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当今世界,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仅供参考。
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篇1
同志们: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中央、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全区下一步开展城市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党的以来,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继2013年首次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去年年底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提出了“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总要求。今年2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市委书记龚建华同志立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立足省委对城市工作“十六字”工作要求和市委“二十字”总体任务,立足南昌市情实际和“六个南昌”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在抓城市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郭安市长也提出了“五项原则,七项工作”。龚书记和郭市长的重要讲话,为我区未来城市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根据,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领会,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刚才,昌华、先国同志分别就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创建、惠民便民利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京东镇、上海路街道、区城管委、区住建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城市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考验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希望全区各级干部,尤其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部门,要做好分内事,耕好责任田。同时,为了精简会议数量、提高工作效率,考虑到我们在年后已经先后召开了全区开放型经济会议和全区城市工作会议,基本涵盖了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的内容,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年不再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会上一并下发了项目推进、旧城改造、惠民便民利民工程、民生实事、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和表扬的文件,请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抓好贯彻落实。
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关键是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市委也提出实现“三个文明”“六个南昌”的目标。对照市委目标,青山湖区作为南昌市传统的产业大区强区,在助推南昌实现“三个文明”“六个南昌”目标的伟大征程中理应作出更大贡献,争取更大成绩。但由于客观原因,时至今日,我区依然处于半城半乡、亦城亦乡现状,城市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告别“老郊区时代”,城市化步伐不快、不均、不优,历史欠账多、群众意见大的问题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一是城市化率不够高。目前,我区的实际城市化率约70%,数字上看不算低,但结合我区主城区地位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特别是罗家镇60平方公里的18个村,还是带有浓厚的农村色彩,说明我区城市化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二是城市经济转型慢。镇村经济是构成青山湖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区经济结构中,“低小散”的村级产业依然比重不小,缺乏“高大上”的产业支柱和龙头企业,没有很好的把土地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影响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拖累了城市化步伐。三是城市品味形象档次低。尽管近几年我区在城市建管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度,通过旧改棚改、引进项目、惠民实事,使得城市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囿于管理粗放、民生实事推进不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缺乏等因素影响,城市整体的形象、品味、档次还不够高,与新城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对此,区委、区政府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城市工作精神,把其作为加快实现我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率先小康”宏伟目标的重要路径,继续坚持“二产三产并举、双轮驱动,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两化提升”的发展定位,着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营,努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下面,就贯彻落实好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推进城市工作,最首要的是突出城市定位特色
推进城市工作,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平台建设,多做还欠账、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又要着眼长远,把推进城市工作放到“十三五”规划中去谋划、去推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自身特色的城市化路子,把青山湖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因此,要按照城乡一体和宜居宜业的定位,以塑造特色、张扬个性为灵魂,努力在放大优势、差别发展中提高建设水准。一要突出文化特色。城市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灵魂,是构建城市特色的“基因”。青山湖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素有“南昌历史文化六个发源地”之美誉。我们要充分挖掘青山湖区文化特有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表现手段,把文化延续于城市的文脉,熔铸于城市的精神,彰显于城市的形象,努力构筑青山湖区特有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在经营中增值,在经营中发展,在经营中升华,着力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宣传部、文广局、住建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专门队伍,聘请专门的专家,来研究挖掘塑造青山湖区的城市文化特点,让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区文化,让全省、全市人民感觉到青山湖区的突出点,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对外有东西可去推介和宣传。全区上下务必要认识到城市工作是一项全区性、系统性工作,城市文化特色现在没打造起来不等于以后也打造不起来,关键是我们要去研究、去塑造、去挖掘、去宣传。二要突出生态特色。围绕生态观光、水系风景、城市景观的开发,依托青山湖、天香园生态园林区、艾溪湖、瑶湖等生态系统,稳步提升城区生态功能,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青山湖样板”。要对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着力加快打造天香园5A级旅游景区,加快启动幸福渠40平方公里尤其是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生态居住主题公园建设,建设城市鸟道和现代滨湖休闲带,凸显我区城市的生态特色。三要突出亮点特色。要提升城市品位,必须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展示城市特色。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要突出特色,就必须把握重点,照顾一般,特别是搞好总体构思,精心设计和建设好重点街区和形象项目。要抓好“点”的打造,重点加快建设万达商业广场、华润置地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将其打造成为拿得出手的精品工程,在城东地区迅速屹立起一批“高大上”的地标性建筑。要抓好“线”的提升,重点加强对上海路特色街区、何兴特色街区等一批特色性街区的改造提升工作,帮助其改变形象,提升品味,活跃商机,带动人气。要抓好“面”的亮化,通过抓好路灯、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大树增绿、鲜花增韵、灯光增彩等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带动城区整体形象的档次提升,打造属于青山湖区的“黄金地带”和“不夜城”。四要突出产业特色。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不仅要看外在形象的“面子”,也要看产业实力的“里子”。要紧盯我区产业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围绕针织服装创意、LED光电、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几个方向,招大引强,走出一条与其他兄弟县区产业错位发展的特色道路。在城市产业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商发展扶持政策,整合区域内村级产业大楼、旧厂房等丰富的平台载体资源,加速电商企业在我区“扎堆”。同时,要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升级发展,尤其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扎堆”青山湖区显得尤为重要,在短期内尽量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彰显我们的城市经济。
