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

时间: 浣静1289 分享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一
  一、课堂导入:导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场白:“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华丽转身为一个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可谓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袭,然而在这种华丽背后是一片萧条,新兴的大汉王朝是否会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短命悲剧呢?刘邦及其继任者又是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凋敝的社会状况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由此出示学习目标。带领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对目标进行分解。
  二是图片对比,课件展示两组图片,一是秦始皇陵墓照片,二是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的陵墓照片。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的冲击,以陵墓为切入点感受两个王朝不同的命运走向,引起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不同治国策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1、提问,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过渡,话剧展示《刘邦的烦恼》。(操作,由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
  (设计意图,通过话剧刘邦的烦恼,使学生从刘邦的角度分析汉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以及刘邦采取了怎样的手段才实现国家安定。同时通过两位大臣不同治国策略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暴政和仁政的区别)
  3、过渡,要求学生提炼话剧告诉我们的历史信息。汉初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4、史料呈现: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人相食”三个字的定位凸显汉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5、提问,造成汉初这一惨状的原因。
  6、过渡,刘邦如何解决的,由此推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二)休养生息政策
  1、释义: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西汉初年,经济十分萧条。汉高祖及其继任的统治者吸收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即不做大规模劳民伤财的事情,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教学明确休养生息的含义)
  2、提问: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归纳概况: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4、小组讨论:假如你是一位汉初的农民大爷,谈谈你对休息政策实施以来你家的变化?提示①你参加过秦始皇灭韩国的战争;②你的大儿子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军;③你的小儿子被因饥荒成为奴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走进历史体验历史,感受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社会变化和作用)
  5、过渡,刘邦的继任者文帝和景帝又是怎样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
  (三)文景之治
  1、概括归纳,文景时期休养生息的措施。
  (设计意图,在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提炼文景之治措施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和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2、历史话剧:《汉文帝与千里马》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相关史实内容,对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措施的第三点,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进行话剧改编,加深学生对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理解)
  3、再次出示秦始皇陵墓和汉文帝陵墓图片,得出认识,成由俭 ,败由奢。
  4、两组史料:
  政治方面: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史记》
  经济方面: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汉书食货志》
  (设计意图,史料呈现方式,新闻报道题材,使学生从史料中认识到文景时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最终取得的效果)
  5、点拨升华:文景时期治国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6、视频:《辛追墓的考古发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从考古学角度见证文景时期的繁华和盛世,使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更加具体,同时也加深点滴的积累可以成就大业的道理。)
  7、提升:出示《帝国表情——东方的蒙娜丽莎》汉景帝阳陵陶俑。总结,文景之治的富裕和祥和,印刻在每一个大汉子民脸上,这张出土汉景帝阳陵陶俑的微笑,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那么你能从这微笑中读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三、当堂检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 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四、课后思考:
  1、对比秦朝的政策和汉初的政策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个好?
  2、休养生息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内容探究】
  一、西汉的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55页“材料研读”的内容,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1)境况: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师: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师:阅读课本第54页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汉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师过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休养生息政策
  师:阅读教材第55页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第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2)作用: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使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多媒体课件展示汉代耧车(模型)]
  师: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
  师过渡: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师:阅读课本第55页,归纳“文景之治”的措施。
  生: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师: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树立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展示材料:
  材料: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
  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参照这则材料想一想,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里?
  生:有。具体表现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师: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展示材料:
  材料: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教师讲解翻译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联系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对比汉初残破的情景,想一想,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取得的成果对汉武帝时期的兴盛有没有起到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板书设计】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社会状况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
  2.作用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2.表现
  【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三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掌握汉高祖及继任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掌握“文景之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高祖及继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公元前180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患病卧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了解)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鼓励人民生产,轻徭薄赋。
  3、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 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2、影响: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西汉的建立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提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长安。
  2.教师讲述: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3.图片展示:“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直径17厘米,是西汉瓦当,陶质。此瓦正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
  4.材料研读:《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按:醇驷即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所驾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
  提示:说明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
  5.历史再现:“与民休息”
  (1)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
  (2)剧本:
  汉高祖:(坐牛车出场,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
  大臣甲:大王莫愁。臣以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
  大臣乙: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只有休养生息,方能稳定局势,终使大业持久不败。
  众臣争论不休……
  问学生:如果你是天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休养生息政策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休养生息的含义是什么?
