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生经验
人生经验由年龄、性别、职业所决定,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活范围,不同的生活范围赋予人们的是不同的人生经验,而不同的人生经验无疑对人们作出的选择心理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人生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分享人生经验篇一
4月22日,xx教育局举办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活动,有幸请到了著名学者胡兴龙老师(这里我没有称他为教授,我觉得称老师更适合我们,因为教授是给大学生上课的,而我们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里,还是一个小学生,还刚起步,不能与大学生同日而语)到现场讲课。胡老师用5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讲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路,在这5个小时的讲座中,胡老师更多的是跟我们分享了他三十年的人生成长之路,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来引领我们今后的成长。
胡老师的经历,看似复杂,实为简单;看似简单,实属不易。复杂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简单是他只是坚持了自己应该坚持的,不易是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确实很难。胡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我们经常说把简单的事坚持到底就不简单,胡老师一生的追求正是得于他的坚持,无论是在求学期间博览群书的坚持,还是供职后不断深造的坚持。无论是在高原地区的艰苦环境中,还是在沿海激烈的竞争中,胡老师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标。正是缘于这种坚持,他无论在物理学、汉语言文学还是经济学的领域里都能充满激情,勇往直前。当我们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胡老师又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起跑。
二是追求。我们试着把胡老师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来重新设想一下。1982年大学毕业,分到学校教书,后来再到中学任教,想办法读一个物理学的函授本科。再后来由于当时物理老师的缺乏可能会调入高中教物理,90年代初就应该是一个高级教师。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到高级教师这里似乎就已经达到了教书生涯的巅峰时期。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前,他就可以坐吃老本了。再后来,他的学生当了局长,找上门去,想整个闲职。上上网,打打麻将,就这样终其一生。但胡老师并没有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别人看起来非常艰辛的成长之路。正是因为这种追求,直至今天,他还没有说自己是一名老教师,他还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还在精神焕发,还在奋斗不息。
三是定位。胡老师给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三十年来他才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为实现这样的一个定位而努力着。而我们的教师也往往会给自己定位,比如有人说教师是良心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这样的定位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有人说我这一辈混得个高级职称就行了,这样的定位有点功利思想,为什么呢?因为高级工资高嘛。也有人说,我这一辈子能整个校长当当就行了,这样的定位也同样有点功利思想,还不是为了那一丁点利益吗?这就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没有了激情,过早的就把自己划入老教师的行列,开始享受起学校的优惠政策——养老去了。胡老师在讲课中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至少要到60岁以后,而60岁以前就应该为这个定位而不断努力,到那时虽然你已经60岁了,你也可能还会觉得你有好多事没有做完。
四是激情。从胡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深深的被他的激情所感动,你看他在台上,一会来一段幽默的小故事,一会唱一段曾经唱过的歌曲,一会又趴在地上做藏民朝拜的样子,一会儿又会跟学员们做一些小活动,一会还会大声说,掌声在哪里呀?其实,他讲课的这一系列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他对自己生活充满着激情。再来看我们自己,未老先衰者不在少数,有些甚至对胡老师那句“掌声在哪里”的话语有些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一些歌唱家才会这么做,想想,歌唱家是什么人,歌唱家们也是对生活充满着激情之人呀!
他们为什么总会需要别人的掌声,他们需要那一种热烈的气氛啊!而正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乐观,对快乐的向往,才会有“给点掌声”的需要。其实一个人如果充满着激情,他会对各种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就像胡老师一样,学了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学了汉语言文学又学经济管理,这正是基于他对生活充满着激情。而一旦一个人失去激情,会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会自以为是的给别人下一个定义——无聊。
五个小时的学习是短暂的,但它却浓缩了胡老师三十年的人生精华,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又会有一批像胡老师一样的学者出现,而多年前,他们还是坐在下面听讲的一批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年轻教师!
分享人生经验篇二
2004年我辍学于南京某大学,梦想着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灵感变成现实。我开过餐饮店,在南京某医药集团做过DBA,帮旅游公司开发过网 站,在站台,58同城上帮人开发过零散软件,做过家教,社会调查,塑料厂采购,也进入过传销组织(非安利,完全非法的那种),偶然的机会还免费跑了中国绝大 部分地方,穷的时候甚至想去卖血换点晚饭钱。这一切都发生在大学3年里(没上满4年)。
我现在都惊奇当年的精力,是如此得充沛,生命力如此顽强!那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可能因为读书太少,见识太少),只想赚点钱,到处走走看看,对技术,金 钱和美女充满了崇拜。那时候日子似乎没有提到生活的高度,仅仅是生存罢了。
毕业前,但辅导员激情四射得劝大家考研时,我已经收拾好包裹离开了学校。我选择了绝大部分人都会走的路--- 去找工作。当年的我确实有足够的能量去闯,但无 法说做一份事业,和今天毕业的学生比,我当年缺乏知识,缺乏资金,缺乏合伙人。
这里也劝一下刚毕业就想创业的学生,除非家里有足够的支撑,否则一出校门就想创业的朋友还是三思。创业不仅仅是一些点子。还有资金管理,团队管理,市场分 析等等。 社会不算太险恶,但基本上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能处理的。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通常情况下建议去一个企业待2~3年,如果目标就是创业,就不用计较金钱,在企业里尽可能每个岗位都待一下,然后再出来尝试创业,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找工作并不算一件难事,虽然当时最高学历就高中。很多朋友觉得学历低找工作没有自信心。这里有一些简单的Tips:
企业里需要几种人:
管理者,能全局把握事情,并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成的人
干活的人,能服从老板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的人
有关系的人,不能做事,但老爸比李刚还狠的人。
有钱人,项目向前推进,钱当然是最重要的。
进入一个企业,永远想一想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能奉献什么?正常的企业都需要能做事的人,无论是编程还是扫厕所。学历很重要,那肯定不是重要的。大企业之 所以有规定雇员本科向上,那时因为从概率学来看,能上本科以上的人肯定相对比本科以下的能力强。当然这只是概率,如果你看准一个企业,只要有机会展现出你的能力,我相信即使没有学历企业也是会录用的。
在上海我整整待了5年,经历过4个企业,都是研发手机或者手机相关系统的。5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那时候一切相对还比较简单,张江的房价还在6~8K,长三角 还没有那么多雾霾,每年GDP都还打着鸡血向上冲,我的亲戚们朋友们还梦想着未来某一天中国护照可以横行全球,赵本山还想着铁岭像纽约一样发达...
