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会校长讲话(2)
新教师培训会校长讲话
新教师培训会校长讲话(二)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欢迎各位新教师加入这个大家庭。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将为你们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你们对学校有任何好的建议与意见,或者有什么困难问题,可以通过你们的领导、人事处、工会等向学校反映,学校一定会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尽心尽力地帮助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举办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这既是学校党委、行政对我们新进教师的关心,也是学校充分重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是学校办学之本,是决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办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作风、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艺术,是学校能否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训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如何做好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是新上讲台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永恒的题目。学校举办这次新进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的目的就在于加深新进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规律的认识,更好的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当然,三天的培训时间,不可能完全达到这个目的,但我们希望这次培训能为大家的教师生涯开个好头。
下面,我和大家作个简单交流,讲三点。
一、读懂大学
什么是大学?相信在座的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我们中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曾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对大学并不陌生。然而,我要问的是:教师眼中的大学是什么样?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大学。此时,我们已不再是大学中的一员,而是这个大学的建设者。大学怎么办,大学什么样,关键看我们这些老师。而十年后,二十年后,今天的学校会发展成什么样,取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于我们在座的年轻教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清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在这里,我只提两点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这是大学的基本定位。在这里面,所有的个体之间,不仅人格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的职业价值也是平等的、没有层次差异的。如果要给这个共同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一个棱柱体,组成大学的三个群体——教师、职员以及学生,构成了这个棱柱体的三个面,所有大学中人的目标应该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这个学术共同体的事业发展。它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具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从理想的层面而言,大学在本质上应该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而科学,对真理的向往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时,大学必须有所作为,能够通过创造知识,培养优秀人才,传承精神和物质的知识力量,大学应该面向未来,并服务乃至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大学以科学思想为基础,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的地方。而大学的功能则是通过学术性的教学(而不是职业教育或者技术教育)、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全面地塑造学生,传承和创新人类的知识与文化,并服务于当下社会。时下有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从理想的状态而言,作为大学老师,学术应该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追求真理应当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共同职业理想。但现实生活中却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障碍,这些大家在今后的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中多少会有感受。然而,正如古人所云,“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共同理想,并且不断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作为大学就失去了创办它的意义。因此,当我们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可以把追求真理不仅作为一种职业理想,还可以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时,我们是否对鲁迅先生的一句问话作出肯定的回答。他说:自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问题在于,当我们终于可以不需要为谋生而出卖自己的自由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理想,还能因为那理想再把自由赎回来。
其次,大学是文化的传承者。8月底市教委召开的高校党政干部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同志指出,当今,我国将大学使命归结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前面三个使命是大家所共识的,而文化传承与创新则是对当前我国大学使命的最新概括。20xx年的时候,我们曾把大学的功能理解为四位一体,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为什么如今要突出文化传承呢?因为,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去推动社会的文化进步,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进步。大学的文化本质表明,大学教育不限于对某些具体的、给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在现代社会,大学是每一现代主体“长入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从一开始就赋予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蒙以核心地位。然而,应用学科、管理学科及其各种应用知识,就如我们学校开办的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税务学等等应用性学科在大学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大学的“人文化”特征有被“工具化”遮蔽的趋势。毫无疑问,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突显了我们高等教育的现实性,使教育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增强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但是,必须看到,这一转变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实证主义的特征,给定的具体知识的传授逐步成为大学的主角,学生成为大学人才生产线上被按照各种专业规格批量加的“材料”。其结果是,我们得到的是大批专业工作者,失去的是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座的都是新进的大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怎么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是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还是能有意识的把我们的校训、诚信待人的处世理念、人文关怀等融入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这关系到我们是否真正的在进行素质教育,是否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等待被点燃的火种”。如何帮助我们的大学生把他们潜在的创新“火种”点燃起来,如何把课堂的知识讲授真正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如何使职业培训从现有岗位的适应转变为“自主创业”,如何使思想教育从苍白的说教变为心灵的沟通和默默的言传身教,在座的我们将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理解学校
