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教育叙事 >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

时间: 晓芬0 分享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7篇

幼儿教育强调个别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供大家参考学习。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1)

涵涵是我们班吃饭很慢的一个孩子,而且她经常剩饭菜,哭闹着说吃不了。看着她瘦弱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强迫她,可经常这样,怎么办呢?

这天,涵涵依偎着我,要我给她讲故事,我灵机一动,决定编一个以她为主角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涵涵的小朋友,她老是不肯好好吃饭,结果越长越矮。几年过去了,同学们已经读小学了,她还在读幼儿园,小学老师说她太矮了。不能入学;又过了几年,同学们都读中学了,可她还在幼儿园;又过了几年,她的同学都读大学、上班了,她还在读幼儿园。

一天,涵涵到广场上滑冰,摔了一跤,她正哇哇哭呢,来了一位警察叔叔把她背到了医院,她仔细看了看,哎,这位警察叔叔是龙龙(本班另一位幼儿),涵涵真不好意思。医生给她包扎伤口时,涵涵又发现,哎,医生叔叔是小宇(本班另一位幼儿),涵涵更不好意思了。

回家以后,涵涵每顿饭都要妈妈多盛点。还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吃得饱饱的。每天她还锻炼身体。后来她很快就长高长大了,也变成大人了,还当上了舞蹈家呢!”

涵涵听得入迷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乐坏了龙龙和小宇,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涵涵吃饭时认真多了,经常把吃完了的空碗拿给我看。

在以后的讲故事时间里,孩子们老缠我说:“老师,讲讲我的故事吧!”班上的孩子陆续出现在我的故事里,他们成了英雄、大力士、魔法师,会神奇的本领,或者变成了飞行员、司机等各行各业的人。

自己成为故事的角色给他们带来新奇和刺激的感觉,他们不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有意识地将故事与现实结合起来,一本正经地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在生活中也用这样的形象来要求自己。我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言行。因此,班上常规好了很多。真是没想到,平常的讲故事活动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2)

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大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同伴乐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社会活动课《借玩具》,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于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

为了帮助孩子用积极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动加入到借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参与显得信心十足,他们一致认为“老师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实我的加入不过是教师交往策略的示范。当我说出:“小兔,我们俩一起玩滚皮球好吗”的时候,孩子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小兔,听到小兔欣然答应。都松了口气,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他们纷纷像老师那样用“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刚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当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脸上时,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纲要》中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指导,更要关注教育的对象,适时给予帮助,树立自信心。而这是不少年轻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只关注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因素,白白丢失了很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向小兔借遥控汽车,其交往策略是学会与同伴“交换着玩”玩具。当孩子们在尝试用第一、第二种方法与小兔交往失败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一致推举老师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这次交往的结果是:老师也没成功,看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阵开怀大笑,一个孩子大声喊道:“老师也没有成功!”我想孩子们发出这些笑声、喊声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太感到意外了,原来老师做事也会有不成功的时候,看来小朋友遭遇失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样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我的设计初衷,因为我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效果,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败。正所谓:让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师的责任。不过这不是我如此设计的最终目的。因为坦然面对失败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抵御挫折。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虽然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没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师不灰心。只要我们动脑筋一定会想出好办法,让小兔乐意把玩具借给我们玩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重新树起了信心。这时候我拿出了长毛绒玩具,请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呢?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个双手交叉的手势,很快,一个幼儿大声喊道:“可以交换玩!”矛盾又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又一次兴奋起来。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老师在提出的问题遇到冷场、得不到孩子们呼应时,往往不能给予他们新的思维引领,只是一味地追问:“谁还有好办法?”弄得孩子们更加不知所措,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把答案说出来。其实此时孩子回答不上来,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是思维上的跨度大,孩子一时还想不到,这时教师需要给予搭桥式的问题,降低难度。

还有可能是孩子想到了,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即所谓“意会和言传”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用直观的动作去引发幼儿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颇深:一节成功的教学课不只是看教师。能否顺畅地完成教学过程,也不只是看孩子能否圆满地答出各种问题,而是看孩子能否圆满地运用自己地教育策略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3)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齐,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团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此刻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教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样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此刻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期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可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此刻开始帮忙可乐学会控制自我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我的形象的。”我期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