城市的生活能让一个普通人走向2级分化。一部分人吃不消压力或者不喜欢高节奏,会慢慢萌生退回n级城市的想法。对于这个,我没有资格评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哲学书上不经常说人生应该追求简单快乐?收入够用,家庭美满,家人健康不就是简单快乐吗?又何必东奔西跑,追逐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当然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喜欢鹤立鸡群,喜欢灯红酒绿,也喜欢纸醉金迷。对于这个,我也没有资格评论,说实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感觉,只是能做到的只是一小部分。5年中我很多同事都开始创业了,确实,在快速发展的中国,5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但那时的我总是过于保守,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锻炼。错过了很多的机会。当年创业的同事和朋友相当一部分最后都获取了比较大的财富,当时我觉得很多人属于暴发户,但从现在来看,我错了。财富,经验,知识,人脉都是相辅相成的。 财富可以让人有更宽的路,有了路,你就有人脉,增加了经验,自然积累了知识。这里建议执着的IT程序员们,除非coding是你的爱好,否则人的选择是可以多样的. 不是整天抱着电脑,手机,Pad就表示你在追梦;整天讨论C++,Java,Object-C就是技术多牛。随便科技到什么程度,技术永远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这里再分享一个买房的故事。2007年上海的房价大家都觉得到顶了,事实上那时候南京还很难找到每平方过万的房子;北京5环还只有7~8K,上海浦东(部分地区),闵行,松江房价基本都还在10k以内。当时我和一些同事都在买房,我看中一个88平的公寓房,兜里只有几万块。但当时赌性很强,就借钱买下了, 买下之后政府开始调控房价,再加上经济危机,房价出现了暴涨。我记得当时有4个月时间房子几乎每周涨2~3万。持续半年之后,当时犹豫不决的同事终于买不起了。到08年10月份卖房时(12个月整),房价整整涨了80%. 买家是一个公务员,我那房子是2室2厅的,那土豪从前门进,走到后面阳台的窗口看了看,就拍板买下了。期间他只说了2句话:能便宜一点吗?我说,不能便宜,这个价格是低的了;他说:好吧,我们找中介签合同。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投资没有人是100%有把握赚钱的,即使巴菲特也不行。年轻的时候可以略微带点赌性,会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前几天朋友吃饭,一个朋友分享我一个故事:他一个资产上千万的朋友的发家过程。当年他借款5万,到处东奔西走,做生意一直快准狠,所以每年资产都能翻好几番,他的经验就是 "nothing to lose". 如果你的资产只有几万块,如果你的父母是个农民,如果你的女朋友现在还不那么物质,如果你2~3年内还不准备要孩子,可以放手博一下。你本来就一无所有,还能失败到哪里去?
年轻的时候你可以拿钱做投资,积累财富;你也可以拿钱买开心,积累阅历和人脉。但建议最好不要将钱存银行。无数的理财,励志书都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基本道理,就是穷人存款,富人贷款。
在上海的日子我积累了一些技术,一点点人脉,一点点自信外加一点点担忧!5年的日子足可以让一个打工者过上简单舒适的生活(如果你努力的话)。有一次我在阳台上抽烟,突然想到我就这样?生个孩子,然后慢慢老去?
08年我结婚了,过得还不错。但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当年的选择并不是最优选择,结婚代表着责任,大部分30岁以内的人都还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真实的一面 ,未来怎么走。这个时候就去找个人结婚了,通常琐事无穷,争吵不断。当然我的意思不代表能深思熟虑的婚姻就是好的,在我认识的圈子里,几乎没有看到结婚3年后还相敬如宾的。看我文章的人如果有人能和另一半相处非常好的,请分享您的经验,我非常愿意改进学习。
我卖房的原因很简单,想移民。和绝大部分移民的朋友类似,我对国外一无所知,移民前我只去过一次香港。
移民,我们依旧走了一条相当稳的路,我让我老婆去澳洲读书,然后申请移民,我做陪读,然后找工作养家。算算我们在澳洲也生活了5年多了,即使现在想到当年刚来的日子,还是很累。记得我的体重从出国前150多在一年内跌到120,然后第三年才恢复到150,去年年初变成了160,今年又回到了148.