二、推进城市工作,最基础的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龚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工作要统筹兼顾好“十大关系”,这是我区未来城市建设必须牢牢对照的根本遵循。近几年来,通过人财物资源的持续投入,我区主城区的品味形象有了明显提升,但对比其他兄弟县区,出行难、停车难、教育不均衡、就医不均衡等民生短板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我区的大区地位极不相符。对此,我们要重点围绕这些短板、欠账问题,切实走出老郊区时代的传统思维束缚,进一步加大投入,对症下药,注重集约高效,统筹地上地下,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中心城区。一是要以旧改棚改焕发城市新形象。紧紧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抢抓全市“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好南昌市旧城改造在拆迁安置、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有力政策,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当前,要确保迅速完成工人新村、火车站东广场南侧规划路、沈桥漆村、南镇村等去年启动项目的扫尾攻坚任务。同时,要对《青山湖区20xx年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的辛家庵村、梁万村、京川村等16个约107.17万平方米的20xx年旧改棚改项目超前谋划,积极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完成,并提前做好安置房规划设计工作,对安置房项目优先供地、优先征迁、优先拨付资金,确保改一片、成一片,尽快扫除掉城市疮疤。二是要以平台建设加速产城大融合。科学利用好改造腾出的每一寸土地,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权限、资金支持,立足昌东罗家片区、临江商务区、幸福渠流域起步区、中心镇域区“四大平台”载体,落实招商引资“六个跟踪”,积极开展产业大招商、项目大建设,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在主城区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引进一批与城市业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贸综合体项目,提升区域的人气和商气。同时,坚持二产“不能丢”,要做大做强昌东工业园区,加快罗家产城融合新区打造,推进“五大园中园”建设,积极引进一批有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从近期看,特别是要抓好区委会上确定的10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依靠产业项目建设为城市建设强筋壮骨,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城市配套功能就延伸覆盖到哪里,构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目前,十大项目从总体推进情况看很不平衡,这里面有领导工作力量摆布的不平衡,有各地推进工作力度的不平衡,更有工作成效的不平衡,请各位分管领导、各地的主要领导认真研究,加速推进。三是要以功能配套增强聚合力。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这也是青山湖区当前城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之一。要彻底根治“拉链马路”“城里看海”等“城市病”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地上地下的建设综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与民生实事工程统筹结合起来,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地上方面,重点是要加速推进罗家地区“两横三纵”、幸福渠流域起步区“四横七纵”及一批市管道路的新改扩建工程,分别启动义坊路、创业路、尤氨路、罗成路、谢佛路等5条道路的综合改造和江大南路、御景城路、民富路、铁路八村中心路等4条道路的综合提升工作,打通断头路,拉开城市框架格局,并重点抓好一批街道街景综合整治、绿地小游园、垃圾中转站、立体停车场项目的建设,围绕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好一批优质一流的学校、医院,进一步织密教育、医疗、文化等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地下方面,要坚持管线先行,配合市政职能部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推进水、电、气等管网设施的合理布局,并加大地下空间、人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能量充足、运转高效的配套设施体系。
三、推进城市工作,最关键的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尽管南昌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我区也荣获了“突出贡献奖”,但并不意味着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可以以此自足。龚书记反复指出,创建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那么到手的奖牌也会得而复失。从现状看,当前我区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城中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群众文明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公众安全感形势长期严峻,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坎,尤其是农村的卫生管理,我多次强调城市农村要统筹一体化,各个乡镇也在控规区域之内,没有理由不把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对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推动管理工作的长效化、市场化、法治化、社会化、一体化。一是要推动城市管理的长效化。要把长效机制作为抓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法宝,不断加以完善和巩固,要进一步发挥好区综管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围绕我区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长效体制,持续加强城市主干道、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其它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全力整治占道摊点、“六小”店面、垃圾广告、农贸市场、“五车六乱”、工地围挡等难点问题,重点抓好城乡插花地带和农村卫生管理。不断加大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全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成立工作队伍,落实管理基金,完善监督问责办法,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解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要加速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市民群众和社会单位参与的程度,由政府一家包揽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近几年来,我区加大了对社会服务的购买力度,全区主次干道外包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未来还要进一步大胆运用服务外包手段,对绿化养护一体化管理、“牛皮癣”清理、摊点管理等工作,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具有资质的企业和社会单位,要建立城市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在昌东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尝试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管养市场化步伐,变政府一家唱“独角戏”为多方力量参与的“大合唱”。三是要坚持城市管理的法治化。青山湖区作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城区,违章违法建设一直屡禁不止,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铁腕整治违章建筑虽然取得很好成效,但仍存在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的局面。前不久,罗家镇多个村庄趁春节特殊节点,出现大面积违章搭建,教训十分深刻。违章建筑屡禁不止,表现在下边、在群众,但根子在上边、在干部,特别是少数胆大妄为的村干部。区里将坚持按照文件规定,对顶风而上、拒不整改说明情况的,坚决立案调查,涉及干部的,触犯哪一条、按哪一条处理。今后要逐个区域、逐个类型清理整治在建和已建成的违法建筑。具体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坚持全面部署、属地管理、区域突破的原则,对于村庄、个人建设的违法建筑,首先由村庄发动群众在限定时间内自行拆除,到期后不拆的,由所在镇、街道、园区负责整治;对影响较大,镇街园区组织拆除确有困难的,由区级组织大规模集中拆除。整治行动中,不管涉及哪个部门,不管事关什么“背景”的人,都要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决不允许出现“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现象。四是要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化。