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杀人反思
大学生杀人反思
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出现让我们不仅应该反思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也应该反思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生命价值观教育,这些问题关系到我们生活的状态,也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安定,应当引起重视。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杀人反思,欢迎参考。
大学生杀人反思篇一
1995年清华朱令被用铊盐投毒,1997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2004年云大马加爵锤杀舍友;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常某用铊盐向三同学投毒;2012年,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2013年复旦黄洋被舍友投毒,2013年南航彭某被舍友刺死„„
一个个年轻生命在大学校园逝去。这绝不只是个体生命的陨落,而是整个社会的伤痛。类似极端事件透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要成才应先成人,我们是否过多注重学业,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教育不应该视为简单的技能培训,切不能忽略人品而重于技能;培养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思想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舍本逐末。因为品德不全而技能超众的所谓人才,一旦误入歧途,高学历高智商的罪,更恶更毒,所以,干起坏事来危害性就越大。
复旦投毒事件中,林某不择手段地清理掉品学兼优的黄洋,“廉价”地使用卑鄙手段来清理掉自己的对手,其实,恰恰影射我们社会的现实。比如我们社会中的“逆淘汰”现象,说明人们不再顾忌手段的卑鄙了,让自己捞到实际好处才是王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人得势、恶人当道”的社会。
著名的“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即一个恶的环境,再好的种子也受之影响,最终开出恶之花来。
作为国人,都争名夺利,乐此不疲:争着发财,争着买房、争着出国、甚至要争自己的墓地„„其实,这些人们要争的,正是权力者制定并抛出来的,就像抛出肉骨头一样,给大家来争,互吠互咬,大家一嘴狗毛才好。竞争就这样激烈起来的!
作为校园也概莫能外,学生也要面对各种竞争:入党要争、奖学金要争、贫困生名额要争、荣誉要争、选调生要争、先进分子要争、连当个班,级小小干部也要争,学校推荐工作的名额也要争„„学生们就是在为争这些荣誉,弄得耳红面赤。
而这些各种竞争的名目,也是学校抛出来的,美其名曰是“激励”。许多竞争的名目,实则无关人品,甚至无关学术,只是有利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与升迁。所以,这种机制根本没法培养出什么大师级的人物。相反,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有问题的人,他们非常功利,又喜欢万事都做绝,以确保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例如黄洋与林某之间的恩怨,可能缘于两人之间的竞争:两人成绩很好。不生惺惺相惜之感,反生既生瑜何生亮之叹!林某可能是为了能够出一口被黄洋盖住“光辉”的恶气,选择的方法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竞争者,而是通过违法的不正常手段干掉竞争者。如果林某投毒属实的话,那么这一事件毁灭的,将是两个风华正茂的高学历人才,以及他们背后原本满怀期待的父母家人,争来争去,竟争得一场空。
目前,关于这类事件各种疑点的争论,在网上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各种议论中,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一些网友对此事件和自身处境的感叹,让人寒毛倒竖,有很多回帖称:“我也曾想干掉过我的室友”;“幸好我杯子随身带,否则早没命了”。这些半真半假的跟帖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学生们在寝室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和焦虑感。
一项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2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中,仅四成“90后”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睡觉关不关灯,起床的轻重,性格冲突和财务纠葛,或甚至是别人莫名其妙的成功对自己的伤害……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这些作为人生的新课目,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适应下来。有的,虽然不适应,但最终隐忍下来。但还有的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适应更不隐忍,最终以惨烈和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甚至引发各种悲剧。曾经引人注目的马加爵和朱令事件,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两起。而还有更多没有这么轰动的事件,还在校园中悄然发生。而最令人感到担心的是,包括学校在内的管理机构,都认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已经是成年人,不需要像对小孩子们那样,在这类生活细节和琐事上投之以过度的关注。 大学投毒事件一再发生,无疑是给全社会提了个醒。虽然,这代价,似乎太有点大了。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从当年的朱令到今天的黄洋,频繁的杀人案出现在大学,我们该反思的不仅是校园!