  (2)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西汉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影响?
  2.教师总结归纳:
  (1)含义: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2)原因: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②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3)具体措施:①卸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为民;④十五税一。
  (4)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探究三:“文景之治”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
  (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
  (1)出现原因: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内容: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含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
  B.重视“以德化民”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皇帝勤俭节约
  5.“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参考答案:1.C 2.C 3.A 4.C 5.D
  三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大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得出结论,了解“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了问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四
  【教学目标】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的好处。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
  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巩固了基础?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统治者,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自主预习】
  文景之治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生: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师: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
  1.是经济凋敝;
  2.是边境不安;
  3.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屏幕。
  一、【单项选择题】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二、【简答题】: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
  答: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
  并顺利实施。
  1、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奖励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三、布置作业:
  请大家查阅资料,看“大风歌”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跟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作比较,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初中七年级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范文五
课程内容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学习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历史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讲述历史小故事,从中感受文帝景帝宽厚节俭的优秀品质。
从秦汉两朝政策和结果的不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学家所称颂。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三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汉朝对秦朝的继承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继承了其优势和长处,使汉朝各方面发展更加完善。
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又经历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长期的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西汉建立后,面临这种严重局面,汉高祖和他的继承者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慎于用法,政治上宽厚,生活上克己节俭,使得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统治,史称“文景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学习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的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历史课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史料、图片、故事等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学会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
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困难,巧妙渗透历史意识,正如2011年版新课标提到的那样:“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
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如何理解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分析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和意义。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4.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2009年1月
5.(汉)司马迁撰写《史记》 岳麓书社2011年7月版
6.(汉)班固撰写《汉书》岳麓书社2008年3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大风歌》、《大风歌广场塑像》 齐声朗诵《大风歌》,体会刘邦此时的心情。用一两个词来说一说。
进入新课学习 展示课题、介绍汉朝。
知道汉朝的历史和分期。
一、西汉的建立
讲述西汉建立的情况。
展示图片,介绍“汉并天下”瓦当。
认识、了解“汉并天下”瓦当,知道是为纪念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引导阅读P52的材料研读,思考思考: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引出休养生息政策。
2.介绍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引导学生找一找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休养生息。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阅读整理各项措施,思考总结各项措施的作用。
三.“文景之治” 1.引出“文景之治”,介绍二位帝王谥号的含义。
2.展示材料:文帝、景帝的诏书,引导思考文景二帝的统治政策、对农业的态度。
3.引导学习整理文景二帝的各项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介绍文景时期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
讲述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展示材料,介绍文景关心鳏寡孤独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督促各地制定的体恤老人的具体措施。
▲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介绍文景节俭的事迹
展示图片,补充完整学生找到的各项具体措施。
引导思考勤俭治国在当时的重要性。
4.展示图片《西汉陶仓》、《西汉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文景之治”的社会局面,农业、手工业各项发展。
再次展示汉初社会境况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比。
展示汉景帝阳陵中陪葬的陶俑图片、班固对这一时期的评价。
初步认识文景二帝。
学生齐读诏书,思考问题,认识到文景二帝对农业的重视。
▲了解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
▲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了解文景二帝“以德化民”的具体做法。
▲阅读课文、整理文景二帝节俭的各项措施。思考这些做法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知道“文景之治”的社会景象。知道什么是“治世”?
了解后世对“文景之治”的评价,知道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总结 展示“汉”篆书,讲述“汉”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意义。
引导思考汉初统治者政策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汉朝的重要历史地位。
学会思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11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提倡勤俭治国

29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