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察调研报告
高校考察调研报告
高校考擦主要是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改进自身的不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校考察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高校考察调研报告篇1
20xx年11月27至12月4日,大连工业大学考察组赴沪、宁、浙五所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在考察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各高校的热情接待和配合,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做以报告。
一、考察组基本情况综述
1、考察时间:20xx年11月27日——20xx年12月4日。
2、考察地点:上海、南京、浙江。
3、考察对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
4、考察方式:参观访问、与相关部门和领导座谈等形式。
5、考察组成员:本次考察组共有6人,学生处副处长殷红玲为总领队,队员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佟铁、食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朱岩、学生科刘枭、服装学院辅导员金河、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陈蕊组成。
6、考察组成员分工:殷处长:联系高校,确定考查内容
佟铁、朱岩:五所高校调研具体内容
刘枭:安排出行和住宿
金河:路线规划、行李物品
陈蕊:出行材料准备、随行记录、后期档案整理
7、考察项目:出行手册首页
二、各高校研讨记录和特色工作
考察组在出发之前,对各大学材料和办学优势、特色进行了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详见附后内容)针对本次考察主要内容,结合前期材料准备内容,进行了相关调研。总体来说各个大学的办学特色鲜明,在调研中,调研组就以下高校的特色工作,做以具体调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产学合作教育,东华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学工网络系统建设,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工作开展,浙江大学的党建工作和心理辅导员培养等,对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考察小结,学习重点
(一)以校为荣,校史、校训讲解
考察组所到的每所大学,接触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将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述,
每位老师都充满了自豪感,在各大学所准备的材料中,都有专门对校史、校训、所取得的成就和优秀校友的介绍,每个学校都在新生入学时有专题学习,让全校每位师生都对学校有认同感,以学校为荣。
(二)学生处工作
1、提高服务意识,优化办公流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设立窗口式、一站式服务,将各部门办公点,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中,便于学生办理手续。办公室外中央大厅,设置书架,学校将各项工作办公流程图印制成册,学生可以取阅,自己按照流程办理。
浙江大学:学生处实行挂牌服务,在办公室门口的显著位置介绍学生处机构设置及各项工作分管人员及办公室,并在每个办公室门口挂牌,显示此办公室人员、分管工作及目前状态(办公、会议、出差、休假)。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科生教育:浙江大学非常重视重要典礼的育人功能(如:开学典礼、年度表彰大会、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从网络上征集,由全校师生的投票和推荐产生);
研究生教育:东华大学充分发挥研究生学生骨干的作用;东南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评优评奖指标体系(科研、实验室、导师话语权占到20%);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安全稳定建立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考试、学术规范考试等)。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调研中,各个高校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个班级安排心理观察员、心理委员;
东华大学:通过特色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在工作中将研究生的心理测试工作,前移到研究生面试阶段;
东南大学: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数量激增及新时代青年个性鲜明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所、设备、师资都达到最优配置;
浙江大学:经费投入超过国家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让同学自行选课,请专家每周指导,让辅导员老师进行专门培训;
重点建议:学校出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文件,务必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所、设备的投入,鼓励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等方面的培训。
4、就业工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国内第一所高校引入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大学,他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形成了有效的育人机制和管理体系,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它依托专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髓融入其中,全校工作重心围绕产学合作教育,就业工作直接受益。
东华大学:施行成才导航计划,每月举办多场就业讲座,将就业指导,做成精品必修课。
东南大学:学校的创业工作放在团委,通过信息网—BBS、短信平台通知招聘会,就业信息多,企业多。每年学校都有经费支持,组织行业内部大型招聘,通过信息系统、签约系统随时掌握学生签约情况,每年就业率98%左右,就业形势较好。
浙江大学:加大就业经费投入,全校形成联动模式。
5、学工队伍建设
东华大学:从本校直研或考取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中选拔助理专职辅导员,注重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设立辅导员科研基金,支持课题立项及实践研究;定期举办辅导员研讨和沙龙,互相交流学习;将博士生导师作为新生班导师,引导人生、指导学习,做好规划;每年分拨专项基金,用于辅导员进修培训、外出调研。