大学生杀人反思篇二
几天前,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由于犯案人员是我校建工学院的学生,所以在我们当中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生因为女友移情别恋,心中忿恨难平,遂于某日寻到女友与其现任男友的所在地,将其二人杀害。回来后自知法网难逃,亦自杀身亡。
回看几年来的新闻,大学生杀人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2007年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云南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残忍的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被判死刑。同年,丽江女大学生张超及情人谢宏因贪图木鸿章的钱财,将其杀害并分尸。该案件查证后,两人均被判死刑,另外一名帮凶陈光吕被判死缓。2006年,北京大学共工学院2002级学生安然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坐在了北京市斯一种及任命法院的被告席上。据悉,安然与被害人崔某共同喜欢办理的一位女同学,这位同学与崔某确定了恋爱关系后,安然并不死心,决定在崔某面前用自残的方式让其明白自己的感情。两人发生争执后,安然将崔某砍伤致死。
大学生杀人在今天似乎已然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那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到底是什么然他们那么的残忍,而最终滑落到犯罪的深渊里?
社会的物质文明在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虽经某些人的掩饰和美化,依然遮盖不了它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实。在经济进步迅猛的今天,竞争也愈来愈强,人们的心理似乎也在发生着某种扭曲。特别是在号称“金字塔”塔尖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一个心理脆乏的时代。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出现这样的事情责任就应该完全归咎于大学这样一个环境。可以说,他们这种心理的形成是在整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第一,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萎缩。大家都应该感觉得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节奏非常得快。每个人在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走在街上,我们很少关注他人。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漠然,彼此互不相干。比方说,现在偷窃行为盛行,其实有时候那些小偷根本就没什么本事,但是他知道自己做了,即使有人看见,他也不会说出来的。那这样一种现象,不是别人在伤害自己,而是自己在伤害自己,甚至是在伤害自己的子孙后世,因为是我们给他们造就了这样一个没有温暖感的环境。每个人都存有一份爱,这个社会不应该会很好么?何必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弄得人连自己都顾不了了,哪里又顾得了别人。
第二,是家庭生活的残缺。这样的现象在现在非常普遍,穷人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家里。富人们的欲望恐怕更难满足,为了挣更多的钱,也不将孩子置于膝下。孩子从小不在自己身边抚养,而把它们放在隔代的祖辈身边,都说五岁隔一代,那这样算,爷孙俩不知要隔到多少代。观念上的差异,还有就是过分的溺爱,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患上自闭症,他们有话不知道该对谁讲,久而久之,就谁也不讲,一个人埋在心里,这些事情对日后他们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负担。过分的溺爱模糊了他们的是非观念,也弱化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样的人一旦走入社会,都是非常可怕的。他们没有是非观,就不知道该如何和人沟通。承受力不强,一旦受挫,就非常容易走极端。像我们前面有提到的“杀人”这类情况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庭生活,不仅仅是住在一起就算美满,更多的是彼此能过很好的交流。一个人,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其实有很多人,他们敏感脆弱心理的形成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过多地考虑了自己,当然,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整个家庭,可是,却忽略了对孩子不良心理引导的过程。有很多的父母,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的人,说话做事过于直白。出现了一件事,他们就直说你不该怎样,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家里啊什么的,让孩子感觉好像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一样。他们不会去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更懂事。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孩子杀了人也无怪乎他们自己都那么难以置信了。
第三,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说起教育,我真的就不想提及。因为在我眼里,我们的教育弊端太大了。我不止一次地说“不要对大学生的素质抱有任何希望”,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不管是大学生杀人,还是其它的什么事,我没有看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多高。之所以说整体,是因为其中确实有好学生。但是,不是大学,无论你走到哪里,到会有好人和坏人啊!当然,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杰作。甚至我有时候就在想,刚入学的时候,小的时候,我们都曾经简单和纯真过。怎么随着自己学历越高,人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和城府了。教育,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社会人吧,不过这还真有点可怕呢!
