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领导讲话稿 > 宣传讲话稿 >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时间: 伯超4585 分享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

【导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需要广大青年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一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图谱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继承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70余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彼此互动、相得益彰的历史进程。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正确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它是对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构和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构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坚持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解放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认识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造世界”。正是由于其科学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深刻影响,且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历久弥真、历久弥新。在不断传播和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经历了一个逐步中国化即落地、发芽、扎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本的内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一脉相承”,其要旨在于:它们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们都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之“脉”。譬如,它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坚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基础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坚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时代、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问题的科学回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接续推进,同时它本身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接续推进。人类思想水平的每一次提高、认识活动的每一次升华,都是时代孕育和催生的结果,都是在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指导下的生动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续写的新篇章。

由此,我们可以明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和推进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如何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化和彰显的。我们更可以明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一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发展链条上的最新理论成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代交汇点上,从历史中引出对现实的分析,在现实中展开对未来的设想,其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在于,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维度做出过一系列重要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行程中,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行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认知和正确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诸如: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等等。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历史性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着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人民特色。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中国之治”与资本主义“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也具有世界意义,诸如,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示中国共产党要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使命。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随着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170余年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真正创新,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壮美行程,并开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实践和时间的推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谱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必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愈益充分地彰显出其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二

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这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是一党长期执政,制度优势已经充分显现,但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致力于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起来,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监督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破西方“法不言党”的禁锢,坚定走中国特色的执政党自我监督之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党的自我监督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一些杂音和干扰。有人认为,党内监督是“左手监督右手”,就像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不可能彻底,主张搞所谓的“异体监督”。“异体监督”的本质是权力制衡,是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变种。如果用“异体监督”取代党内监督,把党的领导搞得边缘化了,必然落入西方“法不言党”的陷阱,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律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体制固定下来。这是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实践表明,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绝不能照搬西方政党政治的模式,而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内监督与国家机关监督统一起来,把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统一起来,把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自我革命、拒腐防变的新路。

填补“监督空间”,进一步加重执政党自我革命的历史责任

实现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效监督,关乎执政党能否实现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总体上是有力有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监督对象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盲区。一方面,我们对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中“好同志”和“阶下囚”区间的监督还不够到位;另一方面,我们对其他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又处于失控状态,客观上影响了监督效果。在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是共产党员,党员与掌握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高度重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内在一致又高度互补。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全面加强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实现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转化,填补党员干部中“好同志”和“阶下囚”之间的监督空白;通过制定国家监察法,实现由监督“狭义政府”向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化,填补公职人员中“好同志”和“阶下囚”之间的监督空间,从而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这就意味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重了自我革命、自我监督的历史责任,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和政治勇气。

创新党内监督方式,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难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纪律检查与巡视监督工作,形成一套开展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对于革除自身病症、解决自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内监督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监督方式必须相应调整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体制机制着手,探索解决一些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监督难题。譬如,针对纪律检查双重领导体制落实不够的问题,中央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两个为主”,进一步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针对一些部门存在监督空白的问题,中央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党的纪律检查组”,通过“全面派驻”实现纪检监督全覆盖。特别是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确立“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实现中央巡视、省区市巡视、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全覆盖,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政治偏差,推动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发挥重要利剑作用。

丰富和完善监督手段,进一步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监督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央就提出“监督关口前移”的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进行艰辛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手段在创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是管控从“好同志”到“阶下囚”之间的中间地带。中央提出“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充分体现党对犯错误党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二是规范“两规”措施。原来的“两规”措施是按照党内法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使用,在审查违纪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党内和法学界一些同志对使用“两规”也有不同意见,提出实行规范化和法治化的建议。中央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推进国家监察立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法治难题。三是制约监委的权力。监委与纪委合署办公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监委依法拥有调查权,用“政务处分”代替“政纪处分”,但没有刑事侦查权,不能简单套用司法机关强制措施;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带牙的”监督机制,对监委的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约束。

告别“九龙治水”,攥紧集中力量打击腐败的铁拳

加强执政党自我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仅涉及对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关系调整的重大问题,而且涉及对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体制调整的重大问题。过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及相关执法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在加强监督与反腐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职能重叠、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主要限于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覆盖面窄;检察院主要是侦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不管职务违法行为。1993年,中央决定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对调整党政监督关系、集中力量反腐败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要有效处理违纪、违法、犯罪三者关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一些屏障,缺少贯通与衔接。一些地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先移后处”“先法后纪”,甚至出现“带着党籍蹲监狱”等问题。俗话说,攥紧的拳头力量大。2018年3月,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将最高检察院反贪总局、国家预防腐败局以及从政府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监察机关统为一体,并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这就把过去分散的监督力量整合起来,为长期以来“九龙治水”的格局划上了句号,从而攥紧了集中力量打击腐败的铁拳。

由此可见,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一体两面、辩证统一,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的内部监督范畴。纪律检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合署办公是实现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相统一的机制。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利于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有利于对违纪的进行查处,有利于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进行调查。它的特点是,对党内监督覆盖不到或者不适用于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推动监督不留空白、没有死角,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受到严格监督。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富有政治智慧和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

健全这套监督体系的意义在于,它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执政党党情而对有效监督路径的独特探索,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监察历史而对有效监督路径的独特探索,因而它在当代国际共运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横空出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迈出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全方位监督权力运行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坚定步伐。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三

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170年间,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也为西方学者所承认。

