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意方案
科学创意方案篇1
设计意图:
电脑--幼儿既熟悉又陌生,还有点神秘,其实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找身边教学资源,例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智能电饭煲,智能微波炉等等,都是电脑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还有工农业建设,身边很多器械,学生一定看图会说出ct机等,还有国防建设,引导学生回忆神六飞天的情景,结合课件形象的展示,幼儿对电脑充满了好奇,无限向往。
教学目标:
1,对探索电脑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的探索活动。
2,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好处。
3,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对电脑有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经验,激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家里有电脑吗?电脑还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
2,小结:电脑学名叫计算机,在工作,家庭,工农业生产,国防有广泛用途。
二,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
1,观看课件。
2,讨论:电脑有那些用途?
3,小结:电脑是现代科技产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超市,公共汽车上,银行,收银刷卡自动取款机都是电脑。医院检查仪器。农业机器,都离不开电脑。还有国防建设也是,还有家庭电器如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都是电脑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三,探讨的问题。
1,机器人为什么能像人一样工作?机器人的行动靠什么来指挥?
2,请幼儿回去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反思:课堂上我首先让幼儿在身边找电脑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半响学生说不出几个事例,于是我举例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时幼儿兴趣高涨,说出很多身边电脑故事,然后引导幼儿看图,说出电脑很多用途,本节课效果还不错。
科学创意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作用。
2.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蚯蚓的形态特征。
3.培养幼儿喜爱、爱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故事《谁松的土》多媒体课件。
2. 有关蚯蚓的图片和视屏。
3. 神秘的盒子,若干条活的蚯蚓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手指游戏:叮叮噹噹。
二、欣赏故事《谁松的土》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故事《谁松的土》。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桃树怎么了?(不知道是谁帮它松的土)小桃树都见过哪些小动物?(观看课件:蝴蝶、蜜蜂、啄木鸟、小灰兔、大象)它是怎么说的?(谢谢你,是你帮我松的土吗?)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我不会松土,我只会……)到底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蚯蚓)
3. 教师:咦?小蚯蚓去哪了呢?(课件上没有小蚯蚓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小蚯蚓吧!可是小蚯蚓长什么样子?你们见过小蚯蚓吗?教师个别提问。
4.教师在平板电脑上显示蛇、蚯蚓、毛毛虫的真实图片,请幼儿上来圈一圈,哪个是蚯蚓。(幼与电脑互动)我们把小蚯蚓找出来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了。
三 认识小蚯蚓
1.教师:听!这个盒子里有声音,是不是蚯蚓藏在里面跟我们捉 迷藏呢?让我们把它打开。(请一个小朋友用拳头捶开)
2.教师:原来小蚯蚓真的藏在里面,那小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松土的?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索。(教师出示活的蚯蚓,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适时引导。)
3.请幼儿说说蚯蚓的形态、特征。(蚯蚓细细长长像蛇一样,头尖尾圆。颜色是红色带点黑色、半透明的。)
4.蚯蚓是怎么走路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5.蚯蚓它吃什么呢?是怎么松土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6.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教师播放视频)
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蚯蚓爬,松土,吃东西。 教师:“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你们的位置上有好多好吃的树叶,让我们爬回位置上去吃吧!”
五、教师小结
1.蚯蚓它生活在土壤中,它能够帮助植物松土,让植物快快长大。
2.既然蚯蚓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爱护它,当你去花园去土地上玩看到它时,可别伤害它哟!
科学创意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树叶的多样性,认识一些落叶树和常青树,并且能进行分类。
2、 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常青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㈠落叶树图片:水杉,银杏,梧桐,杨树,白杨,柳树等;
㈡常青树图片:松树,万年青,竹,罗汉松、香樟、桂花等。
2、课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寻找常青树和落叶树,并向幼儿介绍一种树(名称、生长环境、四季是变化、树叶的形状、树的种类),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3、每个幼儿带一张秋天常青树或落叶树的图片。
4、《找朋友》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你看见了大街上什么东西变化最大?(树叶都飘落下来)其实,树的种类有很多,有常青树,有落叶树。
二、师幼一起观看ppt课件并讨论。
1、出示水杉和松树的图片,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到了秋天松树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树,我们就叫它常青树;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叫落叶树。)
2、出示万年青和银杏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3、出示梧桐和香樟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4、出示杨树和竹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5、出示白杨和罗汉松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6、出示柳树和桂花树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依次出示ppt图片,让幼儿对比后从树叶的形状、颜色或是其他方面,说出两棵树的不一样,从而得出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
三、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树的图片。
1、你这棵树的叫什么名字?树叶是什么形状?
