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七律长征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篇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篇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当年的长征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先辈们也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当我们再一次品读《七律长征》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神骏的山、苍凉的水,似乎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但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怎样让学生们感受长征的精神呢?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一些长征的资料,毛泽东的诗词,了解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我自己也收集了有关长征的视频,制作课件,为课堂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朗读,从读中去感悟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中,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并结合学生所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来说一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
“暖”与“寒”的理解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理解时,我播放了视频《飞夺泸定桥》,让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感想,整个问题迎刃而解。
最后,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七律长征》,学生斗志高昂,即兴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篇3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看了“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5.颐和园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