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
最新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
诗词,是文字与音乐的融合,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它内在的或激昂或低婉的音韵,才能体悟出诗词的意蕴内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武陵春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一
选择上《武陵春》这篇文章,首先是因为自己喜欢词,认为它是最能抒发情感而又音律优美的一种文体。其次是喜欢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她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砌词,在辞赋之坛一枝独秀。同时李清照最让我倾心的是她那丰富坎坷,历经沧桑的生活历程。一直以为,只有那种看遍人间风景,一生大起大落,历经风雨而又内心细腻情感丰富,有着自己一贯追求的人才能写出绝世的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这样的作品。
自己喜欢不等于学生喜欢,自己理解不等于学生理解。为了达到目的同时结合诗词的教学要求,备课上课时重点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似乎得到了一些效果,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1、知人论世,任何一篇流传下来的文章都与作者的身世,作者的经历,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武陵春》更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更早地介入李清照的作品,在预习阶段就让学生去查找有关李清照的资料,感受诗词背后的故事。在上课的时候,不时插入与作品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读到“日晚倦梳头”时,插入“翻书赌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对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并曾过着风花雪月般生活的眷侣,此时最爱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离开了自己,再怎么梳妆打扮也已无人欣赏,当然是“倦梳头”了。在读到“只恐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插入作者的身世经历;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试问,一个垂垂暮年的孤独、柔弱灵魂如何能承受得起这许多愁。这些资料的介绍及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的积累,对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词意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2、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但同时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形式上的反复可起强调的作用,同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于是在词句上作了改编,如“风住尘香花已尽”加工为“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已尽”, “物是人非事事休”加工为“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加工为“欲语、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加工为“载不动、载不动许多愁”,这样的改编,放慢了节奏,似乎是把作者的悲愁的心情反复的咏叹,反复的品味,进一步把作者的万般愁绪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似乎是学生最投入的一次朗读,与了解作者的身世有关,更与这种朗读的方式的改变有关。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3、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探究式教学成为老师改革教学方法的首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正日益增强。然而,不少课堂教学代之而起的是表面热热闹闹的小讨论和满堂絮叨不清的碎问碎答。而老师又不给足够的讨论时间,没有明确的讨论中心,激发不出思维冲突,老师连珠炮似的追问充塞整个课堂。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主要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能来说说,作者的“愁”体现在这首词的哪些字、词、句上吗?问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自由的课堂空间,学生的回答异乎寻常的精到、精彩。有一个学生在回答“风住尘香花已尽”的“花”的意韵指向时,把“花”理解为是作者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赵明诚时,这答案虽超出了原先的设想,但我认为很合乎常理。“花”的意蕴指向原是“华”,即作者悲愁的是自己的青春年华已逝,但学生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入课堂的,他认为作者如此思念自己的丈夫,然后看到花尽,联想到丈夫的已逝,应也是很合情合理的回答,所以我当即给了充分的肯定。这样的带有学生的个性又不脱离文本的回答充满了课堂。
都说“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确实,课后发觉自己的实时评价还不够精确,丰富,全面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欠缺,朗读还有待于加强等等,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琢磨加强。
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二
时间悠悠而过,又一次参加语文组内培训,不同的是这次培训我成了主角儿。课堂风采展示是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免了向同事展示一番。
之所以选择《武陵春》这首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很喜欢词,我一直都觉得词是最能抒发情感而又音律优美的一种文体;另一方面是我很喜欢李清照这位词人,对她的才学,我是着实佩服啊,她的词表现手法绚丽多彩,语言富有音律美,大胆运用口语如此,浑然自成一家---易安体;还有李清照那坎坷、饱经沧桑的生活历程也让我颇为同情,或许,只有那种看遍人间风景、大起大落,历经风雨而又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吧。《武陵春》就是这样的珍品!
诗词,是文字与音乐的融合,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它内在的或激昂或低婉的音韵,才能体悟出诗词的意蕴内涵。《武陵春》通过词人独有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无限的哀愁,发出“悲音”这种心境。而“悲音”又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我们或许经历过些事情,却未必有李清照感触来得那么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通过反复诵读让自己和听的人去体会词人那种悲苦无依的心情,但是我却操之过急,没有过多的诵读。我想,如果能通过反复悲深婉笃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情迁意动,再把词人所表达的灰暗阑珊的画面加以描绘,就能更好的悟出词人以物喻愁、船轻愁重的精妙佳笔了。反观自己的《武陵春》教学,讲解的时间所占比例较多,淡化了词的音韵与意蕴,以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诗词教学,情景的设置也很重要。毕竟我们现代人与古人的时代相差太远,我们很难体会到古人的那种意境。如果在上课之前,我能设置与词相关的一些情景,比如放上一段现在作为流行歌曲的李清照写的《一剪梅》的音乐作为铺垫,这样会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进入《武陵春》这首词的意境中去。
《武陵春》这次教学,有如推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一道门,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教学天地。
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三
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出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
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
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武陵春教学反思 武陵春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2.武陵春教学设计
5.qq大学毕业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