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1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到达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状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带给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好处。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取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带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飘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好处,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必须的情境,使资料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能够选取自我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一样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一样的学生学不一样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光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
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我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理解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用心性,引导学生自我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我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光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潜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2.帮忙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2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透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一样,就应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前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就应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我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资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计算题的审题教学,个性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潜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必须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潜力。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3
四上开学第一单元的资料是四则运算。
加减法、乘除法的好处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在一、二、三年级都有所接触,比如:低年级()-6=8,就是利用减法的关系求被减数。教学中我也是透过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分析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学生运用算式中的名称回答问题,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潜力。其中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我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透过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题,去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就像雪莲老师那样,从无括号到有小括号到有中括号,引导学生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而且上课时板书了孩子们出现的多种书写格式,逐一进行辨析。练习中仍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没能掌握,错误百出。我进行了逐一指导,两节课后稍有好转。看来对于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孩子们需要必须的时光循序渐进地掌握。就如同讲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时,竖式的步骤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想说,当我们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不要急于让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许孩子有一个缓冲理解的时光。
加减法、乘除法的好处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看似很简单,在一、二、三年级都有所接触,比如:低年级()-6=8,就是利用减法的关系求被减数。教学中我也是透过具体的算式引导学生分析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注重学生运用算式中的名称回答问题,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潜力。其中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我采取小组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透过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题,去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就像雪莲老师那样,从无括号到有小括号到有中括号,引导学生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而且上课时板书了孩子们出现的多种书写格式,逐一进行辨析。练习中仍发现很多孩子对于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没能掌握,错误百出。我进行了逐一指导,两节课后稍有好转。看来对于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孩子们需要必须的时光循序渐进地掌握。就如同讲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时,竖式的步骤和格式,很多孩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我想说,当我们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不要急于让所有孩子立刻掌握,允许孩子有一个缓冲理解的时光。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4
教学反思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了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的资料,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成功之处:1。设疑激趣,复旧引新。本节课的四则运算是同级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知识经验。在上课伊始,透过出示四个口算题45+8-2324-8+1027÷3×73×6÷9,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但是为什么要按照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十分的兴奋,十分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闪烁着渴望的目光。透过这样的激趣引入,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2。探求解题思飘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的有机结合。本单元的资料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要知
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困惑。3。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一样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例1的教学,学生能够尝试用三种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步列式的实际好处,个性是第三种算法的出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体现。虽然开始大部分同学不理解,但是透过简易的讲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学生说:“先走了3人,又来了5人,实际是多了几人。”学生十分简单地说出答案,然后再联系例1进行说明,学生对这一算法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例2的教学,学生也同样用用三种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对于第一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透过学生的讲解,我又用线段图辅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在这两个例题中,学生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够从不一样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潜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不足之处:1。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欠缺。表此刻只会列式,但对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实际好处还是停留在只会做不会说的层面。2。学生计算潜力欠缺。透过练习的反馈,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不细
心、马虎,有的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错数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数位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再教设计:1。减少师生之间一对一地对话,增加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潜力。2。习题设计少而精,精选练习资料。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范文5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资料,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潜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
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透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此刻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就应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个性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必须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
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