2、这棵树喜欢生长在怎么样的地方?
3、它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手拿收集好的树的图片,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与自己树种相同的幼儿,音乐停时,教师检查是不是每个幼儿都找对了,帮助找错的幼儿及时纠正过来。
延伸:音乐活动
一半幼儿扮演常青树,另一半幼儿扮演落叶树。让幼儿随音乐表演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当到了秋天,扮演落叶树的幼儿随着秋天慢慢的表演树叶飘落、摇动、翻滚的动作。
科学创意方案篇4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科学创意方案篇5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观察与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其明显的花纹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模式】感知体验式
【运用策略】情境贯穿策略,音画结合策略。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
本次活动是小班教研实践活动的第三研,在前两研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发现问题为:部分幼儿对点状和块状花纹的辨认度有困难;第三环节中动物舞会出现提供动物过多,幼儿挑选有难度等现象。因此作以下调整:
(1) 将舞蹈音乐进行创编修改:歌词内容为可替换的“我们穿着点点衣,快来跳个舞”,以歌词引导幼儿进行辨别,指向明确。
(2) 调整第二环节的重点提问等,突出“点点”“块状”“条纹”三种花纹的比较观察。
(3) 对部分动物的花纹进行更清晰的呈现,突出块状与点状的不同。
(4) 第三环节中提供与前环节不同的动物每人一份,增加层次性和挑战度,是活动的进一步验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动物花花衣
2、小动物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
1、情境导入:
导入语: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小结:想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可真多,有老虎、猎豹、斑点狗等。
二、邀请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纹的动物参加舞会。
将邀请函和动物连接。
尝试用较完整的句子邀请动物朋友:___,你有花花衣,请你来跳舞。
2、区分花花衣
(1)点状花纹:
1)重点提问:舞台比较拥挤,这次请穿着小小的,一点一点衣服的朋友来跳舞,该请谁?
(斑点狗、猎豹)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一点一点真可爱。
(2)条状花纹
1)重点提问:斑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谁的花纹和斑马的一样?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马和老虎穿着条纹的衣服,一条一条真神气!
(3)块状花纹:
1)重点提问:还剩下两个动物朋友,它们的衣服和点点的衣服有点像,但是不一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观察比较
3)小结:原来,奶牛和长颈鹿的花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穿着块块衣服真特别!
(4)小结: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真漂亮,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奶牛和长颈鹿穿着块块花纹的衣服,老虎和斑马穿着条纹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热闹。
三、参加舞会
1、还有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朋友也赶来参加舞会啦,看看有谁,它穿着什么衣服?
2、播放音乐,幼儿辨析花纹特征进行舞蹈。
要求:听清楚要请穿着什么衣服的动物朋友来跳舞。
3、幼儿参加舞会。
科学创意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物体下落的现象。
2、动手制作降落伞,观察降落伞慢慢降落的现象。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塑料袋、沙包、夹子、羽毛、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和羽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你们看(出示沙包和羽毛),请小朋友想一想沙包和羽毛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落下来的样子一样吗?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是慢慢落地的。
3、请小朋友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下落过程。学一学羽毛和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二、出示同样的沙包,给其中一个绑上降落伞。
1、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沙包,老师在其中的一个上绑了降落伞,请小朋友猜一猜,在同样的高度下同时下落谁会先落地呢?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先落地。
3、出示记录纸(上面画有两个沙包,其中一个有降落伞)让幼儿记录,哪个慢慢落?把最后落下来的沙包涂上漂亮的颜色。
4、教师小结:降落伞能利用空气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所以能够使物体更加平稳地下降。
三、小朋友,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是慢慢落下来的?幼儿回答(跳伞、滑翔机、柳絮、蒲公英的种子、雪花等)
四、小制作
1、小朋友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
塑料袋降落伞制作方法:首先用小贴画装饰空塑料袋,再用夹子夹住塑料袋口就做成了降落伞。
科学创意方案篇7
【设计思路】
目前我们进行的正式“学本领”的有关小动物的主题。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越小年龄段的孩子越是喜欢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同时,小年龄段的孩子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是喜爱有加。于是,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出发,我预设了本次小班科学活动《小兔过生日》。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看、听、说、玩的过程中,在故事的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包括外形特征和声音特点,从而激发孩子喜爱动物的情感。
【内容与要求】
1、在小兔过生日的情景中,通过看、听等途径判断来参加生日派对的动物是谁,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喜欢小动物,愿意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活动难点】
通过局部特征和声音判断出常见动物。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
【活动流程】谜语倒入——感知体验——生日庆祝——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森林里有个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她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条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猜猜她是谁?