近几年,随着青山湖区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大量村民、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开始逐步成为新的市民,但不可否认,部分人员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个提升、融合的过程。对此,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用好用足“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载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的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教给群众,把公序良俗、邻里公约普及开来,让人人都是城市管理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市民有序参与到城市的共管共建中来,让其切实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实际利好,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促使其自发培养起文明的习惯,逐步积蓄起文明的力量,让我区的城市环境更加文明、和谐、有序。五是要推进城市管理的一体化。前不久,龚书记再次对全市卫生环境进行了实地暗访,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抓城市管理工作的坚定决心。近段时期,我区主城区城市卫生环境大体得到了保持,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出现了局部反弹。为此,我们在抓城市管理工作过程中务必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一并纳入进来,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城乡统筹推进工作,特别是要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管理侧重点和方式的不同,通过统筹环境卫生整治、绿化整治、垃圾清运整治,加大投入力度、问题整改力度、监管考核力度等,最终使城市与农村都能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
四、推进城市工作,最迫切的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
要做好城市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化,必然遇到方方面面的瓶颈制约,必须靠改革创新解难题、破瓶颈、求突破,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保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持久动力。最核心的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点发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区财政属“吃饭”财政,我们不能用挤占干部群众工资的做法去建设城市,但是城市建设又是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必须规划好、建设好,钱从哪来?在新常态下,要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钱不办事”的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它经济要素,尽快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更要利用好市里近年对城区加大投入力度的有利机遇。一方面要争取金融支持。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各地也有不少利用国开行平台贷款的例子,去年,我们也利用了北京银行贷款进行路网建设。因此,要开动脑筋、积极争取,包装好项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做好城市建设开发工作。另一方面要吸引社会投资。探索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广州花城广场把“最贵”的地留出来做公园,上面做水景、下面掏空做商业空间和交通空间,形成20多万平米地下商业区,既美化了市区环境,又增加了商业、交通设施。希望大家改变“不给钱不办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路网建设等方面,灵活运用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来解决我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来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二是多管齐下,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央、省、市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区还有不少城中村,虽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纸面上的“市民”,但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做到安居乐业,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加快推进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安置社区周边配套布点不够健全,给农民带来诸如出行、教育、就业等衍生问题。为此,要通过完善社区生活配套功能和条件优势增强征地拆迁农民的归属感。一方面,在安置房布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就业、教育等的便利性,完善安置小区内外的功能布点,实现安置点和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服务配套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安置社区服务,拓展并延伸安置、社区服务中心在健康医疗、居民养老、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的保障性、利民性、公益性水平。其次,要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生活行为方式转变。城中村改造后,要通过大力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发挥原村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途径,逐步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方面把城中村居民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三是要统筹兼顾,解决好“民生怎么办”的问题。城市是人的城市,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城市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过去一年,区委、区政府顺应群众要求,扎实推进115个百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和10大惠民实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不仅打造了南昌何兴特色街区和创业路街头绿地小游园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立体停车场建设、背街小巷路灯亮化、集贸市场改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人民群众都是充分肯定的。下一步要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做好民生工作,真正让城市发展惠及人民群众。总的来讲要做到四个要:在目标上要追求“大民生”。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生”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充和丰富,如今的民生越来越“大”。一方面,妥善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平安青山湖建设的力度,全力打造广大市民都能感受到的宜居宜业的城区。在机制上要注重制度保障。无论是对民生工程的重视,还是对民生工程的投入,都要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我们今天下发的《青山湖区20xx年十六件惠民实事工作实施方案》和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的征求意见稿,就是民生工作制度化的体现。在工作上要力争创品牌。我区很多民生工作不仅走在了全市而且走在了全省前列,比如我区是全省首批11个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县(区)之一,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七年稳居全市榜首,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星级老年公寓等等。作为经济大区,今后民生工作更要高标准、创品牌,让人民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生活在青山湖区的美好和自豪。在覆盖上要实现城乡统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民生工程要进一步实现城乡全覆盖,最新的惠民政策要及时普惠到全区人民,使民生工程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城市工作虽然千头万绪,关键是事在人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作好城市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担好责任、抓好工作。要具备全局的观念。切实走出“城市工作是少数几个部门的事”的误区,无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全力支持,高效服务,尽快办好。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对城市工作亲自抓、亲自管;分管领导要主动作为、具体落实,特别是位处城市建管工作一线的综管办、城管、住建、农水、城投、公安、规划、交通、执法局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主体作用;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立项、资金调度和用地供给等工作;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广泛宣传我区城市工作的经验成就,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等等。