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隆中对的教学反思

时间: 志艺942 分享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前面已经学习了《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面还要学习《出师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隆中对的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隆中对的教学反思范文一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三国地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读”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评‘对策’” 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这种方式的学习,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问题——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讨论阅读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一点收获,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隆中对的教学反思范文二

  早上教的是《隆中对》,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如果重视文字的积累,那么,上课就会变得很枯燥,学生很不喜欢,如果重视了“文”的教学,学生积累方面又会成问题,那么,考试则无法应付,所以,文言文总是摇摆于“文”和“言”之间。

  早上我和学生一道,分析隆重对话中关于蜀国最后失败的原因,原文如此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两个人,何人是敌何人是友。曹操是强者,不可与之争锋,那么能不能和曹操结成盟友?学生也很明白,如果和曹操结为盟友,一旦曹操灭掉了孙吴,那么,回过头来肯定会吃掉刘备;东吴为何能为外援,因为东吴和蜀国一样,也面临强敌曹操,他们顾虑的应该和蜀国一样,就如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联盟,目的是为了对抗强大的美国。刘备在关羽被杀之后,出兵东吴兵败,破坏了蜀国战略,把蜀国带入了亡国的境地,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

  第三个人是刘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虽然刘表和刘备有一点亲戚的味道,但政治是没有感情的,无论《三国演义》怎么说,诸葛亮在隆中和刘备谈了这么一些话之后,刘表就是死定了,不管是骗还是抢,刘表如果不让出荆州,都会别刘备给灭掉了,还好刘表早亡。这就是战略的需要,刘备太需要一个战略的立足点,刘备前半生就是因为缺乏一个战略的立足点,所以如丧家之狗,到处依附,何况,就算刘备不夺荆州,刘表也守不住荆州,肥水不流外人田,刘备取走荆州是势在必行,赤壁之战之后,曹孙刘都拥有荆州的一部分,刘备拥有零陵、武陵、桂阳、江夏等地,实际上是控制了荆州大部分地区,《三国演义》说东吴为了联刘抗曹,借了荆州的这和时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无论如何,得到荆州是刘备的战略决策,非得拥有不可。同样的道理,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也是势在必行,无论是骗还是抢,都只不过是手段不同,政治是不讲感情只讲利益的。

  荆州对于刘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羽失荆州动摇了国本,再加上刘备进攻东吴,再次动摇国本,这直接导致蜀国后来的一蹶不振。

  由此可见,诸葛亮做为一个战略家的先见之明。

  隆中对的教学反思范文三

  一般来说,文言文学起来会让学生有晦涩难懂的感觉。所以,要想上好这一课,老师必须在课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设计各种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

  总结这节课之所以上得比较生动有趣,是因为我准确地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 “ 激趣导入 ” 部分中的“ 渔樵 ”、“ 扁舟 ”、“ 雪花 ”、“三国地图”、“古筝曲”、“找位置”等景物和环节,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 “天下三分”的策略。在“ 进入角色”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 队精神 ”的重要,这和诸葛亮 “隆中对策” 中所提倡的“ 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龙争凤斗夺红旗”的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 “ 主角 ”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最后 “ 古今对话 ”的环节,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他们了解了古人与今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

  课堂要精彩,工夫在课外。这是我这堂课最深的体会。

隆中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隆中对》文言文教学反思

2.《隆中对》课文课后反思

3.《小露珠》课后反思总结

4.《一个苹果》课文反思总结

5.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篇

220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