我之后说:“此刻,可乐的自控本事还比较差,我们必须经过外部控制,帮忙可乐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然而,可乐妈妈接下去供给的情景让我呆住了:“这孩子本身就感统失调,所以自控本事很差,我们已经在外面上课对他进行训练了。”我惊讶道:“感统失调”“是呀。因为可乐是剖腹产,没有进行过挤压,所以感统失调。我们带他测试过,他还不算严重的。比他严重的孩子多着呢,有的到三四年级才发现。”我迅速在头脑中搜索着可乐妈妈一向以来对待可乐行为问题的态度,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会感到那么无奈。原先,她把可乐的“自由”行为归结为生理原因,所以在思想上就放松了对可乐的要求,认为他天生做不到。我很期望让可乐妈妈了解可乐的问题虽然有生理上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良好的行为是在成人后天有意识的培养下构成的。我决定回去好好查一下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感统失调的信息,也期望可乐妈妈不要所以放弃可乐,而是经过有效的策略来帮忙可乐。于是我说:“既然有一部分生理上的原因,那么成人有意识的干预就更重要了。

我很期望您能和教师达成一致,在行为习惯方应对可乐严格要求,让可乐有所提高。我们能够先从小的方面开始,比如,要求他好好坐着吃饭,爷爷来接时要搀着爷爷的手,不要乱跑。您还能够和可乐共同商量定一个契约,比如,以一周为期限,对他提出一些要求,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就要罚。奖励和惩罚的资料也要和孩子一齐商定,要以积极的为好。每次的要求不要多,一步一步来,这样可乐的压力也会小一点。我们一齐试试看,好吗”“好的,我们必须配合。”可乐妈妈点头答应。

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可乐的情景丝毫没有好转,反而有些变本加厉。一天早上,我刚到幼儿园,配班教师就告诉我:“可乐昨日在团体活动时不好好听,随便跑开去玩玩具,并且我喊他他还跑,一向跑到活动室外面。”我听了十分生气,立刻找可乐谈话,可乐一开始满不在乎,之后竟拉着我的手说:“教师,你不要放弃我!”这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重新审视了我和可乐的谈话过程,觉得有必要和可乐妈妈再谈一次。

第二天中午我把可乐妈妈请到了办公室,我简单地将可乐前一天的表现说了一下,可乐妈妈十分生气:“真是的,这小家伙怎样这样,真是不得了!”“是的,我一开始也和您一样,十分生气,但之后我和可乐谈话的时候,又被这孩子感动了。”可乐妈妈一声不响盯着我看。我继续说:“我给您打完电话后,对可乐说:‘可乐,我刚才和你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得出来你妈妈很难过,心都要碎了!’可乐听完后就哭了,对我说:‘都怪你,是你告诉我妈妈的!’我说:‘如果你没这样做,我就不会告诉你妈妈了。’可乐听完没说话。从那里能够看出,可乐很在乎你这个妈妈,一个有爱的孩子是有期望的。”可乐妈妈听了眼圈霎时红了。我顿了顿,之后说:“我还问可乐:‘你明白什么叫放弃吗’可乐说不明白,我告诉他:‘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你变成坏人也没有人管你!你期望教师放弃你吗’可乐摇了摇头说:‘不要,教师,你不要放弃我!’我听了这句话,真的很感动。所以,我把您找来,看看我们怎样做能够帮忙可乐。”

可乐妈妈顿时流下眼泪,看得出她也被我和可乐之间的谈话感动了。这时,我拿出一份材料,是我最近收集的一些关于“感统失调”的资料。我将资料作了整理,给她看的目的是让她明白:感统失调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病,其实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感统失调,外面一些机构作的测试并不必须科学,并且这种生理因素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可乐妈妈边看资料,边听我的分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于是,我之后说:“在和可乐的谈话中我发现,可乐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他思想上明白,就是行为上做不到,这除了生理因素外,成人对他的影响也很重要。我们不能放任他的行为,一旦提了要求就必须要坚持。”

这时,孩子午睡后起床了。我对可乐妈妈说:“等会儿有个团体活动,我们一齐去看看可乐的表现究竟如何。”可乐妈妈点头同意。活动开始没多久,可乐就起身跑到玩具柜前玩起玩具来,可乐妈妈忙用手一指,并喊道:“可乐!”可乐羞愧地笑了笑,回到自我的座位上。可还没一会儿,可乐又站起来把椅子一推,走到活动室后面,可乐妈妈赶紧走过去把可乐送回座位,并在可乐的耳边交代了几句。

