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社会实现祛丑扬美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篇1
根据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给上级部门研究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县委组织部就我县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好这将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和对策措施等方面,组建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上报。
一、我县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高,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同时,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结合实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性党纪集中教育”活动、“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城乡党组织“三联三促”、“包村联户、解忧富民”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纪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治教育、道德操守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提升素质能力,夯实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近几年来,我县依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三联三促”活动等,始终将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放在首位,促使他们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筑牢为民的意识和根基,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力开展党性党纪集中教育活动,着力整治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领导干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得到根本转变。三是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多途径、全方位为领导干部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使他们在实践锻炼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近几年来,先后选派4名县级领导干部、17名科级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了119名年青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二)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制度。通过下派到基层任职、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领导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二是建立了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均制定了信访接待制度,设立领导干部接待日,每月定期由领导带队巡回到各乡镇、村社接待群众,变上访为下访。三是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制度,组建卫生医疗、科技服务、社区等各个行业的志愿者服务队,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四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干部在乡镇、村社、学校、寺院建立1-2个联系点,确定2-3名联系户;科级领导干部在联点村确定1-2名基层党员、贫困户或群众作为联系户。五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每年由县委、县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拟出调研课题,领导干部每年确定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和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亲自撰写一篇调研文章,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六是建立了乡镇(社区)民情台账制度、民情联系卡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等,着力构建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转变作风、解除难题,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根据各时期中心工作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在农忙时节重点帮助做好春播备耕、秋收打碾工作;在节假日期间重点协助做好社会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在虫草采挖期和维稳敏感节点主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稳控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丰富活动载体,努力搭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坚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作为,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县直部门、乡镇站所和村(社)干部的资源整合,建立以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中心、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主体、村级便民服务站点为前哨的便民服务“三级网络”体系,积极为群众提供亲民、便民、惠民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模式。目前,已建立各级便民服务站点91个,累计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1万余件,提供政策服务、信息咨询达3万人次,形成了惠农政策直接落实、利益诉求及时受理、各种事项跟踪办理的全天候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二是每年以宣讲中央1号文件为契机,组织开展百名干部下乡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民排忧解难;建立党群连心桥手机短信平台,畅通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沟通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选派75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驻村指导员。在此基础上,制定《**县开展城乡党组织“三联三促”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县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展以“联党建、促规范;联发展、促增收;联稳定、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帮工作,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并执行联席会议、季度普查、半年通报、定期报送帮扶计划、帮扶总结等管理制度,形成县、乡(镇)两级干部全员参与,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的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工作局面。
(四)强化激励约束,促进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构建“2+4”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模式。“ 2” 即:承诺内容上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任务和岗位职责开展年度承诺、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开展实事承诺,做到具体量化,实在可行,好记好评;“4”即:在公开承诺程序上采取个人提出承诺、组织审诺、认真践诺、评诺考诺四个步骤,确保承诺的质量和效果。真正使公开承诺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举措。仅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公开承诺30360件,年度兑现率在92.5%以上。二是建立“四位一体”的领导点评制度。把领导点评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有效抓手,出台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的指导意见,规定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领导点评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点评会,开展个人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公评“四位一体”的点评工作。通过上级点、群众提、自己找、相互帮的方式找准群众工作差距、激发为民服务动力。三是开展特色鲜明的“七比活动”。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活动特色,开展以“乡镇比规范,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农牧区比实效,创建‘五好’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比能力,争当‘三强(党性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农牧区党员比‘双带’,争当创业富民的领路人;社区党员比参与,争当构建和谐的倡导人;窗口单位党员比实干,争当服务发展的贴心人;两新组织党员比‘双强(工作能力强,发展意识强)’,争当科学发展的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七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以及服务水平。四是深化为民服务考评机制。为全县党员干部制作3000本《为民服务工作手册》,确定联系对象,建立联评手册,明确联评职责,实现了对全县群众的全覆盖,形成了从上到下“人人有责、户户受益”的双向互动联系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领导干部自觉转变作风、深入联系群众。