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适时点拨,突破难点。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巩固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掉拼音进行识记的巩固。有比较归纳识字,就像“江、流、游”,还有像猜字谜、利用图片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课堂教学机制有待加强。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单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仍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2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以检测预习生字成果的小游戏(生字宝宝回家)为开头,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快的识记了这课的生字,并且反复读,形式多样:小老师带读,去掉帽子读,分组比赛读。在游戏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师生问答的口令,比如:"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排"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排字的偏旁是什么"在这样反复的一问一答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集中,也很来神,对生字的识记效果也比较好。
2。课件辅助,突破难点。文中的一些事物看似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远。在课前谈话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有些学生通过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经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配以音乐,让学生发现图上都画了什么学生观察的很仔细,在说的过程中我也一再强调小朋友们说话的完整性。了解完江南后,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江南的喜爱。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篇3
"课堂是活的。好的语文课堂,要不断生成丰富的资源;好的语文老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因势利导,随机渗透地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在教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我对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学生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资源:
一堂语文课,一位老师和几十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且不说教师方面,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奇妙功效。"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作为资源,以学定教,课堂上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对教案进行调整。可改变教学思路,变换实践形式。
这节课正是一个原本没有预设的问题——"人能走进画中吗",引出了一幕"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前,我对课文的处理思路和课堂中的并不太一样,是孩子的这个疑问才让我意识到,要让孩子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就要带他们走入画中。潜意识中,教案就跟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前进。我感到这节课中,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活,课堂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安全的气氛,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走进了画中。
2,音像,图片是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资源: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苏霍姆林斯基语)。本节课为了让海岛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动用了许多直观资源:如生动的课文插图,真实的竹排照片(幸好去过楠溪江),学生通过直观,多侧面地认识了竹排,对它产生了向往,甚至体会到坐在上面的感受。这些都是文字分析无法达到的功效。为了让诗歌中简练的语言"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在儿童心中"活"起来,我引入课文录音,借助了联想,学生内心的表象终于被激活,兴奋地喊"我看到了"。
这些课程资源可以让孩子兴趣盎然,热情投入地学习语文,难怪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后说:"儿童的思维若是鱼,我们要为他造海;儿童的思维若似鸟,我们应为他开天"。"开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吗?
看了“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