看完活动,可乐妈妈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想不到他在团体活动时会这样。”我点头道:“是的,此刻的可乐需要成人时时刻刻在他身边督促,帮他约束他的行为。”可乐妈妈摇着头说:“我和他爸还是比较注意管他的,就是他爷爷太惯着他了,所以他一点都不怕爷爷,我们平时又忙……”“我明白你们比较忙,可是孩子仅有一个,如果从小帮可乐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终生,而你们在这过程中也能享受到可乐给你们带来的欢乐!”她略作思索,说:“我明白了,我回去和他爸爸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爷爷奶奶谈一谈,要不,我们就把可乐带回家自我带……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4)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头是笔者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人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教师,我不会跳。”“教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贤贤则说:“太累了。”运动本事强的轩轩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教师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0分钟。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必须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必须的身体素质,如平衡本事,手、眼、脚等协调本事,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景。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经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忙幼儿储备必须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教师对幼儿说:“今日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样玩就怎样玩,能够一个人玩,也能够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齐玩。自我去找伙伴吧!”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奇奇、晖晖、远远、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轩轩四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立刻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立刻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立刻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瑶瑶、宁宁、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我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景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确定本事及躲闪本事,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教师,你怎样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教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之后我每一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立刻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景,有了以下发现:

(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

(2)跳绳本事。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

(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能够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本事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当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有时在真正的大型蹦床上跳,有时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必须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立刻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本事;“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本事;“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简便愉悦。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5)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让人喜欢,疼爱;而调皮,习惯较差的孩子缺让人头疼,真想通过一、两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渐渐的我发现: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坏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形成的,要想从原来的坏习惯演变成好习惯那就更难了。

但我发现,时时关注这些顽皮的孩子,只能时刻提醒他们的坏习惯,而适当忽略去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对于正在转变中的孩子,适当地忽略他们还没有完全转变好的坏习惯,而强化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会成为他们转变过程中的强心剂,让他们有时间朝着好孩子的方向逐步前进,而不至于使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我班狄恩奕小朋友是个极活跃、上课易分神、爱自己活动、极有自己个性、而不易被说动的小姑娘。可是她对语言,尤其是故事特别喜好,表达能力也很强,于是我就关注她这方面的闪光点。有一次语言活动中她的回答非常特别,看得出是动了脑筋了,我就及时地当众表扬她,小家伙这下可高兴得不得了。在这以后我感觉到我对小朋友说什么,或总结幼儿活动表现怎样时,她总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个,又是最乞盼我表扬的一个。于是一连几天在她有了点滴进步时我都及时地表扬了她,然后就发现狄恩奕上课、吃饭、排队等都有了进步,但这其中,她有时还会说悄悄话,有时还会单独出来玩,每当这时我只是用目光示意她、提醒她,假装视而不见,忽视她的缺点;在看见她有进步时又继续表扬她。

就这样两个星期过去了,她的表现越来越好了,真的感觉她进步了,而且我相信她会越来越棒的!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6)

我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 。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大班幼儿教育教学叙事记录(精选篇7)

早晨,要到吃点心的时间了,孩子们正在有序的收拾积木,这时听见一声尖锐的声音,积木框子里的积木撒了一地。

原来是两个小朋友争着要把收好的积木送给老师,两人互不相让,扯来扯去,结果箩筐就掉在了地上。这时两个小朋友负气就丢下满地的积木,离开了。这时陈雨彤过来告诉我,陈雅青和几个小朋友这时已经在捡掉在地上的积木了。只见那两个小家伙直直的往厕所走去。等他们出来后,我看了他们两个一眼,没有什么表情。这时我表扬了捡积木的小朋友:哦,你们可真棒啊!把积木都捡起来啦!

听到我赞许的话语,孩子们更高兴了。只有这两个闹矛盾的小朋友看了我一眼,依然不动。这时我鼓励他们:快去收拾一下啊!难道这样就行了吗?那积木可要伤心了!只见许逸凡和周阳不好意思的笑了,这两个小家伙也加入到了捡积木的行列,很快积木就收拾好了。孩子们排着队高高兴兴出去做锻炼了。

如果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要适时的介入,并要加以提醒和引导,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并不具备自己修正的能力,而教师如果完全放手,那么孩子很可能就放弃了应该完成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本身来说并不好,活动中孩子们放弃之后,教师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孩子们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是很好,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走回去,收拾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这样激发了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

198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