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前带养殖业,后促种植业,既发展了农户庭院经济,又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成效十分明显。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建环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建环保范文】一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xx生态市建设步伐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各工业大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增加的目标驱使下,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盛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凸现,向人类社会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生态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在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提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对人们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
二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温饱、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提升,人口大量转移,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峻。因此,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经验证明,依靠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生态指标、环境指标也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池州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基于这样的市情,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生态市建设入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的高增长。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市,既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充分研究池州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池州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
四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我们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山青水秀,植被保护良好,工业污染极少。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池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大环保产业开发区”的战略举措。特别是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特点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一批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三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四是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的各类人才。五是在与国内外的交往中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池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努力推动池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实现全面发展。当前,池州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第一要务,推动池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市,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
二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协调发展。如前所述,我们再也不能用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要转变这种观念,可能是要损失一些眼前利益的,但这种观念转变对于今后发展的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生态市建设本身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抓生态市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为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GDP的增幅达到13.6%,财政收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均为全省第一,全市经济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要想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均占有资源与消耗是否适度、资源环境消长是否平衡、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承载性是否合理等问题, 做到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市生态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确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要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结合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选择一批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多方筹资,切实加大投入,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四要建章立制,依法管理。要抓紧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市建设的政策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把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要把建设生态市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把建设生态市的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城建环保范文】二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开创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家喻户晓。
(二)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方面,完成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粮、油、棉、茶、果、林等各类生态示范基地,实施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了生态渔业名牌战略项目和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兴起使池州4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业方面,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否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待上项目。采取以新带老、扶大关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环保型的企业;通过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生。通过招商引资,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无污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落户池州。旅游方面,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九华山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池州有色等企业的搬迁工程,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户、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使一批乡镇、村和农户成为田园风景中的绿色明珠。文化建设方面,以九华山佛教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挖掘“尧舜文化”、“傩文化”、“目连戏”、诗文化等文化宝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升了池州生态文化的品位。
(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54%,工业企业基本完成达标排放任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始
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7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进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八年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抓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区、乡镇挂职任生态经济专职负责人,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抓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几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池州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会议和第一届九华山生态经济论坛,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抓规划,加强建设指导。中国科技大学和原池州行署共同编制的《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各县区编制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示范区建设。
——抓制度,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决定》、《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池州市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抓培训,开发专业人才。我市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培训机关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并定期在地方党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专题教育。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高了一批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专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组织编写《生态经济》科普读本,作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并创建了生态学校和生态教育基地。将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
——抓示范,实行典型带动。多年来我们培育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点70多个,投入2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区建设。
