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2)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及“十二五”发展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和区五届二次党代会、区“两会”的决策部署,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8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23.8亿元,增长16.2%,增速均居各区(新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4.3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658.1亿元,增长9.3%,总量均居各区(新区)第一。
(一)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围绕深圳东部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区政府“1号文”《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在全市率先编制《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出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和众创空间等系列实施意见,区创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高效运作,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的创新政策和投融资体系。科教高地加速崛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良好,北理莫斯科大学批准开办,吉大昆士兰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新引进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和留学报国深圳基地、海归创业学院(深港),华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专业化、高规格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落户坂田。全区现有全国“两院” 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名、“__” 专家23名、“孔雀计划” 人才96名。“双创” 氛围日益浓厚。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推动成立“龙岗众创联盟”,布局22个创客空间 ;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节等活动,全国首个创新主题的“众创TV”频道开播。创新能力持续提升。PCT国际专利 申请量3866件,总量占全市近三成;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近1.5倍,占全区比重由25%上升到54.2%,推动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3.8%,总量全市第二。创新驱动成效得到各界肯定,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考察示范区。
(二)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巩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8.2%,占工业增加值的78.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87.3亿元,增长29.9%,占GDP 比重达60.2%。中海信创新产业城获评全国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未来产业抢先布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挂牌运营,成功举办高交会首个分会场——无人系统展;光启等航空航天、军民融合项目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社区集体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横岗眼镜时尚产业园投入试运营,加快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跨境电商中外运公司落户,怡亚通等物流企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南岭村社区先后签约清华、牵手牛津,转型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区社区股民人均集体分配2.7万元,增长27.2%。
(三)城区品质加快提升
重大战略谋划成果初现。城区综合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深化,深圳东部中心和东部战略通道规划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并顺利通过省初审。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成立PPP 事务中心,与中国二十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轨道10号线动工建设,轨道14、16、17号线纳入向国家申报的市轨道四期规划;联李东路、坂李大道等市政工程建成通车,打通吉祥南路等10条断头路 。全面梳理101个低洼易涝点,完成社区给水管网改造250公里。重点区域建设提速提效。成立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大运新城引进启迪协信科技园项目,北理莫斯科大学过渡校区开工;坂雪岗科技城被认定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华为终端入驻天安云谷;第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成功举办,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挂牌成立;平湖深圳先进院育成总部、招商银行龙岗创新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空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强力推进土地整备“百日大会战”,入库面积达3平方公里。完成城市更新土地供应84.4公顷,其中公共设施用地27公顷,并由社会资本配建学校3所、道路13条 。市容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美丽家园”行动,“三治”、“五化” 成效初显,完成18个公园的新建、改造工作 和红花岭环境园综合整治,深圳东部环保电厂顺利开工,龙城街道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成绩继续领跑原特区外25个街道。龙岗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10.5%,生态修复纳入2015年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全区空气优良天数343天,优良率上升4.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13.2%。绿色低碳发展成果在巴黎气候峰会向全球展示。
(四)民生福利显著改善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九大重点民生领域 支出99.4亿元;创新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4批3209个项目,投入4.2亿元,得到社区居民广泛好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新增公办学位11700个,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资助学校试点,7所公办学校 成为“深圳市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先进校”,成功创建广东省首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面向全国一次性引进18名特级教师,平冈中学王雪娟老师荣获全市首届年度教师。医疗卫生水平进步明显。全市一流标准的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开工,床位数将分别达2300张、3000张;区中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验收,区妇幼保健院与华大基因共建遗传学联合实验室;新增22家社康中心完成选址;妇儿健康主要指标优于全国“两纲”要求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完成7家街道图书馆、10家社区图书馆的自助服务改造升级,布吉文体中心开工建设;举办足球国际冠军杯“米兰德比”、NBA中国赛(深圳站)、首届龙岗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和活动30多场,CBA深圳男篮落户我区;西埔新居亮相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运中心运营被列为全国PPP示范案例。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工保障房1702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90套;新增就业近3万人,户籍人口登记失业率0.5%。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检查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对口帮扶海丰工作得到省市高度肯定。
(五)平安稳定基础不断夯实
城区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围绕危险品、余泥渣土受纳场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共计5个受纳场和48个非法弃土堆放点、56公里被覆盖河道、1268公里道路地面坍塌隐患纳入排查整治;创新开展“倒推式”监管 试点,1.6万家企业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危化品企业信息备案登记率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分别达95.8%、100%。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全区“两抢”、“两盗”、八类暴力 警情分别下降24.6%、24.1%、7.9%,市民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区禁毒委获评“全国社区戒毒康复示范单位”。组织开展“5+2”社会矛盾 专项治理,推动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源头稳控体系改革,全区劳资纠纷案件下降12.7%。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治安维稳、抢险应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违建查控力度空前。坚决贯彻全市查违“1+2”文件 精神,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查违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共拆除违建2355栋(处)、面积26.4万平方米,违建信访投诉量下降28%。