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培养辅导员科研能力,邀请校内外专家以专题报告或者经验交流等形式对课题申报、撰写等方面做技术性指导,通过开题答辩、中期验收等环节督促课题立项的成果进程。
东南大学:充分发挥兼职学生工作者的优势,调动研究生骨干的积极性,可以作为留校辅导员的重要参考。激发本科生骨干的主动性,可以在推免环节适当放宽条件。
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让学生工作队伍流动起来,始终保持这只队伍的朝气与活力。
6、信息化平台
高校管理信息化,是衡量高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东华大学:网络系统是有学校专门负责单位进行引入,目前教务和学工的系统不能达到兼容,成本据初步估算,从运营到现在投入很多经费。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平台模块建设合理,易于操作,细化到每项具体工作,占用网络空间小,系统运行稳定,兼容性强,学习使用方便,成本接近于零。弊端是与教务的系统没有建立对接平台,很多信息还需要另行操作,学籍异动等情况不便于查看。
东南大学:系统引入花费时间长,系统运行稳定,演示时受网络环境影响,前期投入很多,后期还有不断的维护和投入。
重点建议:各大学都有适用的学生工作系统,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安全稳定工作的预警工作。建议学校要编制或引入适用于我校日常管理的网络系统,优化事务性工作办理流程。
7、大学生资助工作
东华大学:通过日常教育、电话回访,材料反馈,同学评议,辅导员鉴定,贫困生证明等形式保障真实性,结合网络系统优势,会对贫困生受助情况有统计,学校每年都有补偿性投入,学校根据贫困生学费和日常表现、资助情况,会补齐差额,进行补偿性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利用网络系统,直接设置贫困生申请和审核权限,保障贫困生信息安全,将全校贫困生信息及时用网络更新,审核材料通过网络备份,学生受资助后,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给受助同学发送一封信,加强引导和教育。
东南大学:通过定量评测、定性分析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工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学生填写申请,认定三级贫困等级,注重贫困生群体心理教育,利用优势资源,加强贫困生心理方面专题培训和活动。
8、重视宣传
很多高校介绍他们的学生工作,都重点突出某一特色,如理论成果曾获国家、省市级奖项等,其实对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工作也毫不逊色,反思之后我们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总结、提炼、升华及对外宣传。
如:将我校辅导员每期的沙龙讨论内容印制成册;制作全校辅导员年度手册;要制定适
用于我校的辅导员培养方案;加强辅导员自身学习意识,鼓励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培训,
形成考察、学习、调研材料。
(三)教育教学管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课程内容前移,集中在前三年完成,第四年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习;参加产学合作项目的学生,按照参与学期记入学分,每学期2分;教师科研成果考评包含项目参与情况等。
浙江大学:将每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学期,按照这四个学期进行课程设置。可以为专业教师留出整块时间进行科研、出差、进修、会议等内容。
(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目前各高校校园文化大发展,各个学校都是以品牌意识来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来感染学生,充分彰显出了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力量。
东华大学: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培养方面,召开上海高校研究生会主席峰会;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东南大学:将学生活动与各项心理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
浙江大学:发挥学生自主性,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
(五)党建工作
东华大学:研究生党员开展“十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理论书籍,谈一次读书体会,创建一个文明宿舍,参与一次宿舍卫生检查评比,帮助一名结对对象,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贡献一个金点子,组织一次创造性思想教育活动,参加一次督导工作,过好一次民主生活会。
浙江大学:在新生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要求新生党员提前两天报到,学校统一培训,协助办理各项手续,从源头抓好党建工作,从入学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以“党员之家”为载体的学生党建新平台的,将“党员之家”设在学生宿舍区,施行结对,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1、工作途径是推进“1233”建设。
(1)全力构建一个“学生党建与学院各个育人环节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
(2)建设两类“党员之家”:“分院党员之家”和“学生公寓党员之家”。
(3)建立三级党校:网上党校、分院党校和学院党校;健全三项督测制度:党员公示监督制度;党员(支部)述责报告制度;党员量化考核制度。
以上为本次考察组考察后的综合报告,由于时间短暂,我们的考察还不够深入、细致,对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和突出成就尚未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思考或建议也未必恰当,敬请谅解,本考察报告仅供学工部门同事做以参考,并敬请批评指正。
高校考察调研报告篇2
一、考察概况
20xx年10月12-18日,党委书记宋宝儒应邀率团访问了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和南港软体工业园区,学习台湾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拓展和深化与台湾科技大学及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随同出访的有组织部部长许静鸿、研究生部主任徐玲、后勤管理处处长邱钢、文理学部主任张峰、工学部副主任李燕芬、工学部教授洪晓鸥、党办副主任殷革兰等。