我们的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相比之下,在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方面,老师注重得也往往倾向于自己的业绩,因为只有这个才是与她个人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所谓的“三好生”,只是文化课比较好而已,至于其它的方面很少有人去考究。当然了,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定律,也不会有人去质疑。高中之前,或许还靠真本事。但是大学,已然是社会的雏形。不排斥有好的,不过大多也都是“有学无品"的人。本身就不是很人性化的教育,又怎么能教育出来个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呢?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缺少起码的尊重,而且有失公平。谁又能说这本身不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伤害呢?
大学生的心理,越来越经不起风霜的考验了。戕害他们的,不是某一个环境某一个人。
大学生杀人反思篇三
15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发布通报称,3月28日0时17分,成都龙泉驿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在龙泉驿大面街道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杀人案。警方已于3月28日依法将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滕某刑事拘留,并将依法进行处理。(中国网4月16日讯)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藤某与受害人芦某为川师大学生,均为20岁,同是甘肃白银市人,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3月27日23时50分,滕某在川师成龙校区学生公寓东苑2栋学习室用当日白天从超市购买来的菜刀将芦某杀死后,于3月28日0时17分让同学打电话报警投案自首。
大学室友本来是老乡,为什么如此过不去,非要以杀害手段来处理?真的是水火不容了吗?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并不严重,被害者在寝室里唱歌,固然不对,如果说嫌疑犯善意地提出劝告,受害者勇敢地承认错误,就一定可以协商处理好的。若是处理不好,嫌疑犯报告老师,由学校处理,一定会有实际效果的。不知他们报告老师了吗?不知寝室其他同学劝说了吗?反映问题了吗?当然,这只是假设,于事无补了。但是,教训带来的思考是必要的,对于全国广大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室友来说,要时刻注意。
20岁,正好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两位老乡结下生命仇恨,一个成了刀下魂,一个面临法律的严惩,教训之严重,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熟虑!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就明确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共处。经过10多年的教育,为什么成了大学生的他们,还不懂得交往共处?还不懂得杀人偿命呢?这样的惨痛悲剧,对于他们的父母亲人,是天大的打击和创伤!父母含辛茹苦送他们读书,指望着他们成人成才,有出息有作为,今后赡养老人,现在一切化为泡影,还让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
大学校园发生的寝室凶杀案件屡禁不止。同样是20岁,同样来自甘肃,2014年的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了寝室杀害案件。11月20日16时许,来自甘肃酒泉农村,20岁的二年级学生翟清松先是在寝室内持刀将同宿舍同学何某杀死,随后将相邻宿舍的同学杜某捅伤,最后把自己反锁在一寝室内,开始自残。
还远一点的有骇人听闻的马加爵杀人案件。马加爵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另外,还有2014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
在大学里读书学习,室友是朝夕相处的伙伴,想不到的是,室友之间发生凶杀案件,却成了被害对象,真是匪夷所思。翟清松与马加爵有相同之处,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相当差,但是学习认真,过去时表现优秀。对于这一类学生,如何教育,如何引导他们与室友友好往来,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对于他们的心理辅导,应该放在首位!学校要特别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室友要关心他们,不能对这样的贫困室友另眼相看,尤其是在平时的语言上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心理,不能有冷嘲热讽。
大学教育不能仅仅是知识上的教育,学业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研究,心理辅导,同样重要!要特别防止室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发现苗头要报告班级和学生会,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大学生虽然成年了,还要加强交往、共处能力的培养,不要将自己封闭起来,要走向集体生活,走向社会,有一定的处事能力。大学生还要加强法制教育,要将法纪教育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来抓紧抓好!大学生不懂法,不懂理,就会成为危险品。大学教育,也要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引导大学生先做人,后做学问。
大学生杀人反思相关文章:
1.大学生的反思
2.大学生个人反思
3.大学生反思怎么写
4.大学生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