(六)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实施《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改革方案》,获评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扎实办理人大建议96件、政协提案109件,区人大重点建议和区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票决满意率均达100%;设立全国首个区(县)级智库办,区智库基地揭牌成立。政务服务创新便民。推行“一窗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和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区行政服务大厅获评“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十佳典型案例”。智慧龙岗建设取得突破。设立区数据统筹办公室,推进智慧龙岗“7+1”试点 ,我区被民政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46个智慧社区试点单位之一。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开工建设。作风建设成效凸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抓执行力建设,共查办行政问责案件14宗,对37名责任人问责处理。全面落实新《预算法》,强化审计监督和政府财力统筹管理,核减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3.4亿元,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90.1亿元,全区政务会议费及“三公”经费下降50.2%。基层工作进一步强化。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厘清社区工作站权责,强化居委会职能,推广“一中心多站点” 社区服务模式,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各街道和社区在基层管理服务、守牢“四条底线”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进一步树立了基层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精神,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 ,积极配合市里成立大鹏新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擦亮了“生态龙岗、科教高地、创业新城、乐活家园”的崭新名片。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二五”目标高出313.8亿元,年均增速达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十二五”目标高出466.8亿元,年均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 。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全市“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 ,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权责一致的区(县)级行政权责清单,“多规合一” 改革列入市2015年改革计划,是唯一由区级政府承担的改革项目;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以来新增商事主体24.9万户,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超过70%。我区1个项目荣获“市优秀改革项目”,2个项目荣获“优秀单项改革项目” ;涌现出国家低碳城(镇)试点等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等4项省级试点,聘员管理综合改革等8项市级试点 。
——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8家,总量达569家,是2010年的6.3倍。华为公司成为全球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内首个登上“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的企业;阿波罗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全区产业转型考核五年三获全市第一。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我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完成两届招生,多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步入快车道。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突破1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市前列 ;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42.2%、38.3%,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2012年开始的全市各区(新区)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中,我区排名从当年第五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二位。
——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编制《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大纲(2014-2030)》,“四大新城” 纳入全市15个重点发展区域。推动轨道3号线、5号线和清平高速二期、坂澜大道通车,有力保障深圳东站、坪山站建成启用,路网规划建成率由35.8%升至49.3%。整备土地约18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供应用地面积约380公顷。新建公园48个,建成绿道453公里,市民绿色福利持续提升,区城管局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龙岗河摘掉始于2007年的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帽子。公办学位增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督导验收。新增病床位2294张,龙岗中心医院获评“三甲”;社康中心总数达132家,完成标准化建设63家。新增文体设施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三馆一城” 建设如期推进,文博会分会场数连续六年居各区(新区)之首;举办了ATP、WTA 深圳公开赛等高端赛事和迷笛、热波、草莓三大音乐节,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近三年火灾宗数逐年下降 ,历史违建综合整治取得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季花城、南岭村社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模范人物黄翔、梁耀艺获评“中国好人”,彭久高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城区文明风尚新标杆。
——大运会展示“不一样的精彩”。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战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出色完成了824场次比赛的保障任务,大运中心“一场两馆” 成为龙岗新地标。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以及世界各地宾客近距离感受,3000多名国内外记者全方位报道,让龙岗走向了世界。全体龙岗人热情参与、积极服务大运,展示出文明开放、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为全区新一轮跨越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政府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开展重点建议跨年度督办、季度协商议政会等机制创新。加快一流法治城区建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龙岗街道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区行政(便民)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启用,8个街道、111个社区的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全部完成。建成全省首家区(县)级信用平台,全省政务诚信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无为问责实施意见(试行)》,试点开展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政府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区侨务、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档案、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社保、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龙岗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以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均衡,企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空间约束趋紧,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比较大。二是城区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的老问题,与当前征地拆迁难度大、规划实施落地难等矛盾相互交织,年轻城区较早遇到了交通拥堵、积水内涝、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三是城区规模、人口总量快速扩张和城市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资源布局未能完全匹配片区需求,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亟待提升。四是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相互叠加,辖区平安稳定基础仍比较薄弱,公共安全隐患点多面广,劳资、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少数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困局有待破解,社会治理面临较大压力。五是一些政府部门工作标准不高、内部管理不严,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统筹性不够,部门间推诿扯皮、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不严不实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执行力和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标本兼治、系统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二、“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龙岗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节点,恰逢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推动深莞惠汕河“3+2”区域协同发展,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等多重机遇叠加,也面临着经济进位过坎、社会转型阵痛等一系列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新起点上寻求新突破、实现新作为。