对于这次访问,考察团成员作了精心准备。赴台前对应用技术类高校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考察时与访问学校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考察采用座谈与实地察看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此次台访问,收获颇丰,进一步拓宽了我校与台湾高校的交流合作,推进了对台交流的纵深发展。
二、办学特色
(一)强烈的市场意识与危机意识
1.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台湾现有大学160多所,针对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一批高校面临着招生难的窘境,如何生存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我们所考察的几所大学普遍具有这种市场意识与危机意识,他们主动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对专业进行调整。龙华科技大学根据台湾政府所作的十年产业规划,制定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且每年进行修订,要求每个学院找准自己的发展重点,而不是平分资源。比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该校适时开设了观光休闲系。朝阳科技大学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开设了银发产业管理和休闲事业管理系等,都是紧紧围绕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办专业。
2.以特色取胜
这四所科技类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台北科技大学培养现代工业所需技术人才,发挥“工业推手、企业摇篮”的作用。建国科技大学培养术德兼备、手脑并用的专业技术人员。龙华科技大学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以及创意的培养。朝阳科技大学培养学生整洁、礼貌和谐、敬业的人格特质,厚植学生专业实务、科技应用、团队沟通以及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
3.重视与大陆高校的合作
针对生源的减少,注重招收大陆生来台学习,时间为一学期至一年不等,还举办夏令营,开展师资培训等。本学期来龙华科大学习的国际学生共约600名,其中大陆学生就达370名,在建国科技大学学习的大陆学生本学期有1000名。大陆生源市场的开拓有效缓解了生源不足等问题,也给台湾高校带来新鲜气息。朝阳科技大学由于大陆学生增多,图书馆借书量已列台湾科技类大学第一。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台湾高校校园总面积普遍都不大,但是每所校园的整体环境都显得清幽雅致,充满人文关怀,富有文化底蕴,让人体会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韵味浓郁
所到高校师生谦逊儒雅,接待热情,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图书馆里的孔子雕像、书法、绘画等作品无不体现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他们所表现出的细微服务既贴心又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明礼仪。学校的硬件设施等也颇富文化内涵,如台北科技大学把校史馆命名为思贤楼,龙华科技大学的行政楼叫法民楼,是为纪念创办人孙法民先生,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叫波锭纪念图书馆,是为纪念学校创办人的双亲而命名的。
2.校园布置融入学校愿景、理念和目标
我们参访的每所大学都精心地把本校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鲜明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文化活动等方面,使之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独特的办学特色,使人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种认同感。如建国科技大学一入大门,迎面就是一块大气、厚重的“三力”景石,刻着校训“学力、实力、愿力”,另一块石头上刻着办学理念:“活力、优质、杰出”。龙华科技大学在一幢楼的外墙上挂着他们的理念C=(K+S)A(C: Competency竞争力,K: Knowledge知识,S: Skill技能,A: Attitude态度)。台北科技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工业推手一世纪 企业摇篮一百年”标语(该校办学已有103年历史),显示出学校的发展脉络与文化积淀。
3.校园布局精致紧凑,富有人文关怀
四所校园的建筑布局及功能设计大多具有紧凑细致、绿色节能和富有人文关怀的特点。校园处处进行了绿化美化,雕塑、园林景观、盆景、喷泉随处可见,墙报、宣传栏、板报比比皆是;有的是学生作品,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专业知识,有的是温馨话语;有的是美观的图片等,让人感觉校园处处洋溢着教育和关爱。龙华科技大学针对校园面积较小,地势起伏不平等因素,采用了传统的回廊结构建筑风格,将校内很多大楼都用回廊连接,使人感觉不到楼间距很小,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回廊来展示师生作品、宣传优秀师生事迹、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小型活动等。每层学生公寓都有一间“学生生活间”,里面有冰箱、洗衣机等。台北科技大学自主研发了水循环与光电系统,以达到节能再利用效果;校区主要干道使用废渣、废玻璃做成的透水红砖铺地,这项专利产品免除了暴雨后的积水等问题,打造了全台湾第1、亚洲第2的绿色生态校园。
4.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地标
将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代表,注重内部功能的开发,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注重校风特色的彰显,精心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处处为师生着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颠覆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概念,已成为全台湾最受欢迎和借书量最大的科技类大学图书馆。最为别致的是在图书馆借书的一角设有“学科指导教授”专属服务台,由具实战经验的老师们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学习指导、生涯规划咨询、就业咨询等服务。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个人,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
5.重视通识教育与品德培养
