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宁夏导游词 >

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

时间: 荣锋20 分享

水洞沟1919年被比利时神父肯特偶然发现, 1923年,由法国二位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正式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后形成了水洞沟考古报告—《中国的旧石器》,并于1928年正式公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1

根据水洞沟更新世晚期地层出土动物化石所反映的自然环境,可以认为,在水洞沟文化时期,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地势平缓的草原荒漠地带,贺兰山云杉曾有一定量的扩展,曾经还活动着披毛犀、普氏野马、野驴、鹿、水牛、普氏羚羊、鸵鸟等动物,我国北方东部河谷、平原区的冷湿环境也影响到了水洞沟地区,形成流水与湖泊相连的小环境。三万年前,地球属于第四纪冰期时代,当时的水洞沟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碧绿的湖面波光粼粼,周围草木葱茏,犀牛、野驴、原始牛在湖边的草丛中悠然地吃着青草,羚羊、转角羊在湖与沙漠之间的灌木丛中觅食着饱含露珠的肥美嫩叶,成群的鸵鸟在沙丘中急速行走。湖边、草原上,青壮年不分男女都要手持棍棒和石器去打猎。他们使用的武器太原始了,有时,奔波一天,连一只野兽也猎获不到,只好靠挖些植物的根茎和采摘野果和草籽度日。一旦捕到动物,他们如同过节一样喜笑颜开,剥去兽皮,大家围坐在一起,在熊熊篝火上烤食,吃到高兴,便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2

已绝灭的一种哺乳动物,曾是旧石器时代水洞沟人主要的狩猎对象。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的绒毛。这类动物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它的生活时代大约距今200万年—1万年。

披毛犀对于水洞沟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19年,比利时神父肯特途经水洞沟时,在崖壁上发现了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随后告诉了他的好友,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随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对水洞沟的考察和发掘,揭开了水洞沟沉睡几万年的神秘面纱。

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和2011年元宵晚会上与李咏、周涛同台主持节目的李咏2都是由同一家公司—即西安超人公司创作的。

塑像中看到身材修长的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而体态壮实的这位是博物馆学家桑志华,这位提着茶壶、端着茶碗的小伙儿就是小店的主人张三,屋里隐约可见的那位是张三的妻子,名叫“紫怡”,据说和章子怡长得很像呢。

1923年6月11日,桑志华连同他的同窗好友德日进从天津出发,沿着黄河左岸西行,穿过乌拉山到达水洞沟,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

当天晚饭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就耐不住内心的急迫,沿着沟底往里走,当他们走到与长城并行的一处断崖时,突然发现断崖上有磷火闪现,丰富的考古知识使他们立即判断出那里一定有尸骨。他们很快返回小店,找到张三,给了他5块银元,要了一把大梯子,在夜色中爬到崖上去挖。第一个晚上,他们就挖到了一件动物头骨化石。后来十几天的时间里,桑志华和德日进雇当地农民一共挖出了300多公斤的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打制石器,由于当时中国身处战乱年代,无法提供先进、适宜的研究条件,他们将石制品精心编号后,装入木箱,运回法国进行深入研究。1928年,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事实向世界宣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水洞沟的此次发现震惊了欧洲考古界,在此之前,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西方迁徙而来的民族。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3

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水洞沟出土的古动物化石,从这些展示出来的动物化石可以看出远古时代动物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庞大,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大角鹿,这种古鹿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它是远古水洞沟的主要捕猎对象。

肿骨鹿(也称肿骨大角鹿)、是大角鹿属的一种。它的个体大小如麋鹿。头骨和四肢骨也很粗壮。下颌骨有明显的肿厚现象,因而得名肿骨鹿。

原始牛头,从这个牛角可以看出,当时的野牛体型庞大,据专家推算, 若将它还原出来,重量约为2吨,相当于一个未成年小象的重量。

普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 编号013 水洞沟出土石器展示

1、勒瓦娄哇石核最早发现在法国巴黎勒瓦娄哇佩雷,因此取名勒瓦娄哇石核,属欧洲旧石器中期莫斯特文化,由尼安德特人创造的石器打制技术,在打制石片之前,将原始石料的石皮剥离,留下石头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石核,再把石核经过精心修理使之一面平整一面隆起,像一个倒置龟甲,这样的石核产片率很高,一般均在四片以上,形成石片多边有薄刃,可直接使用。它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石器打制技术。由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材料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基本相似,考古专家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所以把水洞沟出土的这种石器类型直接命名为勒瓦娄哇石核。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外形就是仿制此石器类型建造的。

