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范文3篇

时间: 浣静21289 分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20年继续加油。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范文一

  文本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读顺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表达的作家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联系实际体会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悄、累、袅”等8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4.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引出本文内容。

  导语: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上,就让我们睁大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感受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月迹”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追寻“月迹”来寄托种.种思绪的。紧紧抓住“月迹”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商州》《浮躁》《废都》等。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没声儿

  (2)理解重点词语。

  [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袅袅]指烟雾缭绕升腾,也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4.寻找月迹:在文中找出有关揭示“月迹”的位置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讨论,依据这些语句,学生就能大概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2.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穿衣镜上(第2自然段)→院子里(第3自然段)→小河里(第21自然段)→眼睛里(第23自然段)。

  镜中月: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惊喜→紧张→失望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月色面面相觑→羡慕→嫉妒→高兴

  水中月:银光、多兴奋

  眼中月:小小的、多满足

  (2)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写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显得很乱呢?为什么?

  明确:不乱。本文记叙的是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作者巧妙地用奶奶的话作引领,使地点的转移显得很自然,不仅不显得杂乱,反而充满情趣。

  3.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写月迹,为什么要写镜子、院子、小河,而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虚为实。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痕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2)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拟人。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3)“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

  明确: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这句话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也说明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希望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这也正是作者通过神奇、大胆的想象而揭示出的深刻的哲理。

  (5)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在本文中,“奶奶”这个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奶奶”的身影贯穿文章的始末。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来感悟“奶奶”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的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4.总结全文。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明确:文章的标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2)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明确: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情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在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里有着数不清的美好事物,只要用心寻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对于文中的孩子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这篇美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积极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朗读课文,还是在合作学习等方面,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小练笔:用一段话描写出你观察到的夜景。

  提示:可以以一个景物(如月亮或星星)作为描写的主体,然后兼顾写其他景物。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朗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上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3自然段中的“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第2自然段中“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写活了。

  师:这个想象也很奇特,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的什么呢?

  生:照应了前面的“盼着月亮”。

  师:对。

  生:我品读的也是第2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地溜到“我”的院里,拟人修辞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第2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奶奶的一句“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课文第4~7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表现出了孩子们好奇的心情;第19自然段中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也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去寻月;文中,奶奶的话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位同学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第24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生: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生: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东西。

  生: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师: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作者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赏析:《月迹》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其精美之处体现在文章的语言中。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品味文章语言的环节上做得很好,既有抛砖引玉的启发,又有精彩点评的肯定,还有深入总结的提升。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品味细腻,思考独到,探究得当,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想必他们的收获也是颇多的。

  本文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为了避免让学生读得支离破碎,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编者的意图,他们是想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在读中领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读中明白只要我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就会去发现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读课文,由分自然段读,到小组合作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读的方法都用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终于把课文读通了,可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于是我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课前也读给同学们听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来读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确很好。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范文二

  教学目标:

  1. 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范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课前尝试]

  1、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

  2、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盘: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牵: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俗: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银: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3、思考: 题目为什么叫做“月迹”?

  4、读熟下列词语:

  洱海 柔和 坑坑洼洼 风俗 沉甸甸 闪闪烁烁

  [课堂探究]

  学习引导(一)

  1、将课文的主要的内容进行叙述。

  2、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引导(二)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1、我会朗读课文。

  2、句子大本营。(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好吃的果子不是挂满了枝头吗?

  改成陈述句:

  (2)月亮挂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直在延续。

  缩句:

  (4)父子俩看着大鱼。

  扩句: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赶快把想法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AABB式):

  修一修,补一补(ACA,BCB式):

  [作业设计]

  抄写下列描写月亮的词语:

  皓月高悬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钩 月明千里 月白风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好月圆 月明如昼 月色如华 月光如水 月满则亏 月黑风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 星月交辉 流星赶月 众星捧月 月落乌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