出国前读过一朋友的博客说 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国内好脏好乱好热闹。诚然,即使现在我周边已经有不少老移民了,这句话还依然适用。这里给一些想移民的朋友一点简单的忠告: 国外不是想象得那样好,当然也不是CCAV播得那么乱。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在100年前就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在过去的100年不断进行物质和精神的调和才出现现在的表面上乌托邦一样的社会。每个国家都有脏乱差,只是发达国家比例少些,民主多一些,生活简单些,文化隔阂些,语言不通些... 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得好的,基本上都是英文很好,赞同并融入西方文化的;或者富二代能在外面一撒千金的;又或者长得漂亮胸部又大的。 国外的5年是我人生慢慢走向成熟的5年。
出国前我自己一直奉行非黑即白的做事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分成做还是不做,钱分成花还是不花,人分成好人还是坏人... 这样做,可以让人生简单到极致,当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偏激。
出国前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成功,现在想想,这也属于上面所说非黑即白。成功属于少数人,坚持不坚持都不见得能成功。但把握自己的方向很重要,无论何时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梦想可以是赚钱的也可以是有自我成就的,但最好是赚钱的。
出国前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很多IT朋友们羡慕的,但现在有所改观,别人的看法或许无法影响你,但会影响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最后还会作用于你。活在世俗的社会里就需要注意人情世故,如果实在不喜欢,移民是一个选择。
出国前我觉得学文科的人都傻透了,整天星座,算命之类搞虚的,现在慢慢明白在普通人眼里咱们写的软件和别人弄得龟壳算命没啥区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这可以归类成长大了就世故那一类。其实我想说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化,这种变化从人性角度可能是退步的,但这不要紧,投资学角度说顺势而为。做人,或者说做一个普通人也要顺势而为,当你有足够的能量时可以做些出格的事,当然出了格你要有能力回到正轨。
2008年12月4号。那天国内很冷,我12月3号从浦东机场出发时,0度,香港转机时20度左右,到澳洲已经变成38度的样子。当我拎着行李箱走出机场,发现口袋里只有100元澳币,没有零钱打电话,我不知道东西南北,手机已经没了信号... 机场外热浪滚滚,让我才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地球的另外一半,生活从今天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的东西很多,气候,语言,食物,习惯,工作以及已经来澳大半年的老婆。
刚开始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喜,我们和经过的路人打招呼,聊天,一起去市区看中国城,和一火车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一起去老婆学校上课。那种新奇给异国他乡的人一种能量,就像望梅止渴。你心里会想,那么多的外国人能在这个国家生存下来,我也一定可以。那时候我们住95澳币一周的房子,和其他4个中国人分享一套别墅;周末去超市买0.99澳币3公斤的土豆以及3.99澳币一公斤的鸡腿;这里我们吃到软软的梨子以及脆脆的柿子;这里如果你比较懒,蔬菜水果可以不洗就直接吃;超市有卖黑色的洋娃娃;当地老外不爱吃带骨头的东西;袋鼠比人还多;苍蝇可以笨到直接被踩死...
好景不常,2个月后我就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我老婆留学的所有钱都来自于我们上海的积蓄。而积蓄仅仅够留学以及基本生活的费用。
在国内一个有着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是不会担心工作问题的,但在澳洲。一切都回到了起点。我将简历修改了很多遍,但由于英文能力的局限,改完后连自己都读不顺畅。由于不了解澳洲文化,我们一家一家职介跑,跑了几天才弄明白,这里见正规的职介都需要预约,直接上门是很不礼貌,对方几乎不可能给我介绍工作;外加我是陪读签证,很多单位不太喜欢。
(国内的朋友问什么是陪读签证,这其实是学生签的一种,一般用于陪配偶读书,或者家长陪孩子读书。由于我老婆是读的硕士,所以我的陪读签可以全职工作)
刚开始的澳洲生活并没有太多给我激动或者幸运的地方。和绝大部分学生或者新移民一样,我开始寻找labour工,国内就叫体力活。简单,来钱快,不用交税... 当然工资很低。
这样的工种可谓遍地都是,华人占主流的主要就是饭店,清洁,按摩(正规的那种),搬家等等。由于这些都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能,所以基本上一天就找到合适的,2天后就可以上岗培训了。
未曾想到的是这样的工作一做就做了接近一年半。当然这一年半发生了不少事情,比如我们自己购买了自己的加盟清洁生意。【知识普及一下:所谓加盟商,请看百度百科。 澳洲加盟体系十分成熟,大到大型大卖场,电脑服务公司,小到冰激凌店,清洁之类的。加盟总公司通常发展品牌,寻找成熟的供应商,协助小商家进行市场推广等工作】自己做老板的好处就是赚的钱多了,经济上可以宽松些。我们不用经常吃土豆鸡块,偶尔也可以去超市买点绿色蔬菜增强下维生素。【再普及一下,澳洲很多蔬菜很贵,比如老外超市的一把小葱要
人生经验由年龄、性别、职业所决定,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活范围,不同的生活范围赋予人们的是不同的人生经验,而不同的人生经验无疑对人们作出的选择心理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人生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分享人生经验篇一
4月22日,xx教育局举办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活动,有幸请到了著名学者胡兴龙老师(这里我没有称他为教授,我觉得称老师更适合我们,因为教授是给大学生上课的,而我们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里,还是一个小学生,还刚起步,不能与大学生同日而语)到现场讲课。胡老师用5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讲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路,在这5个小时的讲座中,胡老师更多的是跟我们分享了他三十年的人生成长之路,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来引领我们今后的成长。