同时,我们将联系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采取日常抽查、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班子、个人评先评优和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五是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将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党务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根据联系的效果和进度随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工作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75份,调查对象涉及县级干部、各乡镇、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层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全县党员干部当前宗旨意识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持党性原则,能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时刻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扎实,存在放不下身段、脱离群众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96%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89%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自上而下分批次搞这次活动;近一半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精神懈怠、心浮气燥、形式主义等方面;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此次活动应该借鉴以往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的经验做法;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次活动应该实现牢固树立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的目标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坐办公室多,深入基层少,对基层的了解停留在材料中、汇报中,一定程度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领导干部下基层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忙,走不开;有的领导干部觉得现在手机、网络等资讯业务发达,没必要下去;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能经常看到基层的各类信息、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就够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到的材料、听来的信息远远没有切身体会的深,技术再发达、信息再通畅、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亲自进村入户、蹲点调研,拉近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来的好。事实上许多为民服务的好思路、好措施坐在机关大楼里想不出来、在材料里也看不出来,只有到农牧区基层组织中去看,到党员群众中去听,到基层干部中去问,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来。
(二)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基层的理解和关爱不够。当前,农牧区基层开展工作有很多难处,主要表现在: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条件艰苦,行政资源少。但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给基层交任务、提要求的同时,没有更好地做到理解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没有赋予基层足够的行政资源,缺少减轻基层工作压力、解决难题的有效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基层权责利不对等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许多工作要求下沉到基层、进村进社区,但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却没有下去,致使基层出现人少事务多、权小责任大、“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三)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办法不多。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定点帮扶、“联姻结对”和“一联三包”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基层党建水平,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帮扶内容比较单一,救济解困工作做得比较多,其它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少,尤其是党的建设、社会稳定等工作做得不够;为贫困户“送温暖”工作做得比较多,为村里“输血造血”,从根本上改变村庄面貌的工作做得不够;帮扶的辐射面不宽,带动力、联动性不强,群众获益面不广等。
(四)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缺乏整体规划,有的工作环节衔接不够,有的抓落实不够。如领导干部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制度,在落实中,因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使得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只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已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但平时联系很少,帮扶不到位。另外,可行性激励机制少,考核机制不活,致使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对策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多次强调,要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让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大力推进“四项建设”,切实做到思想为民、情感亲民、工作利民、服务惠民,努力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到在思想上为民。思想政治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占居首要位置,加强新时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应当从改造主观世界为入手,着力夯实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一是突出党性教育。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会与生俱来,必须依靠教育这个有效手段推动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性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正确的目标方向。二是加强能力培训。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各级机关要切实履行教育培训责任,健全三级培训阵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围绕中心工作需要,办好主体培训班次,开展全员培训行动;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渠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广泛采取走下去、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继续深化组织聘请外籍专家讲学、组团外出观摩等活动,开阔干部视野,促进学用结合,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三是深化实践锻炼。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继续采取每年上挂一批、下派一批、外派一批的办法培养锻炼干部,重点做好一线干部的下派管理工作,促进更多的领导干部身子扎根在基层一线,工作落实在基层一线,成长进步在基层一线,切实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做到在情感上亲民。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以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按照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精心组织实施机制工程、联动工程、示范工程、素质工程、阳光工程、特色工程、阵地工程、班子工程、惠民工程“九大工程”,全面推动基层党组织进位升级,努力实现基层组织战斗力、党组织书记素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党建制度化水平“五个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党建共抓、发展共促、稳定共管为主要任务,坚持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原则,扎实开展大力开展以“联党建促规范、联发展促增收、联稳定促和谐”为内容的“三联三促”活动,坚持以城帮乡、以工带农、以联代包,着力推动领导干部长期下基层,把目光转向基层,把视角对准群众,把情感贴近人民,放下架子、沉下身子,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增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实现联系和服务群众零距离、广覆盖、全方位。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便民服务平台作用,以“三亮三比三创三评”为载体,扎实推进机关公务员队伍、窗口行业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示范窗口,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创争氛围。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做到在工作上利民。加强新时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健全完备的制度机制予以保障,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顺利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现过程。一是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县委年初制定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将中心工作、业务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信访维稳等项目量化分解到人头,加大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权重,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促进领导干部带着任务下基层,带着责任抓落实,带着感情搞帮扶,真正把党的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广大群众在优质服务中共享到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完善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民情登记和公布制度、民情恳谈制度和民情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民情、整理民意、及时解决,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着力构建维护群众利益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大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和信访办理制度。对各种议案、建议、提案和来信来访要有领导专人负责,有专人办理和接待,做到随提随办;建立听证质询制度。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举措、重点建设项目、大额资金的使用等要举行听证。三是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建立由各党(工)委牵头,纪委、组织、督查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调研检查,下大气力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做到在服务上惠民。