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1】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以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
为此,我在执教略读课《祖父的园子》时,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把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体验和表达。一是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园子。二是默读课文,找出园子中我做的事、看到的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精彩句段。三是猜读,通过补充材料,拓展思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凸显语用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在读书上,我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课文,如:自由读、默读、接读、分角色读、跳读、范读、欣赏读等形式,从读中去找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趣。在默读时,我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句,提取信息,为以后作批注打基础,在语言表达上,我把自由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最后拓展环节,通过猜想萧红长大以后得生活状态,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小学生萧红读本》。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捕捉信息;其次聚焦重点段,划出关键句段,不求一字一句全部哦去读,直接找出与园子有关联的,没有关联的内容直接跳过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鸟瞰感知园子,初步把握文章主旨。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读文章,抓住“一切都活了……”那一段,感受作者心中的园子,一切都是自由的,紧扣“自由”来想象作者心中的园子,然后聚焦到4——15段,体会园子中一切皆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作者童年生活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真实写照。
在朗读形式的设计上,我力求营造“快乐、轻松、自由”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完这节课,发现课外阅读如果忽略了课内阅读,那么语文教学的主题就显得单薄了,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入课语段来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设计中去完善教学,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的味道,而不是单纯地欣赏、熏陶,通过咬文嚼字培养语感,通过本课教学,通过这一类文章的教学,给孩子语文学习的脚步打下坚实的根基,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2】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感觉颇多。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的目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挥洒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间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万物皆有灵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惬意,令人难以忘怀。但是萧红的童年时寂寞而单调的,家里的后园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爱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然而,成人和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文中蕴含的天真唯美的东西张扬出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设计大致遵循“潜入——涵咏——内化——释放”这样的层次进行悟读指导,抓住一个个童年的细节,进行文本细读,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点和沉默之处读出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3】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拓展迁移。
在你的生活周围,有你曾经难忘的去处吗?讲给班上的朋友吧!
收获:作者的富有孩子气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的惟妙惟肖。同学们边读,便发出会心的笑。让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4】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园无拘无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快乐,正是这样她才对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喜爱,同时包含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的样貌和园中的景物,重点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在讲述祖父园子样貌的时候,通过以读带讲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内容显而易见,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对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重点做了区分,让学生领悟到详写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萧红在园子中那种激动,欢快,天真烂漫,放肆玩闹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原来童年乐园的那么的美好。尤其是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黄瓜吃黄瓜,黄瓜没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蚂蚱,她放肆的玩闹,玩的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此时祖父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没有任何责备,反倒宠爱有加,由着我放肆的瞎胡闹。而这更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喜爱,他是那样的慈爱、宽容、有耐心。
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特别,就连太阳在园子里都显得特别大,特别亮,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就连天空也显得特别高,光芒四射的太阳让祖父园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发了作者不仅喜爱祖父的菜园,还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而祖父园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采用寄情于物得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上,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在祖父园子的快乐,自由。用重点读,重点体会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品味。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多么的重要,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中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文字是美丽的,富有魅力的,让我们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学习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5】
经过前一段学校语文公开课的教学,本人深受启发。现就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谈话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往往是借班教学。师生之间的陌生使得师生的关系显得疏远,势必影响下面语文课的深入开展。为此,很多的教学专家和名师都会通过诙谐幽默的师生谈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了很好的环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放得更开,后面的课堂上会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师生谈话的话题,最好渗透着本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二、奇妙的课堂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语。有的可以故事导入,有的可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导入,有的可以生活实践导入,有的甚至可以一个词导入……不管怎设计导语,一定要简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认识是读通全文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课时,重在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要达到这个目标,识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钥匙。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识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词,个别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可以开火车读,再齐读;可以让小老师领读;可以比赛读;可以教师示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易读错的字,进行纠错,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别读错。比如,多音字、前后鼻音字、翘舌音字等。
四、抓住个别重点生字进行画龙点睛地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应紧抓不放。但第一课时,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识字的教学,这就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机动灵活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难写的1-2个生字,重点的指导书写。可先示范,再描红。这样,不仅每课都渗透写字的教学,也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写字能力会不断提高,书写汉字也会越来越认真规范。
五、读通全文,了解大意是第一课时的重要目的。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此,读通读顺课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学生已识字识词的基础上,将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读一读,不仅巩固刚识的生字新词,而且再次整体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过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好课文,读通课文。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设计识字这个环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分类分层识字,从而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也可通过填空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对课文的整体归纳,以便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六、切入课文细节,挖掘教材,是点睛之所在。
因为在设计第一课时,有的教师将写字的教学大部分放在了学完课文后再进行,这样,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时间,以进一步切入课文细节的教学。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选择了某个方面来教学,以突出教学的难点,做好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有的教师选择了课文开始的部分来教学,以作为下节课教学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层层深入,以读感悟,从而突破重点,体悟情感……
总之,教无定法。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从多方面的考虑来设计。诸如,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文本的题材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需求、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是设计第一课时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全面考虑,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选择某种方式,设计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