——抓科技,硬化技术支撑。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星火计划2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池州有色“年产10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项目获专项贷款1.7亿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抓联动,整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接口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果林开发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二、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扬州、绍兴、长沙
、上虞、岳阳、台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来讲,马鞍山、淮南、黄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
市试点申请。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议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将池州市列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的建议。省人大十分关心和支持池州生态市建设工作,7月初,昆森主任率领省直有关部门就此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来我市进行督办,并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报告,为池州生态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设生态市,我市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的基础优势、先行优势、能力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市理应成为生态安徽建设的“排头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
制约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自然灾害影响频繁;等等。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标准,我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中,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经济发展类指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生态市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池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生态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把池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
城市。
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生态市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形成以生态系统工程为主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基地化、系列化、集约化的生态主导产业,奠定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加强系统管护、产业深化和生态宣传,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形成生态社会风尚,把池州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重要城市。
第三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资源与能源消耗动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生态市建设,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互益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三是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稳定人口出生率,减轻资源承载力,创建生态城镇,打造绿色社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村庄。四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产观,弘扬绿色消费观,崇尚文明生育观。五是建立保障有力的科教支持体系。注重科技开发创新,开展生态技术的基础研究,推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建立健全生态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市建设的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第一阶段。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实施“861
”行动计划池州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构建沿江基础产业、沿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带,培育安全食品、轻工造纸、纺织服装玩具、机械仪表、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农业保障、城镇建设、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人才开发工程,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工业化率达40%左右,城镇化率达37%左右。二是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大力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林业、生态服务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化和管理系统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尤其要加快培育优质米、优质棉、优质油、名优茶、蚕桑、水产、速生丰产林、经果林、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基地;组织实施好皖南国际旅游区明星板块塑造工程、三环战略系统规划与有序实施工程、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系统工程、九华山旅游股份公司运营上市工程、生态旅游基础保障体系配套工程。三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加大生态恢复力度,开展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全市各类保护区的监督管理,使全市生态环境指标数基本达到生态市的要求。四是加快城乡生态家园建设,建成10个生态城镇、100个生态村、2000个生态户,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入户率达到20%以上。五是推进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完成生态市建设10类重大项目总工程量的50%左右,实际投资80亿元左右。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修编后的《池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池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使生态市建设有章可循。
【城建环保范文】三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首要的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从全局的角度看,发展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标志是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一个大战略。因此,能否有效地领导好城市的发展,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联系池州实际,检验我们驾驭发展的能力,就是看城市建设管理是否在不断进步。近几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但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城市,仍处在由农耕社会的组织形态向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城市转型阶段,我们的起点和基础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除了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之外,城市化水平也要接近或达到全省、全国的水平。
基于这个认识,结合平时思考,我讲一些思路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对组团城市规划定位的再认识
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提出把池州打造成一个组团式的山水园林的旅游生态城市。这个思路突破了在小市基础上的简单扩大、填充的局限,着眼于更大的范围整合全市的空间资源,是一个富有开放性、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特点的全新的城市规划概念。这就是“一主一副一区”、向心靠拢、组团发展的城市结构。这种组团城市的形态,预示了城市发展的方向,把握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实现了对池州这样一个城市特殊发展规律认识上的突破,得到了广泛认可。既然组团城市规划定位适合池州特点,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就要坚定信心,坚持方向,不要轻易地改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完善。当然,实现这个规划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靠几代人的努力,但现在我们要打牢基础,明晰思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充满挑战性、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也是本着对池州人民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所应当抓好的事。当前,城市的发展正逐步向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方向调整,但怎样沿着这个方向打造组团城市还需要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提升。组团城市不是我们的独创,全国、世界都有先例,但我们这个组团城市应做出自己的特色。池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文化底蕴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应加以整合利用,体现到城市建设中去,凸现生态、园林特色,这样,组团之间就能形成一个大的风景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池州有九华山,把九华山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形成市山联动,以山兴市,以市促山,九华山依托中心城市可以加快发展,同时,我们创建旅游城市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目前,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两条高速、一条铁路,还有正在筹划的机场项目,为组团城市的打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进一步把握规律,抓住特点,分步实施,向前推进。
组团城市的概念和定位首先体现在规划上。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2001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应摆上议事日程,作为明年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修编工作千万不能抛开组团发展的总体
定位,只能按组团城市的要求把规划调整得更加合理、科学,留出更多的空间。修编规划既要依靠专家的先进理念,又要运用我们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做到两者结合、以我为主。要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体现组团城市的定位,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赢得空间、赢得机遇。主城区规划是总规划的核心部分,是修编的重点,修编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修修补补,而要按照总的规划目标,着眼于城区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要突破两条河之间空间的局限,以水为轴,跨河发展,对称布局,把平天湖、白洋河故道的西部和南部扩充进来。同时,要着眼于建设滨江港口城市,北到江边、东连开发区外缘,做好池口片的
