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时间: 浣静1289 分享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组词: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学习生字要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字形教学为主,加强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达到正确书写,合理运用的要求。学生也经常在形近字、同音字上出错,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设计一些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例,组词:

  疑( ) 庐( ) 卢( )

  凝( ) 炉( ) 沪( )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解释诗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①什么是瀑布?(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②望是什么意思?(望,远远的看。)

  ③诗题是什么意思?(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④教师明确:《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朗读除指导读准字音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正确断句,不拿腔作调。教师应在停顿和语句轻重音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一是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朗读诗句,不能没有停顿地连着读,更不能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把诗句读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是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些,读出韵味。这首诗押的是an韵。朗读时,一定要把“烟、川、天”这些韵脚读出来。

  前两句诗读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后两句诗读的时候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

  教师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加强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资料弄懂这些字词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此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优美。诗句的意思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让学生读,并记录下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远)

  “瀑布”是什么意思?(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j)n)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使人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可爱。)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抓住了瀑布高大的样子和奔腾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诗人是站在离瀑布很远的山下往山上看瀑布的。)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列举一些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旅游胜地、著名风景区。请同学讲一讲你曾经到过哪里?那里的景色如何?有什么特产?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可爱。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2)疑是银河落九天

  2.写生字、新词。

  3.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会诗中的3个生字“鹭、含、吴”;会解释“鸣”、“含”两个词的意思,并说出所含这两个词的诗句的意思。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三)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一)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绝句》一诗。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樟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因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为标题。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二)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教师范读。

  (三)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四)学习生字新词。

  鹭(l)),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是道路的“路”表声;下边是鸟字表意类。(可以不给学生讲,老师要知道。)鹭是上下结构的字,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字形。白鹭,一种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也叫鹭鸶。

  含(h2n),上下结构,用拆合法记字形。上边是今天的“今”,(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写成命令的“令”字,)下边是个“口”。“含”的字义是藏在里面。组词:包含、含义、含苞待放。

  吴(w),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口”,下边一个“天”。用拆合法记字形。东吴,三国时期孙权在长江下游一带建立的政权叫“东吴”,这里借指江苏、浙江一带地方。

  (五)初步理解这首古诗写了什么?(初春时节,成都草堂周围壮阔优美的景色。)

  (六)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

  1.复习: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逐句理解诗句内容。

  (1)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黄色,自眼部到头后部有黑纹,嘴淡红色,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鸣”就是叫。“翠”是新绿,“翠柳”是指初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2)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句意: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3)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4)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万里”,指遥远,不是实指。

  句意:门外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

  3.串联诗句内容,说出译文。

  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从窗口可以看到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遥远的东吴去的船只。

  (七)教师分析讲解。

  1.讲解前两句。

  在第一、二句诗里,诗人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种景物。描绘出了鹂鸣翠柳,鹭上青天的情景。黄绿相衬,白青对照,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的欢快心情。第一句写的是平视而见的近景,第二句写的是仰望而见的远景。诗人的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

  2.讲解后两句。

  在第三、四句诗中,诗人写了千年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积雪和草堂建筑合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

  3.讲解:诗人用工整的对偶句,一句一景,描绘出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八)默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成都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九)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描写的景色。

  1.明确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积雪、船只。)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近景、远景合在一起,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参看书上的插图。

  3.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十)学生质疑:学完了这首古诗,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十一)练习背诵、默写古诗。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4.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1)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庐山瀑布插图)

  (2)作者来到庐山,望见庐山的瀑布,被庐山瀑布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著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庐山瀑布?你从哪看出的?(“望”即远看,“遥”即远。)

  (3)作者在远处遥望庐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板书:产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4)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们愿意欣赏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6)庐山瀑布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庐山瀑布,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三)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1)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2)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3)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2.班内反馈

  (1)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被后人称为“小杜”。

  (2)题目意思:在山中行走。

  (3)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

  3.学生自选方式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1)远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读xiá。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径”下板书:小路。)

  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

  (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白云生处”可看出山之高。)(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

  (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

  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山行》。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指导朗读。

  (3)“飞流直下三千尺”。

  ①解释字意,理解诗意。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②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③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理解词语,体会诗意。

  疑:是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②指导朗读。

  ③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三)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1.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瀑布的?

  明确: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

  2.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3.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受?

  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2.解释词义

  遗:

  直下:

  3.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深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两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二)学习古诗

  1.解题、介绍作者

  (1)“忆”,回忆,想念。

  (2)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才十七岁。他多才多艺,还是著名画家,且擅长书法,又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2.朗读诗歌,思考:诗人笔下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轻声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相互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

  5.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人的感情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四)布置作业

  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在教学上的侧重点是想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最后,老师再结合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上的一些特点。针对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设计了配合教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用来辅助老师教学

28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