近期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将龙岗定位为深圳东部中心和高端商务聚集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全会报告也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均衡布局,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立足龙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上级各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区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研究编制龙岗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打通东部快速通道、实现全区联动发展等战略构想,并邀请市相关部门和区内外专家重点指导,广泛征求和吸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保我区“十三五”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十三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上级和区委的部署要求,将改革精神、法治思维、创新理念、标准意识、智慧手段贯穿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和谐,加快建设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质、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辐射带动周边和粤东地区发展的“深圳东部中心”,将龙岗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高端商务聚集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
到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39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1050亿元、800亿元,人均GDP达17.7万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擦亮龙岗的创新名片。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推动政策创新,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政产学研资介用”紧密融合,推动龙岗由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迈进。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80亿元;引进新型科研机构15家以上 ,科技服务机构总量达26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以上,新增“__”专家25人以上,年度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
二是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以建设“深圳东部中心”为龙头,引领带动全区整体优化、联动发展。抢抓深圳“东进战略”机遇,规划建设多功能、复合型、以科教创新为内核的“深圳东部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推动龙岗各片区差异化联动发展。携手坪山、大鹏新区共建深圳东部腾飞之翼,深化与莞、惠及河源、汕尾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协同、互利共赢。到2020年,打通3条联通市内的东部快速战略通道,完成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建设,基本形成六大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东部中心初步形成,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各片区协调联动、特色鲜明,城区发展的整体性、辐射力显著增强。
三是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生态本底,打造山环水润的魅力城区。以国际低碳城纳入国家首批低碳城(镇)试点为契机,全面开展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低碳工程建设,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施治水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恢复河流生态,改善河流两岸空间环境,推动海绵城市 、大公园系统、绿道网络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打造“山水龙岗”新形象。到2020年,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1180公里,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70%以上,万元GDP标准煤能耗、碳排放分别低于0.39吨、0.86吨。
四是要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城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好深港合作和国际低碳城论坛的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支持辖区企业“走出去”拓展新兴市场,鼓励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引进更多高端国际赛事、展会和大型文体活动,努力发展国际友城(区),不断拓展龙岗的“朋友圈”。到2020年,年度外贸出口额超过400亿美元,新增国际合作办学和特色学院项目5个以上,外籍常住人口增加60%以上 ,国际化高端赛事和演艺活动年均不低于30场。
五是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让市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民生为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滚动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年度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大盆菜”,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努力建成更有底蕴、更加包容、更富认同感的民生幸福城区。到2020年,新增学位4万个以上,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600张,新建保障性住房4万套;一类治安高清探头总数达1.2万个,年度万人八类暴力刑事案件立案数低于2宗。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龙岗区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两会”精神和区委五届十六次全会、区“两会”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为支撑,加快推动“十三五”规划和各项重大战略谋划的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门红。全年安排重点项目219个,年度计划投资123亿元,开展前期工作192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按可比口径增长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率先落实深圳“东进战略”,全面启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部署,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 ,对标新加坡等现代化都市,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推动龙岗高品质、整体性、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升中心城发展能级。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大运新城核心区和宝龙高新园区,推动龙岗中心城扩容提质,统筹推进龙腾工业区、回龙埔工业区、黄阁坑工业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院士科研中心、深港国际创新中心、启迪协信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总部经济项目;加快推进“山环水润”规划建设,高标准开展龙岗河“一河两岸”统筹规划及景观设计,全面提升“母亲河”的“颜值”,构建串联绿道、公园、水库的40公里运动休闲旅游“绿环”,加快形成科教、商务、产业、生态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具有强大资源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的中央核心区,形成深圳向东拓展腹地、辐射莞惠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战略高地和桥头堡。
大力实施道路“通脉”工程。加快东部战略通道规划建设,启动皇岗路北延接清平高速(银龙通道)的前期及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丹平一期北延及丹平二期、东部过境高速和盐龙大道南段等项目建设,强化与市中心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东部快速交通发展轴。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轨道3号线东延段、10号线和外环高速建设,深化中运量交通规划研究,启动“龙岗中心城环线”快速化改造 ;完工惠华路三标等6个项目 ,新开工布坂联络道等7个项目 ,加快推进坂银通道等19个续建项目 ,打通断头路10条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积极协调推动深惠城际线、赣深客专和惠盐高速扩建等项目规划实施,不断增强龙岗的集聚辐射能力。
推动各片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片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协调共进、联动发展格局。布吉、南湾等高度建成区积极发展轻资产行业和枢纽经济,优化提升环境配套,打造落实深圳“东进战略”的起点和门户。坂田片区结合坂雪岗科技城建设,加快集聚国际化创新要素,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培育打造国际科技研发高地和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片区。平湖片区重点加快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深化与前海的战略合作,塑造深圳北门户新形象。横岗片区围绕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建设和横岗眼镜产业转型,统筹推进城区规划建设,形成龙岗东西部联动发展的功能纽带。坪地片区以国际低碳城建设为龙头,创新土地整备模式,加快推动“中德生命健康城”等项目落地,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宝龙片区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完善周边功能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二)深入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对标硅谷等国内外一流创新中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主创”,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成为自主创新引领区。
