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反思 >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时间: HT1 分享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板”跑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

上完《“黑板”跑了》这一课,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再好好斟酌斟酌:

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可细细想来,四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我以后可以考虑简单的问题由老师口头提问,特别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再列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重点及中心。

其次,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了点。我是不是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导出方式呢?如设计些字谜、编些儿歌等引出字的教学。

再者,“移”这个字解释得不够到位。我让学生上讲台把这叠书从讲台上移到A同学的课桌上,虽然这个方法简单学生也乐意接受,“移”这个字的意思也正确,可我忽视了一点,没有在课文提供的语境中解释。在这里,“移”是转移,而在文中,“黑板”向前移的“移”是移动的意思。显然,我当时提问就出现了偏差。

以上的反思,想必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2

昨天的天气预报最高温度:29度。已经是夏天了,这样的天气很好,就像昆明,美中不足的是天空中还是被云层笼罩着,第二节课应该上《“黑板”跑了》的第二课了,在对昨天的课进行回顾之后,请覃小倩来朗读了第二自然段,这段时间,覃小倩转变了许多,所以,我有意识地树立她的自信,她果然读得很有感情。

我拿出了卡片:考。在组词之后,我问道:“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呢?”“老字头。”“那好,咱们一块来写这个新的偏旁。我们以前学过的老字就是这个偏旁部首。”“老师,还有一个字。”没有转头,就知道一定是杜杨洪,他的答案绝对不正确,可转念又想,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也应该包括他,于是,我朝他点点头,“老师,还有一个‘专’字。”孩子们都发出一阵哄笑,周欣龙更是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杜杨洪的头低下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受打击了,所以他没有更多的举动。

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考虑呵护他的心灵呢?只是用自以为正确地方式去教育他。我把“专”字也写在黑板上,而且就写在“考”字的旁边,孩子们都感到很奇怪,“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这两个字有点像。”“是啊,虽然它们俩的偏旁不同,但也很相似,我们要谢谢杜杨洪。”大家的目光中又变成了敬佩,大家都在认真地书空笔顺,杜杨洪的声音最响亮。就是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他学习这门功课的态度。

也许以后,他会忘记这堂课,也许,他期末考试还是不能及格,但是,我会永远记住这个瞬间,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这时,不知什么时候,阳光已悄悄地跑进教室,斜斜地照在靠窗的孩子们身上,阳光下的孩子们显得更可爱了,你给一点阳光,他真的就能灿烂。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3

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

(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4

今天上了《‘黑板’跑了》一课。由于在备课前做了充分的查阅,对主人公安培的生平事例进行了有关阅读,当我在课堂上娓娓道来时,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为他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为他的不幸遭遇而悲戚,为他的伟大科学贡献而肃然起敬。有了这些感情基调作铺垫,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更高了,为走入文本,探索文本,走入科学家的世界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接下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侧重指导学生先读懂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主要想告诉读者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比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简单介绍了安培,告诉我们安培生活在两百多年前,是发法国人,还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告诉我们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联系课文后面讲到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重点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安培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个意思突出出来。于是,便引导学生找出读重音的词语:“著名、非常专心”等词,读出对安培的崇拜之情。运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他自然段的朗读时,找出重点词语突破朗读难关,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教学效果不错。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5

改变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是知识的化身,学生与老师不容争辩、同学间答案一致,观点相同,无须争辩的局面。“真理越辩越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碰撞,甚至摩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进行辩论,多些学生争辩的声音,与老师争辩、与教材争辩、与同学争辩,在争辩中明理,在争辩中激情,在争辩中反思,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对自我认知进行整理、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与发展。

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此时,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一个个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中,探讨问题情绪高涨,唇枪舌战,甚至争到面红耳赤……“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种无所顾忌的各抒己见的场面,竟使本堂课高潮迭起!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在读书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不同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6

《“黑板”跑了》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趣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课文虽然没有写他是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但,这件事却能小中见大,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和精神。课文中的安培所作所为,异与常人,却发人深思。在教学中,时刻把握着“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这课时,我抓住了“非常专心”这个词语,时刻围绕这个词语展开讲解。我让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安培专心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这里我让学生谈谈热闹的街市,与课文中车辆、行人联系起来。又通过对比:“可是安培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学生很快动脑筋说出,实际上并不是安培真的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因为太专心了,才没有注意到。于是学生对他的“非常专心”更加了解。

接下来的课文中,无论是安培把马车当作了黑板,还是情不自禁的话,到最后的发现真相,都表现了安培的专心。我相机指导学生想象他的动作、神态,理解聚精会神、再进行换词训练。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安培产生敬佩的感情。也让学生明白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向他一样,专心致志。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也有感到不足的地方:学生从读到讲,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让学生说故事之前,就应该充分利用板书“散步、热闹、思考”这三个词汇,先让学生弄懂、弄透,再灵活运用“开始……接着……然后……”等先后词语,串起来说故事,这样做一个铺垫,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讲故事的难度降低一些,效果会更好。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7

