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教师反思
教学《凡卡》(第十二册)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凡卡教学教师反思,望大家喜欢。
凡卡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一
一、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这节课,我注重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词汇,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如:听完录音朗读后我问: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也可用文中的)来形容凡卡的生活?一个个鲜活的词语出来了:悲惨、可怜、凄惨、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可一个学生却说“猪狗不如”这是我课前根本没有预设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这不是我们平时骂人的话吗?“ ______, 你猪狗不如!”这时,我分明看见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着我评判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凡卡的生活猪狗不如。”“凡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两个句子迅速在我脑中闪现,显然后者才符合语言规律。于是,我告诉学生“应说成凡卡的生活连猪狗都不得不如,课文中也讲了连狗都不如。”别看就这样一个词语,它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潜移默化的,以后他就会在准确上下工夫了。所以,平时上课与学生对话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纠正学生的说法。
再如:讲到具体描写凡卡学徒生活那一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当一个学生谈到眼 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成天只吃一点稀饭和面包的凡卡时,我顺势引导: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凡卡?“面黄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还有让学生探究“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问题时,一学生谈到:“爷爷不可能去接他,因为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又引导“你从哪里看出不好?”“他爷爷已经65岁,这么老了还要去当守夜人,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应该在家享福的,可他却------”“是啊!即使爷爷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呀!”这时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惊讶了,学生竟能一下想出这么多词语!我感动开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了词语。
二、在取舍之间徘徊
课后,总觉一种遗憾在心头。虽然自己抓住了课文重点(第八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体会也不是架空的。确确实实学到了语文知识(用词的准确及表达方法)。但是,后面为了把所有内容上完,设计了“凡卡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和“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三个问题探究凡卡乡下的生活和寄信后的内容。这样,虽然也有探究学习的痕迹,细而一想,这不是又按照我的教路让学生钻吗?难道学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自始自终就没有一个问题要问吗?这就是我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大胆,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特别是这篇文章很长,就更应在取舍之间作出决断。我完全可以在学生读完苦苦哀求内容后问:“学到这,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时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凡卡一定要让爷爷带他回乡下?”“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爷爷会来接他吗?”------对这些问题老师加以整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探究阅读,这样就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个体,树立了学生本位意识。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知道学生想什么。这让我想起课伊始,听朗读信的内容录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凝神听着,只有一个学生在窃笑。我想他肯定在想:有这么苦吗?可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他后来再也没有笑。我想他或许走进了凡卡的心灵,被文中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但我疏忽了,课结束时,应让他起来谈谈为什么他会有此变化?那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凡卡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二
教学《凡卡》(第十二册)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同时明确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个中心: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关键,直奔要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明确此种描写细腻、逼真的写作手法。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 “我们除了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学习好的同学动动脑子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学可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进而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分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看这板书,联系刚才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凡卡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三
我在教学《凡卡》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激起他们对凡卡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我还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插图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发现矛盾,产生疑问,然后讨论解决,这样做对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凡卡》一文的插图主要描绘了在圣诞节前夜,凡卡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之时,在鞋店偷偷给爷爷写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后,是一个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楦头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却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当学到这段内容时,与插图对照,学生很快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鞋是卖钱的,他那样穿,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说:“课文中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会是老爷们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钱人光临的地方”……接着我又问:“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只是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
凡卡教学教师反思相关文章:
★ 凡卡教学教师反思
★ 凡卡的教学反思
★ 凡卡课文反思总结
★ 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教学反思范文
★ 凡卡课堂反思
★ 《凡卡》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