认识大学,为的是更好的理解学校。大家刚来学校不久,对学校有一个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理解学校,我觉得有四个方面需要大家体认。一是要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二是要了解学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发展目标定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要了解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四是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获取资源的渠道,相关福利政策、获得帮助的途径等等。这些方面都会有专门的老师为大家解答,如果大家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随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咨询。在这里,我只简单提一下。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法、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拥有10个二级学院,2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8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学校共与4所院校在国际贸易等10个专业开展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20xx年学校获批审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并招收第一批审计专业硕士。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等财经院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诚信、实用、开放”。学校的办学特色是“诚信教育”、“学验并重”和“学校、事务所、出版社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国际化”,同时积极探索“大口径招生、大平台培养和特色班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20**年升本后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的办学特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特色乃立校之本。第二阶段是20**年至20**年的按照本科基本规范开展主题年建设,每年一个主题。第三阶段是20**年至20**年的体制机制改革攻坚阶段,进行了两级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管理机构三大改革。第四阶段是20**年开始至今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阶段。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方面,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做三年大事:第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二,稳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第三,顺利完成审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引人用人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建设计划”、“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产学研践习培养计划”等五大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试行双轨制人才引进和人事管理办法。对能够达到学校规定的更高教学科研要求的教师,给予享受校内优惠待遇。加大选送教师海外访学、进修、培训和践习的力度。此外,学校将结合即将推行的上海市属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和上海市高校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制定学校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绩效为导向的、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校内分配政策。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是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学校有19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会计学原理》、《统计学》2门课程成为市精品课程,《财政学》等5门课程成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国际税收》课程成为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学校制定了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了校、院二级本科教学责任制,制定了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近几年,我校生源质量除个别省市外,本专科录取分数线均超出或接近当地重点分数线。
老师们,理解是一个带有感情的词。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然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爱学校,能带着感情在学校工作、生活。我相信有了感情,困难就容易克服,矛盾就容易化解,问题就容易处理,不满就容易排解。今天介绍的这些情况只是一个大概,许多细节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体会感受。如同谈恋爱,从初步了解开始,谈到后面才会感情越来越深,以身相许。当大家在学校工作十年、二十年后,或者在我们之中会有两种情感,一是感谢,感谢给予你帮助的学校、同事;二是热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老师们,学校在未来就在诸位的手中,希望大家把学校作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全新开端。
三、追求卓越
理解不是目的,大学的本质是追求卓越。“卓越”一词在字面上的解释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卓尔不群的。这是一种通常的理解。但我们是否也应当认识到,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来追求卓越的过程,也同样是值得尊敬的。坚持造就了卓越,卓越的内涵就在于坚持。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几十年坚持于自己的事业,服务于学校,这份坚持就是卓越。对于学校,每位教师的这种坚持,就形成了大学发展的内在力量。
首先,这种为追求卓越的坚持是大学精神回归的要求。大学对真理的向往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正如蔡元培先生做北大校长时曾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学术的独立来自于对真理的坚持。大学既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守护者,也是社会良知的灯塔。大学承载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也体现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时代,尽管社会对大学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对大学应该有所坚守的期待,则是人们普遍的信念。而这份坚守就来自于我们老师对学术的执着,对真理的坚持,对学术道德的严守,对学术规范的敬畏。这是追求卓越的首要要求。
其次,这种追求卓越的坚持是青年教师学术事业有成,教学质量提升的必备条件。古语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学术成果的取得需要长期的艰辛付出。特别是文科的学术成果更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我们必须克服浮躁情绪,静下心来埋头治学。同样,教学工作是艺术。教学技巧的掌握、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个性的养成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耐心汲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的建议,才能逐步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包括我刚才所提到的那几个如何也需要我们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再次,这种追求卓越的坚持是一种专注精神。无论是要做好教学工作,还是要做好科研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我们必须专注于一点。专注有助于集中精力,有助于重点突破,获得成功。就拿一所学校来说,如果能够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自己特有的气质和自己的办学特色,专注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有可能成为一所好的大学。所以无论是办大学,还是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提倡专注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追求卓越的应有之意。
最后推荐在座的青年教师读一本书: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著的《大学工作》(北京外文出版社,20**年7月版)。这本书提出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完善教育理念会十分有益。书中关于通识教育有如下论述: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获取特定的或“有用”的知识……大学教育如果非要有个现实目标不可的话,那么目标就是培养社会的优秀成员……教育能让学生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希望我们的新进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把人文关怀、价值追求和大学精神一起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下一页更多精彩“新教师培训会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