胡老师的经历,看似复杂,实为简单;看似简单,实属不易。复杂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简单是他只是坚持了自己应该坚持的,不易是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确实很难。胡老师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我们经常说把简单的事坚持到底就不简单,胡老师一生的追求正是得于他的坚持,无论是在求学期间博览群书的坚持,还是供职后不断深造的坚持。无论是在高原地区的艰苦环境中,还是在沿海激烈的竞争中,胡老师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目标。正是缘于这种坚持,他无论在物理学、汉语言文学还是经济学的领域里都能充满激情,勇往直前。当我们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胡老师又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起跑。
二是追求。我们试着把胡老师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来重新设想一下。1982年大学毕业,分到学校教书,后来再到中学任教,想办法读一个物理学的函授本科。再后来由于当时物理老师的缺乏可能会调入高中教物理,90年代初就应该是一个高级教师。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到高级教师这里似乎就已经达到了教书生涯的巅峰时期。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前,他就可以坐吃老本了。再后来,他的学生当了局长,找上门去,想整个闲职。上上网,打打麻将,就这样终其一生。但胡老师并没有按照一般教师的成长轨迹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别人看起来非常艰辛的成长之路。正是因为这种追求,直至今天,他还没有说自己是一名老教师,他还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还在精神焕发,还在奋斗不息。
三是定位。胡老师给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三十年来他才不断追求,不断努力,为实现这样的一个定位而努力着。而我们的教师也往往会给自己定位,比如有人说教师是良心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这样的定位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有人说我这一辈混得个高级职称就行了,这样的定位有点功利思想,为什么呢?因为高级工资高嘛。也有人说,我这一辈子能整个校长当当就行了,这样的定位也同样有点功利思想,还不是为了那一丁点利益吗?这就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没有了激情,过早的就把自己划入老教师的行列,开始享受起学校的优惠政策——养老去了。胡老师在讲课中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至少要到60岁以后,而60岁以前就应该为这个定位而不断努力,到那时虽然你已经60岁了,你也可能还会觉得你有好多事没有做完。
四是激情。从胡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深深的被他的激情所感动,你看他在台上,一会来一段幽默的小故事,一会唱一段曾经唱过的歌曲,一会又趴在地上做藏民朝拜的样子,一会儿又会跟学员们做一些小活动,一会还会大声说,掌声在哪里呀?其实,他讲课的这一系列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他对自己生活充满着激情。再来看我们自己,未老先衰者不在少数,有些甚至对胡老师那句“掌声在哪里”的话语有些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一些歌唱家才会这么做,想想,歌唱家是什么人,歌唱家们也是对生活充满着激情之人呀!
他们为什么总会需要别人的掌声,他们需要那一种热烈的气氛啊!而正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乐观,对快乐的向往,才会有“给点掌声”的需要。其实一个人如果充满着激情,他会对各种活动都非常感兴趣,就像胡老师一样,学了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学了汉语言文学又学经济管理,这正是基于他对生活充满着激情。而一旦一个人失去激情,会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会自以为是的给别人下一个定义——无聊。
五个小时的学习是短暂的,但它却浓缩了胡老师三十年的人生精华,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又会有一批像胡老师一样的学者出现,而多年前,他们还是坐在下面听讲的一批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的年轻教师!
分享人生经验篇二
2004年我辍学于南京某大学,梦想着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灵感变成现实。我开过餐饮店,在南京某医药集团做过DBA,帮旅游公司开发过网 站,在站台,58同城上帮人开发过零散软件,做过家教,社会调查,塑料厂采购,也进入过传销组织(非安利,完全非法的那种),偶然的机会还免费跑了中国绝大 部分地方,穷的时候甚至想去卖血换点晚饭钱。这一切都发生在大学3年里(没上满4年)。
我现在都惊奇当年的精力,是如此得充沛,生命力如此顽强!那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可能因为读书太少,见识太少),只想赚点钱,到处走走看看,对技术,金 钱和美女充满了崇拜。那时候日子似乎没有提到生活的高度,仅仅是生存罢了。
毕业前,但辅导员激情四射得劝大家考研时,我已经收拾好包裹离开了学校。我选择了绝大部分人都会走的路--- 去找工作。当年的我确实有足够的能量去闯,但无 法说做一份事业,和今天毕业的学生比,我当年缺乏知识,缺乏资金,缺乏合伙人。
这里也劝一下刚毕业就想创业的学生,除非家里有足够的支撑,否则一出校门就想创业的朋友还是三思。创业不仅仅是一些点子。还有资金管理,团队管理,市场分 析等等。 社会不算太险恶,但基本上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能处理的。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通常情况下建议去一个企业待2~3年,如果目标就是创业,就不用计较金钱,在企业里尽可能每个岗位都待一下,然后再出来尝试创业,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找工作并不算一件难事,虽然当时最高学历就高中。很多朋友觉得学历低找工作没有自信心。这里有一些简单的Tips:
企业里需要几种人:
管理者,能全局把握事情,并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成的人
干活的人,能服从老板不找借口将事情做完的人
有关系的人,不能做事,但老爸比李刚还狠的人。
有钱人,项目向前推进,钱当然是最重要的。
进入一个企业,永远想一想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能奉献什么?正常的企业都需要能做事的人,无论是编程还是扫厕所。学历很重要,那肯定不是重要的。大企业之 所以有规定雇员本科向上,那时因为从概率学来看,能上本科以上的人肯定相对比本科以下的能力强。当然这只是概率,如果你看准一个企业,只要有机会展现出你的能力,我相信即使没有学历企业也是会录用的。
在上海我整整待了5年,经历过4个企业,都是研发手机或者手机相关系统的。5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那时候一切相对还比较简单,张江的房价还在6~8K,长三角 还没有那么多雾霾,每年GDP都还打着鸡血向上冲,我的亲戚们朋友们还梦想着未来某一天中国护照可以横行全球,赵本山还想着铁岭像纽约一样发达...