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载体。积极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同济-香港理工深圳高等研究院筹备,加快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落户筹办,确保北理莫斯科大学顺利开学。积极筹建深港国际创新中心,推动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等落户运营,争取全区创新平台达130家以上,新型科研机构达6家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出台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细则,完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区”全链条,争取全区创客空间达25个以上。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券”,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源头创新,依托国际大学园构建区域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参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鼓励企业、行业构建创新联盟,探索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公共信息平台、龙头科技企业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的机制。争取全区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4万件,培育科技类社会组织4家以上。
大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办好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推广“硅谷直通车”模式,用好海外人才联络处、海外猎头机构等平台,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深入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加大“以房引才”力度,加强供需对接,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争取全区“__”人才超过30人,“孔雀计划”人才超过140人,省创新科研团队不少于10个。
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体系。依托区创投广场和区金融控股公司,联手金融机构,推出精准服务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与科技联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中小企业专利战略体系和预警系统。依托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取全区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达100家以上。
(三)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工作部署,夯实城区安全稳定根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一手抓依法从严整治,一手抓源头基础工作,确保城区平安有序。
筑牢城区安全基础。认真吸取光明新区滑坡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城区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推广“倒推式”监管模式,健全各行各业安全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街道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标准,强化危险品、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全过程安全监管。加强余泥渣土受纳场、危险边坡的日常监测和排查治理,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油气管线、校舍和校园周边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逐步铺开历史违建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行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控停要求,坚决向违建宣战,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卫片图斑,积极采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查违;定期组织拆违专项行动,确保新增违建拆除到位;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审批程序和改扩建行为;强化重点案件查办,严厉查处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做到全面防控、全线打击、全力疏导、全程问责,务求在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上见到实效。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龙岗建设,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深入实施群防群治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工作。强化一类探头、科技围合小区、视频门禁、云终端等信息化支撑,筑牢立体化、现代化的“科技护城墙”。强化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加强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严密防范暴恐事件,全面提升应急处突水平。
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多部门联动的信息收集研判和快速预警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规范小区(城中村)物业服务及管理,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源头化解物业小区矛盾纠纷。向社工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积极调解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营造和谐家园。
(四)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推动各项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实干导向、效果导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宝龙高新园区环境及公共服务提升等PPP项目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市政基础设施EPC项目 ,在更多公共领域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稳妥推进区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集团化改造,加大与央企及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努力推动龙岗信息管道公司等优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强化区属国企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杠杆、桥梁和托底作用。深入推进社区股份公司改革,优化“三资” 监管服务系统,探索建立股权内部流转机制,推广南岭村、樟树布社区转型模式,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研究出台第二批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机制。深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推行“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府投资项目生成机制,使项目安排既能对接规划目标,又能体现社情民意。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制定二类事业单位 管理办法。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探索推进“强街放权”,明晰社区工作站权责,切实将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下沉到基层。深化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让优秀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完善“一核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把社区发展规划、民生实事等公共事务纳入居民共治内容,激发各类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创新规划建设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实行综合发展规划“一张底图”管理,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生态约束、民生诉求的有机结合。全力推进19个“整村(片区)统筹”土地整备试点项目 ,探索区属国企参与整备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共享。试点探索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互为补充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和市场的双向联动,破解重点公共设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五)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龙岗经济升级版。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总量、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实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规划国土、经济产业、土地整备和街道基层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的区域性、专业性总部,以及上市、拟上市公司,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20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600家。推进“千百十”工程 ,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施新兴业态孕育工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快发展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动中航智、邦彦等军民融合项目落地,加快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规划建设,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和经济增长点。