区领导也要对各自挂点片区和分管领域的工作开展定期调度,帮助指导部门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城市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往打招呼、“打擦边球”的人情手段、变通手段越来越难以奏效,按规矩、按专业办事的要求越来越严。打比方说,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旧改征迁,目前都有大量的基础性前期工作要做,程序复杂、周期冗长,如果没有专业懂行的人才进行操作,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要走出传统的思想窠臼,走出自己的老思维、老办法、老一套,主动适应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积极拓宽视野,自觉创新探索,不断创新抓城市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做到懂行会干,勇谋善断,避免瞎指挥、胡折腾、打乱仗。要具备实干的作风。城市工作既有琐碎艰辛的一面,也有急难险重的一面,面临的问题不少、困难更大,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具备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要始终坚持与责任同行,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既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也要具备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善攻难关的先锋精神,在挑战面前有拼劲,在困难面前有钻劲,在挫折面前有韧劲,确保工作节奏再加快,时序意识再加强,推进措施再加码,事事领先,时时超前,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赢得快发展。
同志们,做好城市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强势推进,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实现“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率先小康”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建市以来首次城市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安排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下面,我在先伟同志所做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城市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第一,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准城市工作方向。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时隔37年中央层面重新启动的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廓清了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确立了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建设质量、强化依法治理、突出人的城镇化,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为我们推进城市工作指明了实施路径。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省委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大势、引领发展,努力开创全市城市工作新局面。
第二,客观审视我市城市现状,不断弥补城市工作短板。攀枝花是伴随国家资源开发、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全面提升。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面临着成长烦恼、转型之痛,比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导致城镇化“率高质低”,较低水平的资源开发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质量,重视地上轻地下、重建筑主体轻功能配套问题比较普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不足,部分地下管网老化破损严重,停车场、集贸市场、市民广场、生态绿地建设滞后,部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老旧小区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城市是市民幸福的载体,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从严从实解决发展中的各项问题。
第三,对焦三大战略定位,科学确立城市工作路径。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市情特征、融汇广大群众智慧作出的三大战略定位,是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总战略、总抓手,也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城市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健全城市综合功能,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基本实现由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城市、由钢铁之城向阳光花城、由三线建设城市向康养休闲城市的转变,努力把攀枝花建成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宜居宜业宜养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现在的74平方公里增加到84平方公里、增长13.51%,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64.74%增加到67%、增长3.49%。
二、发挥特色优势,突出重点关键,全力推进城市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一,突出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城市“坐标体系”。规划管长远、把方向,引领城市健康、长足发展。一要提升规划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系统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空间板块、产业构成、人文特色、建设现状等,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高起点擘画、精细化推敲,切实突出城市品味、体现资源禀赋、彰显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二要做好统筹衔接。对上要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规划,我省攀西城市群、攀西经济区规划相衔接,同时要积极对接滇中经济区、滇中城市群规划;对内要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规相衔接,提高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三要优化空间布局。立足经济社会特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的规划和控制,进一步优化“一心两轴四群”的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支撑、小城镇为基础、社区为单元,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四要强化规划约束。加大规划执行落实力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监督管控,严肃查处违法规划、违反规划的行为,切实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向同级人大定期报告内容,城市规划修改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二,突出营造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强筋健骨”。硬件设施是城市的肌体和骨骼。要围绕提升功能,突出补齐短板,注重集约高效,统筹地上地下,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一要持续推进新区建设。抓好以商务区为中心,核心区景观打造为亮点,新区医院、森林体育公园、花城商务中心、碧桂园等为带动的项目群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循环滚动开发,加快建设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区。二要持续推进集镇新村建设。把握扩权强县试点机遇,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分区,抓好米易、盐边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把握全国重点镇和全省百镇建设机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打造一批新型旅游镇、工业镇、商贸镇,带动全市小城镇加速发展。把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机遇,再造一批旅游新村。三要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成昆铁路新线、攀大高速攀枝花段、攀枝花综合客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攀宜沿江高速、三堆子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攀盐高速、大攀昭遵铁路、攀大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构建立足攀西、辐射川滇、水陆空兼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外部融入“大循环”。完善城乡路网布局,加强组团之间互联互通,扩大基本运输服务通达度和覆盖面,完善多层次城市客运服务系统,从内部改善“小循环”。四要持续推进棚改安居建设。