城市的生活能让一个普通人走向2级分化。一部分人吃不消压力或者不喜欢高节奏,会慢慢萌生退回n级城市的想法。对于这个,我没有资格评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哲学书上不经常说人生应该追求简单快乐?收入够用,家庭美满,家人健康不就是简单快乐吗?又何必东奔西跑,追逐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当然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喜欢鹤立鸡群,喜欢灯红酒绿,也喜欢纸醉金迷。对于这个,我也没有资格评论,说实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喜欢这种感觉,只是能做到的只是一小部分。5年中我很多同事都开始创业了,确实,在快速发展的中国,5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但那时的我总是过于保守,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锻炼。错过了很多的机会。当年创业的同事和朋友相当一部分最后都获取了比较大的财富,当时我觉得很多人属于暴发户,但从现在来看,我错了。财富,经验,知识,人脉都是相辅相成的。 财富可以让人有更宽的路,有了路,你就有人脉,增加了经验,自然积累了知识。这里建议执着的IT程序员们,除非coding是你的爱好,否则人的选择是可以多样的. 不是整天抱着电脑,手机,Pad就表示你在追梦;整天讨论C++,Java,Object-C就是技术多牛。随便科技到什么程度,技术永远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这里再分享一个买房的故事。2007年上海的房价大家都觉得到顶了,事实上那时候南京还很难找到每平方过万的房子;北京5环还只有7~8K,上海浦东(部分地区),闵行,松江房价基本都还在10k以内。当时我和一些同事都在买房,我看中一个88平的公寓房,兜里只有几万块。但当时赌性很强,就借钱买下了, 买下之后政府开始调控房价,再加上经济危机,房价出现了暴涨。我记得当时有4个月时间房子几乎每周涨2~3万。持续半年之后,当时犹豫不决的同事终于买不起了。到08年10月份卖房时(12个月整),房价整整涨了80%. 买家是一个公务员,我那房子是2室2厅的,那土豪从前门进,走到后面阳台的窗口看了看,就拍板买下了。期间他只说了2句话:能便宜一点吗?我说,不能便宜,这个价格是低的了;他说:好吧,我们找中介签合同。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投资没有人是100%有把握赚钱的,即使巴菲特也不行。年轻的时候可以略微带点赌性,会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前几天朋友吃饭,一个朋友分享我一个故事:他一个资产上千万的朋友的发家过程。当年他借款5万,到处东奔西走,做生意一直快准狠,所以每年资产都能翻好几番,他的经验就是 "nothing to lose". 如果你的资产只有几万块,如果你的父母是个农民,如果你的女朋友现在还不那么物质,如果你2~3年内还不准备要孩子,可以放手博一下。你本来就一无所有,还能失败到哪里去?
年轻的时候你可以拿钱做投资,积累财富;你也可以拿钱买开心,积累阅历和人脉。但建议最好不要将钱存银行。无数的理财,励志书都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基本道理,就是穷人存款,富人贷款。
在上海的日子我积累了一些技术,一点点人脉,一点点自信外加一点点担忧!5年的日子足可以让一个打工者过上简单舒适的生活(如果你努力的话)。有一次我在阳台上抽烟,突然想到我就这样?生个孩子,然后慢慢老去?
08年我结婚了,过得还不错。但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当年的选择并不是最优选择,结婚代表着责任,大部分30岁以内的人都还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真实的一面 ,未来怎么走。这个时候就去找个人结婚了,通常琐事无穷,争吵不断。当然我的意思不代表能深思熟虑的婚姻就是好的,在我认识的圈子里,几乎没有看到结婚3年后还相敬如宾的。看我文章的人如果有人能和另一半相处非常好的,请分享您的经验,我非常愿意改进学习。
我卖房的原因很简单,想移民。和绝大部分移民的朋友类似,我对国外一无所知,移民前我只去过一次香港。
移民,我们依旧走了一条相当稳的路,我让我老婆去澳洲读书,然后申请移民,我做陪读,然后找工作养家。算算我们在澳洲也生活了5年多了,即使现在想到当年刚来的日子,还是很累。记得我的体重从出国前150多在一年内跌到120,然后第三年才恢复到150,去年年初变成了160,今年又回到了148.
