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

时间: 若木1 分享

继完成对长江三源等区域的考察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夏季考察后,地质生态学家、探险家杨勇1月15日下午在京宣布,在《华夏地理》等的再一次赞助下,由他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将于近日再赴黄河源,重返长江源区,展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冬季考察。与前次相比,这将是一次更为艰险的考察历程。    2006年7月——10月期间,杨勇等人在《华夏地理》、保护国际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和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对长江源区以及黄河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的夏季独立考察,对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和有关工程技术条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考察的成果引起了包括中央政府、相关区域地方政府及国际保护组织等各方面对调水源区的关注,西线调水和水电建设现状堪忧,这可能是中国继上世纪50至90年代森林采伐之后又一次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深重。   杨勇等人在夏季的考察中还注意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没有被纳入可行性论证的范围,但更全面的论证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决定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源区水系和工程规划水库坝群都有一个冬季封冻的过程,长达几个月的河流和水库封冻会影响调水运营甚至可能断流,所产生的冰凌现象将产生河流凌汛,危及水坝和输水隧洞的安全,长距离回水水库将淹没当地牧民越冬牧场等,如此重大的问题都没有被规划部门所重视。   因此,杨勇等人计划在这次夏季考察的基础上,于今冬明春对该区域再进行一次冬季考察,总行程2万余公里,涉及区域20万平方公里,就上述问题进行求证,希望决策部门给予重视。同时,还要对上述诸调水河流的水电集群式开发态势与调水规划所产生的矛盾,并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隐患进行评估,力求达到维护河流命运的目的。  由杨勇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展开的是一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公民社会的科研成果来参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一次行动,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江源区冰川储藏着孕育长江这条大河的淡水资源,根据测算,江源区冰川冰储量为9.83×1010m3,折合成水储量为8.4×1010m3,相当于近了3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和2条黄河的年经流量。 长江源冰川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演变的晴雨表,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冰川分布区引起的变化尤为敏感,表现为长江源冰川大部分处于退缩状态,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考察和航片、卫片研究对比,自1969年至1986年的17年间,姜古迪如南冰川和北冰川分别退后了154米和125米,近20年来冰川退缩现象还在继续,冰川冰舌端已完全解体为冰塔林。 长江源冰川的加剧退缩可能会导致“中国水塔”地位的坍塌,改变江源水系的分布格局,甚至失去源区河流水源的补给条件,使源区自然环境演变向时令河—内流河—荒漠化—沙漠化过程发展,最终形成与可可西里荒漠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荒漠戈壁相连的干旱区。 长江源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是地球在间冰期环境气候变化的综合反映,是来自于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并且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进入该地区,和全球co2排量的增长,对脆弱的大气圈和敏感的冰川及江源自然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快自然环境演变的进程和速度。我们人类应该是觉醒的时候了。

1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