台湾高校倡导尊重个性、尊重潜能,提倡“术德兼修、五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和儒雅谦逊的言行。各类学生社团五彩缤纷,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校园文化一景。走在台湾的校园,不时看到学生社团活动场景,碰到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的学生,给人一种亲切、礼貌而又真诚向上的感觉。
学校都设立了通识教育中心,设有公共必修课如体育、军训、品德、心理健康;专业必修课,即和专业相关的人文艺术素养类课程;有专业选修课,也有一般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不管有没有学分都必须及格才能毕业。各学校的通识中心都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朝阳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有学生活动中心十七个,宗旨是“培养兼具人文素养、社会关怀、宏观视野及自我发展能力之全方位人才”。其劳作教育为新生必修的零学分课程,细分为“基本劳作教育”与“团体劳作教育”两种,学生从进校开始都必须修满学分。公共区域贴有“校园不穿拖鞋、骑车不超速、上课不迟到、校园不抽烟”等标语,时时提醒师生要遵守校园“四不”,营造一种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台湾科技大学教师学历高,7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大多数有海外留学和企业工作经历。
1.严格的准入制度
有完善的招聘制度:系、院、校三级管理。
有完善的试用制度:新聘任教师试用一年;考核通过续聘一年,第二次通过后可实行二年一聘。
2.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要求硕士以上,新进教师全部博士学历,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如龙华科技大学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达76%。
大量启用业界兼职教师,承担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龙华科技大学目前兼职教师比例已高于专任教师。
学校聘任兼职教师有学历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同时对兼职教师上课也有规定。课程必须与专任教师共同承担,兼职教师上课不得超过总课时1/3。兼职教师同样参加考核评鉴,若评教低于70分,不再聘任。
3.强化教师培养与培训
龙华科技大学聘请业界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教学,对专任教师进行实务培养,提升实务经验和技术能力
以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师升等,如论文、发明专利、技术报告等,龙华科大最近三年有9位老师通过技术升等。
专任教师四年中必须要去企业参访,至少15-40天。学校承担相关费用。
暑期企业服务项目,每个系都有教师去企业开发、服务、技术参访的要求。
对没有业界背景的新教师,送他们到业界培训。学成必须带回至少30万新台币项目。
鼓励专任教师考取技术证书,对于考取国际证照给予特别奖励,以促进专业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辅导学生考证。
对业界转聘过来的教师,则采用高校进修、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4.完善的教师评鉴与考核机制
建立了合适的考核方式,对教师考核因人而异。以龙华科技大学为例,考核分教学、科研、服务、辅导四项(四张表),每个单项100分。根据教师能力与工作侧重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权重。如偏重教学的,可选择教学占30—60%等;教学项除常规的考核外,也考核教师对学生考证的辅导、参加教学进修等。服务项包括行政服务(如担任行政职务、或参加招生宣传等活动)和专业服务(如担任期刊评委、活动评委、项目评审、讲座等)。辅导项考核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与活动的情况。四个考核均有基本分,总分70以上才通过评鉴。对考核分数在各学院前5%予以奖励,在后3%的采取教育谈话、年终奖打折等方式警告;连续两年在后3%的,第三年不再续聘。
建立了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制度。龙华科技大学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生评教前,学生先要进行自评,即评价自身学习是否努力,是否按时上课完成任务参与教学活动等等,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自评可以使评教更为公正。期中教学评价信息学校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在下半学期有所改进。评价不到位的教师有专门辅导,连续二年在后3%的自动淘汰。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鼓励教师更多参与产学合作。如龙华科大不断降低教师周授课时数,规定每周最大超课量为3节,再多也不发课时费,还有排课“轮空一天”,参与产学合作还可申请减少授课课时数,培训很多优秀研究生协助教师教学,以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参与产学合作并保证教学质量。
明确教师课外答疑辅导时间。龙华科大规定每位教师每周有八小时在学校与学生互动参与学生辅导。此外还建立了师生网络学习与沟通平台,教师有更多时间在学校与学生互动。
将教师评鉴考核与教师聘任、晋升挂钩。并规定讲师六年内、副教授八年内未能升等者,自第七年、第九年不予续聘。旨在通过制度和机制给教师传导压力,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品质和个人素质。
(四)重视师生成果的转化
龙华科技大学设有面向企业的“三创”发展中心(创新、创意、创业),提供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创业辅导三项服务,目的在于推动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強化校内教师与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教师与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与展现。
朝阳科技大学设有专门的发明创意展示中心,通过创意发明,创造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协助产业朝向精致化、创意化、舒适化、便利化及高质化发展,让朝阳成为全国发明创意的标杆学校。
(五)鼓励学生竞赛、考证
各高校都制定了各类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许多学生都参加了台湾、大陆和亚洲一些国家及美国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于这些成绩学校也是不遗余力进行宣传和展示。
台湾拥有完善的职业证照制度和多元的文凭体系,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可以等值互换。所考察学校都要求学生毕业时需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学生一般毕业时已拥有多个证照,对取得证照多的学生,学校给予大力宣传,同时给予补贴,有的补贴可达考证费的70%。不仅学生如此,教师也是一样,许多教师都考取了多种证照,个别教师考取的证照多达十本以上。