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政策,推进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深化“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着力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五要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卫生等便民为民设施,抓好海绵城市、组合式建筑试点,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突出风貌打造,全力彰显城市“魅力形象”。衡量一座城市的实力,根本靠质量,关键在特色,主要看气质。要立足人文、自然特征,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城市风貌形象,持续增强城市魅力。一要“五创联动”树品牌。倒排时序节点,强化监督考核,全力推进“五创联动”工作,确保如期创建成功,努力把攀枝花建成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幸福美丽家园。二要强力整治补短板。充实保洁队伍,增加保洁设施,坚持城区全天候、全覆盖清扫保洁,着力治“脏”。加快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持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抓好堵点堵段交通疏导,完善停车场设施,着力治“堵”。强力开展垃圾乱倾乱倒、乱摆摊设点、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整治攻坚,重典治“乱”。三要精打细磨彰特色。坚持整体统筹与细部推敲相结合,抓好城市干道、商业街区、住宅小区、重要楼宇、重点桥梁、公共设施、城乡结合部、城市视野区等重点部位绿化、净化、亮化,抓好山体制高点、沿江两岸、桥梁隧道、城市干道、地标建筑和重点建筑群等重点点位夜景灯光的统筹打造,抓好大型牌匾、街面店招等重点广告的美化布置,打造绿色和生态品牌,形成靓丽风景线。特别是要充分挖掘三线建设、大笮文化、颛顼文化等本土文化,将其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景观打造等各个环节,形成浓郁的攀枝花特色文化环境氛围,努力使攀枝花城市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四,突出精细管理,有效破除城市“明障暗礁”。城市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要构建多元化城市管理体系。框定城市管理各方主体职责,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管体系,充分发挥城管委统揽作用、街道和镇主体作用、社区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探索实施市场化管理方式,建立起统筹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二要构建标准化城市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要求,统一作业标准,优化管理程序,量化评价考核,促进城市执法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特别是要结合依法治市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切实做到依法审批、依法管理、依法监管、依法处罚。三要构建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科学划分网格单元,推动以网格单元为基本单位对静态城市部件与动态城市事件进行定位分类管理服务,最终实现精细描述管理服务对象、精确采集管理服务信息、精准处理管理服务问题。四要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已建成的市、区数字城管平台,扩大覆盖网络,强化协同平台、前后平台建设,加快有机对接和资源共享,提高“数字城管”执行效率,实现精确、快速、高效、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五要构建人性化城市管理体系。积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推行阳光执法,提高城管执法公信力。开展柔性执法,坚决杜绝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
第五,突出改革创新,积极开拓城市“动力源泉”。改革是城市永葆生机的根本,创新是城市焕发活力的源泉。必须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一要始终坚持人的城镇化。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论证,着力抓好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二要切实转变建设理念。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有序开放小区、单位大院道路,切实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着力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要做好城市经营。加大推广运用PPP模式,着力盘活社会资源,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医疗和养老服务、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壮大城市建设经营的生力军。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提升城市工作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要把城市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党组)班子要集体研究、群策群力, “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分管领导要全力靠上、分工负责,不断加大对城市工作的协调力度。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市、县、乡、村四级城市工作统筹联动体系,一级紧扣一级抓好城市工作。
第二,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大力发扬“你有事、我加班,现场办、马上办”作风,坚持项目优先、效率优先、效果优先,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尽快实施;坚持效率优先,实施挂图作战,杜绝前松后紧,做到新建的尽快施工,建成的尽快投入使用,条件成熟的尽快开工;坚持效果优先,强化监督、加强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推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落实到底、落实到成。
第三,探索创新,提升水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研究,深化对新时期做好城市工作的理解和把握。积极主动“走出去”,深入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理念、有效措施,找到推动城市工作的“金钥匙”。要广开选贤任能之路,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加强城市专门人才建设,用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与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激发活力,共建共享。要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群团组织的积极性,汇聚城市工作合力。要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同志们!思路已经明晰,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落实。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攀枝花城市建设管理新局面!
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篇3
同志们: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中央、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全区下一步开展城市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党的以来,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继2013 年首次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去年年底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提出了“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总要求。今年2 月25 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市委书记龚建华同志立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立足省委对城市工作“十六字”工作要求和市委“二十字”总体任务,立足南昌市情实际和“六个南昌”的奋斗目标,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在抓城市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郭安市长也提出了“五项原则,七项工作”。龚书记和郭市长的重要讲话,为我区未来城市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根据,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领会,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刚才,昌华、先国同志分别就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创建、惠民便民利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京东镇、上海路街道、区城管委、区住建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城市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考验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希望全区各级干部,尤其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部门,要做好分内事,耕好责任田。同时,为了精简会议数量、提高工作效率,考虑到我们在年后已经先后召开了全区开放型经济会议和全区城市工作会议,基本涵盖了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的内容,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今年不再召开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会上一并下发了项目推进、旧城改造、惠民便民利民工程、民生实事、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和表扬的文件,请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抓好贯彻落实。
