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范文一
今天的数学课上得比较顺利,我又把孩子们领进了多媒体电教室,通过观察主题图、画一画、伸手指等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但持续的时间短,我利用切换电脑的间隙让学生闭眼休息,当他们睁开眼睛发现屏幕上又是一片新天地,又兴奋起来。对学生的发言我首先鼓励,然后提出建议,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进步。因为能够熟记学生的名字,对每个人的特点也有了一点了解。因此,本节课能够很好地组织驾驭课堂。看来,要想让低年级孩子安静地坐下听课,除了培养习惯外,兴趣的激发也很重要。
虽然总体上感觉不错,但还是有些许遗憾。反思这节课中的一些细节,发现自己还是太粗心了。一直在研究教材的使用问题,这节课我却没有把教材用好。
上课铃响后,学生按我的要求准备好数学书、田字格、文具盒,我把他们带到了电教室。孩子们看着可以自动升降的大屏幕都惊呆了,一双双小眼睛都向我这里看过来。我顿时来了激情,与学生互动起来。做练习时,我让学生打开书,可是,有10几个学生都说带错书了,原来他们把语文书带来了。昨天,我已经带领他们认识数学书了,怎么还会拿错呢?仔细观察,原来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大小、颜色和厚度都很相似,加上今天孩子们把所有的书都包上了书皮,所以很难辨认。都怪我,没有帮他们检查一下。结果应该沙沙地在纸上写的练习又变成了热热闹闹的集体作业。
本节课主要认识10以内的数,但“找一找”这个环节的主题图只提供数量是1、2、10的事物。其它数字的认识都是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能不能从情境图中找到用其它数字来表示的数量呢,也许我们发现?下课后我拿起书仔细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但发现我制作的课件里的图片跟教材上的插图有很多差别:“找一找”中,白云和小鸟的数量都是3,而教材上的插图中是2,“说一说”第二题中,戴蓝帽子的小朋友由3号换成了2号, “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这么多的差别,都是我在下课后才发现的。课件上的图片是我从“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站”上的电子教材中复制的,我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第三版教材。也就是说“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站”上的电子教材与我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数学教材越来越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了。比如,“练一练”第一题中的鱼和麦子的图由横向排列变成了纵向排列,这样的改变便于学生连线。在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的同时我也在庆幸。通过反思,我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但我更希望网络资源能及时更新,给教师带来方便。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发现对教材的使用,不仅要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同一版本教材的变化情况也要及时关注,正所谓“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材的使用问题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呀!
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范文二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所以导致有的学生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我在上课前都有对他们进行数学的摸底测试,比如:数数、找朋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在摸底中我发现基本上说有学生都能从1数到10,甚至20以内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我的一年级教学工作。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动二:夸家园。在小兔子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主题图,让学生去说看到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并且能说出生活中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如:课室里有一位老师、一把尺子、一台电脑……在学习中,学生都能准确说有关“1”的事物,在这积极的情况下再学习有关“2”、“3‘、”4“的事物。活动三:小小运动场。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序数与基数之分。
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但在巡堂中我发现一(2)班的杨X在数数,与数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培优扶差工作中,我会着重关注该生。
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范文三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
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教学工作反思
★ 大班教学反思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