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精选方案集锦
社会性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礼品,和弟弟妹妹一起活动,表达对弟弟妹妹的关心。
2、主动与弟妹进行交往,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自己制作的礼物,准备表演的歌舞、故事等节目。
2、与邻班联系互动事宜。
活动过程:
1、展示分享幼儿为弟妹做的礼物,并互相欣赏说说。
2、讨论如何向别人赠送礼物,练习说祝福的话语。
3、带领幼儿有秩序地来到小班、中班,鼓励幼儿大方地向弟弟妹妹赠送礼品。
(1)主动寻问弟妹的名字。
(2)向弟妹介绍自己的礼品并赠送,说祝福话语。
4、和弟弟妹妹共欢乐。
(1)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
(2)与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如"听音乐抢凳子""捉迷藏""击鼓传花"等。
5、师幼分享和弟弟妹妹一起过节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2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幼儿园将开展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幼儿对此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幼儿园里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在想自己要怎样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怎样做一名文明的小主人。顺应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我们开展了“争做文明小天使”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宣传文明行为的活动中,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本活动首先观看公益广告和录像,让幼儿分辨正确行为,然后制作文明行为知识的宣传卡,做小小文明宣传员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尝试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
活动目标:
1、观看公益广告,强化对正确行为的认知,了解小小宣传员要宣传的内容。
2、制作文明宣传卡,大胆地向周围人宣传文明的行为。
3、通过小小文明宣传员活动锻炼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并体验做宣传员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公益广告(成人的文明行为)、录像(幼儿的文明行为)、歌曲“讲文明、懂礼貌”、不同造型的小纸卡、彩笔。
重点、难点:
能够清晰判断社会行为的对与错,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过程:
1、通过倾听歌曲“讲文明、懂礼貌”(放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听见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我看见小朋友很懂礼貌,帮助有困难的人。
幼儿: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师: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观看公益广告录像,分辨正确行为。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幼儿:叔叔把可乐易拉罐从地上捡起,扔到垃圾桶里了。
幼儿:有个阿姨把一个盲人送过了马路。
幼儿:还有个叔叔帮助阿姨把门给打开了。
幼儿:有个开车的阿姨把车停下让走路的人先过去的。
教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最喜欢叔叔,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
3、观看幼儿录像“好娃娃”,进一步分辨幼儿行为的对与错。
教师:录像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做?你想学谁?
幼儿:我喜欢排队的小朋友,不推挤。
幼儿:我喜欢浇花的小朋友。
幼儿:我喜欢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话的小朋友。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为。我们要上小学了,怎样让更多的人学习文明的行为。
4、共同讨论。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讲文明,表现文明的行为?
幼儿:我们要像录像里的好娃娃学习。
幼儿:我们还可以向大家宣传好的行为。
5、制作“文明宣传卡”。
引导幼儿自选分成小组,用不同形式将我们了解的文明行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成宣传卡。
6、幼儿走向社区、街头宣传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小天使。
幼儿送出宣传卡,并做简单讲解。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十分积极,尤其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的热情;由于幼儿在课前积累了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做到踊跃发言,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整个活动推向了;活动的结尾使活动更加丰富,在成人的配合下,幼儿走向街头的宣传,使幼儿体验到作为文明小天使的快乐与成功。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社区宣传活动之前的准备与思考不够深入,因此在实际进行时显得表面化,幼儿在宣传时的语言及情感体验不够充分。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思路清晰,将培养目标与当今的社会形势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活动采用电教的手段,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行为的对与错,提高幼儿分辨对错的能力。
3、建议更多地引导幼儿将自己对文明行为的认知与其实际行为相结合,在生活中不断坚持自己好的行为习惯,并影响他人。
综合评析: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选择了幼儿关心和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幼儿能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教师能够把幼儿带出幼儿园,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广阔空间,使社会性教育生活化,同时也是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挑战,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充分的准备与支持。
2、活动的操作性、参与性强。活动采用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特点,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使其能够直观辨别、比较行为的对错,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卡给予了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亲自走向街头宣传文明的过程中则进一步发展了幼儿交往能力,使其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3、小组合作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活动后要给予教师充分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点到,还要引导教师一步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规律,例如,就教师提出的“宣传时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充分”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来思考:
教师希望幼儿对什么产生情感体验?幼儿可能会产生什么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在这个社会性活动中的意义何在?是什么原因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充分?如何调整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这样多方面地剖析才能使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正确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3
设计意图: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时,拿出“茶具”来“泡茶”及招呼客人“喝茶”,泡茶与喝茶的样子真是象模象样的。大班幼儿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而,促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泡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它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在我们闽南地区,只要有客人来,我们总会端出茶具来泡茶,以好茶相待。幼儿园的孩子对此虽熟悉,但却不太了解。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热爱民族文化,特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2、观察比较泡茶时茶叶的变化,并能说出喝茶的感觉。
3、培养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与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事先邀请幼儿家长中的熟悉茶艺及爱茶人士来园。
2、茶具四套、茶叶、开水、盘子。
3、三用机、古筝乐曲磁带、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
1、组织幼儿观看茶艺表演(古筝乐曲伴奏),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结合茶具与茶艺表演与幼儿一起讨论“泡茶需要什么?怎样泡茶?泡茶时应注意什么?”。
3、提出分组泡茶活动的注意事项,(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并提出观察记录的要求。
二、小组活动:
1、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盘子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
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请幼儿说说观察的结果。
2、依泡工夫茶的步骤泡茶给幼儿喝。
3、泡茶当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茶水的颜色如何改变?。
4、请幼儿交流喝茶的感觉。
5、泡完茶时,将茶叶从茶壶中拿出来,将茶叶摊开在另一个盘子上,问问幼儿“茶叶有了什么改变?干茶叶与泡过的茶叶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6、请幼儿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的结果。
三、集中小结:
1、让幼儿讲讲活动中开心的事及喝茶的感觉。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说说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愿意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
2、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大图卡一份,小图卡每人一份(附后),小话筒一个。
2、会唱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
活动过程
一、师生相互介绍姓名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和你们一起学本领很高兴,你们想认识我吗?互不认识又想认识的时候可以先作自我介绍。(教师做自我介绍:我叫胡丰亚。认识你们真高兴。)
2、师:我也很想认识你们,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请3~4名幼儿,每人介绍完,教师与其握手,并说“认识你真高兴”。)
二、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师:你们还想了解关于我的哪些信息(事)?
2、师:你们问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教师就来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吧。可是,自我介绍时有些信息可以告诉你们,而有些信息老师不方便告诉你们噢!请你们仔细听,我介绍了哪些内容?(老师介绍:我的名字叫……我的家住在……我喜欢(爱好)……我的好朋友是……)
3、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卡。
4、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更多了解你们,谁愿意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请1~2名幼儿介绍,幼儿集体鼓掌。)
5、提问:他介绍了哪些方面?对照图卡,不完整的地方引导幼儿补充。
三、找个好朋友介绍自己
1、每个幼儿拿着小卡片,先把自己的介绍记下来(可以画画或做记号),然后对照着卡片内容和好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2、请个别幼儿上台来介绍自己(提供话筒),幼儿集体鼓掌。
3、师:客人老师也想认识你们,找个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介绍好了请客人老师在纸上贴颗红星)。
4、师:什么时候需要介绍自己呢?还可以介绍哪些方面?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老师通过你们的自我介绍认识了你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真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认识你呀真高兴》音乐)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精选方案集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