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关键是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市委也提出实现“三个文明”“六个南昌”的目标。对照市委目标,青山湖区作为南昌市传统的产业大区强区,在助推南昌实现“三个文明”“六个南昌”目标的伟大征程中理应作出更大贡献,争取更大成绩。但由于客观原因,时至今日,我区依然处于半城半乡、亦城亦乡现状,城市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告别“老郊区时代”,城市化步伐不快、不均、不优,历史欠账多、群众意见大的问题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 一是城市化率不够高。 目前,我区的实际城市化率约70%,数字上看不算低,但结合我区主城区地位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特别是罗家镇60 平方公里的18 个村,还是带有浓厚的农村色彩,说明我区城市化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是城市经济转型慢。 镇村经济是构成青山湖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区经济结构中,“低小散”的村级产业依然比重不小,缺乏“高大上”的产业支柱和龙头企业,没有很好的把土地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影响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拖累了城市化步伐。 三是城市品味形象档次低。 尽管近几年我区在城市建管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度,通过旧改棚改、引进项目、惠民实事,使得城市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囿于管理粗放、民生实事推进不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缺乏等因素影响,城市整体的形象、品味、档次还不够高,与新城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对此,区委、区政府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城市工作精神,把其作为加快实现我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率先小康”宏伟目标的重要路径,继续坚持“二产三产并举、双轮驱动,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两化提升”的发展定位,着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营,努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下面,就贯彻落实好全市城市工作会议,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推进城市工作,最首要的是突出城市定位特色
推进城市工作,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平台建设,多做还欠账、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又要着眼长远,把推进城市工作放到“十三五”规划中去谋划、去推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自身特色的城市化路子,把青山湖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因此,要按照城乡一体和宜居宜业的定位,以塑造特色、张扬个性为灵魂,努力在放大优势、差别发展中提高建设水准。 一要突出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灵魂,是构建城市特色的“基因”。青山湖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素有“南昌历史文化六个发源地”之美誉。我们要充分挖掘青山湖区文化特有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表现手段,把文化延续于城市的文脉,熔铸于城市的精神,彰显于城市的形象,努力构筑青山湖区特有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在经营中增值,在经营中发展,在经营中升华,着力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宣传部、文广局、住建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专门队伍,聘请专门的专家,来研究挖掘塑造青山湖区的城市文化特点,让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区文化,让全省、全市人民感觉到青山湖区的突出点,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对外有东西可去推介和宣传。全区上下务必要认识到城市工作是一项全区性、系统性工作,城市文化特色现在没打造起来不等于以后也打造不起来,关键是我们要去研究、去塑造、去挖掘、去宣传。 二要突出生态特色。围绕生态观光、水系风景、城市景观的开发,依托青山湖、天香园生态园林区、艾溪湖、瑶湖等生态系统,稳步提升城区生态功能,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青山湖样板”。要对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着力加快打造天香园5A 级旅游景区,加快启动幸福渠40 平方公里尤其是5 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生态居住主题公园建设,建设城市鸟道和现代滨湖休闲带,凸显我区城市的生态特色。 三要突出亮点特色。 要提升城市品位,必须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展示城市特色。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要突出特色,就必须把握重点,照顾一般,特别是搞好总体构思,精心设计和建设好重点街区和形象项目。要抓好“点”的打造,重点加快建设万达商业广场、华润置地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将其打造成为拿得出手的精品工程,在城东地区迅速屹立起一批“高大上”的地标性建筑。要抓好“线”的提升,重点加强对上海路特色街区、何兴特色街区等一批特色性街区的改造提升工作,帮助其改变形象,提升品味,活跃商机,带动人气。要抓好“面”的亮化,通过抓好路灯、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大树增绿、鲜花增韵、灯光增彩等绿化、美化、亮化效果,带动城区整体形象的档次提升,打造属于青山湖区的“黄金地带”和“不夜城”。 四要突出产业特色。 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不仅要看外在形象的“面子”,也要看产业实力的“里子”。要紧盯我区产业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围绕 针织服装创意、LED 光电、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几个方向,招大引强,走出一条与其他兄弟县区产业错位发展的特色道路。在城市产业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 ”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商发展扶持政策,整合区域内村级产业大楼、旧厂房等丰富的平台载体资源,加速电商企业在我区“扎堆”。同时,要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升级发展,尤其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扎堆”青山湖区显得尤为重要,在短期内尽量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彰显我们的城市经济。
二、推进城市工作,最基础的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龚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工作要统筹兼顾好“十大关系”,这是我区未来城市建设必须牢牢对照的根本遵循。近几年来,通过人财物资源的持续投入,我区主城区的品味形象有了明显提升,但对比其他兄弟县区,出行难、停车难、教育不均衡、就医不均衡等民生短板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我区的大区地位极不相符。对此,我们要重点围绕这些短板、欠账问题,切实走出老郊区时代的传统思维束缚,进一步加大投入,对症下药,注重集约高效,统筹地上地下,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中心城区。 一是要以旧改棚改焕发城市新形象。 紧紧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2020 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抢抓全市“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好南昌市旧城改造在拆迁安置、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有力政策,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当前,要确保迅速完成工人新村、火车站东广场南侧规划路、沈桥漆村、南镇村等去年启动项目的扫尾攻坚任务。同时,要对《青山湖区20xx 年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的辛家庵村、梁万村、京川村等16 个约107.17 万平方米的20xx 年旧改棚改项目超前谋划,积极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完成,并提前做好安置房规划设计工作,对安置房项目优先供地、优先征迁、优先拨付资金,确保改一片、成一片,尽快扫除掉城市疮疤。 二是要以平台建设加速产城大融合。 