二、感知体验
(一)小鸡和小鸭
1、提问:来的朋友都穿了一件黄黄的衣服。他们会是谁呢?
2、看课件,验证猜想。
3、小结:是的,小鸡和小鸭穿的都是黄黄的衣服,可是他们的嘴长得不一样。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的嘴扁扁的。
(二)小猫
1、提问:门铃又响了,这次会是谁呢?
3、课件验证。
4、小结:对的对的,小猫叫起来就是喵喵喵的。
5、教师:你们想不想和小猫一起唱?
(三)大灰狼
1、提问: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来的是谁呢?
4、听大灰狼唱歌。
5、课件验证。
6、小结:看来,我们真的可以用看一看、听一听的好办法来知道来敲门的是谁。
7、提问:小兔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要是开了门会发生什么事啊?
三、生日派对(情景表演,庆祝生日)
1、教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动物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呢?
四、活动延伸
将故事的录音和胸饰放在表演区供幼儿区角活动使用。
科学创意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顾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
师:顾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大家都有的啊!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朋友。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因为核桃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②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为大米与核桃声音差别大。
师:顾老师来和你们找朋友了,谁和我是好朋友站上来!
③剩余的就是红豆宝宝,教师请剩余的孩子一起摇一摇。
④请声音一样的孩子坐在一起,然后声音一样的罐子放在一起。
3、让幼儿了解每一个罐子中的材料,并认识红豆、核桃、米。
①师:你们知道吗,今天顾老师在这三个罐子里放了这三样东西!
②出示指示牌,依次认识红豆、核桃、米
a:出示米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
b:出示红豆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呀?(红豆宝宝)
c:出示核桃宝宝指示牌 师:还有一种是……?
4、感知不用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幼儿将物体与声音对上号
师:看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教师一一摇一摇请幼儿辨别)
师:你刚才是拿了什么宝宝的?核桃宝宝拿回去。__小朋友你们拿的是什么宝宝啊?你们呢?
三、游戏——“警察叔叔 红 绿 灯”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师:警察叔叔这样子(教师将标记反面红色的展示给幼儿看),看到红灯,就不好出声的哦!警察叔叔反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罐子宝宝保护好!先来试试看。
2、教师出示指示牌 相应指示牌的宝宝摇一摇(练习两到三次)
注:见红色便是停止
3、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师:顾老师要唱一首歌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
注:教师清唱,幼儿伴奏。
4、随音乐练习
师:顾老师请来了一个乐队,音乐很快的所以宝宝的眼睛耳朵要特别亮哦!我们一起来试试。
四、延伸探究活动
1、师: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东西吗?
2、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
师:没声音,为什么?
科学创意方案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科学创意方案篇10
活动目标:
1.观察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菜、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和一盆蔬菜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蘑菇、土豆、西红柿。
2.每组一张记录卡(卡上画有水盆,水盆里有水位线),以及蔬菜、水果小图片若干;3.大记录表一张以及蔬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想一想,猜一猜,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1.认一认,说一说蔬菜水果的名称。
教师:看,桌子上有些什么?
2.知道怎样是沉?怎样是浮?
教师: 如果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样?
教师:看看苹果在水哪里?(这样叫做浮起来,如果在水底那么叫做沉下去)
3.幼儿用动作感受浮起来和沉下去。
教师:谁会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浮起来和沉下去样子。
教师做动作演示,幼儿说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4.幼儿集体猜测这些蔬菜和水果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教师:你们觉得香蕉放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用动作来表示。
(二)玩一玩,看一看,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教师交代操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了苹果放在水里是怎么样的?(浮起来的)那我们应该把苹果的小图片贴在这个水盆的哪里啊?(让个别幼儿来记录 )那沉下去的话应该贴在哪里?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还有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在水里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水杯记录卡还有蔬菜和水果的小图片,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的蔬菜和水果轻轻地放到水里,然后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哪些是浮起来的,哪些是沉下去的,然后把蔬菜水果的小图片贴到记录表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一讲,说一说。
1.幼儿交流:这些蔬菜和水果放到水中,它会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师幼交流:谁愿意把你们一组的发现讲给大家听?(结合记录卡讲述)
3.教师小结:这些蔬菜和水果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真有趣啊!
(四)活动延伸。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蔬菜和水果, 可以和爸爸妈妈去试一试,把他们放到水中看看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