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报告>

漯河政府工作报告(3)

时间: 琢妤916 分享

漯河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郾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163计划”为统揽,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稳中求进,较好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落实“保增长”举措,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我们始终把保增长、保态势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出击,综合施策,抓招商扩总量,抓转型优存量,抓运行保质量。上海健康产业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圆满举办,健康产业、精细化工、商贸物流三个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启动实施,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强力实施“六大攻坚”,深入开展“两保两促四提升”、“驻包联”专项行动,积极搭建银企对接、用工对接服务平台,灵活运用土地增减挂钩、营改增扶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运行监测,保证了区域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运行。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亿元、增长23.1%,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4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70元、增长12.5%。

(二)加快“调结构”步伐,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优化调整为12:57.4:30.6。工业经济稳步提升。“1351”工程扎实推进,企业优化升级势头强劲。裕松源药业建立国家级医药监测研发中心,双星机械、中原轧辊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乐天澳的利、莲花医疗器械入选全省“百强、百高”企业。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56%,区定重点企业入库税金8130万元、增长24.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完成工业投资73.4亿元。荣获全省企业服务先进区。第三产业活力彰显。特色商业区规划完成修编,丹尼斯购物广场开业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恒润城市广场商铺启动认筹,“自由战士”品牌全国叫响,金钻SOHO、建业39号公馆为代表的嵩山路楼宇经济带初具规模,餐饮娱乐、商务会展、商贸物流多种业态竞相发展。新增三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660家,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54.5亿元。现代农业稳中趋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西大坡高标准粮田、小农水重点县、蜈蚣渠治理等项目顺利完工,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历年最好,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现代农业规模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新培育农业产业集群4处、现代示范园区2处,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家庭农场21家。生态林业建设全省先进,畜牧业综合排序全省“十强”,连续7年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荣获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优秀区。全省新品烟草观摩会在郾召开。

(三)集聚“增后劲”能量,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先后引进亿众汽贸物流园等55个超亿元项目,成功促成莲花医疗与丹麦威鲁克斯等6个战略重组项目。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利用省市外资金39.8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5300万美元。项目建设梯次推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等31个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裕松源一期、东风汽配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5亿元,重点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建设进度再创新高。产业平台更加完善。淞江产业集聚区经十路、五台山路南伸工程顺利推进,就业服务中心、公租房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司法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亿元,成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漯西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经四路基本完工,澜景净水剂项目加快建设,4个超亿元项目成功签约。

(四)加大“抓统筹”力度,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全市先进,孟平铁路复线、高速客运站、解放路和太白山路沙河桥等省市重点工程配合有力,太行山北路、文明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改造农贸市场3个、背街小巷11条,建成星级公厕3座、街头游园14个、农村公路9条31.4公里。城区“两改”稳步推进,5个项目完成丈量,7个项目启动征收,征拆房屋62.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5.4万平方米,滨河·颐景园西区、天鑫·现代城二期、建业·壹号城邦四期等商住项目快速推进,郾城宜居品位不断提高。镇村建设梯次铺开,新一轮村镇规划启动修编,城关镇蝉联全省百强乡镇,黑龙潭实现撤乡建镇,卫星镇和重点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创卫”工作全市领先,全域环卫体制基本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成效,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办好“惠民生”实事,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财政保障更加有力。全区民生支出1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保证了各项民生事业支出和惠民政策落实。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追加的22个民生项目推进有力,低保、五保、新农合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退休养老、干部教师津贴、优待抚恤、大病救助标准再度提高。全民创业全市先进,扶持自主创业1600人,带动再就业1.2万人。民生热点问题加快解决,消除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6万人,免除新农合参保费2万人,修整农村危桥21座,整治老旧小区224个。尤其是黑龙潭3万亩除涝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内涝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启动小学建设项目1个,改扩建中学2所,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人民医院及2个镇卫生院病房楼建成投用,中医院病房楼启动建设,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全市领先。便民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改扩建社区服务中心10个,改造基层站所15个。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裴城村入围河南历史文化名村,伊人玫瑰庄园入选国家旅游项目库。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新发展养老机构1家、幸福院19家。成为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文化先进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区、全省优秀科普示范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省“留守儿童之家”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信访问题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成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区。社会治安、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不断强化,消防、环境保护、老干部工作全市先进,工商、质监、监察、应急、气象、通讯、侨务、残联、人民防空、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业绩。

(六)突出“转作风”要求,政务效能持续强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思想受到深刻教育,“四风”问题得到集中整治。累计整改到位事项106项,制定完善政府规范性制度16项,取消、规范行政审批服务项目10项,废止、宣布失效政府规范性文件123件,办结各类行政服务事项4.1万件,全面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定《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工作中坚决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86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集中清查12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纠正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落实“两个责任”,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对2012年以来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全面审计,对新上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实行预决算和全程审计监督,在全区推行公务卡制度,压缩“三公”经费30%,精简会议文件26%,树立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政风。

各位代表!

