来说,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先天不足。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说法,说明纺织行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我县的大部分纺织企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装备较差,资金不足导致劳动保护的措施跟不上,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在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到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本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对市场和熟练工人等的竞争越发激烈。比抬工价、争夺熟练工的行为不断升温,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本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且利润率不高,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物化成本受市场制约,企业只能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不足—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的恶性循环。

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就企业而言,企业对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员工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雇佣思想十分明显,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员工的作息时间难以把握。因此,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是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办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安全保障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安全保障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们安心工作。

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剩余劳动力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到广东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本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就必须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不足的燃眉之急。

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纺织调研报告 篇9

20xx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调研情况表明,281家市场总商铺56.6万个,经营面积3300万平方米,总销售额6000亿元,占18%,体现其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实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提升。

首先,专业市场要实现软件环境的提高。专业市场不仅需要从硬件入手改善经营环境,更要从软件入手,改善市场服务功能体系,完善在市场内部实现一站式采购、便捷商务的服务体系。

第二,专业市场硬件的提升。

专业市场硬件的提升是这两年的主旋律。一批现代化的市场不断出现,但交通、仓储、运输、安全等设施仍需不断的改善提高。

第三,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只有8%的市场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比例相对较低,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通过网络实现的无形市场电子商务正日益显现其快速、便捷、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的高效率优势。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结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市场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把产品、技术、信息、交易搬到网上,实现交易的网络化,是行业发展、信息化水平提升的要求。

第四,是从业者素质的提高。专业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要不断提升专业市场的经营理念。不能局限于市场的物业管理、商铺租售等一般,而是转变经营方式,树立市场的品牌意识,适应日益增长的国内外贸易形势的需求,实现升级发展。

第五,是要解决行业同质化竞争。专业市场存在着在同一区域内经营产品种类、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相同的问题,亟需改善。

专业市场如何提升,主要通过两个层面来解决。

第一个层面,是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管理和行业引导。

在专业市场的提升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及强制行政规范,以督促专业市场规范运作,健康发展;行业协会也要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行业交流,制定行业标准,开展行业自律,促其不断提升。

第二层面,专业市场自身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1、加强市场与企业、产业集群的交流:

专业市场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品牌建设、技术进步、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大有可为,适应区域产业经济乃至全行业的发展。

2、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中国纺织发展过程有的经济市场形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国内专业市场同行之间彼此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回顾美国、日本、韩国的专业市场发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

专业市场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必要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在人员培训、软硬件建设、市场服务、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方面,都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能改变低水平的面貌,实现市场整体水平的提升。

纺织调研报告 篇10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6.26亿元,同比增长 1.9%;完成工业增加值 .4 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 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 10.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1万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1.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 3.6%,常年生产的企业3户,占企业总数的39.%。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 34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0%,重工业完成产值6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重工业完成产值 139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311.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 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纺织调研报告 篇11

市场概况:

南京的家纺市场运作时间较久,基本都集中在以新街口的中央,新百,大洋,金鹰等几家商场为主的商圈内,四大商场的床品不仅有国内一线二线的品牌,也包含了很多三线,甚至不知名的品牌。之所以连不知名的品牌都能进入,我个人认为与他们进驻商场较早有关,由于进入的时间较早,在南京老百姓心目中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口碑。而大部分家纺专卖店也都集中在新借口商圈1公里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出南京的老百姓日常的购物都喜欢到新街口商圈。湖南路苏宁银河没有床品。中央门只有老牌的南京商厦有部分中低品牌。金盛百货只有宝缦一家,其余都是做批发。迈皋桥商圈几乎没有。夫子庙也只有环北市场有点。之所以会出现以新街口商圈一家独大的局面,个人认为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布局规划:

既然目前状况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那么我们在店铺布局上就需要形成“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的局面。所谓的一个中心,就是以新街口四大商场为中心,全面进驻新街口商圈,利用商圈的优势,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交通的拥挤,人们日常工作的繁忙。很多离新街口比较远的人群,他们就会选择离他们最近的商圈进行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区域的购物中心也是我们要抢占的市场。桥北,六合,迈皋桥,中央门,河西,江宁等商圈布局,而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马鞍山, 滁州,其家纺的后续发展能力也较强,马鞍山目前的家纺品牌大概有10多个在运作,开专卖店的也就7-8个。市场发展潜力较大。而滁州,目前很多家纺品牌都没有打入滁州市场,相对于周边,市场空白度较高,机会很大。

结论:

南京的目标消费群体消费习惯是偏好大型的商场,超市。那么我们在南京的发展应优先考虑大型商超连锁(公司楼下的梦兰家纺专卖店在某天下午3-4点门前经过130多人,进店1人,无购买。第二天上午9-10点间无人进店。虽然数据不全面,但从某个侧面可以了解专卖店在南京市场的处境)。在大力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周边商圈,提早进驻,提前抢占市场。在房租相对便宜的商圈内,可以优先考虑专卖店。

