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办公文秘>方案大全>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

时间: 航就0 分享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篇1

随着我公司的不断壮大,外地洽谈业务,服务于公司的客户纷至沓来;随着我公司领导、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宾馆、餐饮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守法经营好宾馆,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进行优质服务,牢固树立我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部干部职工,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就尤为重要。

目前,我宾馆周边,私家旅店、餐厅可谓星罗棋布,相互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若要经营、管理好我公司的宾馆,就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使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能永远立于潮头!

1.业内分析:由于我们地处偏远地区,一般客户都需要就近入住,就餐,况入住,就餐的群体资源有限,因此,竞争会十分激烈.

2.自我分析:我公司宾馆,背靠强大的集团公司,硬件设施是公司周边各旅店、餐厅均无法比拟的.况公司的宾馆,又能给广大的客户,员工以信赖感.但不足之处是:不如小旅店经营灵活,各小旅店,凭借超低的价格,吸引着一批追求廉价的客户.为此,为搞好宾馆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我公司宾馆的美誉度,并以此为窗口,展示我公司的良好的形象,特制订以下方案,请各级领导审阅.

一.发展战略:

宾馆、餐饮要积极实施"坚持一个战略,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的发展策略.全力打造一个制度健全,服务优质,安全环保,创新和谐的精品宾馆.

1.坚持一个战略:坚定不移的致力于一个"以优质服务为基础,科学、经济管理不断创新为前提"的战略思想.

2.突出两个重点:2.1.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精细管理为根本的思想,让每一位光临本宾馆的顾客,能有春天般的温暖及家的温馨感.2.2.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实现四个突破:3.1.服务(技能,技巧,推销)上的突破.3.2.科学优化管理上的突破.3.3.菜品开发、设计上的突破.3.4.公众形象,口碑上的突破.

二.工作方针:

制度健全,服务优良,安全环保,发展和谐.以公司企业文化为依托,形成自己固有的宾馆经营文化,并不断开拓创新.

1.制度健全.1.1制度完备和精细化. 全面覆盖宾馆管理的各个环节(评价,考核,岗位职责等).要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处处有章可循.1.2.制度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既保持团队的稳定,又可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1.3.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宾馆的经济运营,给员工以公平,公正的平台.

2.服务优良: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快捷的满足客户的正当需求,提供令客户满意的高品质服务:2.1要保持对客户的尊重和理解,及时、合理的收集客户的各项信息,依据信息来了解和跟踪客户的真实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2.2.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在每个服务环节上都要精耕细作,为客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2.3.要有效的分析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各有价值的附加服务.2.4.不断开拓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始终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

3.安全环保: 3.1.严格按“食品卫生法”标准执行.3.2.加强安全防范和消防工作,确保客人人身和财产及宾馆财产不受损失.3.3增强环保意识,给客户提供卫生,安全,文明环境.

4.发展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妥善处理好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发展.4.1.宾馆发展与员工利益的关系.(做到奖罚分明).4.2.在确保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原则.

5.不断创新.不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5.1.树立客户是一种资产的观念。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是一个“吸资”、“护资”和“增资”的过程,只有客户资产“增值”了,酒店才会长盛不衰. 5.2不断给客户以亮点,让客户能时时感受到新颖的服务与享受.

以上是我对公司宾馆经营的总体构想,以下加以详尽说明:

一,制订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到位

1.要根据宾馆的现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各岗位人员的编制,核定.根据职责要求,择优选聘相关人员.让每一位员工明确工作要求,并认真落实.

2.加大执行力度. “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因此,在执行相关制度时,只有公正.才会有执行力.

3.充分发挥宾馆、餐厅各主管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牢固树立“99+‘1’=0”的“0缺点”, “零起点”, “零突破”的管理意识,务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1.对每一位员工都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使其明白工作职责,规范化,标准化的做好本职工作.

2.通过培训,扭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端正员工工作态度,强化微笑服务,人情服务,文明服务.尤其在微笑服务的同时加强人情服务.延伸和补充有局限性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将客人当作酒店的挚朋亲友.服务中及时了解客户对酒店的要求和建议,掌握顾客的生活喜好,便于酒店经营管理的改进和提高,务使顾客满意在公司宾馆,舒心在公司宾馆.在展现人情服务的同时,还要保证服务各个方面的快捷,标准化.以减少一些时间观念强的客户的流失。

3.依照考核标准,由各部门主管,严格进行考核.每月末,交由经理审批并进行综合评分.对员工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及业务技能.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力度

1.由于宾馆,餐厅客源存在相对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宾馆经理及各主管及时调整人员的配备,以满足经济,科学运营的需要.