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前,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干群和衷共济、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郾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郾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依然偏小,支撑郾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三产比重依然相对偏低,经济发展质效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城镇化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改善人居环境任重道远。四是土地、环境、资金等瓶颈制约仍不同程度存在,城乡管理、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各项工作,对“十三五”良好开局、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我省“三个总”发展战略,把握总基调,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健康产业、商贸物流、生态宜居“三个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六大攻坚任务为统揽,以作风建设为保障,着力在深化改革创新、提高经济质效、优化城乡环境、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依法治区等方面实现新提升,奋力推动“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市定城镇新增就业、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等目标全面完成。

完成上述目标,实现赶超提升,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改革开放,提升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增后劲,创新机制体制,集聚发展要素,激发经济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非禁即入政策,列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推动审批事项公开化、审批

流程规范化。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推进有关部门机构整合,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顺区、镇(街道)权责关系,扩大营改增试点,推进预决算公开、公务卡结算、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清理规范优惠政策,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升财政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户籍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拓展平台,强化载体支撑。淞江产业集聚区要突出争星进位,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尽快完善路桥水电、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启动实施太白山路北伸、嫩江路西伸工程,确保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个,力争全省综合排序位次前移。漯西工业集聚区要突出功能提升,拉大发展框架,完善服务功能,促成一批创新型、科技型项目落地,确保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个以上,力争早日由市级专业园区晋升为省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要突出规划引导,尽快完成控规批复,紧盯台湾润泰、晋商集团等知名企业,引进一批大企业、大财团和品牌运营商,着力打造沙北商贸核心区。

扩大开放,全力招大引强。突出定向、定点、定责,创新招商理念,推动招商由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突出主导产业定向招商,紧盯“三个招商图谱”,围绕“三个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大力实施延链补链招商,补齐发展短板,壮大优势集群。突出重点区域定点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航空港等重点区域,聚焦央企名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实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和网上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基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突出机制完善定责招商,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科学定责,严格督责,严肃问责,重奖招商功臣,鼓励全民招商,确保引进超亿元项目25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

强化服务,狠抓项目推进。主动顺应宏观调控政策,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倾向,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坚持集约高效用地,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用好增减挂钩政策,满足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高淞江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运作能力,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逐步解除项目资金瓶颈。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落实县级干部联系企业和项目责任制,实施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全程代办、专项述职制度,构建“绿色通道”,优化服务环境,狠抓项目推进。力争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0个,建成投产20个,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

(二)坚持工业主导,提升二产质效。以先进制造业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加快优化升级。

突出转型升级,做优传统产业。以延链强链、技术改造、靠大联大为手段,推进食品产业向绿色健康型、建筑建材向节能环保型、机械制造向高端专业型转变。支持小帅才、众益达等企业提升层次,提高品牌影响力;鼓励大河型材、江山建材等企业技术改造,发展绿色环保建材;引导双星机械、博华铸造、志捷汽车等企业配套发展,打造集聚度高、互补性强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产品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突出规模支撑,做强新兴产业。以技术领先、优势互补、低碳环保为前提,大力发展健康、精细化工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漯河健康产业园,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加快启福医药、万泽生物等项目建设,确保裕松源二期、高旗饮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构筑规模、水平、效益全省领先的健康产业示范区。依托漯西工业集聚区,引进一批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力争中节能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开工,确保新旺二期建成投产,着力形成多元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

突出创新驱动,壮大骨干群体。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恒达食品、江山建材与江南大学、清华大学技术合作,帮助莲花医疗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双星机械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工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以“企业服务提升年”为重点,持续推进“两保两促四提升”活动,完善常态企业服务机制,调整重点企业名录,实施分类指导帮扶,全力支持其上项目、扩规模、增效益,着力培育结构合理的骨干企业群体。确保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促成战略重组项目5个以上。

(三)坚持科学引导,提升服务业比重。以特色商业区为辐射,科学规划引导,加快特色培育,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化商业布局,鼓励块状发展,重点抓好恒润城市广场、昌建·东外滩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正泰步行街、和众商业街项目,不断提升丹尼斯、义乌国际商贸城品牌影响力,尽快构筑以品牌经营、商业连锁为主的大商贸格局。充分发挥豫南陆路口岸综合辐射功能,加快申通电商物流园、传美物流、隆兴物流项目建设,全力融入航空、高铁网络,加速形成现代物流集聚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主动对接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自由战士”、亿峰、全珍等电商品牌,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多层级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健康、教育互动发展;巩固提升嵩山路楼宇经济带,鼓励发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信息中介、担保评估等新兴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着力壮大休闲旅游业。加快推进凤凰岛生态综合开发项目,大力发展沿河观光、鲜果采摘等生态休闲游,着力培育裴城“中国传统村落”、新店伊人玫瑰庄园等特色乡村游,精心打造化身台寺、彼岸寺经幢等历史文化游,巩固提升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特色服务业,致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文化休闲街区,不断扩大郾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四)坚持稳粮强农,提升农业效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夯基础、优结构、强产业,加快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水、电、路、林等田间设施投入,加快小农水重点县、小颍河治理、五虎庙灌区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高标准良田“百千万”示范方创建水平,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新增旱涝保收田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致力打造全省有影响的1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基地,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4亿公斤以上,确保粮食绝对安全。