纺织调研报告 篇12

一、国内外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现状

1、国外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现状

在纺织工业发达国家,各种化学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如何成功地将化纤回收再利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1979年,美国一家造纸公司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出了优质的造币用纸,开辟了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新技术。1993年日本开始大量回收聚酯瓶,从第一家聚酯瓶再生处理厂投产到聚酯瓶再循环公司成立,日本的聚酯回收技术逐渐成熟,年处理能力达到8000吨。例如东洋纺公司与三菱公司合作,利用聚酯瓶再生树脂来生产衣物用Ecole纤维,由此纤维织成的各类织物在市场上非常走俏。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地毯消费量很大,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些国家产生的大量废旧地毯大都被当作垃圾填埋,只有很一少部分破损不很严重的旧地毯被翻新再利用。英国人丢弃的服装与纺织品每人每年达30千克,只有八分之一的废纺织服装被送到慈善组织再利用。英国专业研究机构OakdeneHollins研究表明,英国纺织品每年平均消费已达190万吨,但仅17%被回收利用,绝大部分被作为垃圾掩埋。同样日本每年约有100万t的服装被作为垃圾扔掉,仅10%被再利用。根据位于北卡罗莱那查罗特的南部纺织再循环中心的调查显示,每年超过2500万吨的服装在美洲实施垃圾掩埋。毫无疑问,纺织服装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固体垃圾。因此,废旧纺织服装的再使用意味着资源的再利用和能源的节省。

2、国内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现状

作为一个拥有大量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生态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能源缺乏的发展问题,中国不仅是一个纺织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对于废旧处置问题,根据中国废旧处置委员会报告,中国政府一直都相当重视废旧物品的回收,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20xx年数据统计有5000多家回收企业,注册回收站有16030多家,没有登记的有4万多家,处理公司3000多家,但人们对于纺织服装再回收的认识却是相当薄弱,从研究角度而言,中国在纸张、玻璃和塑料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和再循环体系,从全球化视野来看,与国际纺织服装废旧物的研究进程和成果相比而言,中国废纺织服装的再回收和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滞后。根据统计,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已达100万吨,且呈递增趋势。怎样对废纺织服装纺织品实施再回收利用,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应该引起行业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方法

目前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物理回收、能量回收和化学回收。物理回收是指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初步的机械加工后,就可以被重新利用,或是得到一些初级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例如可以将废旧服装剪成小块,用作抹布,对破损程度不很严重的废旧地毯,经过修复工艺后得到翻新的地毯产品可被重新使用。能量回收是将废旧纺织品中热值较高的化学纤维通过焚烧转化为热量,用于火力发电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再循环利用的废旧纺织品适合采用能量回收方法。化学回收是将废旧纺织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解聚,得到单体,然后再利用这些单体制造新的化学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物理回收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彻底,可以完全利用。但是通过物理回收方法可能导致一些贵重的纺织原料浪费。能量回收其回收方法简单,成本低,回收彻底;但是在回收处理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是的大量可重复利用的纺织原材料浪费。化学回收利用是对废旧纺织品回收的最佳方式,不仅可以是的纺织原料彻底利用,而且对于价格昂贵纺织原料能够较好的重复利用,经化学回收的原料与新料所制造的纤维性能差别较小。但是化学回收法所需的工艺技术较高,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对于所回收的废旧纺织品所含原料要求较为严格。

三、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

1、废旧纺织品回收纺织品回收可以在各小区设立专门的回收站点,采用新颖的回收方式进行回收,对于居民可以采用废旧纺织品兑换积分,每公斤一个积分,累积积分至1000,兑换一定面值的电影票或者游乐票;同时在居民小区内设立公益基金,采取每回收一吨废旧纺织品,向公益基金提供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2、回收废旧纺织品预处理

首先对纺织品进行分类,按照其材质分类,之后人工拆解,去除废旧纺织品上的拉链以及其他装饰品。这样将废旧纺织品进行分类后,有助于都纺织品中可重复利用高价值的原材料合理利用。将分类后的废旧纺织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3、废旧纺织品分类处理

对于回收利用附加值高的废旧纺织品,比如:羊绒制品、驼绒制品、聚氨酯制品等,进行精细分离处出所含价值较高的原料;对于价值不是很高的废旧纺织品,切割、撕裂、开松后得到的纤维分为可纺纤维和不可纺纤维两种,于可纺纤维,可以利用摩擦纺、环锭纺、转杯纺和平行纺等方法进行纺纱。对于不可纺纱的废旧纺织品可以直接用开松机处理生成绒状再生棉,可用于大棚保温被等低端产品。

229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