上完《黑板跑了》这一课,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再好好再思考思考: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可细细想来,四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我以后可以考虑简单的问题由老师口头提问,特别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再列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重点及中心。其次,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了点。我是不是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导出方式呢?如设计些字谜、编些儿歌等引出字的教学 以上的反思,想必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8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课,感触最深的是:

本课讲述了物理学家安培的一则趣事,小中见大,让我们了解真正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和精神。安培被称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甚至电流的单位名称也用其名字命名。

导入时,我决定从介绍安培入手,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做了这样几道数学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鸡蛋约重50()一块黑板约长4()

一张课桌价值约50()一节课时间是40()

学生好奇极了!语文老师怎么让我们做起了数学题来?不过这些题目显然对孩子们来说太简单了,孩子们答对后很好奇:老师究竟要给我们上什么呢?

我追问:我们刚才填的这些单位名称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长度,那你们知道电流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这个问题把学生给难倒了,他们个个面面相觑。

我在黑板上板书:“安培”。

孩子们大声地读着,陆庆一不解地问:“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么会是单位名称呢?”

“是呀,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要把他的名字作为电流的单位名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培的故事。

这样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9

《“黑板”跑了》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反映了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本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学习默读、复述故事。根据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练习复述。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课题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抓住“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句来理解全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再联系课文,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学习。

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我的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灵活的方法,如猜字谜、编生字儿歌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反思对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一定大有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贵有疑。乐于思考的学生,其创造思维能力和推理想象能力,乃至合作交流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善于思考。思源于疑,所以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起掌握确定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更需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质疑的机会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的质疑最有价值、最有效果。

一、针对课题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发现是创造的开始,疑问是智者的明灯。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文章“窗户”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就应当从这里切入。

如在教《“黑板”跑了》一课,板书课题时,我故意将引号漏掉,学生读了课题,不约而同指出引号忘了加,我随即质疑,这里的引号可以不加吗?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题目里的“黑板”,不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是被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当作黑板了,所以,就要在黑板两个字上加了引号。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在读文中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中感悟。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学由“疑”开始,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黑板”跑了》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默读,并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语句,用——画出来。

2、边读边想,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然后交流:你对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你把那儿读一下,再提出你的问题,有同学附疑,就到黑板上做上记号。

当时有学生提出:

1、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2、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

3、“黑板”在向前移动,安培为什么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竟还能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呢?

……

以读生问,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够不断深入地理解内容,体会蕴涵的感情、哲理。

我以上黑板做记号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喜不自禁,为自己上黑板做了记号而自豪。

学生在质疑问难中通过反复揣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其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在质疑后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转移,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释疑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以疑答问。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于是我利用学生的“疑”反问道:“这么热闹的大街,安培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怎么会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好象”一词,让学生体会到安培当时心里一直想的是数学题,没有留神周围的行人、车辆,说明他非常专心。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自然。

2、启发诱导。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这么粗心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似乎还真矛盾,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片刻,学生不难得到答案,正是对科学研究的专心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粗心,概括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品质。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培养自主探究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并教给他们解疑的方法,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1

老师板书:黑板跑了。

师:请你们自己读一下这个课题。

学生读后,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很好奇!

我感到很奇怪!

师: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让听的人感觉很好奇!

指名读(三个)再齐读。

师:那你在好奇什么呢?能不能说出来?

黑板怎么会跑呢?难道它像我们人一样有腿吗?

黑板是怎么跑的?

黑板为什么要跑?

黑板准备要跑到哪里去呢?

“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可真细心,这个引号别人可都没有注意哦!看来你们非常好奇,想不想立刻去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好,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可以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想问题。

师:你愿意回答哪一个问题,就回答哪一个!谁先来呢?

我知道黑板为什么会跑,因为他不是黑板而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壁,马车跑了所以黑板也跑了。

师:非常正确,也说得很完整!还有谁来回答?

因为黑板是马车,所以它有车轮,所以就会跑了。

黑板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的黑板,是假的。

师:哦,你真会动脑筋!那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要加引号吗?

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要把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师:非常正确,你真是个有心人!还有谁来回答?

黑板因为是马车,还是人家的马车,人家要走了当然要跑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人家的马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 ``~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个马车是在街道旁边的,安培是在街上走的,所以是人家的马车啊!

师:那跑到哪里去,谁知道吗?

不知道!

师:是呀!一辆街上的马车的车厢的后壁被安培当成了黑板了,而且是活的会走路的黑板!