2. 宾馆主管要经常检查宾馆各物品的完好程度,缺失的要及时补充.及时了解服务用品的储备情况,及时报请经理,以便得到及时补充.餐饮部厨师长要及时了解餐厅各原料的储存情况,每晚给餐饮主管书面报单一次, 经过经理审批后.科学,经济供货.

3.餐厅对每个客户的预定或者点菜,都要问清楚其喜欢的口味,并予菜单上进行注明,再交厨房. 各部门主管要对长期客户的起居,兴趣,餐饮喜好,努力去发现,并记录存档.

4.每周宾馆,厨房与餐厅要进行一次交流会,对客户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讨论解决、相互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给部门之间的配合注入生机.

5.坚持守法经营,严格按照国家及我公司相关的规定经营.积极配合国家及公司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 严格控制成本,丰富菜品种类,提高菜品质量

1.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加强核算.餐饮部主管和厨师长要及时对每一道菜的成本和毛利率进行核算,所采购的原料都要物有所用,采购数量与销售数量对比样相吻合,确保实现公司的下达的经营目标.

2.厨师长、采购员和餐饮部主管要适时的对所购货物的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对所购货物要进行货比三家,经对比后购买质量优、价格低的货品。

3.积极鼓励厨师推陈出新.开发特色菜,力推绿色,清新风格的菜系.并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不同档次,适应多口味的饭菜.要求厨师至少每月要有两道新菜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厨师到外地去学习和交流.对于顾客予以好评的创新菜给予厨师适当奖励.

4. 对菜品实行标签制,对顾客意见,餐厅进行每日汇总,一周进行一次反馈,以便厨师的改进.也可根据顾客意见对厨师进行考核和奖惩.

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和奖励政策

1.制订出系列优惠措施,给员工以真正的实惠.对长期入住的顾客,给予适当的优惠.餐饮部制订出不同规格的寿宴、生日宴、及假日宴等套餐,服务于公司员工.

2.服务人员受客人书面表扬3次-7次予以奖励,7次以上予以重奖.

3.受到公司通报表扬的员工,给予奖励

4.每年一综合评审,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

5.技能过硬、身怀绝技、公关、管理能力强的员工可设立员工工龄奖,将这些优秀的员工更长时间留在宾馆,为公司服务.

六.确保工作餐的质量,卫生标准

1.对员工的工作餐(包括班中餐)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杜绝大锅饭粗作的现象.

2.定期下生产现场,调查、了解员工的用餐喜好,及时了解所存在的问题,确保为员工作出满意的菜品.

3.对员工的工作餐,要做到及时送达.为我公司的运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对外经营的利润,优先补助给班中餐,确保一线员工的餐饮质量.

七.积极推进6S管理制度,打造我公司宾馆的企业文化

1.把我公司推进实施的6S管理方式,灵活在宾馆各部门应用.推进管理,服务标准化.

2.大力推进环境清洁化,着装统一化, 举止标准化,服务人性化,餐饮卫生化的企业文化理念.

3.要求餐饮部尽力做出独具匠心的菜系,力求口味与营养完美结合,让客户能吃出享受,吃出健康.形成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4.各管理人员对员工即要严格管理,又要人性化.主动关心员工,与其交心,尽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能自觉的努力去工作.

5.努力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创建宾馆全体员工以“我是宾馆一员,我骄傲,我是宾馆一员,我自豪”的企业文化氛围.

6.以公司宾馆标准化,个性化,人情化的服务理念,以全新的风貌,营造我公司优质服务,科学管理的企业形象窗口.

7.由于公司宾馆服务对象较为复杂,因此,对客户的入住,消费等相关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不经客户允许,随意透露客户的任何信息.

8.所聘相关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公司下岗职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排忧解难.

八.严格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1. 严格遵守食品卫生等法规.宾馆经理,各主管及每一员工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把不合格消费品提供给客户.

2.加强安全意识,定期聘请公司消防,公安领导来宾馆指导,以消除安全隐患.