(六)校园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数字化
在我们考察期间,每个接待环节流程非常流畅,衔接得很好,非常精细、到位。如在建国科技大学,我们还没离开,集体合影已打印包装好送到我们手上,足见办事效率之高。我们参观各实验室,都有统一格式的欢迎牌。学校颁发的奖状,也是统一材质、大小和格式,至少从外表看规范有序。负责接待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对全校各方面的发展、运行情况,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应答自如,反映出学校行政骨干的能力和视野,同时也说明学校各项规定的执行有力和计划落实有效。
走访这几所大学,校园都略显狭小,校舍略显陈旧,但人性化理念贯穿于整个管理服务过程。校园内指示牌数量众多,标识清晰,图文并举,告示牌基本设在人流过往集中的地方。大楼内楼层平面图与楼层标识牌清晰详尽,厕所设备编号,标注管理责任人以及报修电话,很人性化,同时也便于管理,体现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走廊几乎无白墙,学院楼里都设公告墙,非常详细列明学院规划、发展愿景、专业课程、师资情况,学生考证建议,活动讯息、产学动态等,学生一目了然。每个教师研究室,都标注教师身份,联系电话,课程安排,指导时间。部分专业教室室内,多媒体设备四面设置,可360度观看,视角没有盲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透彻。教室室外墙面标明该教室功能用途、管理方法、课程设置、设备配置等,非常详尽。公共空间充分利用,设置学习设施(书架、座椅),方便学生课外学习交流。
普遍推进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管理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如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反映课堂考勤情况和参加学生社团的情况,学生成绩打印都有自助系统。楼宇的节能情况都有电子屏显示,公共设备的报修可网上递交。
(七)重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所考察高校校园面积都不大,但他们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上做足了功夫,使不大的校园也容纳了万人学生,而且井然有序,蓬勃向上。如台北科技大学校园面积不到150亩,但全日制学生有9千多人,是资源充分利用的典范。
1.强调多功能配置
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的配置强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实现资的充分利用。龙华科技大学的体育馆,具有五六种功能(训练、锻炼、活动、集会、社团演出等),屋顶还设有空中操场,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集学习、研讨、指导、交流、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先进,是精心之作。
2.专业教室、实验室等全校共享
学院楼(系所)均独立配置,设有很多专业教室、专业实验室,由学院(系所)管理,全校共享,由需使用的部门向资源所在的学院(系所)协商使用。每位专任教师在学院楼设有独立办公室(或研究室)(一人一间,约10平方米,标配办公家具与办公设备),承担各类研究工作、学生带教工作。
3.重视产出效益
龙华科技大学注重投入产出绩效,设立贵重仪器中心(单台件人民币60万以上),服务学生(研究生)、教师(教学、科研)、社会企业,既能满足校内使用又能服务社会需求,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知名度。通过运作,基本实现自我生存,没有增加学校另外支出。
建国科大的旋转机械与热传导实验室,虽然空间狭小,只有80平米,但配置设备超过千万台币,年产SCI论文几十篇,承接了多项产学合作项目,申请的专利有十几项,是小空间产生大效益的典型代表。
三、启示与借鉴
(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市场意识
台湾科技大学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灵敏度高,危机感和紧迫感强烈,对我校办学有着良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受到普及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上大学已不成问题,但选择读什么样的大学正越来越压迫着大学的办学者。而上好的大学,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正成为众多人的选择。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国内高校生源大战已不可避免。2014年上海秋考人数约为5.1万人,而据有关方面数据预测,2015年约为4.8万人,2016年约4.7万人,2017年约为4.5万人,呈逐年下滑趋势,而境外高校也加入抢夺生源的行列,大学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不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正发生颠覆性变革。慕课突破了知识传授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对传统大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带来强大冲击,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将打破传统大学对文凭的垄断,高校将面临着生存危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招到适合自己学校的生源、教师,如何让毕业生高质量地就业,如何在市场中获取良好声誉等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职工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学校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会落后。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市场意识,认清高等教育形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抢抓机遇,坚守定位,做好布局优化调整及其各项改革工作,使学校在新一轮竞争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台湾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职场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办学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大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思考通过怎样的教育教学,使我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职业技能、职业信用、职业特色,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主体性,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分调整后整个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培养计划、培养体系等都要作出调整。