我想刚看到这个课文题目的人,心里都会十分地好奇!我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个课题,把孩子们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充分调动起来。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在这里让学生有充分地思考时间,让学生去想去问。然后再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学会分写和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这里缺少对分析的指引,但学生在读,在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里我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是这些问,还只停留于在课题,其实更应该涉及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我们常常把自己认为应该有疑惑的地方,强加于孩子们的头脑中去,让其也在这里存疑,然后再解决这些所谓的疑惑。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这里感到疑问,即使是相同的地方,每一个孩子的理解也都不相同。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学会问,善于问,敢于问,来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实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2

一直以来为学生不会阅读、写话而苦恼,天天在学习课文,读词认字,但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却让人失望。常常埋怨学生笨,怎么学了的词就不会用呢?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笨的是我,是我没有让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书上的铅字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甚至是枯燥的。我们喜欢读书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它变得生动形象,或者是能通过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能熟练地运用一些语言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它,而且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能表达什么意思,在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这种能力。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训练。

“聚精会神”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词语,课后要求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但是,上本课的时候,我没能让这个词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只是找了个近义词换词理解了一下。课后,我觉得自己处理得太草率了。看样才能让这个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应该做这样几件事:

1、聚和会都有集中在一起的意思,这个词语是说把精神集中在一起。

2、出示句子,请学生读。此时,安培的精神集中在什么事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试着把这个情景演一演。

4、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把它替换下来,放到句中读一读。

也许这样一来,这个词语就会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吧!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3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法国 散步 街道 计算

黑板 思考 移动 热闹

⒉、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安培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非常专心)

二、精读训练

⒈、整体感知。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他仅仅是在散步吗?我们到大街上去看一看。

出示挂图,听第2-5自然段录音。

出示口头填空:这部分写安培,错把当成 的事。

⒉、精读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看看安培到底在干什么。

⑵交流。

(安培在散步时,还在专心思考问题)

句式训练:用“一边……一边……”的句式练习说话。

⑶问:他的专心表现在哪儿?自由读,思考。

⑷指导朗读。

重点读好“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这一句话。(板书:好像)

⒊、精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

⑵思考。

安培此刻一心想的是解答这道数学题,大家默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把它们画出来。

⑶交流:

①“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哪有人散步时在衣襟上划呀划的,路人不是要笑吗?从这儿看出安培这会儿很专心。

②“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如果安培不是专心致志地思考,他不会看见这块黑板就高兴成这样儿。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安培发现这块黑板时心情怎样?(高兴)(板书:高兴)

③“从口袋里掏出粉笔”看出安培很专心,还随身带着粉笔。

⑷指导朗读第二、三句。

抓住“特地”“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读出安培喜不自禁的心情。

⑸谁能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板书:在“黑板”上演算)

⒋、精读第4自然段。

安培正在专心致志地演算着,可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安培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

⑴自由读,同桌练习表演。

抓住有关词语,表演好安培的动作、神态。

(板书:不知不觉)

⑵指名表演。评价。

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慢慢地向前移。

②安培的话要让人听出很着急。

③安培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

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当时的样子。(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板书:聚精会神)

⑶指导朗读。

⑷根据评价,再次表演。

⒌、精读第5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块“黑板”是不是真正的黑板,它究竟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

⒈、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⒉、交流。

⒊、填空说话,领悟道理。

安培研究科学非常所以成为;拜秋为师学棋的一个学生学习时;所以成为 。

⒋、教师总结: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街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了“黑板”,他研究科学是多么的专心呀!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向他学习,记住做任何事都要专心。

四、课后反思:

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4

在教学《“黑板”跑了》这一课时,精读课文第二段,主要是说安培在街上思考数学题不受身边嘈杂环境的影响,这时我让学生读这一段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再接着谈谈这一段表明了什么?从哪些动作看出来安培很专心地思考问题?然后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在四人小组里演一演,让学生表演大街上热闹的场面时,有的学生表演车子来回穿梭,还不时发出喇叭声,行人说话的声音……又如表演安培时,学生低着头,皱着眉,还不时的拍拍脑门……这些表演都逼真地再现了安培的专心致志,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人物心理,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习完课文进行课文总结时,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培能取得成功?深化课文主题,做事、学习等等都要专心致志。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5

《“黑板”跑了》这篇课文描写了安培在热闹非凡的大街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由于太专心了,以至于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了黑板。教学时,我出示课题时故意漏了双引号,细心的孩子马上就发现了,这时我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不加双引号就表示黑板真的跑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加上双引号以后,这就不是真的黑板了,那这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这“黑板”是马车车厢的后壁了。安培怎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接着我请学生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孩子们通过阅读,找到了“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句话。然后我抓就住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从哪些语句感受安培的专心。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时孩子们觉得很好笑,但我告诉孩子们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这样专心致志,才使安培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笑过之后,孩子们也陷入了深思之中。

228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