3.增强环保意识,努力营造绿色宾馆的优质环境.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篇2

一、培养目标

企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科坚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作风,能够从事企业管理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和实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专业目前设有以下七个研究方向:

1、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

2、企业经济系统评价理论与应用

3、营销管理

4、财务管理与财务战略

三、研究生培养

学院对企业管理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极其重视。

1、学院注重研究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专门设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聘高素质水平的教师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设研究生专用教室和专用机房,尽可能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受到学生欢迎。

2、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优化,任课教师选聘和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改进,毕业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等方面下大功夫。研究生培养已进入规范化良性运行的轨道。

3、注重研究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外,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从事专业调研、实习和任职实践,结合导师实际科研课题和企业项目从事研究,使学生在获得锻炼和经验的同时,也取得科研学术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深造和就业机会。

4、积极培养研究生对外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国际交流的条件和机会,邀请外国专家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和讲座,组织研究生与外国专家的座谈会、研讨会,聘请外国学者和教师为研究生授课。研究生在外语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先进的理念上、专业理论和应用的前沿方面都有了很大收获。

5、扩大研究生培养的交流和宣传,提高硕士点建设的水平、规模和知名度。一方面,在校内举办多次的管理学科讲座和研究生招生咨询会;另一方面,在校际交流中积极进行广泛的宣传。曾专程走访河南、山东等省15所院校就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和招生进行学习、交流和宣传。近几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点的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

6、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研究生考博率20%,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在高校、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及各类公司就职,从事重要工作,发展前景良好。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篇3

为加强基础、基层安全管理,深化、细化现场安全监督,实行隐患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安全管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各级安全管理者的工作极积性,达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做好安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

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安全科、安全组长及安全组人员。

二、考核审批程序

安全组人员由安全组长进行考核,安全科长审核,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审批;安全科人员、安全组长由安全科长进行考核,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审核,经理审批;分公司安全副经理由安全部组织进行考核,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审批。

三、考核办法

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对口管理,分级考核。公司安全部考核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分公司安全副经理考核安全科长,安全科长考核安全科人员和安全组长,安全组长考核安全员、测风工、井下发放站管理人员、检身工、主风机工。

考核应根据所制订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以当月工作绩效对照考核表内容逐项、逐条认真考核打分。考核基分为100分,考核结果以最终得分作为被考核人员月工资的百分比。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考核得分%=实际月工资。每月底24日前将每人考核结果上报安全部,安全对被考核人员进行抽查核实后报企管部核算。

四、考核要求

1、考核部门要根据被考核人员工作职责内的主要工作内容,制订具体详细的工作考核表。

2、考核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时,要根据被考核人员当月工作业绩及各种记录等资料进行认真仔细对照查阅。

3、考核负责人对下级的考核工作要认真、仔细,不能弄虚作假,对考核结果负责。上级主管负责人要对下级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不符合或弄虚作假现象,要对负责人罚款500元。

4、安全组长可以对安全员、测风工工资进行适当调整分配,必须在公司所下达总指标内进行调整。调整要求按作业人员管辖的区域大小和工作量多少来调整工资标准,工资调整标准幅度可以在指标工资上下100元范围内浮动。安全员、测风工实行未尾淘汰制,连续三个月考核最后一名将被淘汰。

5、安全副经理、安全科长、安全组长、安全员、测风工的工作考核表以公司制订的考核表为准,考核内容可做适当的调整。安全科人员、安全组管辖人员分别由安全科长、安全组长参照公司制订的表样,根据工作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制订考核表。

6、所有月工作考核表月底交安全科存档。

7、本制度从4月21日起执行。如在运行中发现存在缺陷,再进行修订。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篇4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透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潜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__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公司经营管理与运作方案篇5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潜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广西有色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务必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务必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来制定相应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状况及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建立集团选人、育人、用人政策,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措施和方案如下:

(一)舆论宣传

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好处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在有色集团网站和《广西有色》报上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小高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利用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岗的设立优势,推进集团公司“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工程”计划,透过项目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途经,透过柔性引进的办法引进院士和博导等,带动科技队伍的成长和培养。

2、抓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班子的考察选拔、使用配置、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对年轻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

3、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潜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4、摸清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

5、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的董事和监事队伍建设,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调控力度。

(三)职工教育培训

制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的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严禁挪作他用。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把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行为,将公司培育成学习型组织。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满足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学习需要,为开发员工潜能、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带给智力支持。

围绕创新潜力建设,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潜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类别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潜力为目标,按人员层次设计培训资料,分层次、分类别、重点突出地设置培训课程。

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高尖端有色人才。适时研究和提出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为下一步集团“走出去”战略带给人才。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党校、高校学习深造。

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抓好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务评聘工作。

(四)人才的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人才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考核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潜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

(五)人才的选拔使用

制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制定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完善下属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制度,切实行使其相应权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董事和监事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实施人才储备战备。

(六)人才的激励机制

1、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年薪制实施办法,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2、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

3、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专家、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

4、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实施有色集团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5、设计员工职业生涯通道,有效支撑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通道,并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155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