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工地工作你需要具备哪些安全技术?
在工厂工地工作你需要具备哪些安全技术?
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安全生产小知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安全生产小知识】一
1、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
①施工地点的变化。建筑施工队伍随建筑物坐落位置的变化而移动;
②操作场所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施工部位的不同而移动;
(2)建筑物形式多样。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
(3)施工技术复杂。使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5)机械化程度低,仍然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以上这些行业特点,使建筑施工行业的不安全因素更多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比其他业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劳动安全。
2、建筑施工行业常见的事故,主要是:
①高处坠落;
②物体打击;
③土方开挖,模板支撑及墙体等坍塌、塌落等;
④临时设施和机电设备移动频繁,造成倾覆、损坏等;
⑤使用各类机电设备引起人员触电等。
3、按国家有关施工安全法规和行业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施工现场工人在施工中应遵守以下各项:
(1)施工现场
①参加施工的工人(包括学徒工、实习工、代培人员民工)、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②架子工、信号工、电工、焊工、司炉工、爆破工、起重机司机、打桩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施工现场严禁无证作业;
③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设施。距地面3米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④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⑤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⑥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危险地区,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⑦工地行驶斗车、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3%。铁轨终点应有车挡,车辆的制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
⑧坑槽施工,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撑走动,要随时采取加固措施。根据土质、沟深、水位、机械设备重量等情况,确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距坑边距离。往坑槽运材料,应用信号联系;
⑨调配酸溶液,应先将酸缓慢地注入水中,搅拌均匀。严禁将水倒入酸中。贮存酸液的容器应加盖和设有标志。
(2)机电设备
①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女工发辫要挽入帽内;
②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③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④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⑤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行中修理;
⑥电气、仪表、管道和设备试运转,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运转时不准擦洗和修理,严禁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⑦施工现场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组织实施。在架空线路下面工作应停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通过架空输电线路时应将起重臂落下。在架空输电线路一侧工作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起重臂、钢丝绳或重物等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输电线路电压 1千伏
以下 1~20
千伏 35~110
千伏 154千伏 220千伏
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米) 1.5 2 4 5 6
⑧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
⑨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暴晒、碰撞;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液化石油气,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⑩非操作人员不准进入X光γ射线探伤作业区;
⑾对从事腐蚀、粉尘、放射性和有毒作业的人员,要有防护措施,并进行定期体检;
(3)高空作业
①从事高空作业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②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③高空企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上下传送物件禁止抛掷;
④遇有恶劣气候(风力在六级以上)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空、起重和打桩作业;
⑤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与地面夹角60-70度为宜,禁止二人同时在梯上作业。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人字梯底脚要拉牢。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监护或设置围栏;
⑥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桁条、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和作业。高空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并专人负责;
⑦乘人的外用电梯、吊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除指派的专业人员外,禁止攀登起重臂、绳索和随同运料的吊蓝、吊装物上下。
(4)季节施工
①暴雨台风前后,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线路,发现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等现象,应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
②高层建筑、烟囱、水塔的脚手架及易燃、易燃仓库和塔吊、打桩机等机械,应设临时避雷设备,对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要有防雨、防潮设施;
③现场道路应加强维护。斜道和脚手板应有防滑措施;
④夏季作业应调整作息时间。从事高温工作的场所,应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
⑤冬季施工使用煤炭取暖,应符合防火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安全生产小知识】二
1、锅炉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给工业生产带来许多好处。但由于这种设备的特性,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必须密切注意锅炉安全进行。
(1)锅炉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锅炉结构不合理,材质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不够,以及其他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
②锅炉使用与管理中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设备失修、超过检验周期,没有进行定期检验;操作人员不懂技术;无水质处理设施,或水质处理不好,其他运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
③锅炉安全附件不全不灵;
④锅炉安装、改造、检修质量不好,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2)锅炉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锅炉性能的好坏,要在运行使用中体现出来。锅炉的各种事故,大都是在运行使用当中发生的。运行管理的好坏,不但影响锅炉的经济效率,而且影响锅炉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①锅炉启动与停炉
锅炉启动:检查准备,上水,烘炉,煮炉点火与升压,暖管与并汽;
点火升压阶段:防止炉膛爆炸,控制升温升压速度,严密监视和调整指示仪表,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
停炉:停炉操作应该按规定的次序进行。
②锅炉正常运行中的监督调整
随时进行调节,保证锅炉负荷和蒸发量、蒸汽参数等运行指标;
监督调节锅炉水位,使锅炉水位经常保持在正常水位线处;
通过压力表及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严密监视和调节汽压,使压力保持稳定;
调节汽温,防止汽温过高或过低;
监督调节燃烧,使燃烧情况正常;
及时排污和吹灰;
严格执行锅炉运行管理制度;
搞好锅炉停炉保养。
2、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①设计方面。压力容器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一些不合理的设计结构;
②制造方面。粗制滥造,焊接质量差:存在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焊接缺陷,焊缝布置不当等;
③安装方面。现场安装时,由于现场条件较差,焊条未烘干就施焊或强力组装等;
④使用方面。不按工艺要求的程度开停车。操作人员不懂专业技术等;
⑤检验、修理方面。不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容器超期服役,擅自修理,容器结构和用途等;
⑥安全附件不完善。失去灵、准、稳;
⑦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混乱。不重视安全生产、无视国家技术法规、无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违章指挥等。
(2)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纪录;
②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须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工作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③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实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和采用机械连锁机构,防止误操作。检查减压阀失灵与否。装料时避免过急过量,液化气体严禁超量装载,并防止意外受热等。随时检查安全附件运行情况。
④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压力容器开始加载时,速度不宜过快,要防止压力突然上升。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0℃的容器,加热或冷却都应缓慢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的频繁和大幅度波动。
【安全生产小知识】三
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如碳、氢、硫、钾等;还有些可燃物质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苯、丙酮、乙炔等。
②有助燃物质。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氢气、及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③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指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构能等都可起到火源的作用。如明光、撞击、电火花、炽热物体、自然发热、聚焦的日光、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会自动燃烧、爆炸等。
上述燃烧的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即燃烧的发生,除了必须有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同时存在之外,还必须要有导致着火的火源。
(2)防火的基本措施
①消除着火源: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
②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离,分开存放;
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3、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构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1)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①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②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③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有火源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小引燃能量,低于这个能量,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2)防爆的基本措施
防止化学性爆炸3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
①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开成爆炸的基本理论。
②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③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
④采取监测措施,安装报警装置。
⑤消除火源。
4、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生产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静电是火灾爆炸的重大隐患,应当引起注意。
(1)静电的产生
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大多数静电是由于不同物质的接触或分离或相互摩擦而产生的。例如,生产工艺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喷溅、过滤等都会产生静电。
(2)消除静电的基本措施
①静电接地。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
②增湿。提高空气的湿度以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③加抗静电添加剂。采用此方法时,应以不影响性能为原则,还应注意防止某些添加剂的毒性和腐蚀性。
④使用静电中和器。
⑤工艺控制法。指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5、灭火措施
(1)报警
(2)限制火灾和爆炸蔓延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防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
(3)灭火方法
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质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②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温度,使之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③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能蔓延。
灭火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才能将火灾迅速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