接下来要做的是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来制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双证融通的教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通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认真研究通识教育课程理念与内涵,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与师资。
拓展学生到境外学习的途径和数量,以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可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交流,做好与台湾高校课程的衔接与学分认定工作,让更多学生受益。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学生创新创业创意活动体系,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创业、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资源配置要突出重点,努力做到共享共用
台湾这几所大学资源配置的特点是“照顾面,突出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要树立“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聚焦突破”的观念,资源要投入到急需必需项目中去,保重点、保优先,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撒胡椒面,面面俱到。当前学校进行学科布局调整和专业论证,后续要确定扶持重点,给予特殊政策,资源倾斜配置。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考虑如何为资源的共享共用搭建好平台,这次的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校内资源的整合创造了条件。在实验室、教室等硬件建设上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设计理念,而且要有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如即将开工建设的工程训练中心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资源的共享共用的前期准备。
要盘活学校现有各类资源,在服务师生的同时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如环境学院有很多贵重仪器,可以考虑建立测试中心,不仅为本校师生服务,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
(四)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所考察的4所大学虽然都是同一类型的科技大学,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可见,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彰显二工大品格,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主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整体部署,分层推进,逐步建立起与我校定位相匹配、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象。
建立师生荣誉墙和成果展示中心。为了弘扬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师生的荣誉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必要考虑建立师生荣誉墙和成果展示中心,让“难得一见”的荣誉奖牌、证书和成果展示出来,成为激励大家不断开拓前行的动力。
打造人性化校园交往空间。从师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提高空间功能的复合性、随遇性和归属感,提升空间的文化品味,创造出一个个随时随地都能吸引师生参与的交往空间,让师生们在这里自由地轻松交流。如改变教学楼里只有大小不等教室的局面,增加休闲角、讨论区等,在道旁、水边增加一些环境怡人的非围合性小空间,大家可以轻松舒适随意地一起交流,这种文化氛围的打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
(五)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队伍是办学的根本。台湾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既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又有自己风格的师资队伍。我们在建设应用型特色大学过程中,可借鉴台湾经验,通过持续不断和有效地教育引导、培养引进和管理服务,建立一支品行优秀、业务精湛、专兼结合、自觉奉献的骨干队伍。当务之急要做好教师的进口、考核、培养、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在教师的进口上,要开辟渠道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任教师或任兼职教师,这种兼职可以是短期的,如只讲一两个实务内容,也可以开一两门课程,同时要加大对兼职教师管理、评鉴与考核。
在培养上要完善培训机制,按需培训。专任教师每隔3-5年要参加岗位培训。
在考核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根据教师实际工作和个人能力选择不同的权重,有所侧重地予以考核,体现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职称评定上可以考虑改变教师晋升职称以学术成果为主的单一模式。鼓励专任教师用技术技能、发明专利、杰出的教学成果等晋升职称。
(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台湾高校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运用于学校教学活动、行政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我们应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运作好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技术中心这两个机构,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数字化学习空间的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师生在课程教学中充分交流和沟通。在学校管理上要梳理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下来,尽可能让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精力服务好师生。