科学利用好改造腾出的每一寸土地,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权限、资金支持,立足昌东罗家片区、临江商务区、幸福渠流域起步区、中心镇域区“四大平台”载体,落实招商引资“六个跟踪”,积极开展产业大招商、项目大建设,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在主城区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引进一批与城市业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贸综合体项目,提升区域的人气和商气。同时,坚持二产“不能丢”,要做大做强昌东工业园区,加快罗家产城融合新区打造,推进“五大园中园”建设,积极引进一批有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从近期看,特别是要抓好区委会上确定的10 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依靠产业项目建设为城市建设强筋壮骨,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城市配套功能就延伸覆盖到哪里,构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目前,十大项目从总体推进情况看很不平衡,这里面有领导工作力量摆布的不平衡,有各地推进工作力度的不平衡,更有工作成效的不平衡,请各位分管领导、各地的主要领导认真研究,加速推进。三是要以功能配套增强聚合力。 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这也是青山湖区当前城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之一。要彻底根治“拉链马路”“城里看海”等“城市病”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地上地下的建设综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与民生实事工程统筹结合起来,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地上方面,重点是要加速推进罗家地区“两横三纵”、幸福渠流域起步区“四横七纵”及一批市管道路的新改扩建工程,分别启动义坊路、创业路、尤氨路、罗成路、谢佛路等5 条道路的综合改造和江大南路、御景城路、民富路、铁路八村中心路等4 条道路的综合提升工作,打通断头路,拉开城市框架格局,并重点抓好一批街道街景综合整治、绿地小游园、垃圾中转站、立体停车场项目的建设,围绕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15 分钟医疗服务圈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好一批优质一流的学校、医院,进一步织密教育、医疗、文化等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地下方面,要坚持管线先行,配合市政职能部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推进水、电、气等管网设施的合理布局,并加大地下空间、人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能量充足、运转高效的配套设施体系。
三、推进城市工作,最关键的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尽管南昌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我区也荣获了“突出贡献奖”,但并不意味着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可以以此自足。龚书记反复指出,创建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那么到手的奖牌也会得而复失。从现状看,当前我区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城中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群众文明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公众安全感形势长期严峻,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坎,尤其是农村的卫生管理,我多次强调城市农村要统筹一体化,各个乡镇也在控规区域之内,没有理由不把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对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推动管理工作的长效化、市场化、法治化、社会化、一体化。 一是要推动城市管理的长效化。 要把长效机制作为抓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法宝,不断加以完善和巩固,要进一步发挥好区综管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围绕我区城市管理提质升级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长效体制,持续加强城市主干道、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其它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全力整治占道摊点、“六小”店面、垃圾广告、农贸市场、“五车六乱”、工地围挡等难点问题,重点抓好城乡插花地带和农村卫生管理。不断加大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全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成立工作队伍,落实管理基金,完善监督问责办法,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解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是要加速城市管理的市场化。 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市民群众和社会单位参与的程度,由政府一家包揽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近几年来,我区加大了对社会服务的购买力度,全区主次干道外包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未来还要进一步大胆运用服务外包手段,对绿化养护一体化管理、“牛皮癣”清理、摊点管理等工作,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具有资质的企业和社会单位,要建立城市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在昌东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尝试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管养市场化步伐,变政府一家唱“独角戏”为多方力量参与的“大合唱”。 三是要坚持城市管理的法治化。 青山湖区作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城区,违章违法建设一直屡禁不止,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铁腕整治违章建筑虽然取得很好成效,但仍存在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的局面。前不久,罗家镇多个村庄趁春节特殊节点,出现大面积违章搭建,教训十分深刻。违章建筑屡禁不止,表现在下边、在群众,但根子在上边、在干部,特别是少数胆大妄为的村干部。区里将坚持按照文件规定,对顶风而上、拒不整改说明情况的,坚决立案调查,涉及干部的,触犯哪一条、按哪一条处理。今后要逐个区域、逐个类型清理整治在建和已建成的违法建筑。具体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坚持全面部署、属地管理、区域突破的原则,对于村庄、个人建设的违法建筑,首先由村庄发动群众在限定时间内自行拆除,到期后不拆的,由所在镇、街道、园区负责整治;对影响较大,镇街园区组织拆除确有困难的,由区级组织大规模集中拆除。整治行动中,不管涉及哪个部门,不管事关什么“ 背景” 的人,都要敢于碰硬、严格执法,决不允许出现“ 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 的现象。 四是要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化。 近几年,随着青山湖区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大量村民、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开始逐步成为新的市民,但不可否认,部分人员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个提升、融合的过程。对此,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用好用足“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载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的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教给群众,把公序良俗、邻里公约普及开来,让人人都是城市管理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市民有序参与到城市的共管共建中来,让其切实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实际利好,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促使其自发培养起文明的习惯,逐步积蓄起文明的力量,让我区的城市环境更加文明、和谐、有序。 五是要推进城市管理的一体化。 前不久,龚书记再次对全市卫生环境进行了实地暗访,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抓城市管理工作的坚定决心。近段时期,我区主城区城市卫生环境大体得到了保持,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却出现了局部反弹。为此,我们在抓城市管理工作过程中务必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治理一并纳入进来,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城乡统筹推进工作,特别是要把握好城市与农村管理侧重点和方式的不同,通过统筹环境卫生整治、绿化整治、垃圾清运整治,加大投入力度、问题整改力度、监管考核力度等,最终使城市与农村都能实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
四、推进城市工作,最迫切的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
