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
《登岳阳楼》这首诗是这一单元的第3首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学习啦小编收集了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篇1
通过前几首诗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
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又辅以小黑板“经典回顾“,选取高考试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可惜的是,当我踏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所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或许跟我的语言表达有关吧,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更加努力的。
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篇2
上《登岳阳楼》的时候,将这首诗与之前学过的同为杜甫登高之作的《望岳》对比起来学习,请同学从写景的气势,写景的方法,创作的背景,抒发的情感这四个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来,《望岳》是“齐鲁”,《登岳阳楼》是“吴楚”,都通过近乎“卫星图”的高度进行俯视,运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进行“大全景”的描绘,表现宏大的气势,这是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印证,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这种写法。
二来,这两首诗一前一后,在创作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杜甫创作《望岳》之时可谓是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因此抒发的是凌云之志。而在创作《登岳阳楼》之时,杜甫已是“老病”之身,尤其在目睹了唐王朝由盛转衰之后,更是悲从中来。因此,同为登高,同为写宏大的全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抒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情。
这两首同为杜甫登高之诗,却是一开一合,对比阅读,可得其中三昧。
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篇3
一、从炼字、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试着,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学还缺乏表达见解的勇气。
二、在探究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博采众长。讨论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检查探究成果时,不少学生回答的很不错。
三、选取高考答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本课堂的教学重在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经典回顾”,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看了“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的人还看了:
古诗《登岳阳楼》课堂反思
下一篇:《登岳阳楼》古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