规划,拉开城市框架,改善城市沿江形象。对九华山大道东侧、平天湖以西大约4个平方公里地段的规划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定位还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保留它的湿地系统,但可以考虑结合九华山大道建设,适当地布建一些公建设施。这一块是城市的生态系统,在开发中保护好,控制好,多栽些树木,这样,与平天湖的旅游景观就形成了自然的过渡。修编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站前区规划。车站是城市对外连接的一个重要枢纽,做好这一块的规划意义非常重大,也是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铜九铁路池州段设了三个站,按照组团城市的要求,九华山站的独特功能是其他车站难以代替的,不能单纯作为一个地方车站,必须有机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来统筹考虑,尤其要处理好与市区站的关系,控制好站前区范围,包括池州站和九华山站。做好与市区和九华山组团的连接,站前区规划要与主城区、九华山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站前区广场、公用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的组织连接都要一并考虑,而且要与景观相协调。总的要求是起点要高、构思要新、手笔要大。修编工作的第三个重点是要处理好组团之间规划的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团区域内老百姓乱建房问题,二是沿途乡镇规划建设问题,如马衙、墩上、五溪,仍在按小城镇的思路做规划搞建设。对此,市建委、市交通局和贵池区、青阳县都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对沿线乡镇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提出要求,特别是对农民建房,要按照规划,加以控制,严格管理。
二、对城市发展瓶颈制约的再认识
当前,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仍然是城市交通。要把解决这一问题放在实施城市规划的首位,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在这个问题上,要转变思维,不能按钱修路,要以路筹钱,否则,城市框架就拉不开。现在看来,有“两条线”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条是管网,它是城市的“生命线”,管网不通就会导致城市瘫痪,另一条是路网,它是城市的“经纬线”,路网不畅就会导致城市紊乱。所以,我们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修路后建筑的建设思路,城市建设到哪里,道路管网就要先延伸到哪里。当前,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是打通外部的循环,主要是解决进入性的问题,确保过境高速、铁路的人流、物流最便捷地进入市区;城市内部交通的重点是解决通畅性的问题,确保城区道路四通八达,连环成网。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水上交通,贯通水路,水陆并进,这也是我们城市的一大特色。为减轻主城区的交通负荷,要尽快地将老的货运港并入新泥洲港,结合池州港的三期改造扩建,把马江公路建成城市的外环路,逐步把过境车辆,尤其是重载车辆疏散分流到城外。开发区的道路规划要与主城区连通,解决好出入口问题,形成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对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规划是一种思路性的、理念性的、规范性的标准,把规划变成现实,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设计。城市的发展就是让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享受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功能设计就是实现这个目标。今后建住宅区,首先审查配套设施是否到位,凡是上规模成片开发的居住小区要根据人口规模必须配套公用设施,凡是高层公建必须要有地下车库,等等。今后,对城市功能要出台一些强制性的规范;二是景观设计。打造城市形象要通过景观设计来实现,重要的街区、节点及单体立面、造型、色彩,还有一些小区、公建设施都要精心打造,特别是大型的建设项目,没有景观设计,不允许提交规划委员会研究;三是人文设计。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为百姓
着想,比如城市的公厕、盲道、绿地、广场、公交站点、商业网点建设等等,要有意识地布局好、设计好,让市民能够就近享受。最终目的是通过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对城市绿化的再认识
无论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是体现城市的文化和品位,城市绿化都不是附属物,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城市绿化规划作为一项重要规划来编制,真正实现规划的“双线”控制,既要有“红线”又要有“绿线”。尤其是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确立“绿线”控制的概念。要按照大空间、低密度、小广场、多绿地的总体要求,做好“绿线”控制规划,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今后,主城区的旧区改造,凡是达不到密度要求的
,不准再建房子,要拆地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根据城市的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多建小绿地、小广场。这样,星罗棋布的广场、绿地、林带,就共同构筑了一个花园式的、园林式的城市。同时,要提高城市绿化档次,保护好古树木,不能让原有的绿化资源流失,要充分利用好。今后在市区内除了特殊需要,机关单位不得再建围墙,要腾出空间搞绿化,这也要作为一条硬性标准来要求。对有围墙的沿街单位,建委要排一排,列出计划,逐步拆除,做到透绿、建绿,让绿化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
五、对城市环境的再认识
池州有非常好的自然禀赋,把这些天然资源融入到城市建设,创造更优更美的城市环境,关键要处理好生态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在搞的清溪河的整治、长江水道的整治、平天湖的开发都属于人工自然,但要注重一个问题,只能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利用自然、再现自然,而不能过多地人为破坏自然。清溪河的景观,人工的东西越少越好,就是创意好、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也不宜过多,尽量做到简约、自然、古朴。平天湖的开发、沿江池口片区的开发也要遵循这一点。环境整治的重点是治理污水、垃圾、大气、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有破坏的东西,对于自然生成的东西,不要轻易去大拆、大卸、大改,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科学巧妙地充分利用。
六、对城市经营理念和机制的再认识
现在人们都讲经营城市,但我们必须搞清楚城市经营和经营城市这两个概念。经营城市有其片面性,经营的最后就出现了卖地卖资源,政府收钱再造广场、高架桥、楼盘的结果,这个路子不能再走下去。城市有很多属性,首先它是一个最大的公共产品,不是为某个人或某阶层所拥有,必须面向全体市民,服务全体市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市场的规则来办,按照城市发展的固有规律来办。从经营城市转到城市经营,政府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对公共资源如公交、自来水、燃气等如何实现最佳调控的办法,等等。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因此也就具有特许经营权,这个权力不能轻易放弃,要善于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社会的作用和力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建设,降低成本,减轻政府负担。同时,要保证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对有些政府性资源能年租的尽量不批租,不仅要利用政府掌握的空间资源,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拥有的时间资源,以确保城市基本功能的稳定安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对城市管理的再认识
任何城市都是三分建七分管,是否高效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功能,真功夫在管理上。城市的管理应该是上下结合的。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这是政府行为。一是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是源头管理,城市管理要以规划管理为龙头,从源头抓起。城管支队“查违”首先要知道规划的分量、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违章建筑,拆违治乱是我们当前规划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下真功夫、硬功夫。二是规则管理。要把城市建设涉及到的各方面领域的规章制度梳理一下,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通过规则,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做到执法尺度要统一,信息要公开,规范要透明,同时,要体现人性化的理念,无情执法,有情操作。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体现的是政府管理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管理,即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目前社区管理很薄弱,管理力量、水平都不够,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出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也说明我们社区管理的体制还没有理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项工作市区两级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个城乡结合部的管理问题,区委、区政府要在明年拿出一
个在主城区范围内加快村改居、进社区的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
八、对当前和明年重点工作的要求
今年在建的工程要加快进度,全力推进。对明年具有全局性、牵动性的建设项目要尽快排出来,进行分类,有资金的马上落实,需要争取资金的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解决,争取年内向市委、市政府作一汇报。项目确定后要见报公开,让市民了解和参与,增强市民的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意识。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系统人才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要创新人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城市建设,需要引进的人才一定要引进,特别是专业性人才;在职的干部职工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建委领导班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城建队伍,以适应城市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城建环保范文】四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04年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以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为重点,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刚才,赵克志副省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并及时向政府分管领导做好汇报,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面上的工作讲三个问题:
一、二○○四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省房地产系统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国发[2003]18号和省政府[2003]11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努力建立和完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住宅与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取得明显进展
去年年初,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逐步解决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要求。省建设厅积极抓好贯彻,将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作为全省建设工作的重点,认真研究政策,精心组织实施。为推进工程实施,先后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安康居住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省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的总体思路,把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集资合作建房、旧小区改造和拆迁安置住房纳入安康居住工程的范畴,统筹考虑,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扩大供给,逐步建立健全向中等收入家庭供应普通商品住房、向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向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各地也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2004年,全省经济适用住房施工617万平方米,竣工164.6万平方米,销(预)售202万平方米,解决了2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济宁、莱芜、聊城7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廉租住房工作,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的方式,为6778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
(二)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回落,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4年,全省住宅建设投资达767亿元,施工9229万平方米,竣工2866万平方米,比2003年分别增长29 、25 和9.6 。房地产开发投资765亿元,其中住宅549.9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32 、35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207万平方米,销售收入416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23 、40 ;商品房空置面积4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07万平方米,比2003年分别下降10 、19 。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较快增长,使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5.2平方米。
(三)有效控制拆迁规模,信访突出问题得到集中处理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04]46号文精神,省建设厅及时提请省政府以鲁政发[2004]49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合理控制拆迁规模,严格依法实施拆迁,认真做好安置补偿,妥善处理拆迁矛盾,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省建设厅会同发改委实行了拆迁计划审批制度,2004年全省实际拆迁房屋面积681万平方米,比2003年下降50 。8月下旬,国家、省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和建设部集中处理城镇房屋拆迁信访突出问题紧急会议后,省建设厅迅速传达贯彻,及时研究部署,牵头成立了省发改委、监察厅、国土资源厅、高级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召开了全省集中处理城镇房屋拆迁信访突出问题紧急会议,组织对全省进京来省上访案件全面排查梳理,摸清了底数。建立了责任追究、案件督查、调度通报、包市包案联络员和案件办结消号等五项制度,并由厅领导带队,对各市工作进展进行了全面督查和重点案件督办。各市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集中处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省办结城镇房屋拆迁信访案件712件,占总数的90%;其中中央督办案件63件,占总数的84%。
(四)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各市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围绕“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四个关键环节,规范和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目前,各市均组建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了管委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初步形成了民主、科学和自主的决策机制。17个设区城市均向省报送了管理机构调整方案并获得批准。根据工作需要,全省批准设立分中心26个,管理部107个。目前,除淄博、德州外,其他15城市的调整工作已完全或基本到位。新的管理中心开始履行管理职责,实现了平稳过渡,促进了公积金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省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达到447.1万人,归集总额443.1亿元,余额302.7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总额103.2亿元,余额75.9亿元。住房公积金回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已清理收回挤占挪用和逾期项目贷款40.7亿元,占总数的87.7 。省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省建设厅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和人民银行,对滕州市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进行了及时查处,提出了严肃的处理意见,并在全省予以通报批评。
(五)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省建设厅和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会同省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山东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相关政策,规范服务标准和收费行为。其中,《山东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并已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继续开展了物业管理达标考评,2004年全省又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53个项目获得省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目前,全省已有具备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12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管理范围涵盖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学校、医院、工业厂区、商业大厦、机场等各种类型,形成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安全保卫、环境清洁、生活服务、绿化、中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全省累计有130个项目获得国家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391个项目获得省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物业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六)住房二级市场持续发展
各地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鲁政发[2002]22号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权属保障,加快培育和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开展了全省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清查摸底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未办理权属登记房屋的数量和原因,为房屋拆迁补偿及下一步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完善相关手续、补办权属登记提供了基础资料。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工作进一步推进,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来我省对集体土地房屋权属保障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了我省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工作,并对济南、文登、滕州等地房管部门推进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2004年,全省存量房地产交易1850万平方米、210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10%、11 ;其中,住宅1200万平方米、140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12%、13 。
(七)行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
行业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适应国家《行政许可法》实施的要求,及时提请省人大对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山东省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对省建设厅《山东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为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商品房销售条例》,于今年3月31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房地产信用档案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资质升级和年检为手段,做好各类房地产企业和执业人员信用信息登记入网工作,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情况以及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目前,我省已有79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91家物业管理企业和108家评估机构建立了信用档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适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能力的中低价位住房供应量偏少,供求矛盾相对突出,商品房价格上涨速度过快;二是房屋拆迁信访形势依然严峻,进京上访总量仍在高位徘徊,案件反弹势头不容忽视;三是住房公积金挤占挪用严重,尚有5.7亿元项目贷款和违规资金没有收回,部分城市机构调整工作仍未到位,淄博、德州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四是物业管理市场环境不完善,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尚未建立,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资金匮乏,推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难度较大;五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偏低,建设水平不高,缺少精品项目和品牌企业,与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六是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违规开发、合同欺诈时有发生,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不落实、公共设施设备产权不清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二、二○○五年住宅与房地产业重点工作