出国前读过一朋友的博客说 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国内好脏好乱好热闹。诚然,即使现在我周边已经有不少老移民了,这句话还依然适用。这里给一些想移民的朋友一点简单的忠告: 国外不是想象得那样好,当然也不是CCAV播得那么乱。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在100年前就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在过去的100年不断进行物质和精神的调和才出现现在的表面上乌托邦一样的社会。每个国家都有脏乱差,只是发达国家比例少些,民主多一些,生活简单些,文化隔阂些,语言不通些... 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得好的,基本上都是英文很好,赞同并融入西方文化的;或者富二代能在外面一撒千金的;又或者长得漂亮胸部又大的。 国外的5年是我人生慢慢走向成熟的5年。
出国前我自己一直奉行非黑即白的做事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事情分成做还是不做,钱分成花还是不花,人分成好人还是坏人... 这样做,可以让人生简单到极致,当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偏激。
出国前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成功,现在想想,这也属于上面所说非黑即白。成功属于少数人,坚持不坚持都不见得能成功。但把握自己的方向很重要,无论何时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梦想可以是赚钱的也可以是有自我成就的,但最好是赚钱的。
出国前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也是很多IT朋友们羡慕的,但现在有所改观,别人的看法或许无法影响你,但会影响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最后还会作用于你。活在世俗的社会里就需要注意人情世故,如果实在不喜欢,移民是一个选择。
出国前我觉得学文科的人都傻透了,整天星座,算命之类搞虚的,现在慢慢明白在普通人眼里咱们写的软件和别人弄得龟壳算命没啥区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这可以归类成长大了就世故那一类。其实我想说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化,这种变化从人性角度可能是退步的,但这不要紧,投资学角度说顺势而为。做人,或者说做一个普通人也要顺势而为,当你有足够的能量时可以做些出格的事,当然出了格你要有能力回到正轨。
2008年12月4号。那天国内很冷,我12月3号从浦东机场出发时,0度,香港转机时20度左右,到澳洲已经变成38度的样子。当我拎着行李箱走出机场,发现口袋里只有100元澳币,没有零钱打电话,我不知道东西南北,手机已经没了信号... 机场外热浪滚滚,让我才感觉到自己已经到了地球的另外一半,生活从今天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的东西很多,气候,语言,食物,习惯,工作以及已经来澳大半年的老婆。
刚开始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喜,我们和经过的路人打招呼,聊天,一起去市区看中国城,和一火车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一起去老婆学校上课。那种新奇给异国他乡的人一种能量,就像望梅止渴。你心里会想,那么多的外国人能在这个国家生存下来,我也一定可以。那时候我们住95澳币一周的房子,和其他4个中国人分享一套别墅;周末去超市买0.99澳币3公斤的土豆以及3.99澳币一公斤的鸡腿;这里我们吃到软软的梨子以及脆脆的柿子;这里如果你比较懒,蔬菜水果可以不洗就直接吃;超市有卖黑色的洋娃娃;当地老外不爱吃带骨头的东西;袋鼠比人还多;苍蝇可以笨到直接被踩死...
好景不常,2个月后我就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我老婆留学的所有钱都来自于我们上海的积蓄。而积蓄仅仅够留学以及基本生活的费用。
在国内一个有着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是不会担心工作问题的,但在澳洲。一切都回到了起点。我将简历修改了很多遍,但由于英文能力的局限,改完后连自己都读不顺畅。由于不了解澳洲文化,我们一家一家职介跑,跑了几天才弄明白,这里见正规的职介都需要预约,直接上门是很不礼貌,对方几乎不可能给我介绍工作;外加我是陪读签证,很多单位不太喜欢。
(国内的朋友问什么是陪读签证,这其实是学生签的一种,一般用于陪配偶读书,或者家长陪孩子读书。由于我老婆是读的硕士,所以我的陪读签可以全职工作)
刚开始的澳洲生活并没有太多给我激动或者幸运的地方。和绝大部分学生或者新移民一样,我开始寻找labour工,国内就叫体力活。简单,来钱快,不用交税... 当然工资很低。
这样的工种可谓遍地都是,华人占主流的主要就是饭店,清洁,按摩(正规的那种),搬家等等。由于这些都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能,所以基本上一天就找到合适的,2天后就可以上岗培训了。
未曾想到的是这样的工作一做就做了接近一年半。当然这一年半发生了不少事情,比如我们自己购买了自己的加盟清洁生意。【知识普及一下:所谓加盟商,请看百度百科。 澳洲加盟体系十分成熟,大到大型大卖场,电脑服务公司,小到冰激凌店,清洁之类的。加盟总公司通常发展品牌,寻找成熟的供应商,协助小商家进行市场推广等工作】自己做老板的好处就是赚的钱多了,经济上可以宽松些。我们不用经常吃土豆鸡块,偶尔也可以去超市买点绿色蔬菜增强下维生素。【再普及一下,澳洲很多蔬菜很贵,比如老外超市的一把小葱要$2以上,4颗小青菜要 $1, 芋头超过 $20一公斤,蘑菇$15+ 一公斤... 相比来说肉类都不是贵得那么离谱】平时空闲时也经常开车去海边,踩踩沙子,看白白的浪花,凶猛的冲浪者...