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制定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出台物流、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打造提升龙城、布吉、华南城等重点商业中心和时尚商圈,激活龙岗老墟传统商圈,培育旅游休闲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落实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推动外经贸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系统梳理研究全区产业、企业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和产业载体情况,集约配置产业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空间。持续推进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高端优质产业载体;出台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出创新型产业用房15万平方米。开展企业服务周活动,为重点企业提供贴身式、处方式服务,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减负,助企业强筋,解企业之困。深入推进“全民素质提升计划”和“大职训”体系建设,筹建龙岗中德国际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安排149亿财政预算用于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全力办好56件区级年度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街道级民生实事和“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重点推动1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 ,新增公办学位1万个以上。加大特级教师、名校长的引进力度,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开展新优质学校集群建设,探索集团化联盟化国际化办学,规划建设3-5所国际(化)学校。实施《关于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公民办教育合理布局、错位发展。进一步扩充学前教育学位资源,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优化普惠性幼儿园布局。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量质齐升。全力推动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建设,加快区三院、骨科医院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立医院医疗集团,探索建立区医学影像诊断、会诊和教学中心。深入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社康中心规模布局,适当提升大布吉等医疗资源紧缺片区的社康中心定位,打造“分散-组合式”医院,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大力吸引和培养卫生人才,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加强人口计生和妇幼保健服务,做好“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工作。
推动文体旅游特色化发展。完成“三馆”主体工程,积极推进市文化馆新馆等市级文体项目落户,引办更多国际高端赛事和品牌文艺活动,实施横岗文体广场综合体改造等一批街道级项目,大力发展适合创新创业人群的时尚文体活动。引进开办迷笛中心、开心麻花南方总部等高端文化品牌,广泛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和赛事活动运营人才,打造全市文化、体育产业创新中心。活化利用鹤湖新居等客家古民居,让传统客家文化、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对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质量。推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指引及试点实施规划》。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实施水务工程项目188个,完成年度投资41.38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80公里以上、社区给水管网改造36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12项河道整治工程 ,新开展16项河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完成龙西河、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东部环保电厂项目高标准建设,建立严格的环保监测监管体系,打造绿色环保示范项目。深入推进“三治”行动,逐步提高城区绿化管养和清扫保洁标准。着力推动三联郊野公园、南湾北桐郊野公园、雪象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新建改造10个社区公园 ,进一步提升城市绿量。
推动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不少于1200套,基本建成及竣工6366套,向社会供应6500套。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构建“9064”养老格局 。打造创新创业“龙翔工程”升级版,促进和扶持户籍居民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全面帮扶海丰、对口帮扶大方和援疆等工作,强化产业合作和协同创新,提升帮扶质量和水平。
(七)坚持质量为本、标准引领、智慧先行,加快提升经济、城市、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水平。落实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要求,抢抓大数据时代新机遇,统筹推进质量标准、智慧龙岗建设等工作,为城区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加快打造“质量强区”。加大两年一届的“区长质量奖”、“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的宣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公共服务单位深入推进质量建设和管理,促进各行各业质量全面向国内外先进水平看齐。以质量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以“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为载体,传播质量故事,唱响质量声音,着力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氛围。
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落实打造深圳标准”五年工作方案,出台年度行动计划,在创新驱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府服务等领域率先突破。支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认证“深圳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快建立标准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企业、行业协会和技术机构多方联动、协同建设的良好局面。主动承接国家、省、市标准建设工作,争取在龙岗先行先试,争做标准的创新者、引领者。
提速推进智慧龙岗建设。探索建立“端+网+库+图+云” 的“五+”模式,扎实推进“7+1”试点工作,加快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建设。完善人口、教育、医疗等主题信息资源库,先行先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高效服务和科学决策。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适度、分级、有序地开放数据资源,引导高等院校、专家团队建立智慧领域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公益性开发、增值性分析和创新型应用,加快挖掘利用“数据富矿”。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人民满意、群众点赞。贯彻落实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坚持从严从实、常抓不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全面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强化科学决策。完善重大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公共决策观测点”建设,常态化收集决策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意见建议等信息,使政府决策充分体现群众共同意愿。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智库,推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课题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执行新《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发挥好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政务诚信建设,推进公职人员诚信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的拓展应用,促进政府各部门和公职人员守信践诺。
提升行政效能。持续加强执行力建设,以7项重点工作 为突破口,完善自上而下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压力传导体系。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构建“围绕中心、全面覆盖”的大督查体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加强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探索建立分岗定责、定性评价、定量考核、过错追究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奖优罚劣力度。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以预算执行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深化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五破五立” 的信念,综合利用“两令一书” 等手段,树立正面典型,打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加强常态化明察暗访,严肃问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加强重点部门和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首往昔,龙岗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共同谱写龙岗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页更多关于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