近年来,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同时,住宅与房地产业又因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住宅与房地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关系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对房地产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二是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三是加快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包括住房在内的实际困难。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注,也明确了当前住宅与房地产业的主要任务。2005年,全省住宅与房地产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为重点,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安置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突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调控力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加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严格控制拆迁规模,依法规范拆迁管理,着力解决拆迁信访突出问题;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活跃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监管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住宅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精心组织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妥善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妥善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被拆迁居民住房困难,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平安山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是安康居住工程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抓好开局,对今后顺利实施、确保目标实现至关重要。韩寓群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今年要开工建设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进一步强调,建设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的承诺,要把这个任务分解到各个城市,确保完成。按省政府要求,这次会上省建设厅与各市安康居住工程牵头部门签订了2005年目标责任书。各级建设、房管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作为当前住宅与房地产业第一位的工作任务,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积极推进,抓出实效。年底,省建设厅将组织对各市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城市予以表彰。当前,要结合省建设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康居住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各地务必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中等、中低偏下和最低收入家庭以及无收入的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摸底工作,摸清各类家庭的户数、人员结构、住房状况等情况,并根据收入线划分标准分类整理,建立档案。以此为依据,科学编制安康居住工程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使不同类型的住房供应保持合理比例。
二是确保省下达的经济适用住房计划开工建设。会前,省建设厅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审批下达了各市2005年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会后各地要认真抓好项目计划协调落实,做到项目用地、建设单位、建设资金和优惠政策“四落实”,尽快组织开工建设,确保全省年内开工建设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任务的完成。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销售和上市交易,省建设厅起草了《山东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目前部门会签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审定印发。请各市也尽快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对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购买对象、申请购买的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三是加大安置住房建设力度。在普通商品住房中,要优先安排安置住房建设,切实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安置住房建设力度。要把安置住房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先建后拆,没有安置房源不得实施拆迁。各地要根据城市住宅拆迁规模,合理确定安置住房建设计划,解决好城市公益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所需的安置用房,确保被拆迁居民得到妥善安置。今年,省建设厅将重点抓好几个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的试点,总结经验、研究政策、推广典型、指导全省工作。各地也都要抓1-2个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四是全面启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各地要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力争用三年时间对符合政策的家庭全部保障到位。要按照财政预算安排为主的原则,测算出实施廉租住房制度需要财政解决的资金,列入城市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暂时不能到位的城市,要通过直管或自管公房租金核减的形式,先解决部分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确保廉租住房制度年内在17城市全面启动。
五是实施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烟台市将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作为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积极筹措整治资金,切实加大改造力度,并对改造后的小区普遍实行了物业管理,得到了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烟台的经验,将旧小区整治改造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多渠道筹集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治改造,逐步改善旧小区人居环境,完善使用功能,为实施规范的物业管理创造基础条件。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努力提高住宅建设和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
要以认真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山东省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新出台的《山东省商品房销售条例》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水平。在全省建立创建优秀住宅小区的激励机制,推动新建住宅小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引导开发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提升我省住宅建设总体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通过创建活动,要使全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水平有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加齐全,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住宅性能达到1A级标准以上。这项工作省建设厅还将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具体部署,请各地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省建设厅近日修订颁布了新的《山东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新《规定》提高了开发市场的准入门槛,并把四级和暂定资质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各设区城市。各市要严格按照《规定》明确的标准、权限开展资质审批,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搞好总量控制,确保市场健康发展。省里将把主要精力从事前审批更多地转向事后监督,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直至收回资质审批权。对原已取得开发资质、但达不到新标准要求的企业,要督促其抓紧完善条件,在现有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前一个月申请核发新的资质证书。如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后仍达不到新标准要求,应根据《规定》降低或取消其房地产开发资质。
三是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研究制定住宅产业化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的产业政策,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走规模化、集成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建立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构建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结构。根据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需要,将涉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关键性能指标作为强制性要求,实行严格监管。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通过性能认定,积极推广住宅通用部品和“四新技术”,鼓励可再生、高性能、低材耗建筑材料应用,推行商品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四是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扩大康居示范工程项目覆盖范围,争取每个设区城市确定1-2个国家康居示范项目,加强对康居示范工程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挥康居示范工程在推进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切实做好房屋拆迁信访案件集中处理,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拆迁信访突出问题集中处理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要实现本阶段确定的基本解决拆迁上访历史遗留问题及新拆迁不得引发新的上访这两个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地在继续做好拆迁信访个案处理的同时,要特别把精力放到源头治理上来,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拆迁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一是继续抓好拆迁信访案件的集中处理。对2004年年底前的信访案件,特别是中央交办的案件,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核查,切实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力争5月底前妥善解决;对今年新出现的信访案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在初信初访阶段,解决在当地,避免越级上访、尤其是进京上访案件产生;对已办结的案件,要抓好处理方案落实,并定期进行回访,及时发现新苗头、新问题,防止案件反弹。