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事业的兴衰。因此,加强新时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将作风建设贯穿于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一是提升建设高度。坚持把作风建设放在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盘来认识,纳入各级机关的经常性议事日程,做到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岗位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作为一项“先导工程”来抓,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八种优良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作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整体队伍共同抓的作风建设新格局,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二是实施专项治理。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作风整顿,采取督查组检查、发放问卷调查、工作现场巡查、民调电话抽查等形式,准确掌握领导干部作风表现情况,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实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下大力气治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让干部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群众在阳光下享受服务。三是注重评议考核。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群众评议考核制度,结合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党员干部综合考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部分服务对象参与作风评议,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评优树模、升等晋级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议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篇2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筹备工作的方案要求,从11月份开始,我镇对照调研提纲,采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前期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 “为民、务实、清廉”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题,党员干部也只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永葆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致富。我镇始终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建设,取得一些成效。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为民”基层党委。我镇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以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来打造“为民”基层党委。一是以《包村干部双向选择实施方案》为推手,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实施《包村干部双向选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调动了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远教广场为推手,转变政府工作机制。把美好乡村建设内容纳入到远程教育播放规划中,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2、优化工作作风,打造“务实”机关干部。坚持务实,就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事情、干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察实情、干实事、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我镇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推手,积极优化政府工作作风,研究制定了《党员志愿者工作方案》,将志愿者服务队与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城乡同治结合起来,规定每周五为义务奉献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3、强化机关风气,打造“清廉”领导干部。清廉是为政之本、从政之德、执政之基。为把我镇机关干部打造成为“清廉”的领导干部,镇党委不断加大领导干部的理念教育,将干部理念教育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大权利监督,切实做到将权利关在笼子里,放在阳光下。
二、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一)广大群众对本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反映也有极少数党员存在联系群众不够,群众观念淡薄,不能很好的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能狠抓落实等形式主义的问题。
(二)有的村“两委”班子的带富能力不足。个别村“两委”班子只满足于日常性工作,对于上级组织的检查投入力度大,而对于有益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工作多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该村党群干群关系。
(三)个别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学习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进村入户深入实际调查,不能做到学以致用。2、工作作风不务实,存在形式主义。个别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放映强烈。3、自由散漫,生活作风不踏实,个别村党员干部存在享乐主义。
(四)由于单一产业结构的束缚,只依靠种地不再能满足村民致富的需求。而受困于资金和技术,村民缺少其他致富渠道。党委政府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有致富能力的村民给予资金帮扶。
三、如何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群众对于涉及自身比较紧密的经济发展、民生及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反映比较强烈。面对这些情况,这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应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关键,将作风建设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重能力、重实绩、重群众公认的原则,突出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抓两头”的方法,重点抓党建先进村和“难点村”,加大“难点村”治理力度,使先进村上档次,“难点村”上水平,推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
2、着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将美好乡村建设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调研过程中,群众对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效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好的,同时对于美好乡村建设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注重把提升群众致富能力贯彻其中。
3、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在“为民、务实、清廉”上面的表现是好的,干群关系比较融洽。但也应该看出,也有极少部分党员干部面对社会和党情的发展,存在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脱离群众、不能坚持与时俱进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加大对“四风”的查处力度,保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摆形式,切实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体现出来,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篇3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深入群众家中,就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名方式,按照党员、村干部、群众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了入户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当前部分基层群众由于知识水平落后、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土地、资金、渠道的制约,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难度。养老难、就业难、收入低、医疗保障水平低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村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改善,村中又安装了监控设施,村民比较满意。但是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全村道路硬化、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等。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二、群众对党组织的态度
群众对党组织的评价较高,认为领导班子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付的各项任务。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廉洁勤政、奋发有为。
三、群众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群众对干部下基层活动期望很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帮助群众致富。把服务群众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符合群众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为群众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二是保障改善民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及时跟踪改善。
三是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四是希望上级对下基层干部加强管理考核,定期召开下派干部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听取工作、思想情况汇报,对下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严肃考核纪律,对考核优秀者及时给予提拔重用。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