要做好城市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化,必然遇到方方面面的瓶颈制约,必须靠改革创新解难题、破瓶颈、求突破,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保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持久动力。最核心的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多点发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区财政属“吃饭”财政,我们不能用挤占干部群众工资的做法去建设城市,但是城市建设又是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必须规划好、建设好,钱从哪来?在新常态下,要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钱不办事”的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它经济要素,尽快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更要利用好市里近年对城区加大投入力度的有利机遇。 一方面要争取金融支持。 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各地也有不少利用国开行平台贷款的例子,去年,我们也利用了北京银行贷款进行路网建设。因此,要开动脑筋、积极争取,包装好项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做好城市建设开发工作。另一方面 要吸引社会投资。 探索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广州花城广场把“最贵”的地留出来做公园,上面做水景、下面掏空做商业空间和交通空间,形成20 多万平米地下商业区,既美化了市区环境,又增加了商业、交通设施。希望大家改变“不给钱不办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路网建设等方面,灵活运用PPP 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来解决我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来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是多管齐下,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央、省、市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区还有不少城中村,虽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纸面上的“市民”,但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做到安居乐业,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加快推进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我区已建成安置社区周边配套布点不够健全,给农民带来诸如出行、教育、就业等衍生问题。为此,要通过完善社区生活配套功能和条件优势增强征地拆迁农民的归属感。 一方面,在安置房布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就业、教育等的便利性,完善安置小区内外的功能布点,实现安置点和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服务配套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安置社区服务,拓展并延伸安置、社区服务中心在健康医疗、居民养老、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的保障性、利民性、公益性水平。其次,要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生活行为方式转变。 城中村改造后,要通过大力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 发挥原村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等途径,逐步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方面把城中村居民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 三是要统筹兼顾,解决好“民生怎么办”的问题。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城市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过去一年,区委、区政府顺应群众要求,扎实推进115 个百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和10 大惠民实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不仅打造了南昌何兴特色街区和创业路街头绿地小游园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立体停车场建设、背街小巷路灯亮化、集贸市场改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人民群众都是充分肯定的。下一步要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做好民生工作,真正让城市发展惠及人民群众。总的来讲要做到四个要:在目标上要追求“大民生”。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生”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充和丰富,如今的民生越来越“大”。一方面,妥善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平安青山湖建设的力度,全力打造广大市民都能感受到的宜居宜业的城区。在机制上要注重制度保障。无论是对民生工程的重视,还是对民生工程的投入,都要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我们今天下发的《青山湖区20xx 年十六件惠民实事工作实施方案》和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的征求意见稿,就是民生工作制度化的体现。在工作上要力争创品牌。我区很多民生工作不仅走在了全市而且走在了全省前列,比如我区是全省首批11 个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县(区)之一,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七年稳居全市榜首,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星级老年公寓等等。作为经济大区,今后民生工作更要高标准、创品牌,让人民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生活在青山湖区的美好和自豪。在覆盖上要实现城乡统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民生工程要进一步实现城乡全覆盖,最新的惠民政策要及时普惠到全区人民,使民生工程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城市工作虽然千头万绪,关键是事在人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作好城市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担好责任、抓好工作。 要具备全局的观念。 切实走出“城市工作是少数几个部门的事”的误区,无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全力支持,高效服务,尽快办好。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对城市工作亲自抓、亲自管;分管领导要主动作为、具体落实,特别是位处城市建管工作一线的综管办、城管、住建、农水、城投、公安、规划、交通、执法局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主体作用;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立项、资金调度和用地供给等工作;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广泛宣传我区城市工作的经验成就,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等等。区领导也要对各自挂点片区和分管领域的工作开展定期调度,帮助指导部门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要具备专业的能力。 城市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往打招呼、“打擦边球”的人情手段、变通手段越来越难以奏效,按规矩、按专业办事的要求越来越严。打比方说,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旧改征迁,目前都有大量的基础性前期工作要做,程序复杂、周期冗长,如果没有专业懂行的人才进行操作,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要走出传统的思想窠臼,走出自己的老思维、老办法、老一套,主动适应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积极拓宽视野,自觉创新探索,不断创新抓城市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做到懂行会干,勇谋善断,避免瞎指挥、胡折腾、打乱仗。 要具备实干的作风。 城市工作既有琐碎艰辛的一面,也有急难险重的一面,面临的问题不少、困难更大,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具备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要始终坚持与责任同行,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既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计得失,也要具备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善攻难关的先锋精神,在挑战面前有拼劲,在困难面前有钻劲,在挫折面前有韧劲,确保工作节奏再加快,时序意识再加强,推进措施再加码,事事领先,时时超前,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赢得快发展。
同志们,做好城市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强势推进,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实现“重振雄风、再创辉煌、率先小康”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过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2.全市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