高校考察调研报告篇3
1、 卓越班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班卓越,而是借此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实验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创新成果,而是借此机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2、 创新应该是结果,而不应该是目标。“目标”和“结果”有所不同,“结果”是其他事情导致的或者自然产生的,而“目标”是刻意追求的。实践证明,只要是刻意追求,往往就会出现偏差或者导致浮躁。我认为,面对“创新热”,我们应该有“冷思考”。忽视基础谈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不懂绘画,只是经常看到很多画家画静物写生,就是一个苹果或者一个杯子摆在那里,反复的画。有创新吗?恐怕没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是锻炼了自己对线条、色彩等等的感觉和把握。著名的达·芬奇 “画蛋”的故事,就是对苦练基本功的最好诠释。跳水运动员的一个动作要每天反复的训练,也不是在天天创新,但这是新动作的基础。我们的学生就缺少这样的磨练,就缺少这种能沉下心来的心态。在讲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时我曾经说过“功夫靠磨练”,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要增加这些磨练呢?让学生踏下心来,夯实基础,创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只有这样,创新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教学实践当中也能发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是那些基础比较好、踏实做事的同学。很多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比较认可的原因就是踏实。我觉得我们不能丢了这个特色。
3、 卓越班应该是一个标杆,是一个大家向往的标杆,而不是大家嫉妒的标杆。我认为,通过卓越班激发全院师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卓越班最大的意义。有鉴于此,得出如下三个推论:(1)卓越班应该“有进有出”。实行“淘汰制”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能不能也实行“补充制”(××大学是只淘汰不补充),给曾经不是卓越班的同学一个机会,给这些同学一个向上的动力。这样也可以避免一入学就定终生。(2)学院的资源应该面向全院师生,而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班。换句话说,如果其他班级同学有要求、有需求,有想法,学院也应该大力支持。这样,可以调动全院同学的积极性。比如,有些同学看到卓越班组织各种活动很眼馋,也想策划一个,那么,学院应该更加支持。(3)不管是否带卓越班,对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我们制定工作量标准的时候,永远是考虑把工作干好所需要的工作量,而不是干不好所需要的工作量。万万不能说有些人工作没有做好,就把整个工作量标准降低。和工作量标准相配套的,应该还有工作质量标准。我们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他没有达到,那么,就相应扣减他的工作量。不管是否带卓越班的老师,只要多付出就能多获得。这样,非卓越班的老师也觉得没有被冷落,至少不会损伤积极性。
4、 卓越班的培养,需要四年统筹考虑,坚持一个相对不变的准则。而并不能简单地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热闹而活动。去年之前,我曾经参与过卓越班的一些事情,我觉得,我们只是讨论了用于课堂上的培养计划,对于课堂外的各项活动、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活动的重心,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似乎还欠缺统筹考虑。当然,我们可以说没有经验,经历过一届就好了,现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也许一届学生就毕业了,新的学生也进来了。从学生的角度,这个石头我们“摸不起”。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尽可能的未雨绸缪呢?
5、 要提前考虑,避免出现“卓越疲劳”。“卓越疲劳”是我突然想到的一个词,意思就是说,虽然人还在卓越班里面,但是慢慢丧失了当初的热情和动力,变得懈怠起来。在××大学我提问过一个问题,“一入学就分班,很多学生对专业并不了解,有没有了解了之后学生觉得不感兴趣而要求退出的?”××大学答复说很少,我们的人也似乎觉得这不是问题。(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但我依然觉得不容忽视。学生进入卓越班,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现在的学生都很精明,如果他觉得没有意思,如果他觉得不是他想要的,他就会反感、甚至抵触。如果我们组织不当,“卓越疲劳”将会不可避免,严重的可能会退出,更要命的是不退出,而是在里面产生一种倦怠的状况。之所以说更要命,是因为如果真的退出,还可以腾出位置给更好的同学,或者至少不会影响班级学风。如果不退出,可能会影响班级风气。
6、 卓越班实践环节难度大,这是所有学校的共同感受,我们估计也不会例外。到了企业,人家能让你看看就很不错了,几乎没有可能让本科生真正的参与。怎么办?我觉得,能不能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现有资源,在校园内创造一些条件,给学生一个动手的机会。在大学四年,专业课阶段能动手的机会只有“汽车综合实训”。我一直指导交运专业的汽车拆装实习,很多同学在通过自己亲手测绘画出零件图之后,都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可见,大学生也需要这种看似简单的体验,而这才是创新的真正源泉。外面的机会不容易获得,那么,我们自己的机会就不能不把握。我也打算在今年的教研立项中申报一项,就是“汽车拆装实习规范”。
7、 任何成功,只能借鉴,不能复制。也许有很多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是,那是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照此办理也能做好。最关键的是借鉴他人,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措施。所以,任何的考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正如以前汇报参加的学术会议,重要的不是介绍会议的盛况,而是对自己的启发。
看过“高校考察调研报告”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