二是严格控制房屋拆迁规模。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新建和改造的关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拆迁规模,避免盲目大拆大建。要继续执行拆迁计划审批备案制度,今年全省房屋拆迁规模要控制在1000万平方米以内,其中,新审批拆迁规模不超过600万平方米。不符合城市规划、未纳入拆迁计划或补偿资金不到位、安置方案不落实的项目,不得实施拆迁。对个别拆迁矛盾突出、上访量居高不下的城市,除重点工程外,其他项目拆迁一律冻结。
三是规范拆迁管理和拆迁信访工作。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规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机构及职责,继续推行“四合法一到位”(拆迁项目合法、拆迁程序合法、拆迁主体合法、补偿安置标准合法和补偿安置资金到位),严把拆迁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拆迁许可证,从源头上减少拆迁纠纷。要健全拆迁公示和听证制度,严格拆迁行政裁决程序,做到“阳光拆迁”。严禁野蛮拆迁、违规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各地要继续坚持建设部提出的“八项原则”和我省推行的“五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拆迁管理和拆迁信访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各地要抓好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依法处理信访问题。要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宣传教育相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向群众宣传拆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四)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
一是继续抓好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的落实。各地要加大欠发达地区及困难企业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的落实力度,指导尚未建立住房补贴制度的市、县和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尽快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住房补贴,扩大住房补贴覆盖面,增强职工住房消费能力。
二是尽快兑现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凡经房改部门审批确认做挂帐处理的职工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各地应尽快兑现。有条件的市、县和企业,要尽量一次性足额兑现;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在职工离退休、换购住房或工作调动时给予解决。兑现一次性补偿的资金,原则上由原产权单位从售房款中解决,不足部分可由当地政府统筹或企业自行解决。
三是加快个人住房置业担保体系建设。各设区城市都要按照《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成立独立规范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严格清理运作不规范及无担保能力的担保机构。要指导担保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及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及时补充担保基金,吸收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及其他民间资金介入,支持个人住房消费。要特别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担保力度,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五)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
一是继续查处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对非法占地、私下协议圈占使用集体土地、不按约定条件和期限开发利用土地以及抽逃注册资本金、项目资金等行为,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擅自变更规划内容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要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依法核发《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证》,强化开发合同管理,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开工和交付使用。
二是进一步整顿房地产交易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面积计算中弄虚作假、故意侵害购房者利益以及擅自出租、出售共用部位牟利等行为。要加强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监管,依法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严肃查处违规销售、恶意哄抬房价等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要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对末取得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要责令停止并依法予以处罚。要会同工商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广告的监管,依法查处违规发布房地产广告和不兑现广告承诺内容的行为。严格房地产中介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查处未取得资质证书擅自开展房地产评估、测绘业务的中介机构。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为,依法查处发布虚假信息、违规收取佣金、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利益、根据委托人要求出具不实估价报告或面积测绘报告的行为。
三是加大物业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严格实行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物业管理企业不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标准提供相应服务的,要依法承担责任。任何部门、单位和物业管理企业均不得挪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回并予以处罚。对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管理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四是完善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房地产信用档案系统建设,完善网上公示制度,促进诚信制度建立。要将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对房地产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处罚决定、不良行为记录和履行合同情况及时载入档案,并在网上公布,发挥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六)进一步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扩大住房消费
一是下大力气搞活住房二级市场。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鲁政发[2002]22号文件,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清理影响已购公有住房上市的政策性障碍,为住房二级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开展房地产市场收费清理检查,严肃查处超标准或无标准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住房交易成本。
二是规范和强化权属登记工作。按照建设部修订后的《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稳步推进集体土地房屋的权属登记工作,为集体土地房屋权利人核发全国统一的房屋权属证书。继续开展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考核活动,积极推行交易、权属管理一体化。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和规范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为居民住房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在全省建立健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预售主管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同时,要在指定银行为该房地产项目设立预售资金专户,购房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购房合同后,将预售资金交入专户,由银行根据项目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进度证明分批向开发企业拨付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切实保证预售资金安全,防止烂尾工程产生,更好地维护购房人权益。
(七)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
一是加强物业管理法制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提请省政府出台《山东省物业管理办法》,对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授权由省里确定的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业主投票权数等事宜加以明确,规范物业管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解决部门职责不清、建管脱节等问题,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证。
二是健全物业管理市场机制。加快房管所、物业管理企业转制的步伐,使其尽快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鼓励业主、物业管理企业通过招投标进行双向选择,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培育一批机制新、效益好、规模大、信誉佳的品牌企业,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总体水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的监管,保证招投标的客观公正,依法维护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要按照业主所有、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业主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以商品住宅和已售公房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规范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使用和监管工作,切实收好、管好、用好这笔资金。
四是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物业管理培训,物业管理企业经理、部门经理、管理处主任及关键岗位和一线员工要做到持证上岗,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引入管理顾问、管理软件、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技术含量和物业企业管理水平。