优化现代农业结构。坚持生产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充分发挥龙城鲜桃、新店草莓、亿康果蔬等品牌农业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着力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结构,倾力打造以郾襄路、坡大线、107国道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新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处,新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亩,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突出抓好11个双汇肉鸡产业化项目,努力实现生猪和三禽饲养量稳步增长,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和全省畜牧强区地位。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业保险,不断加强涉农政策监管,促进和保障农民增收减负。

(五)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宜居品位。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扩容提质并举,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全力配合牡丹江路、龙江路、高速客运站、解放路和太白山路沙河桥等市政重点工程,尽快打通解放路、泰山路等断头路,规划建设一批环卫设施、地下管网、街头游园和绿化亮化项目,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卫星镇、特色镇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城镇功能,加速人口集聚,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小城镇。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提升已建社区配套服务功能,努力让更多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抓好城区“两改”,提升城市形象。按照“村为主体、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原则,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稳步推进城区“两改”,重点加快已启动项目安置房建设,统筹实施社区服务、便民网点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李盘庄、刘庄等安置房项目快速推进,南街、小高庄、碾盘张、巴山路、五里庙四村等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征收房屋8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精品住宅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乡品位。创新城乡管理模式,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市政管理、治安防控、应急保障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力冲刺“创卫”收官,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精细化和网格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强化执法力量,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依法推进“双违”整治,绝不姑息迁就任何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

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力争产业、村庄、土地、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五规合一”,确保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共生双赢。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加快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和环城防护林建设,完成造林面积5000亩,改造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争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突破50%、示范村突破20%,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六)坚持民生为重,提升保障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最大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健全更有幸福感的社保体系。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夯实财力保障基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扩大五个基本险种覆盖范围,健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加强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互转衔接。加快养老产业园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失独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不断强化困难学生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加快建立覆盖广泛、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打造更有公平感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完善“单独二孩”政策,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中医院病房楼、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启动饮水安全村水质复查,尽快解决农村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工作,做好质监、工商、监察、统计、消防、气象、通讯、对台侨务、外事接待、爱国卫生、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创新更有安全感的社会管理。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积极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加强“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 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四门处访”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快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依法化解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郾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此,区政府郑重承诺,今年将围绕民计民生,着力办好10件实事:1、投资50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升级改造,建成区第二实验小学;2、投资29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3、新建、改建50个村卫生室,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投资170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对商小线颍河桥进行改造;5、对海河路、太行山路等城区主干道及11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对黄河广场、钟楼广场实施改造;6、开工建设小高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辽河路和华山农贸市场;7、投资2800万元,实施1.6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补贴新购农机具400台(套);8、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设施投入,购置垃圾运输车30台、移动式垃圾箱500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9、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0万元,实现创业帮扶1600人,带动就业1.2万人;10、新建3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改建8个社居委服务中心,完善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办好以上10件实事,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责任。区政府将集中财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落实,坚决向全区人民兑现承诺!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迫切要求政府有新作为。我们必须严格落实依法治国要求,进一步改进作风,转变职能,创新理念,强化管理,尽心竭力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一)更加注重依法依规,打造尊法守法的法治型政府。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改革发展,用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坚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更加注重科学民主,打造开明开放的阳光型政府。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急功近利,不贪大求快,端正政绩观,树立新导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进一步完善公众有序参与政府决策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公共参与、社会听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各类社情民意,诚恳听取老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办好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拓宽群众问政渠道,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打造亲民利民的服务型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追求。凡是政府出台的政策、部署的工作,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凝聚群众力量、保障群众利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践行“一线工作法”,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深化驻村、包企、联社区活动,切实为企业和群众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就医就学、行路饮水、就业创业、住房养老等服务保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均衡的公共服务,让群众感到明显变化、得到更多实惠、过上更好生活!

(四)更加注重作风转变,打造求实务实的开拓型政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倾听民意,充分利用区长信箱、民生热线等渠道把握民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上。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持续推进“双提升”活动,坚定不移转变作风、整治“四风”、整肃政风。大兴开拓创新之风,主动适应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求,勇于创新突破,敢于担当负责,遇到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推诿,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谋求新作为。

(五)更加注重从严治政,打造清正清明的廉洁型政府。强化“一岗双责”,完善惩防体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制度约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建立村(居)组织“阳光三权”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强化勤俭意识,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强公共预算刚性约束,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强化自律意识,坚守底线、筑牢防线,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精诚团结、锐意进取,鼓足干劲、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郾城在实现中原梦进程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

187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