除那之外,我们还生了一孩子。怀孕是个意外,不过我们没有拒绝新来的生命。她的到来总是令人激动的,我妈和丈母娘轮流来澳洲帮忙带孩子。我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运转着,到现在也说不出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偶尔还会去当地教会学英文,了解文化,我每次pretend向上帝祷告时,都祈祷菩萨保佑不要让我垮下来。就像我上篇文章所说的,年轻时可以适当得赌一赌,命运常常会给你意外。我的意外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了,体重一年掉了30斤,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竟然都没有怎么生病。
最夸张的时候我周五,周六+周日三天需要工作40+小时,周末有超过25个客户。我常常开车到客户门口,熄火后就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人的潜力无限,就和女人的胸脯一样,看不到了,就自己给自己挤一挤。
在澳洲找工作的经历对国内的朋友来说更像一个故事了。
澳洲移民主要由以下几类组成:
1. 投资移民
2. 技术移民
3. 学生
4. 劳工
5. 早期南方移民
投资移民主要做生意,比如进出口贸易,生产加工厂,或者直接买个加盟店之类。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英文较差,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来澳洲主要是转移资产,享受环境或者为了下一代。
早期南方移民是组建全球中国城的主力军,这部分人相对文化偏低,但有胆识,吃苦耐劳,相对团结,他们的世界观以及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技术移民,学生,劳工是找工作的主力军。绝大部分西方国家找工作都会比中国困难些。我个人分析的原因: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很高,企业会花很多成本去雇佣一个员工,一旦确定了,企业都会提供相比合适的环境给员工。所以在很多企业里,几乎一半的员工都为同一个企业连续工作10年甚至更久是非常常见的。但在中国频繁跳槽也不能说完全坏事,我看这里毕业生一旦进了企业,就一直待着,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对最新科技也兴趣不大;而在国内的频繁跳槽的人可能无法进行知识和人脉的持续积累,但却开阔了眼界。
分享人生经验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三十年岁月已匆匆而过。从入学相识到别离相知,两年的时光不长也不短;从各奔东西到今日重聚,三十个春秋很短又很长。三十年的分别,三十年的牵挂,给了我们今天相约重逢的足够理由。三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激荡。
不曾忘记,三十年前的我们风华年少、衣着简朴、踌躇满志,操场上,同学们奔跑的身影依然清晰;教室里,同学们刻苦的身姿依然展现;还有同学们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然响在耳边;所有的记忆还历历在目。在简陋的食堂里同啃馒头,在拥挤的寝室里晚上睡不着觉谈天说地,懂事早的同学还抽出空闲谈情说爱。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风雨兼程,在人生的旅途上深一脚浅一脚奔到现在。回首三十年漫长的时光,我们一划而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不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现在的我们,有的胖了,有的发了,有的牛了,有的儿孙满堂了,但大家都活得很精彩。
相片也许会变黄,友谊却永远不会褪色;再多的改变,也改变不了我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对同学的深深思念。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三十年的风霜雨雪,我们一路走来,经历或坎坷或平淡,期间的酸甜苦乐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不管怎样,经历过的种种,最后我们享受的都是幸福和甘甜。岁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乃是世间最真、最纯、最难值得珍惜的情谊。三十年后,我们再次聚首,只道是“当年青丝留不住,年纹已藏两鬓霜”。岁月带去我们的青春,却酿制我们的真情,三十年的深藏老窖,这坛同学情谊的老酒愈发香醇、浓烈,在此,我们只管洗尽沧桑,端起这杯美酒,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笑谈人生之百味。想起三十年前,想起同桌的你,想起男女同学那朦胧而又模糊的暗恋,几多往事历历在目。那三十年前的点滴往事,犹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三十年前我们有缘结成一个集体,三十年后我们有缘又一次相逢,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缘分和重逢而激动!岁月无情,时光不老人易老,转眼之间,我们毕业已三十年。在三十年不平凡的人生旅途中,在三十年的滚滚红尘中,我们有过创业的艰辛。有过成功的欢笑,有过失败的苦恼,有过对恋爱的追求,有过实实在在的婚姻。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说过去就过去,不能不让人感叹世事的沧桑。三十年,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子里,我们无论拥有什么,遇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都始终忘不了当年的同学情。
今朝相逢须尽欢。今天,就让我们手和手握紧,心和心靠拢,放下当年的那份矜持,用四十岁的精力、三十岁的心态、二十岁的激情、十岁的童心,张开臂膀、敞开心扉,尽情地拥抱友谊、重温旧情、畅想未来!
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年轻,父母需要我们抚养,儿女需要我们养育,未来需要我们创造,社会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我们的任务还未完成,我们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友谊地久天长,生命百年长青。相信至少还有十年、二十年、甚至还有更多年等待着我们再次相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花盛开的春天是风和日丽带来的,繁花似锦的前程是劳动和斗争创造的。”让我们以此共勉,在未来的征程中同协作、同发展、共成功!我们相信明年会更好!