2、尖状器,这件石器器形端正,一端尖锐,两边薄刃对称,请大家猜一下它的作用,没错,它形似箭头,大一点的尖状器,可以绑在木头顶端,用作投掷工具捕杀猎物,小一些可以用来钻孔它形似箭头,主要用于制作投掷工具来捕杀猎物。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典型石器之一。

3、刮削器是切割、刮、削工具,一般用于切割肉类、兽皮、分割动物肢体、谷物的根茎,也用于截断、修理中小木棒等工具,是打制石器中最常见的工具,类似与现在的刀具。

4、磨盘,水洞沟古人生活年代上至三万年,下至一万年,不仅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而且也包含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石器制作方式的不同,旧石器以打制为主,我们刚刚看到的尖状器即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为主,那么大家看到的这件磨盘,就是新时期时代的工具了,它更加能够体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需求磨制出理想的器形,这也是人类在不断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聪明的有力证据。

我们在前面曾提醒大家注意比较一下水洞沟出土的石器的形状和中国其他遗址出土的石器的区别: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比较规整精细,尤其是石叶石器,长薄规整,这也充分说明了水洞沟人当时,使用着世界最先进的石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其他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所不能比拟的。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4

水洞沟出土的环状装饰品共有69件。用骨片和鸵鸟蛋皮制成的精美环状装饰品,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演化、艺术品加工使用情况及其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里是一号考古发掘点剖面,前四次考古发掘都在一号点进行,共清理出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近万件,如此密集的分布地点,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水洞沟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长,因此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用具,二是水洞沟人生产技术达到旧石器晚期最高水平,当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工具。三是水洞沟人来此之前的很长时间,还有其他人在这里生活过。我们形象的把它称之为“石器加工厂”。中间凹槽以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下为旧石器时代遗存,说明水洞沟包含两个时代的历史遗存。

宁夏水洞沟导游词5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是,也许有许多人想象不到我们现在使用的工具,它们最初都是由石器工具演变而来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展柜来了解一下工具的演变过程: 一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的尖状器到磨制石矛,最后成为现代的金属矛头或箭头演变过程,

二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刮削器到磨制石刀,最后发展到现代的金属刀的演变轨迹;

三号展柜是从打制的砍砸器到磨制石斧至现代金属斧的演变; 四号展柜是从打制的锯齿刃器工具到磨制的石锯,最后发展到现代金属锯的演变。

在陶器产生之前,人们将动物的胃切下作为容器来使用,在其中注满水,加入动物肉或是草籽等,再从河床上捡拾大小相当、材质适宜的石头,称为烧石,将烧石在阳光下暴晒或在火里进行加热后投入胃中,反复此过程,直到生食变为熟食。在水洞沟12号地点的烧石是首次确认并得以论证的古人类间接用火、掌握“石烹法“的证据,对古人类用火的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水洞沟遗址发掘成果 经过五次系统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可谓丰硕,已成为中国旧石器遗址中材料最丰富多彩、最多样化的遗址有:石制品-打制和磨制,小石片石器、石叶、细石器制品;骨制品;装饰品;纺轮;陶器;动物化石;用火遗迹,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主要石制品,其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和勒瓦娄瓦石片工具,与欧洲相当古老的莫斯特文化接近。法国考古泰斗步日耶指出在水洞沟出土的石核和以长薄规整的石叶为标志的材料“可以同欧洲、西亚和北非已演变的莫斯特人类栖息地的材料相提并论,好像是处在很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中国考古泰斗刘东生院士则作为带有文学色彩的论断:“在水洞沟这个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黄土地带东端的遗址所遇到的具有与欧洲风格相似的旧石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这是水洞沟区别与中国其他旧石器遗址的地方。也是水洞沟文化中“外来说”和“本土来源”的争论中“外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


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相关文章:

5篇介绍宁夏水洞沟的导游词范文

2019年5篇宁夏水洞沟的导游词

精选5篇宁夏水洞沟导游词

宁夏水洞沟的导游词范文5篇

宁夏导游词5篇

宁夏导游词

5篇介绍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

关于宁夏旅游导游词范文5篇

关于宁夏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910840