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范文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范文一
以往遇到有关文学啊艺术啊科学啊思想啊等内容的课文,我往往合并同类项,即几课并成一课,将所谓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考点划一下。这一两年突然想有所改变,于是找资料,备课,着实花了一些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嘿,第一遍上课的感觉还蛮好的,学生听得象那么回事,较认真,两眼盯着我,不时地回应着我的问题。上课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就是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关注度吗?所以我自我感觉良好,尤其在上《文学艺术的大师》一课时。瞧,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丑陋内心伟大的崇拜,对用生命作画的凡·高坎坷而悲惨的一生的同情,对贝多芬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强不屈地笑对生活并取得重大音乐成就的钦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多好的一节课啊,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突破,突破自我的懒惰,突破自身教学的空白,突破一贯思维的狭隘,我太开心了。
然而,随着第一遍教学的开始,我的心情却越来越沮丧,因为我不再简单满足于学生单纯的听我讲这些大师的生平故事,我自己越熟悉大师的故事,则越觉得课堂的严重不足,我的历史课堂似乎成了故事课,又似乎成了我的独角戏的舞台,有情感有生动,却偏偏缺乏历史的深度和内涵!历史课不应该是这样的肤浅,历史课的历史元素应该无处不在。那么,如果重新上这堂课,我该如何重新整合教材?我该提供给学生怎样的历史素材和历史观呢?我陷入了沉思。也许我应该读些这些大师的著作,更深入地了解大师所生活的历史大时代,学会剖析历史时代对这些大师成长的影响、作品的影响,更能归纳出大师们在特殊的历史时代的成长历史,以及他们成长为大师的相通哲理。简言之,我这所以原来这样处理该课的内容,并不是因为我对这些大师们的生平很熟悉的原因,恰恰相反,我是因为对他们了解的太少而如此稚嫩地处理教材处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
一度的洋洋自得突然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心内增加的羞愧。我需要沉下心来,用研究的心态去探究大师们成就与成长。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范文二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
本课涉及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重点给学生们介绍了三个在文学、绘画和音乐方面成就突出的文学艺术大师。以前上这样的课,教师是主角,教师把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学生,学生的责任就是认真地听就可以了。课堂上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太累,学生太轻松,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样的课上就成了一个听书的,对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少了。现在的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尽最大可能地调动起来,变 “ 要我学 ” 为 “ 我要学 ” 。课前我布置了大量的内容让他们回去查资料,可以是几个人合作的方式,因为课改要求同学学会合作学习,这也给了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这样以来,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然后归纳、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感觉比老师讲的要记忆深刻得多。在授课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先上,这样做打破教学的死板的框架格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攻克一个一个知识的堡垒。由于我主要是让学生讲述、归纳、交流,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课堂进行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很愉快,任务也完成的很好,资料收集的比较全面,因而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踊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涨,真正表现了他们要做课堂主人的态度,课堂是表现他们才能的小天地。看到同学们的这种表现,不但我心里暗暗高兴,我观察到有不少同学的脸上也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足见他们的确是深爱触动!这正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就上要让学生领略以知识的魅力!相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要肯付出努力,他们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的。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范文三
参加焦作市优质课大赛决赛,我的参赛篇目是《走近文学大师》。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梳理探究”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因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本课的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有一些困惑和不足,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点拨和指正。
1、课型设计的思考。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梳理探究”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就定位为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2、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根据课本上名著导读所推荐的名家名作以及老师推荐的书目,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大师有了一些接触,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走近文学大师”与“名著导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课前对学生接触过的名家名作进行调查筛选,确定了探究对象:苏轼(乐观旷达)、鲁迅(阿Q形象)、巴金(《随想录》)、曹禺(《雷雨》)、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高老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分组交流其中某一个作家或作品,探究内容包括:作品的语言艺术、思想内涵,大师的人格魅力等,交流的重点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学生的阅读认知和体验虽然还很浅显和幼稚,但他们毕竟迈出了阅读与思考的第一步,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但在实际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的展示只进行了一部分,给不少同学留下了遗憾。
3、课堂活力不足。在上课时采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显得单调、沉闷,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活力不足。
4、课堂上预设的痕迹明显,生成不足。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走近文学大师,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堂交流和发言总结出走近文学大师我们可以获取什么,课堂重心偏在后者,即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过程和体验。学生的发言谈阅读感受的多,提出有效问题的少,课堂上缺少生成性的问题,这与我的引导和组织有很大关系。
总之,在课堂设计和实施中存在许多我已经意识到和尚未发现的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2.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4.《劝学》教学反思
10.《狼和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