一切划时代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一次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又超越了那个时代。170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至今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引领人类前行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迄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找到答案:其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内在特质,能够在大跨度的时空范围内保持活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不是纯书斋里的学问,既“解释世界”更致力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和“世界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为人类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社会指明了方向。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引领时代发展又在回应时代变迁提出的问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极大推进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充满了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魅力和行动力量,所揭示的真理和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斗争,从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奔涌向前。《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为广大工人群众所响应,成为“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30多年,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工人运动突飞猛进地发展;发表约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约100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一个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受过各种挫折,也陷入过低潮,但社会主义运动始终凝聚人类社会的正义力量。当代资本主义正面临系统性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系统性批判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真理的光辉,仍然是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和引领人类走出困境的科学理论。

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个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同时,在9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最主要的启示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永葆生机活力。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跑好历史“接力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仅在于其美好,而首先在于其科学。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洞见,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可以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理想的坚定在于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跑好历史“接力赛”,我们既不能“抢跑”,搞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冒进”;也不能“后退”,回到僵化封闭的老路;更不能“掉棒”,对共产主义前途丧失信心而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接力棒”的交替传递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新时代该有的思想逻辑】四

科学认识《共产党宣言》的重大价值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文献。它的发表,具有超越时空的重大价值。

从历史来看,《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科学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主义理论早已存在,但是,他们没有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来看待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没有将无产阶级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因此,这种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与之截然不同,“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样,《宣言》就已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将社会主义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宣言》发表的时候,恰好1848年革命爆发,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从现实来看,《宣言》是解决不发达问题的科学武器,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在实现民族解放的基础上,今天,如何走出一条非欧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仍然是广大亚非拉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基于对历史规律和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宣言》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落后民族从属于先进民族、农民阶级从属于资产阶级、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依附结构,为今天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摆脱依附、实现自主发展指明了方向。进而,《宣言》提出,在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生产结合起来。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纲,涉及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今天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未来来看,《宣言》在科学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指明了共产主义的科学前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直至恩格斯晚年,当有人问他,到底用哪一句话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马克思主义时,他考虑再三后说,仍然是《宣言》中的这句话。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与实现人的全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必须将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有前提条件的。不能对之作出抽象的人性论的解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就是要消灭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消灭“三大差别”,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在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今天,这一科学预测,仍然激动人心,激励着我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当然,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总之,《宣言》将科学的武器交给了无产阶级。在《宣言》的指导下,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革命行动彻底改变了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科学诠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内容

从其理论内容来看,《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著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养分,科学指导当下社会主义实践。

目前,学习和研究《宣言》,切不可望文生义。例如,在谈到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时,《宣言》运用了德文“aufheben”一词。尽管这个词具有“扬弃”的意思,是既克服又保留的意思,但是,如果强硬坚持翻译要求的“信”的原则的话,将之翻译为“扬弃私有制”,并大肆宣传“扬弃私有制”的观点,那么,可能迎合了社会上极个别人的私心和私欲,反倒实现不了翻译要求的“达”和“雅”的原则,严重违背《宣言》的初衷,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在于,从整个文本的思想内容来看,《宣言》强调,所有制问题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的决裂。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之后,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实行所有权方面的革命。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诠释学要求的互文式的整体性的解释原则,我们只能将《宣言》的思想翻译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就说明,科学把握《宣言》的思想,需要把文本翻译、文献考证、义理诠释、思想研究统一起来,切不可一叶障目。

目前,学习和研究《宣言》,切不可断章取义。例如,仍然以“消灭私有制”为例来看,我们一谈这个问题,有些人以为我们要强行剥夺个人财富尤其是生活资料,要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否定改革开放。其实,从《宣言》整个文本的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之已经作出了清楚的解释:“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宣言》讲的是消灭造成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割的私有制,根本不涉及生活资料问题。此外,《宣言》在强调消灭私有制的同时,也强调必须要消灭贫穷,要消灭一无所有。共产主义是代表大多数人的运动,要造福每一个人。再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就是每个人都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是要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其实,这就是社会所有制,就是未来的公有制。马克思是从社会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高度看待消灭私有制问题的。如果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熟悉社会发展辩证法,搞断章取义式的研究,那么,就会得出简单化的结论。显然,“消灭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运用这一原理同样需要与各国的实际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的具体任务联系起来。落后和超越发展阶段,机械运用这一原理,都会犯错误。正如不能用“消灭私有制”去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一样,也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的混合所有制的选择去证伪“消灭私有制”。

从总体上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科学实践《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品质

尽管《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将之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总是要求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宣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今天,我们学习《宣言》的理论品质,就是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因此,自己无权对之进行改动。但是,他们利用《宣言》再版和外文版出版的机会,先后为《宣言》创作了七个序言。在这些序言中,他们既坚持《宣言》提出的基本原理,又及时地修正了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述。例如,在《宣言》发表25周年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时代意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例如,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尽管我们今天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但是,“晚期”资本主义毕竟不同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因此,必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趋势,以此来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略。同样,《宣言》发表的时候,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理论,今天的社会主义尽管有所曲折和反复,但是,已经成为科学理论、革命实践和社会制度的有机的统一,因此,我们只能按照实践逻辑推进社会主义,进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这样,才能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运用《宣言》的基本原理时,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要因地制宜。例如,由于俄国是当时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因此,《宣言》第一版根本没有涉及到俄国问题。但是,到了1882年的时候,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俄国已经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公开地表达了对俄国发展前景的看法。对于俄国公社这一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还是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宣言》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只有每个民族自己完全当家作主的时候,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合作。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同样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统一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大意义。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看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这样,才能提高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积极投身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用清新、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告诉给工人阶级。这样,《宣言》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而且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同时,必须使“批判的武器”更为有效地转化为“武器的批判”,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因此,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同时,我们必须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坚持理论教育内容和理论形式的统一,坚持理论普及和理论提高的统一,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不断向着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迈进。

3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