以上,4颗小青菜要 class="main">分享人生经验
除那之外,我们还生了一孩子。怀孕是个意外,不过我们没有拒绝新来的生命。她的到来总是令人激动的,我妈和丈母娘轮流来澳洲帮忙带孩子。我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运转着,到现在也说不出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偶尔还会去当地教会学英文,了解文化,我每次pretend向上帝祷告时,都祈祷菩萨保佑不要让我垮下来。就像我上篇文章所说的,年轻时可以适当得赌一赌,命运常常会给你意外。我的意外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了,体重一年掉了30斤,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竟然都没有怎么生病。
最夸张的时候我周五,周六+周日三天需要工作40+小时,周末有超过25个客户。我常常开车到客户门口,熄火后就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人的潜力无限,就和女人的胸脯一样,看不到了,就自己给自己挤一挤。
在澳洲找工作的经历对国内的朋友来说更像一个故事了。
澳洲移民主要由以下几类组成:
1. 投资移民
2. 技术移民
3. 学生
4. 劳工
5. 早期南方移民
投资移民主要做生意,比如进出口贸易,生产加工厂,或者直接买个加盟店之类。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英文较差,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来澳洲主要是转移资产,享受环境或者为了下一代。
早期南方移民是组建全球中国城的主力军,这部分人相对文化偏低,但有胆识,吃苦耐劳,相对团结,他们的世界观以及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技术移民,学生,劳工是找工作的主力军。绝大部分西方国家找工作都会比中国困难些。我个人分析的原因: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很高,企业会花很多成本去雇佣一个员工,一旦确定了,企业都会提供相比合适的环境给员工。所以在很多企业里,几乎一半的员工都为同一个企业连续工作10年甚至更久是非常常见的。但在中国频繁跳槽也不能说完全坏事,我看这里毕业生一旦进了企业,就一直待着,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对最新科技也兴趣不大;而在国内的频繁跳槽的人可能无法进行知识和人脉的持续积累,但却开阔了眼界。
分享人生经验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三十年岁月已匆匆而过。从入学相识到别离相知,两年的时光不长也不短;从各奔东西到今日重聚,三十个春秋很短又很长。三十年的分别,三十年的牵挂,给了我们今天相约重逢的足够理由。三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激荡。
不曾忘记,三十年前的我们风华年少、衣着简朴、踌躇满志,操场上,同学们奔跑的身影依然清晰;教室里,同学们刻苦的身姿依然展现;还有同学们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然响在耳边;所有的记忆还历历在目。在简陋的食堂里同啃馒头,在拥挤的寝室里晚上睡不着觉谈天说地,懂事早的同学还抽出空闲谈情说爱。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风雨兼程,在人生的旅途上深一脚浅一脚奔到现在。回首三十年漫长的时光,我们一划而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不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现在的我们,有的胖了,有的发了,有的牛了,有的儿孙满堂了,但大家都活得很精彩。
相片也许会变黄,友谊却永远不会褪色;再多的改变,也改变不了我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对同学的深深思念。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怎样变化,我们的同学情谊,就像一杯淳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三十年的风霜雨雪,我们一路走来,经历或坎坷或平淡,期间的酸甜苦乐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不管怎样,经历过的种种,最后我们享受的都是幸福和甘甜。岁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同学之情、师生之情乃是世间最真、最纯、最难值得珍惜的情谊。三十年后,我们再次聚首,只道是“当年青丝留不住,年纹已藏两鬓霜”。岁月带去我们的青春,却酿制我们的真情,三十年的深藏老窖,这坛同学情谊的老酒愈发香醇、浓烈,在此,我们只管洗尽沧桑,端起这杯美酒,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笑谈人生之百味。想起三十年前,想起同桌的你,想起男女同学那朦胧而又模糊的暗恋,几多往事历历在目。那三十年前的点滴往事,犹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三十年前我们有缘结成一个集体,三十年后我们有缘又一次相逢,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缘分和重逢而激动!岁月无情,时光不老人易老,转眼之间,我们毕业已三十年。在三十年不平凡的人生旅途中,在三十年的滚滚红尘中,我们有过创业的艰辛。有过成功的欢笑,有过失败的苦恼,有过对恋爱的追求,有过实实在在的婚姻。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说过去就过去,不能不让人感叹世事的沧桑。三十年,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子里,我们无论拥有什么,遇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都始终忘不了当年的同学情。
今朝相逢须尽欢。今天,就让我们手和手握紧,心和心靠拢,放下当年的那份矜持,用四十岁的精力、三十岁的心态、二十岁的激情、十岁的童心,张开臂膀、敞开心扉,尽情地拥抱友谊、重温旧情、畅想未来!
今天我们已经不再年轻,父母需要我们抚养,儿女需要我们养育,未来需要我们创造,社会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我们的任务还未完成,我们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友谊地久天长,生命百年长青。相信至少还有十年、二十年、甚至还有更多年等待着我们再次相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花盛开的春天是风和日丽带来的,繁花似锦的前程是劳动和斗争创造的。”让我们以此共勉,在未来的征程中同协作、同发展、共成功!我们相信明年会更好!
分享人生经验
精选文章
-
防火安全经验分享
做好防火安全工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工作、防火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措施的全面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负
-
房产销售经验总结
做好房产销售工作,要能吃苦耐劳,认真务实,服从管理,听从安排,适应能力强,有团队协作精神,富有责任心自觉性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房产销
-
房产销售经验分享
房地产销售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整体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房产销售经验分享的范文,欢迎阅读! 房
-
反贪局办案经验总结
做好反贪工作,反贪局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侦查办案的能力,严格按要求执法,不断更新执法理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反贪局
热门文章
- 1 教育孩子经验心得范例
- 2 监理工作经验小结
- 3 教学经验交流会的讲话稿
- 4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 5 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总结
- 6 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总结
- 7 公司周年庆活动总结
- 8 英语观摩活动总结范文
- 9 教子经验心得体会
- 10 会计工作经验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