(八)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引导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以来,为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具体到房地产方面,包括增加开发项目资本金、提高开发和消费贷款条件及利率等。这些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些已经显现,有些将逐步显现。正确评价这些政策措施对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影响,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引导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各级主管部门都应当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市场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为科学决策、正确实施市场调控提供可靠依据。要特别重视统计工作在房地产市场分析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相关统计资源,改进统计工作方法,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使分析决策建立在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
三、二○○五年住房公积金管理重点工作2005年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总的思路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精神,顺利完成机构调整,健全决策体制,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归集力度,提高使用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实现保值增值,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努力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扎扎实实地做好机构调整扫尾工作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调整工作,国家和省里要求2002年底前完成,建设部、省建设厅为此专门到调整工作缓慢的淄博、德州等市做过督促落实。但至今仍有个别城市没有完成,还有的城市机构调整不彻底、不规范,这说明领导重视不够,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省建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条例》和《通知》要求,加强对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监督指导,特别是加强对机构调整不到位的城市的督促检查。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不彻底、不规范以及没有按照规定垂直上划的城市,今年6月底前调整工作必须全部完成。省建设厅将就机构调整情况向省政府和赵省长作专题汇报。
(二)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力度
采取切实措施,使所有应缴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做到应建尽建、应缴尽缴,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要力求在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加强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指导没有完全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菏泽、德州等市加快推行这一制度。要重点做好城镇个体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及各类社会团体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工作。加强执法力度,对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不正常开设住房公积金账户、逾期不缴或者欠缴的单位,要依法责令限期办理。这一方面,济南、青岛两市做的比较好,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加大缴存力度,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同意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实施了《济南市住房公积金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对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维护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按照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的要求,合理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提出,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高于15%,缴存基数不应超过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这个规定各市要严格执行。各市调整缴存基数、确定缴存比例要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报省政府批准,不得越权自行审批。
(三)防范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风险
存在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和逾期贷款问题的城市要抓紧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清理回收力度,尽快收回全部资金,防止借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之机逃避债务、回避责任,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对因违规使用住房公积金而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逾期贷款。建设部去年通报了我省滕州市挤占、挪用6848万元住房公积金的事件,对我们的震动很大。从目前枣庄市移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全市挤占、挪用公积金达到1.2亿元,数额很大,产生的风险也比较大。这类问题,其他城市垂直上划过程中也有可能会遇到。各市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清理回收工作,不仅要有制度、有手段、有措施,还要有责任。这项工作将作为对各中心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积极发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
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是我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到2004年底,我省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使用率仅为2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为提高公积金贷款使用率,加强对住房消费的支持,省建设厅将会同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手续,缩短时限,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发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各市也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使用率,加大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
(五)切实加大行政监督力度
省建设厅将提请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山东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考核和行政监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省建设厅将会同财政、人民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各管理中心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重点查处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违法案件。各市要按照《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济南、青岛、东营、威海4市已与省监管系统实现联通。今年10月底前,其他城市要确保实现与省监管系统的对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同志们,今年的住宅与房地产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让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我省住宅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城建环保范文】五
这次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是在我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6月3日汇报会以来各地建设形势,客观地找出存在问题,研究部署抓住今年后期工程建设最佳时期,在全市掀起工程建设的新高潮,确保完成2003年国债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完成今年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目标。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地对待和持久地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中国农村的特殊性决定着“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着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正是因为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关注“三农”问题,始终把 “三农”问题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今年,中央在时隔十六年之后再次出台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那么“三农”问题怎么解决?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从这几年池州的实践来看,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这不仅是推进池州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得到农民最广泛拥护、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兴奋点。
第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做到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开发利用相互和谐、相互统一,即期经济增长与长远经济发展统筹兼顾、相得益彰,不顾此失彼,不可求近舍远。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池州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市,我们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而生态家园就是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开展最直接的生态建设。从经济角度看,生态家园的核心是富民,建设一口沼气池,提供的沼气,解决了一家3口一年的生活能源,就意味着一年可以减少3亩薪柴的砍伐,发酵后的“三沼”还田,不仅使农户达到节支增收,而且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社会角度看,实施生态家园也是农民在学科技、用科技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更是把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贯穿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其次,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打造为民政府的具体行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政府谋发展、议发展,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一个有作为的政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只要是群众有积极要求的、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的、顺应民意的好事情,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对于我们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而言,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既耗财力又耗人力的工作,对于群众而言,却是一项受益匪浅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致富工程。如果我们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打造为民政府的角度出发,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畏难情绪,缺少工作自觉性、坚定性、坚韧性,甚至产生抵触,消极对待。
第三,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农民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央下决心、下大力气、下大资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是农民的渴望和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多,比如实施小城镇建设、创造农民工外出就业宽松的政策环境等,但受农村现行基本土地制度和以户为主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以及村落散居的社会组织结构限制,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收入明显增长、居住条件明显改观的预期目标。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恰恰是抓住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利益,不单纯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般性生产举措,而是生产方式、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同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工程在全市更广泛的范围内实施,其所发挥的效能,得到了农民广泛地赞誉和认同,农民主动要求建设的呼声高涨、心情迫切。
总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感到责任大、担子重,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顺利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突出国债项目建设重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从现在起到9月底之前,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要以2003年国债项目建设为重点,同时大力推进今年任务建设,具体是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千方百计地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工程建设工作极为重视,早谋划、早部署,4月份就召开电视电话动员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市工程建设不够理想,进展不快,不尽人意。据统计,截止8月15日,全市仅建成2751口(是指建立农户台帐上报的数),占年度任务的18%,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主观原因,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思想上存在松劲情绪、畏难情绪,去年在国债项目未落实之前,各地不等不靠,想了不少办法克服困难,7月份以后的建设进度相当快,而去年国债项目带到今年来实施的就有5000余口,但到目前仅完成1000余口。今年市里下达各地的建设目标任务,各地要毫不动摇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底市政府将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至于资金问题,各地要加大融资力度,6月3日会议也提出了具体的筹资办法,各级各部门要尽快落实到位。要强调的是今年新建的沼气池,一定要与2004年国债项目申报相符合,在申报的项目村中开展建设,以便于落实补助资金。
2、着力抓好国债项目已建池的整改,确保建设的质量和标准。一要深入国债项目建设村逐户开展摸底工作。2003年国债项目建设的东至、石台、青阳三个承担县,近期要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班子,深入所有项目村,对已建成的所有沼气池开展一次地毯式摸排,彻底查清实情,全面掌握沼气池运行情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沼气池产气情况,有多少口沼气池能正常使用,有多少口沼气池不能运行,造成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什么,是沼气池建设本身质量不达标,还是管道、配件等质量不合格,还是人为使用不当造成损坏。二是“一池三改”到位情况,有多少户完成了“三改”,有多少户没有达标,是厕所,是厨房,还是猪圈。二要限期完成配套整改。各地要克服困难,因户采取相应对策,9月底前要对所有建成池全部抓好填平补齐,确保建成池的质量,达到建设标准。这里要强调一下“三改”建设问题。抓好“三改”是保证沼气池发挥永久性利用的基础,也是抓好沼气的综合利用、科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前提,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建设到位。
3、精心安排,全面完成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2003年国债项目建设任务中,全市尚有近4000口沼气池未建。9月底农业部、省将组织对国债项目抽查验收。现在是时不我待,项目能否如期完成,建设质量和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到下年度中央、省对我市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扶持与倾斜力度。各地切不可掉以轻心。要摒弃侥幸心理,在抓好已建池的配套完善的同时,加大生产调度力度,集中施工人员力量,按照专业化建设、标准化安装、流水式作业、统一供应材料的施工方式,把持证技工组织起来,成立一套班子,尽快投入国债项目村建设主战场,掀起建设的高潮,确保到9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4、切实做好沼气协会技术骨干人员培训,着力抓好“百池村”沼气协会创建。组建农村沼气协会,把建设户组织起来,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确保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从目前来看,农户是否愿意建和建成后能否有效地使用,妇女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把妇女组织起来,把妇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市、县两级妇联要勇于承担起重任,围绕这项中心工作,重点抓好“千池乡镇”和“百池村”的沼气协会组建,把协会会长和骨干技工的培训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各级能源办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6月3日全市工程建设汇报会对建设时序都作了明确的要求,目前这项工作全市各地进展不平衡,贵池区于7月份完成了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大部分村的协会已完成组建并投入了运行。其他县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仍未启动。各地要坚持建、管并举,在今年9月底以前全市所有“百池村”要完成协会组建,并挂牌运行,开展活动。
5、全力抓好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带动效应。要继续把建点示范,作为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今年初,市里下达17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各地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规模。具体是贵池区5个,东至县5个,石台县2个,青阳县3个,九华山风景区1个,开发区1个。对示范村建设,要有长远目光,立足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做好村组道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把示范村建成集农产品无害化生产的专业村、人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村、农户家庭居住温暖清洁化的沼气村、农民文化与政治生活健康蓬勃发展的文明村等四种类型合一村的目标,成为未来池州特色的小康村。围绕这一目标,各地要进一步精心组织,抓紧落实。一是选好建设地点。着重安排在国道、省道沿线并且具有良好农业发展条件的“百池村”。二是搞好建设规划。围绕地方特色农业,选准项目,连片培育。同时,各地要着力抓好种植业在50亩以上或养殖业在5000只(羽)以上的示范户培育,以典型引导、带动农户,依托庭院,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家园建设。
三、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切实加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一项重头戏来抓,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领导和工作指导方法,善于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培训带动、典型示范等方式,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扎实地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一要强化调度,实现“两个确保”。9月10日前,各地对这次会议精神要进行认真贯彻,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做到县、乡、村三级责任明确、责任到人。要加强工程建设的调度,每10天开展一次,包括建设进度、建设材料、工作措施等,确保实现2003年国债项目建设和全年建设任务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
二要实行联系点制度,加强督促和指导。各地要实行县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尤其要加强建设滞后的乡镇和2003年国债项目承担建设所在乡镇的联系,切实推进工程建设。同时,县几大班子领导要组成若干个工作指导组,实行分片包干的方式,深入农村一线,深入建设现场,进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三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县级农村能源服务能力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好当前各县区能源工作力量薄弱,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加强县级能源办和能源服务公司建设。首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政治上、生活上、待遇上关心、解决现有人员的现实问题,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要按照市委池发〔2003〕8号文件的政策要求,理顺关系、配足工作力量,落实好的足够工作经费。
四要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立足一个“实”字,在办事情、抓落实上,要当机立断,求时效、求实效。特别是工程建设中各地遇到的棘手难题,各级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及时地加强衔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执行措施。各级领导要认真对待客观存在的问题,做好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得推诿、拖拉,涉及到群众的事情,要在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核实工作的基础上,从维护好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相应地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让群众满意,把群众的积极性利用好、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